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經營事業不遇到困境是少見的,這是真理,也是事實,既然無法避免挫敗,與其以痛苦、迷亂的心情來面對,到不如把失敗當成人生的修練場,練就百折不撓的二枚腰。
1973年,日本第12屆名人圍棋賽,擁有名人頭銜的林海峰對上號稱圍棋電腦的石田芳夫,林海峰一開始就連輸三盤,在採七戰四勝制的名人賽中,只要再輸一場,就要失去衛冕的王座,眼前可說是形勢大壞,然而面對絕境的林海峰,卻演出圍棋史上少見的大逆轉,接連扳回四局,再次贏得名人的頭銜。
林海峰的棋力厚實,韌性極強,對於細微棋局的控制能力極強,每次對奕的時候,他總是緊咬對手,絕對不會輕易地讓對手獲勝,越是艱苦的棋局,他就更加沉著。
十年後,林海峰在第38屆本因坊的決戰中,又一次面臨三連敗的窘境,當時他的對手是後來曾經創下本因坊十連霸歷史紀錄的趙治勳,遭遇如此頑強而且以逸待勞的挑戰者,林海峰卻能憑藉著猛烈攻擊的棋風,以及趙治勳不小心所犯下的失誤,奇蹟式地寫下他個人的第二次大逆轉。
永不言敗的林海峰在棋盤上,展現出頑強拼搏的精神,以及不肯輕易認輸的鬥志與狠勁,因此,日本圍棋界稱他為二枚腰,以及長距離競賽的王者,二枚腰原先是用來形容韌性強的相撲和柔道選手,這一類型的人物很難為對手所輕易扳倒,就如同擁有二個腰一般,後來二枚腰被用來形容面對失敗與困境,仍然秉持著奮戰不懈的無比毅力,最後終能取得勝利的人。
擁有98%勝率的失敗者
失敗並不可怕,問題是面對失敗時的心態。從未遭遇過重大挫敗的人,容易養成自傲與輕敵的心態,其表面剛強實則柔弱,一旦碰到殘酷的打擊往往就此崩潰,相反的曾經經歷慘痛失敗的人,則顯得畏首畏尾,即使擁有大好時機,也不敢冒險放膽一搏,因為他們害怕再次面對失敗所帶來羞愧與沉重壓力,所以寧願選擇隨波逐流,不願意捲土重來。
西楚霸王項羽是最令人扼腕的例子,司馬遷在史記中形容項羽是力拔山河的蓋世英雄,長八尺餘,力能扛鼎,而由八千江東子弟為主幹所組成的楚軍,更是戰功輝煌,經歷70餘場戰役,所當者破,所擊者服,當時與項羽爭霸中原的劉邦很難與之匹敵,雖不至於屢戰屢敗,但是在兵力比較上,漢軍只有十萬,楚軍則有四十萬之眾,相差極為懸殊,按照常理推斷,既無文采又無武略的劉邦,註定是必敗無疑,然而天下大勢並未循著慣常的邏輯推理而演進,反而在這裡另闢蹊徑,來個大彎道,楚漢相爭的最後結局是英雄自刎於烏江,感覺上有點ㄋㄠ的劉邦反倒順理成章的當上皇帝,為疆土無比遼闊的漢朝奠下百年基業。
本來項羽是最有機會取得政權的,可惜他高傲、輕敵的態度,以及看似剛強卻柔弱易折的心靈,為自己埋下最嚴重的敗筆,鴻門宴上項羽本可輕易的取下劉邦的首級,除去自己的心頭之患,可是項羽卻動了婦人之仁,任性地讓煮熟的鴨子飛了,錯失這次大好機會之後,劉邦積極鞏固大後方,營造出足以撼動楚軍的堅強實力。
經過長年苦戰,楚漢相爭在垓下進行總決戰,這是最後的關鍵一戰,漢軍運用心理戰,在楚軍的營帳外高唱悲戚的楚歌,勾起楚國士兵的思鄉情結,藉以瓦解敵人的作戰意識,項羽就在這四面楚歌,無顏見江東父老的情境下,引劍劃下人生的句點。
如果以勝率來看,項羽的成績高達98%,70幾次只輸一次,比王建民75%的傑出表現高出許多,但是好勝心過強的項羽是容不下任何敗績的,他寧願逞一時之快,也不願抱頭鼠竄,他寧可戰死沙場,也不想見到別人悲憫的眼神,傲氣害了他,面子害了他。其實勝敗乃兵家常事,項羽若能盡早接受自己的敗戰,設法殺出一條血路,重新回到故鄉江東,冷靜評估利弊得失,補強弱點,做好佈局的工作,想要東山再起、轉敗為勝還是大有可為的。
經營者的二枚腰精神
2009/08/14 16:48
瀏覽1,904
迴響0
推薦4
引用0
經營者的二枚腰精神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