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幾米 ::
幾米,一位用畫筆描繪夢想、吸引無數讀者畫迷為之瘋狂,知名度迅速竄升的當紅繪本作家,同時卻也是一個靦腆善良的中年男子,偏好簡單的居家生活,低調而淡泊。
幾米的個性害羞內向,不擅長用言語表達,他用敏銳細膩的心去感受週遭的人與事,將情感、思緒藉由「繪畫」傳達他對大千世界的看法,作品風貌多變,創作力源源不絕,因此看幾米的作品,就像是走入他的內在,幾米的故事引領著每一位欣賞他作品的人看到並相信世界上的美與善,同時也反應了現代人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因此每個人都能在他的故事找到一個映照和寄託,或許這就是幾米作品的迷人之處。
幾米小檔案
幾米,幾米(1958年11月15日- ),原名廖福彬,生於台灣宜蘭,是台灣著名繪本畫家。文化大學美術系畢業,曾在廣告公司工作十二年,後來為報紙、雜誌等各種出版品畫插畫 。
1998年開始創作,發表《森林裡的秘密》和《微笑的魚》,拿下當年度中國時報開卷最佳童書、民生報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童書,以及聯合報讀書人最佳童書獎。
1999年出版《向左走.向右走》,開創出成人繪本的新型式,興起一股繪本創作風潮。本書獲選為1999年金石堂十大最具影響力的書,並已改編成電影、電視劇。之後陸續推出《聽幾米唱歌》、《月亮忘記了》、《森林唱遊》、《我的心中每天開出一朵花》等作品,展現驚人的創作力和多變的敘事風格。
2001年出版《地下鐵》,獲選2002年金鼎獎推薦優良圖書,並改編成音樂劇和電影。次年《照相本子》、《1.2.3.木頭人》和《我只能為你畫一張小卡片》獲選2002年行政院新聞局推介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圖書類推薦讀物。
2002年《布瓜的世界》甫上市便登上各大書店暢銷排行榜第一名。
2003、2004年陸續出版《幸運兒》、《你們我們他們》、《又寂寞又美好》、《履歷表》、《遺失了一隻貓》等作品,內容風格上更形突破。
2005年的《小蝴蝶小披風》和《失樂園》開始經營角色,多變的故事節奏有不同於以往的閱讀趣味。
作品風靡兩岸三地,美、法、德、希臘、韓、日、泰等國皆有譯本。學界和媒體多次以「幾米現象」為主題分析評論。
2003年Studio Voice雜誌選為亞洲最有創意的五十五人之一。
- 2008《躲進世界的角落》
- 2008《幾米創作十年精選》
- 2007《我的錯都是大人的錯》
- 2007《戀之風景》
- 2006《謝謝你毛毛兔,這個下午真好玩》
- 2006《藍石頭》
- 2005《失樂園》
- 2005《小蝴蝶小披風》
- 2004《遺失了一隻貓》
- 2004《履歷表》
- 2004《又寂寞又美好》
- 2003《你們 我們 他們》
- 2003《幸運兒》
- 2002《布瓜的世界》
- 2002《我只能為你畫一張小卡片》
- 2001《開始!》
- 2001《1.2.3.木頭人》
- 2001《照相本子》
- 2001《我夢遊你夢遊》
- 2001《地下鐵》
- 2000《我的心中每天開出一朵花》
- 2000《森林唱遊》
- 2000《黑白異境》
- 1999《月亮忘記了》
- 1999《聽幾米唱歌》
- 1999《向左走向右走》
- 1998《微笑的魚》
- 1998《森林裡的秘密》
那場讓幾米變得很幾米的病
沒有在死亡左右徘徊,不會知道生命的可貴。談幾米,就不能不談起他曾經遭遇的那場血癌。“就像按開關一樣,按了一下死亡。”他的語氣忽然黯淡。
1995年,臺北,農歷年過後,在奧美廣告做美術指導的他,右大腿忽然痛得厲害。當時年輕,很多傷痛都不在意。這痛很快退去,不久又來,而且痛完兩天之後就麻痹---他只好扳著腿繼續工作---如此這般周而復始,他的身體越發難受。
本以為是畫圖太久,本以為是脊椎肌肉上的病灶,就這樣從中醫看到西醫,整個人變得非常虛弱,直到有一天痛到住進醫院,他還簡單地以為會一針下去,百病全消。
驗血,穿刺。醫生說,在你的脊椎裏發現了不好的東西。他問,是不是血癌。醫生點點頭。他便開始嗚嗚地哭。
“覺得生命被抽斷了,心裏多是怨恨:為什麼是我,我做錯了什麼?但是沒有任何答案。接下來就開始承受藥物的折磨,和化療。”回憶裏的那段時間,最難熬的就是等待,無止境地等待白血球長出來。“我連下床都做不到,只能躺在床上,用眼睛看著窗外的藍天。”
血液科相同症狀的人很多。眼見得這張床空了,那張床空了,很少看到誰高高興興地走下床,出院。幸運的是,一年之後,他走下了那張病床。
那天起了臺風,大雨如注。幾米出院的時候打了個噴嚏,卻發現整個床單都是血---自然要瞞過醫生,說什麼也要回家。“我只想逃,我只想逃。我坐在自行車上對太太說,我們永遠不要回來這裏。我連感冒都怕,怕重回醫院。”他在案幾上半支著身子,微微闔起的眼裏盡是回憶帶來的駭然。
還好病前投的保險剛好夠支付診療的費用。住院一年,他早已耗盡積蓄。剛好有友人來約稿,他這才生疏地重新提筆。
意外的是,忽然有很多人開始說,幾米畫得好好。他滿腹懷疑,很久以後回頭去看,卻真的被自己嚇了一跳。原來大病一場,圖畫的變化可以有這麼大。
那些生病前的作品歡樂、多彩、比例誇張,構圖充滿侵略性。病後三年間的創作,情緒卻非常虛弱,寧靜而渺小,空間也帶著疏離。他筆下的人物變得越來越小,越發蒼白,總是面無表情,凝視遠方,任周遭的空間越來越大。然而整個空間的故事又告訴你,這小人兒非常寂寞,不堪一擊。
世界一樣奔跑,太陽一樣升起。大病一場,變了的只是幾米。“我變成一個虛弱的人,需要關心每一個細胞長大的人,變成一個沒有辦法跟別人去開懷暢飲、在街上快跑的人。”
忽然,他摸了摸鼻子,笑聲裏有些幹澀,“所以,世界不會因為某個人而停滯。”
那些成就幾米的圖畫
他的灰襯衫幹凈整齊。牛仔褲的褲腿卷得齊整。長年作畫,他的視力嚴重下降。這個自小就敏感羞澀的男人一天比一天內斂。
年輕時,他在臺灣文化藝術大學就讀,一方面自卑,一方面擔心當畫家會餓死,于是選讀了設計組,希望有個好一點的出路。
在奧美廣告,他一做就是十二年。忽然有一天,他發現始終沒有機會做屬于自己的東西。三十幾歲的人,工作就是不斷重復,連個成功的作品也拿不出。而之前,隨著一些平日裏信手畫下的插畫被好事的朋友投給皇冠出版社,他已慢慢開始接了些給報紙繪插畫補白的活,“雖然很簡單,但那全然是我的。”
一番掙扎過後,他索性趕在被業界淘汰之前辭職,在家專事創作。“開始還滿興奮,不需要開會不需要和同事鬥爭,我只需要做自己。”沒有太大困擾,僅以插畫為生,幾米倒也過得下去,如果沒有突如其來的那場病。
在醫院住了一年回來,一切都變了。1997年1月,幾米的女兒柔光出世,“像一道溫柔的光線影響著我的創作。”忽然有女繞膝,幾米于是很想竭力以創作填滿生活。
在他最早的作品《森林唱遊》中有這樣一幅圖畫:一只小豬在敲門,卻沒有人回答。四周濃雲密布,小豬的眼裏滿是失望。
“那完全是讀者自己的解讀。其實我畫的時候不太體會得到失望,可能還滿愉快。”談到自己的作品,幾米明顯健談許多。他解釋他畫的是感覺,加上文字,就會出來另外一種味道。讀者再一加入,就會超出作者本人想象的空間。讀者反饋來的喜歡和肯定還是慢慢給了他信心,使他不再像十幾年前那樣自卑。每一次的創作,通常都有一個愉悅的開始。
“我常會覺得故事很好玩。一男一女住在隔壁,這個故事好好玩,我要來捉弄他們。”他忽然談起那本《向左走,向右走》,“可是畫的時候氛圍一出來,我還是會憐憫,還是為他們感到難過。為什麼住在隔壁卻要慢慢去找呢?慢慢地天氣營造的氣氛也出來了,他們總是陰天裏在馬路上快步尋找對方,總是要在月亮突然跳出來的時候疲憊地回家。”
總是這樣在愉悅和悲傷裏迷失。開始的時候,他總想做一顆快樂丸,畫到最後,卻彎彎繞成了斷腸散.
何炅清楚記得他給學生上的第一堂課。那是一個上午,窗外很安靜,偶爾聽到幾聲清脆的鳥鳴,室內則一點聲音都沒有。走上講臺的那一瞬間,面對幾十雙和他差不多年紀,清澈的眼睛,他真的有那麼一點點膽怯。好在那時他還沒有像現在這麼“紅”,學生們很“正常”的眼神裏的透露出來的信任和鼓勵讓他的心緒安定了。
—〉〉新時代麻辣教師-何炅
那些影響過幾米的書
有一天,他為別人打一個草圖,畫一個中年男子走出地下鐵。圖畫很簡單,可是那一瞬間,他像通了電一般:天哪,這個男人身上有故事。
可是除了直覺,他卻說不清其它。于是,這個男子在幾米的筆下不斷走進地下鐵,出口處是另一個或是荒謬或是神奇的世界。
這樣進進出出的把戲讓故事很快畫不下去,因為“對于一個看得見的人來講,當他看見真正的地鐵,故事就沒有辦法進行了。”
半年後的一天,幾米突然想到,他一定要是個盲人。因為他看不見,所以他看見。“因為他看不見,所以他才可以想象地下鐵是何等華麗,何等荒謬,何等神奇。”故事突然又開始走動。“何其幸運,無法確知我們生活在什麼樣的世界。”幾米從詩集裏翻到波蘭詩人辛波絲卡的句子來取作《地下鐵》的題頭,意外遇見的詩句一語點破了全部他想要表達的感受。
不只辛波絲卡,幾米承認,法國漫畫家桑貝(Sempe)對他有著巨大影響。“重要的是他使我決定做這樣的行業。因為在我以前的理解,插畫是大家看不起的工作。”桑貝的著名作品《瑪塞林為什麼會臉紅》講述了這樣的故事:兩個同樣孤單寂寞的小孩子結成朋友,有一天其中一個悄然搬走。許多年後他們人到中年,又在街頭不期而遇。《向左走,向右走》無論情節還是畫風都有著這本書的影子,存不存在模倣呢?
“桑貝是前輩嘛。”他笑了一下停住,忽然沉默,半晌,“第一次有人這樣問。”
“那曾經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個故事,我覺得太可愛了。我好想做那樣的故事。”與桑貝著重于文字和線條不同,他努力強調自己著重于構圖。事實上,他一方面承認原型的存在,一方面又很滿意自己用愛情來包裝這個故事的創意。
“這個故事最強悍的地方在于向左向右這個概念,看過故事的人絕對不會忘記。”他努力克制著自己的得意,笑得有點怯,“今後如果任何一本書做向左向右都會跟我相似。向左向右這句話已經成為都市年輕人的一句流行口頭語,成為一種流行文化的符號。”
“不過它已經過氣了。”這句話說到最後輕不可聞。鏡片背後的眼睛一眨,幾米縮起了肩膀。這個悶騷的天蝎座,忽然滿臉都是調皮。
那些有關幾米的未來
從1995年入院,到1997年重拾創作至今,七年以來,幾米已經出版了17本繪本。從臺灣燒到香港,從香港紅到內地,再到韓、日、美、德、法、希臘,師傅的話似乎應了驗。那些細膩的圖畫,配上耐人咀嚼的文字,自始至終地在表達著都市人的集體傷感。
幾米在半信半疑間紅了。
2003年,他成名以後的第一部作品《幸運兒》出版。畫中的主人公董事長擁有許多人一輩子夢想的一切,卻忽然間脅生雙翼,成為異數。非人非獸的董事長,最後只能選擇從人群中間飛走。
幾米自認也是一個幸運兒,董事長這個角色多多少少透露了作者當時的秘密。一夜成名帶來的媒體關注,讓這個靦腆的男人不知所措,壓力之下過得非常不快樂。
與往常的書中溫情的結局不同,這一次,幾米筆下的董事長孤單地飛走。他說他已不在乎結局是否美好或者幸運。大病一場使他無限接近死亡,一夕成名使他高處不勝寒,“有些痛苦減少不了,有些結局注定不會快樂。”
幾米在創作一個長篇,一個關于石頭的愛情故事。他清楚自己眼下的局限,清楚人生總有高低起伏。“我希望我在可以很享受這種狀態的時候創作,希望可以更努力。”
不知道什麼時候創作高潮會再度來臨,幾米有些焦慮,“人生的悲觀無法逃避,即便創作或者生活讓人艱辛到窒息,也要面對。”
他起身離開的時候,在電梯裏拘謹地叉起雙手,貼著後壁站得筆直。忽然間,冒出來半句:“不過,我還是覺得大家應該學習擁抱。”
幾米Q&A:
|
|
|
|
|
|
|
|
以上資料來自http://www.jimmyspa.com/default.aspx
圖片自己咕狗的︿︿
- 1樓.2010/01/21 19:28yo yo girl
整個超像你的房間:)
彭怡靜徵婚徵友徵男友,怡靜1斤50,有誰要?
妳不要半夜增文辣,作息很不正常
妳有沒有聽到下禮拜不要遲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