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網路口碑起手式應該要怎麼做?
買讚買粉絲數還有效嗎?
新手粉絲頁上路,高粉絲人數有什麼幫助?
臉書粉絲專頁一直是社群經營重點項目,「按讚數」「粉絲數」一直是多數人評估經營成效與人氣的標準與第一印象;而新手電商經營者,在銷售上屢屢碰壁,是投放廣告出了問題,還是客戶對你的粉絲專頁沒有信心呢?
舉個例子來說,對一些消費者來說,「讚」比較多的店家也許比較有可信度;或是「粉絲」越多的餐廳感覺就比較不容易踩到地雷。
「買讚」、「買追隨者」是一個很重要的行銷環節,尤其Facebook、Instagram的經營者要透過絕對安全的方式,持續累積粉絲人數,這樣未來進行行銷的時候,就可以留給訪客最佳的第一印象。
我們從2010年開始,持續關注社群行銷的脈動,一直給予客戶最完整的網路行銷解決方案
當您購買服務後,我們的粉絲大軍就會開始幫您有系統的增加粉絲,增加速度讓你有感,讓你創業初期,或是直播初期快速吸引人氣,打造更傑出的自然流量,提高粉絲的黏著度。
QA問答
Q1:增加讚或粉絲有什麼效益?
A1:您的讚數或粉絲數相當於您的【門面】,是用戶對你得第一印象,我們用舉例的方式說明,假設A服飾店與B服飾店販售商品相同,A店粉絲數1萬,B店粉絲數1千,在消費者心裡觀感上,會對A店產生較高的信任度,進而選擇與A店消費。
Q2:保固是什麼?保固過期後就會掉光嗎?
A2:該類服務均有下降風險存在,下降是隨時可能發生的,因此保固是格外提供的保障,並不代表保固後就會掉光。如同您購買手機保固1年,1年內也是有壞的風險存在,但並不代表1年後就一定會壞。
▓▓▓▓▓▓▓▓ 產品詳細 ▓▓▓▓▓▓▓▓
下單前需知:若有任何問題,請先詢問LINE客服
專頁粉說明:
◾不需設定廣告主,只要提供【FB粉絲專頁網址】或【IG主頁網址】就可以添加。
◾粉絲專頁與IG【讚和追蹤】同時提升。
◾業界最穩,業界最便宜,相同品質卻比業界最低價。
RR115VRV155ERV |
買IG洞察報告-貼文分享(Shares),提供全方位按讚衝粉絲網路行銷服務
注重內容優化。 買IG洞察報告-個人頁面訪問量
粉絲為什麼會選擇關注你的帳號,也是因為你所寫的內容對他而言有一定幫助,如果你寫的文章大部分都是陳舊的內容, 衝IG特定留言讚 又或者是觀點根本不吸引人,相信粉絲也不願意持續的關注,除此之外一定要瞭解粉絲到底喜歡看什麼,什麼樣的內容才能夠抓住眼球,另外也一定要特別注重於主題和內容的符合,否則粉絲就會感覺自己完全被戲耍一般
保持和粉絲互動 買fb社團成員人數
。其實如果能夠和粉絲互動,那麼這就是拉近距離的一種方式,所以粉絲的消息必定要及時的回復,除了需要回復資訊之外,也可以通過遊戲獎勵的方式讓粉絲全部參與到其中,能夠有效增加粉絲的活躍度。
舉行投票活動。 衝fb社團成員人數
在做自媒體時,其實也可以選擇一些帶有爭議性的話題,然後讓讀者進行投票,完事之後也可以按照這些投票的資料來做出分析,其實這一種投票的行為對於文章的閱讀量而言沒有任何的幫助,但是卻能夠快速的吸引用戶的參與。
借助節日祝福 買fb粉絲團總讚數
其實我們也可以借助於節日的祝福來引發大家的關注,比如馬上就要迎來雙11,那麼也可以在自己的文章中分享,是否準備在雙11中買買買又或者有什麼樣的看法,在文章的最後也可以反問一下讀者,其實這就能夠引發讀者的回答。
尋找有話題性的文章。 增加臉書社團成員人數
其實在寫一篇自我媒體的時候,往往都需要找一些熱門的新聞,如此才會有更多的收益,因為一些熱門的新聞往往都會和觀點有聯繫, 買IG個人追蹤數 那麼自媒體人首先就應該把自己的觀點闡述出來,如此就可以吸引其他人來評論,這就能夠有效提升粉絲的人數,當然如果你在尋找到話題性文章之後,根本不知道如何寫文章,不如考慮一下小發貓偽原創,你會發現寫一篇文章的速度更加的快。 衝臉書貼文/圖片/影片/讚/表情讚
看得見遠方,追得上路人 文/張皓宸 近視先生出生在城市的郊縣,上的小學在他家后面,中學步行不超過五分鐘,好不容易高中畢業,又順父母的意思,報了離家驅車半小時就到的藝術院校。上了大學,他才第一次感受到不住家的滋味,才看見市中心的全貌,也才知道沃爾瑪是超市,特別貴的冰激凌叫哈根達斯。 不是家里窮,而是在世外桃源待久了,與時代有些脫節。獨立能力極差的近視先生用了半個學年的時間適應大學生活,然后剩下半年則是跟室友一起全身心撲在網游事業上,選擇性逃課,食堂跟寢室兩點一線,把生活費全買了游戲里的裝備。那時候,四個哥們兒感情極好,他覺得,這就是他要的大學生活。 大二的選修課上,近視先生認識了一個喜歡跑酷的男生,在他的熏陶下,剪短了頭發,晚上一起去操場跑步,白天下了課就去各個教學樓為他記錄“上躥下跳”的視頻。不到半年,近視先生就把肌肉練出來了,圓臉也有了棱角,因為變化太大還被女生追著討要塑身秘方,掀起了全校跑步健身的風潮。后來又受學姐鼓動,讓眼鏡店小妹把人生中第一枚隱形眼鏡塞進了眼睛。 自此,近視先生成了系里公認的男神。 近視先生從未發現自己還有這般潛力,被一口一個“帥哥”叫著,自然也就信心倍增。后來越來越多的人認識他,接近他,哪怕都是沒有營養的交集,也讓他在鼓勵和羨慕中重新認識了自己。大三還沒結束,就有朋友給他介紹了一份北京的工作。他跟父母僵持了一個暑假,終于獲得家人的通行證,一個人坐上北上的飛機。 直到現在,近視先生都佩服自己當初說走就走的勇氣。那時的他,對北京并無了解,剛來第一天,就被所謂的朋友放了鴿子,工作泡湯。 這里的人走路是50邁的,而自己早就習慣了10邁勻速運動;自認身上潮到不行的裝扮到這兒變成了路人范兒;因自己長相而建立起的自信心丟到國貿、三里屯等年輕人眾多的地方瞬間就消失殆盡。家人得知北京租房貴,于是每個月給他一千元他們認為的巨款房租,但這也只夠他在二環內租間老房子,房子小得走路都要側著身,因為地理位置絕佳,倒也心滿意足。 第一份工作是他自己找的,給某國企的網站做設計,工資低到在北京根本活不下去。但家人都說國企好,要耐得住寂寞,于是乎,近視先生就心安理得地花著家里的錢。上班第一周每天早上七點起床洗頭洗澡,光鮮亮麗地去公司,他深信在北京就是要交朋友才能鋪開自己的關系網,于是同事對他的印象就變得異常重要。可幾天過后,他發現辦公室里全是四眼、喜足球、好妹子、無夢想的沉悶男。話不投機半句多,受他們影響,索性每天也頂著一頭干癟的自然卷上班,一句話不講,一坐就是一整天。 后來還是在鼓樓小劇場看演出的時候,結交了第一個朋友圈。圈內人都是小演員、小歌手,三男兩女。其中有個土豪,住在月租一萬多的高檔小區,幾個人平時沒什么工作,就集體宅在他家昏天黑地地玩桌游。那時候,近視先生認為時間就該被這樣揮霍,所以辭了工作陪大家一起“家里蹲”。 回看自己滿身狼狽,近視先生終于崩潰。迫于無奈他給了自己一次旅行,在江南小鎮上思考要不要繼續待在北京。(www.lz13.cn)最后還是放不下回家被親戚數落的面子,又回了北京,只是這次回去,他下決心要跟過去說再見。 轉折的起點是大學認識的跑酷哥們兒來北京開了個影視宣傳公司,叫他幫忙,于是七拼八湊了五個靠譜的好友,躡手躡腳在娛樂圈里大浪淘沙。從未涉足的行業讓近視先生吃了不少苦,但生活一忙碌,就顧不上悲觀。 公司做的一場發布會上,近視先生跟甲方一個宣傳人員相見恨晚,當天就約吃飯、看電影。那女孩身上有股正氣,走路帶風,對生活處處充滿信心,隨口就是一句“心靈雞湯”,近視先生向來習慣別人給予自信,于是兩人看對眼,相處格外融洽。 他所在的公司現在已經做出了名聲,快節奏的工作氛圍讓他把一天當兩天過,卻無半點抱怨。他說:“原來當初看不見的不只有遠方,還有跑在前面的人。” ——前行的路上,我們不僅受遠方的羈絆,還被行人影響,你想要成為什么樣的人,就去接近那樣的人。宇宙除了爆炸后形成了銀河系,它還給了相同磁場的人同樣的運氣。 愿你成為更好的人。 遠方——華科校長李培根2012畢業典禮演講稿 到不了的都叫做遠方,回不去的名字叫家鄉 年輕時應該去遠方分頁:123
周國平:愛書家的樂趣 一 上大學時,一位愛書的同學有一天突然對我說:"誰知道呢,也許我們-輩子別無成就,到頭來只是染上了戒不掉的書癖。"我從這自嘲中聽出一種凄涼,不禁心中黯然。誠然,天下之癖,無奇不有,嗜書不過是其中一癖罷了。任何癖好,由旁人觀來,都不免有幾分可笑,幾分可悲,書癖也不例外。 有一幅題為《書癡》的版畫,畫面是一間藏書室,四壁書架直達天花板。一位白發老人站在高高梯凳頂上,脅下、兩腿間都夾著書,左手持一本書在讀,右手從架上又抽出一本。天花板有天窗,一縷陽光斜射在他的身上和書上。 如果我看見這幅畫,就會把它揣摩成一幅善意的諷刺畫。偌大世界,終老書齋的生活畢竟狹窄得可憐。 然而,這只是局外人的眼光,身在其中者會有全然不同的感想。葉靈鳳先生年輕時見到這幅畫,立刻"深刻地迷戀著這張畫面上所表現的一切",毫不躊躇地花費重金托人從遼遠的紐約買來了一張原版。 讀了葉先生的三集《讀書隨筆》,我能理解他何以如此喜歡這幅畫。葉先生自己就是一個"書癡",或用他的話說,是一位"愛書家",購書、藏書、品書幾乎成了他畢生的主要事業。他完完全全是此道中人,從不像我似的有時用局外人的眼光看待書癡。他津津樂道和書有關的一切,舉凡版本印次,書中雋語,作家軼事,文壇掌故,他都用簡潔的筆觸娓娓道來,如數家珍。借他的書話,我仿佛不僅參觀了他的藏書室,而且游覽了他的既單純又豐富的精神世界,領略了一位愛書家的生活樂趣。于是我想,人生在世的方式有千百種而每個人只能選擇一種,說到底誰的生活都是狹窄的。一個人何必文垂千秋,才蓋天下,但若能品千秋之文,善解蓋世之才,也就算不負此生了。尤當嗜權嗜物惡癖風行于世,孰知嗜書不是一種潔癖,做愛書家不是淡泊中的一種執著,退避中的一種追求呢? 二 葉先生自稱"愛書家",這可不是謙辭。在他眼里,世上合格的愛書家并不多。學問家務求"開卷有益",版本家挑剔版本格式,所愛的不是書,而是收益或古董。他們都不是愛書家。 愛書家的讀書,是一種超越了利害和技術的境界。就像和朋友促膝談心,獲得的是精神上的安慰。葉先生喜歡把書比作"友人"或"伴侶"。他說常置案頭的"座右書"是些最知己的朋友,又說翻開新書的心情就像在寂寞的人生旅途上為自己搜尋新的伴侶,而隨手打開一本熟悉的書則像是不期而遇一位老友。他還借吉辛之口嘆息那些無緣再讀一遍的好書如同從前偶然邂逅的友人,倘若臨終時記起它們,"這最后的訣別之中將含著怎樣的惋惜"!可見愛書家是那種把書和人生親密無間地結合起來的人,書在他那里有了生命,像活生生的人一樣牽扯著他的情懷,陪伴著他的人生旅程。 凡是真正愛書的人,想必都領略過那種澄明的心境。夜深人靜,獨坐燈下,攤開一冊喜歡的書,漸覺塵囂遠遁,雜念皆消,忘卻了自己也獲得了自己。然而,這種"心境澄澈的享受"不易得。對于因為工作關系每天離不開書的職業讀書人來說,更是難乎其難。就連葉先生這樣的愛書家也覺得自己常常"并非在讀書,而是在翻書、查書、用書",以致在某個新年給自己許下大愿:"今年要少寫多讀。如果做不到,那么,就應該多讀多寫。萬萬不能只寫不讀。" 這是因為以讀書為精神的安慰和享受,是需要一種寂寞的境遇的。由于寂寞,現實中缺少或遠離友人,所以把書當友人,從書中找安慰。也由于寂寞,沒有紛繁人事的攪擾,所以能沉醉在書中,獲得澄明的享受。但寂寞本身就不易得,這不僅是因為社會的責任往往難于堅辭,而且是因為人性中固有不甘寂寞的一面。試看那些叫苦不迭的忙人,一旦真的門庭冷落,清閑下來,我擔保十有八九會耐不住寂寞,緬懷起往日的熱鬧時光。大凡人只要有法子靠實際的交往和行動來排遣寂寞,他就不肯求諸書本。只有到了人生的逆境,被剝奪了靠交往和行動排遣寂寞的機會,或者到了人生的困境,懷著一種靠交往和行動排遣不了的寂寞,他才會用書來排遣這無可排遣的寂寞。如此看來,逆境和困境倒是有利于讀書的。葉先生說:"真正的愛書家和藏書家,他必定是一個在廣闊的人生道上嘗遍了哀樂,而后才走入這種狹隘的嗜好以求慰藉的人。"我相信這是葉先生的既沉痛又欣慰的自白。一個人終于成了愛書家,多半是無緣做別的更顯赫的家的結果,但他卻也品嘗到了別的更顯赫的家所無緣品嘗的靜謐的快樂。 三 愛書家不但嗜愛讀書,而且必有購書和藏書的癖好。那種只借書不買書的人是稱不上愛書家的。事實上,在書的樂趣中,購和藏占了相當一部分。愛書的朋友聚到一起,說起自己購得一本好書時的那份得意,聽到別人藏有一本好書時的那股羨慕,就是明證。 葉先生對于購書的癖好有很準確的描述:"有用的書,無用的書,要看的書,明知自己買了也不會看的書,無論什么書,凡是自己動了念要買的,遲早總要設法買回來才放心。"由旁人看來,這種鍥而不舍的購書欲簡直是偏執癥,殊不料它成了書迷們的快樂的源泉。購書本身是一種快樂,而尋購一本書的種種艱難曲折似乎化為價值添加到了這本書上,強化了購得時的快樂。 書生多窮,買書時不得不費斟酌,然而窮書生自有他的"窮開心"。葉先生有篇文字專談逛舊書店的種種樂趣,如今舊書業蕭條已久,葉先生談到的諸如"意外的發現"之類的樂趣差不多與我們無緣了。然而,當我們偶爾從舊書店或書市廉價買到從前想買而錯過或嫌貴而卻步的書時,我們豈不也感到過節一般的快樂,那份快樂簡直不亞于富賈一舉買下整座圖書館的快樂?自己想來不禁啞然失笑,因為即使在購買別的商品時占了大十倍的便宜,我們也決不會這般快樂。 由于在購書過程中傾注了心血,交織著情感,因此,愛書的人即使在別的方面慷慨大度,對于書卻總不免有幾分吝嗇。葉先生曾舉一例:中國古代一位藏書家在所藏每卷書上都蓋印曰"借書不孝",以告誡子孫不可借書與人。這當然是一個極端的例子,但我們每個愛書的人想必都體會過借書與人時的復雜心情,尤其是自己喜歡的書,一旦借出,就朝夕盼歸,萬一有去無回,就像死了一位親人一樣,在心中為它筑了一座緬懷的墓。可嘆世上許多人以借錢不還為恥,卻從不以借書不還為恥,其實在借出者那里,后者給他造成的痛苦遠超過前者,因為錢是身外之物,書卻是他的生命的一部分。 愛書家的藏書,確是把書當作了他的生命的一部分。葉先生發揮日本愛書家齋藤昌三的見解,強調"書齋是一個有機體",因為它是伴隨主人的精神歷程而新陳代謝,不斷生長的。在書齋與主人之間,有一個共生并存的關系。正如葉先生所說:"架上的書籍不特一本一本的跟收藏人息息相關,而且收藏人的生命流貫其中,連成一體。"這與某些"以藏書的豐富和古版的珍貴自滿"的庸俗藏書家是大異其趣的。正因為此,一旦與主人斷絕了關系,書齋便解體,對于別人它至多是一筆財產,而不再是一個有機體。那位訓示子孫以"借書不孝"的藏書家昧于這層道理,所以一心要保全他的藏書,想借此來延續他死后的生命。事實上,無論古今,私人書齋是難于傳之子孫的,因為子孫對它已不具有它的主人曾經具有的血肉相連的感情。這對于書齋主人來說,倒不是什么了不得的憾事,既然生命行將結束,那和他生死與共的書齋的使命應該說是圓滿完成了。 四 葉先生的《讀書隨筆》不單論書的讀、購、藏,更多的篇幅還是論他所讀過的一本本具體的書,以及愛書及人,論他所感興趣的一個個具體的作家。其中談及作家的奇癖乖行,例如十九世紀英國作家的吸鴉片成風,紀德的同性戀及其在作品中的自我暴露,普魯斯特的怕光、怕冷、怕聲音乃至于要穿厚大衣點小燈坐在隔音室里寫作,這些固可博人一粲。但是,談及人和書的命運的那些篇什又足令人扼腕嘆息。 作家中誠有生前即已功成名就、人與書俱榮的幸運兒,然更不乏窮困潦倒一生、只留下身后名的苦命人。詩人布萊克畢生靠雕版賣藝糊口,每當家里分文不名,他的妻子便在吃飯時放一只空餐盆在他面前,提醒他拿起刻刀掙錢。湯普生在一家鞋店做幫工,窮得(www.lz13.cn)買不起紙,詩稿都寫在舊賬簿和包裝紙上。吉辛倒是生前就賣文為生,但入不敷出,常常挨餓,住處簡陋到沒有水管,每天只好潛入圖書館的盥洗室漱洗,終遭管理員發現而謝絕。只是待到這些苦命作家撒手人間,死后終被"發現",生前連一碗粥、一片面包也換不到的手稿便突然價值千金,但得益的是不相干的后人。葉先生嘆道:"世上最值錢的東西是作家的原稿,但是同時也是最不值錢的。"人亡書在,書終獲好運,不過這好運已經和人無關了。 作家之不能支配自己的書的命運,還有一種表現,就是有時自己寄予厚望的作品被人遺忘,不經意之作卻得以傳世。安徒生一生刻意經營劇本和長篇小說,視之為大樹,而童話只是他在余暇擺弄的小花小草,誰知正是這些小花小草使他在文藝花園里獲得了不朽地位。笛福青壯年時期熱衷于從政經商,均無成就,到六十歲屈尊改行寫小說,不料《魯濱遜漂流記》一舉成名,永垂史冊。 真正的好作品,不管如何不受同時代人乃至作者自己的重視,它們在文化史上大抵終能占據應有的地位。里爾克說羅丹的作品像海和森林一樣,有其自身的生命,而且隨著歲月繼續在生長中。這話也適用于為數不多的好書。絕大多數書只有短暫的壽命,死在它們的作者前頭,和人一起被遺忘了。只有少數書活得比人長久,乃至活在世世代代的愛書家的書齋里,--也就是說,被組織進他們的有機體,充實了他們的人生。 愛書家的愛書純屬個人愛好,不像評論家的評書是一種社會責任,因而和評論家相比,愛書家對書的選擇更不易受權勢或時尚左右。歷史上常常有這樣的情形:一本好書在評論界遭冷落或貶斥,卻被許多無名讀者熱愛和珍藏。這種無聲的評論在悠長的歲月中發揮著作用,歸根結底決定了書籍的生命。也許,這正是愛書家們在默默無聞中對于文化史的一種參與? 周國平作品_周國平散文集 周國平:性愛五題 周國平:旅+游=旅游?分頁:123
丁玲:秋收的一天 夜晚刮了風,被窩怎么也蓋不嚴,破了的窗戶紙吹得沙沙地響,等不到天亮,人醒在炕上了。睡在山底下十四號房間里的薇底,本來一到四五點鐘就睡不著了的,今晚似乎醒得更早了。聽了聽靠在她左邊睡著的管玉,跟她往常一樣,不管你什么時候醒,她總是呼嚕呼嚕地睡得香甜得很。她是不到吹起床號不醒的,甚至連號音也聽不到,要同學叫著她才肯醒的時候也有。薇底于是轉過身去,蜷著,縮著頭,閉緊了眼,心里想著:“睡吧!睡吧!明天要上山了呢!”可是慢慢倒更清醒了似的,朦朦朧朧地回憶到上午的秋收動員大會,實際卻是很清楚地呈現在眼前。“為什么大家那么興奮而愉快呢?”她一面懷疑地問著,那些動人的場景和演說詞,便像銀幕一般地連續映了出來。自從柳潤波用朗誦詩似的演說向全體同學挑戰,那些被刺激了的青年的心誰也忍不住不響亮地給他以回答。小干部(指小組長)們更忙了起來,重新在他的小組里征求新的意見,以便提出更高的目標作為競賽條件。要不是主席善于主持會場,將討論中心移到組織和技術上去,那會議不知要延長到多久了。自然,薇底沒有感覺到自己在大會上也曾如何地激動和昂奮。她的身體不算怎么好,神經和心臟都有一點衰弱,每一上山便氣喘頭暈心跳,但這次她決定參加重勞動。她的小干部和生產分會的分隊長都勸她,要她留在學校里編《秋收小報》,可是仍抵不過她的執拗。每一回憶到以往的心情(鋤草時她是做輕勞動的),就覺得難受。近來自信身體已經強健得多,并且也想借此機會鍛煉一下,所以她很高興地做了一些準備上山的工作。所謂準備也就是除了修理一雙好走路的鞋子之外,還在頭天送走了來看她的孩子,和睡得早一點而已。這也就是說她不敢在吹了熄燈號之后還延捱一會兒,思索什么問題了。然而不到月亮下山她便醒了,翻來覆去都睡不熟。該是多倒霉的事啊! 睡在她右邊的劉素,患著厲害的神經衰弱,常常失眠的,聽到她的轉側,便輕輕地問道:“薇底:你睡不著嗎?” “唔,沒有什么。”她不想多說話,她的確還希望睡一會。 劉素因為這次仍不能上山,眼看著過去一道做輕勞動工作的同志,都意氣揚揚地答應別人:“沒有關系,我做得了。”或是驕傲地直爽地告訴別人:“我這次參加重勞動了。我要上山了。”現在只有她還要留在學校。雖說她并不是完全不勞動,大約要做點廚房里的工作。雖說同志們都很體諒她,安慰她,可是她能大聲地告訴人“我是留在廚房里的”么?她總覺得苦悶,時時想找人傾吐。她同薇底并不同組,但因為睡在一塊,有時總交換一些談話,雖說兩人并沒有什么深厚的友誼,彼此之間的印象似乎還不壞的。尤其劉素認為薇底是一個非常能了解人和體諒人的,不管她外表看來是一個不細心,不大管別人閑事的樣子。可是現在薇底卻讓她失望了,薇底顯得很冷淡,她雖不怪她,卻感到異常地寂寞。 這時月亮下去了,窗戶外邊顯得一片黑。可是從很遠的地方,這里那里的,一些沒有調子的號音,透過遼闊的原野,四方地飛送著,在一些山腳下流蕩。而在東方,在山那邊的東方,一些半透明的曙色升上來了。 轆轤在響,有誰在打水了,大約是幫廚的同學吧。 只要起床號—吹,這宇宙便完全變了樣。那營房似的,工房似的一長排房子里,幾十個門口便吐出一串串的人來。這些在晨霧中活動的個體,挾著凌云的氣概奔忙著,跳躍著,歌唱著。而滿山,從不知多少門洞里,高高低低都瀉下一些人的流,他們張著鼻孔呼吸,叫囂,故意要顯出矯健似的,從那峻峻的路上,跳著沖到山下來。于是河的這頭,那頭,河的中央,那里有一些巖石,都站滿人了。水被擾動著,跳躍著往下流,任性地沖激著巖石,歡愉地吼叫。但這只有一刻的工夫,河邊又恢復了晨間的寧靜:沒有照著陽光的山頭,沉郁地籠罩在青色的、紫色的、淡淡的煙霧中;寂寂的原野,荒涼的小徑,雖說有一些牲口的腳印,總像不大有人來過似的;只有那些河邊的小石上,還留著被濺濕的清涼的水漬。 這時,人又攤開在滿院子,滿屋檐前,從廚房里打了菜來的,從水房抬了開水來的,集攏在飯鍋邊,又散開,而且比往日更嘈雜。只聽到一些女同志尖銳的叫聲: “鐮刀磨了么?” “要多灌些開水呢。” “你快些把臉盆擦干凈,我要去領米呢。” “喂,繩子,繩子準備好了么?” 有些人變得像小孩子了,互相叮嚀著,其實是并沒有什么意思,不過人需要說話,就那么幼稚地、熱情地說著。 什么都準備好了。身上都掛得有東西,搖搖晃晃,天天看熟了的幾個人,似乎又添了一些新鮮的東西,互相有趣地審視著,而在集合哨中擠在一團排起隊伍了。 四班已經出發了,三班的組長還在講話。人們用焦急的心情聽著,同時悄悄地換動著在寒風里赤著的兩只腳。 本來是排好了隊的,可是一開步走,人們就向前搶去了。歌聲零落地唱了起來,太陽從山上,那條人走的小路上邁步往上移了。 隊伍走到河邊停下來了。后邊的人意識到將遇著的問題:“橋沒有修好么?”可是有的在脫鞋子,有的就連鞋子也踏進水里去了。人人心里都有一個感覺,但不說出來。雖是舊歷八月的河水,卻實在有些刺骨。大家在河里急速地拔步,水四濺著,嘩喇嘩喇地響。 看見薇底卷高了褲腳管,赤著腳,滿不在乎地踩下水去了,使悄悄躊躇的另一個女同志林可也下了最后的決心,勇氣百倍地彎著腰去解鞋帶子。 “林可,你別踩水了,讓劉索背你過去吧,你不是病剛好嗎?”林可的小干部關切地來阻止她。但她深幸自己已經走到水里。她在管玉旁邊走著,管玉的背上背著一個壞了腳的女同志。前前后后都在贊揚她。同她比起來顯得頗為孱弱的林可,雖說不被人注意,但心中卻很自滿,她并不需要旁人幫助。她同大伙兒一樣,涼的、深的河水阻撓不了她,她走過去了。 薇底感到腳指頭痙攣起來了,并不去理它,上了岸就慢步地跑,謙虛地回答一些送過來慰問的顏色和話浯。 路是走熟了的,開荒來過,播種來過,鋤草時也來過,現在是第四次了。山溝里的草,還顯著沒有經過霜的碧綠,豐厚地鋪在小道的兩旁,上面凝結著新綴上的露珠。草叢里伸出不少的小酸棗樹,紅的小棗密密地排列在多刺的枝頭上,用著清晨特有的潤澤,引誘著生疏的人群。 走到半山上的分隊長們在叫了:“二分隊這邊來。”“三分隊的上那西邊的山頭去。” 糜子全身浴著露水,打濕了行人的衣裳,那些剛剛成熟的穗飽滿地、含羞似的深深地彎著腰,垂下臉兒。太陽已經照在上面了,黃色的,蕩漾的海水似的一直涌到山盡頭。生產分會的指導員一邊表演著割的姿勢,一邊揮舞著鐮刀,在天空畫著大圓圈說: “同志們,我們今天的工作,就是消滅這龐大的山頭。” “把它消滅!把它消滅!”輕松地有誰在唱著。 于是一個組一個組地分開。組里邊又把工作分配好,生產工具握在熟練工人的手里。身體棒的當苦力,把收割好的糜子運到山頂打谷場去;勞動力差些的。在鐮刀的后邊清撿著割下的穗子,把它捆扎好。工作分配完,有些人趕忙就走到前面去了。落在后邊的人便嘀咕著:“小鬼,清你注意,我們是集體行動,不是個人逞強,把鐮刀給我吧!” 分隊長來回地巡查。到這邊說幾句,又到那邊說幾句。 “同志們,請注意,我們不但要求量,而且要求質......” “十一組的同志撿得干凈......” “放在地下和捆扎都要輕些,熟了的糜子很容易脫落的......” “李同志,鐮刀要斜著上來,腿分開,不然要割著腿的。” 人與刀不停地動著,割完了的又轉移著地方,開始還有一些不慣,慢慢便熟練了。如同蠶吃桑葉似的,山的邊緣上一塊塊地露出另一種黃色來。 收割的確比開荒省力,可是腰卻更容易痛。既然彎著彎著似乎都伸不直了,就讓它那么個姿勢吧,勉強伸直倒是滿難受的。看來捆扎是容易得多了,卻也有它的苦處,腿沒有休息,上去又下來,將別人割下的收攏在一處,用力地扎著,那些粗糙的莖,便在手指上毫無顧忌地擦著。小刺鉆到肉里去了,血跟著流出來,可是手又插進去。手上起了一層毛,密的、紅的小栗在表皮上浮起來了。而那些苦力,把衣服都脫了,只穿一條短褲,汗還在往下滴,四五大捆的糜子從頭上一直壓到屁股下,身子彎成九十度,僂著腰在不平的泥土里慢慢地往上爬。腿骨酸痛了,下山時都有些站不住,卻還是堅持著。他們不愿意掉換工作,他們心里想:“要是我們不能做,他們不是更不能么!” 休息的時候,大家把四肢攤在地上,太陽已經把土地曬得很溫暖,抽著煙,極目到天邊的幾團白云上,消受著山頭的大氣。風拂在炎熱的面孔上,感到一陣異樣的舒服的微涼。另外有些好鬧的同志,團坐著在說笑話,新的《秋收小調》也編出來了,而且唱著: 一把鐮刀明晃晃的晃呀噯喲 明晃明晃明晃的噯喲 大家努力上山岡 刀兒快,谷兒黃…… 秋天的陜北的山頭,那些種了糧食的山頭是只有大膽的畫家才能創造出的杰作,它大塊地涂著不同的、分明的顏色,紫、黃、赭、暗綠。它掃著長的、平淡的、簡單的線條,它不以纖麗取好,不旖旎溫柔,不使人吟味玩賞,它只有一種氣魄,厚重、雄偉、遼闊,使你感染著這爽朗的季節,使你浸溶在里面,不須人贊賞,無言的會心就夠了。 中午在山上吃了帶來的飯。在家燒飯的同學,抬著水送上山來,本來是來慰勞山上的人的,可是他們那副氣喘汗流的樣子,倒被包圍在一片道謝聲中。 飯后一點鐘的休息里,散開了躺著的人都拿起一本書來了,大家都記得生產與學習的結合,誰也不愿意做一個落伍者,三天后還有一個討論會呢。 下午的空氣,更為熱鬧了,大家都想早一點回去,因為好些組都要準備中秋的晚會呢。指導員過來了,傳述著四支(指第四支部,也就是一班)的成績。四支雖說是生手。可是他們有真的骨干,他們工人同志多些,他們的任務已經快完成了。 到三點半鐘的時候,二支(第三支部)也收工了。凱旋式的,倒挑著幾件衣裳,提著空壺空桶,一點也不感到腳步的遲重,倒顯得有些輕飄之感地唱著歌走回來了。也有些同志,走不動,掉在后邊,吃力地慢慢地走,同組的人便拿著東西陪著他閑談。 橋已經修好了,卻還有人從水中走回去,這時水不冷了,而人卻需要洗滌。 大家鼓著余勇,又消滅了晚飯的一頓肉。因為勞累了一天,吃飯時反而更興奮,人家嘈嘈雜雜地笑著鬧著。 吃過晚飯,有的上街買開晚會吃的東西去了。因為晚上不上自習,所以也有人到兩個大學(抗大和女大)找朋友去玩,也有上南門外去看戲的,聽說民眾劇團又演《查路條》。因此學校里倒顯得安靜了。 薇底什么地方也沒有去,洗過澡的身體,又疲乏又舒服,她懶懶地躺在炕上,隨意翻著一本小說。劉素也躺在旁邊拿著一本《中國婦女》,卻沒有看,她在看薇底的曬得通紅的然而卻非常安詳的面孔。她想著她的歷史,薇底在生命的途程上,是只有比她有更多的坎坷,然而她為什么顯得卻更單純、愉快、堅定呢?人是應該明朗的,陰暗是不可愛的。她以為她更愛起薇底來了。她忍不住要去擾亂她了: “薇底!我記得你說過,愉快是一種美德。以前我不懂,現在我懂了,愉快是一種美德。” “你為什么又想到這句話了呢?”薇底丟開書,用著甜的眼光撫摩著有點瘦削、有點斑紋的面孔。 “因為你是那么愉快,使我摸不清,薇底,一切牛活的困惱,似乎從沒有影響到你似的,你是在什么地方養成這一種心情的?” “你以為我都是這樣的嗎?我從前憂愁得很呢,是一個不快樂的人呢。自從來到這里,精神上得到解放,學習工作都能由我發展,我不必怕什么人,敢說敢為,集體的生活于我很相宜。我雖說很渺小,卻感到我的生存。我還能不快樂么?我對你倒是另一種感覺,我常常拿你來勉勵我自己,我想。要是我的身體也像劉素一樣,我能像她那么努力么?”一種憐惜與愛慕,很自然地從她眼中流露出來。 也許劉素還打(www.lz13.cn)算向她訴說的,這時卻又沒有那種需要,她只詳細地詢問著收割的情形。薇底也問著廚房里的工作,她告訴她今天中午的洋芋,同學們都說好吃極了,晚上的肉也極使大家滿意。 月亮照到炕上來了,他們還在談著收割的事,她們還在考慮、計劃、擔心。別的一切的事,都不在她們心上。 薇底的小干部買了許多好吃的東西回來了。他們與他們的鄰組合開一個晚會,他來叫薇底。薇底歡愉地從炕上跳起來用了一種小兒得餅的心情哼著一個剛學會的小調,而且搖著劉素:“我要你參加我們的晚會。” 劉素躊躇了一下,愉快地翻過身來了。 灑滿了月光的院子里,一團一團的人圍坐著,不倦地談著鬧著,他們忘記了一天的辛苦,也忘記了又將來到的第二個辛苦的一天。直到吹過了熄燈號才不得已地互相道別,回到自己的房間去。學校又回復到原始似的寂靜,孤零零的圓月懸掛在高空,遠近的山上不時有幾聲狼叫,或是狐貍的叫聲。宇宙在等著,等著太陽出來,等著太陽出來后的明麗的山川,和在山川中一切生命的騷動啊! 一九三九年秋天,延安馬列學院 丁玲作品_丁玲散文 丁玲:五月 丁玲名言名句分頁:123
衝IG綜合華人粉
衝臉書社團成員人數 增加IG貼文台灣真人留言 增加fb五星/推薦好評買IG綜合華人粉 買fb粉絲團總讚數 衝IG影片瀏覽量買臉書粉絲團總讚數 包月直播人數 買IG影片瀏覽量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