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同黨劇團《平常心》-恐懼是最莫名的傳染病,它造成的汙名及歧視的殺傷力,遠超過愛滋病
2017/05/18 09:54
瀏覽1,346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有時候,不知道如何是好的無奈及恐慌,常是我們在面對新事物時會出現的狀況,前幾天看了同黨劇團新版的《平常心》整排,這種感覺尤其強烈。

「不知道」是戲裡用得很多的話,無論是政府、醫院或同性戀團體,對愛滋病的認識幾乎處於「無知」的狀態,在慌亂下,只能站在各自的立場來面對這個嚇死人卻又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會死人的病,所以,同性戀者急於求援,政府機關則急於撇清,醫院則瞎子摸象,能治多少算多少。

很多的衝突、爭執,就都在這種各執一詞的心態下發生,因為不知道,所以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卻同時都無法把理說清楚,無法提出充分的證明。

同志控訴那些不肯伸出援手的親人、朋友或政府人員充滿歧視,他們說:「你把我們跟病人劃上等號。」但將心比心,當你看著同志一個個因為不知名的病死在眼前時,不管有沒有得病,一般人出現像躲瘟疫一樣地躲同志、躲愛滋病,很難去苛責這種無知造成的歧視行為。

林子恆飾演的內德帶著綠巨人般的憤怒能量,周旋在歧視者(政府與公眾)與夥伴(溫和派同志)間,在現實的壓力下,卻變成眾叛親離的悲劇英雄,更凸顯了那種無知造成的無奈的悲哀。

無知及恐懼造成的歧視在那個時代或還情有可原,但到了資訊充分的現在這個時代,就不應該再有了,但事實上,恐懼還在,因為有人刻意操弄,無知者也大有人在,因為他們漠視了資訊,只相信操弄者的言語,這樣的歧視就不可原諒了。

新版的《平常心》感覺像是一個進化版,脈胳清楚了許多,演員掌握度也提高很多,兩版都擔任重要角色的尹仲敏就說:「上回演完後若有所失,這回感覺全都補回來了。」

最好的戲劇不是表達,而是在觀眾心裡激起些什麼東西,我想,這一版的《平常心》在這方面做得很棒。

這半年多來看了幾齣重演的戲,包括台南人劇團的《木蘭少女》、創作社《少年金釵男孟母》、動見體的《想像的孩子》以及同黨的《平常心》,看了之後的感覺是好戲應該鼓勵重演,因為,重演讓這些戲都有相當程度的成長及精進,戲變得更好,演員的詮釋也能掌握得更準確。

不要一直要求劇團推出新作品,不要把新作品當成評估劇團的唯一依據,請所有掌控補助預算的單位多鼓勵好戲重演,這樣劇團才有充分時間及精力蘊釀新作品。

(圖片由同黨劇團提供)

《平常心》演出資訊

演出時間

5月25日 19:30

5月26日 19:30

5月27日 14:30、19:30

5月28日 14:30

演出地點:水源劇場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