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紀錄片取材相當地沈重,內容也很震撼。製作團隊將失智症(阿茲海默症)患者家屬內心的煎熬透過患者日常生活起居,很深刻地表達出來。
影片當中穿插數則類似插畫家「幾米」所創作的繪本式動畫,例如,片中一位老太太患病後,失去了對先生的記憶,她與先生曾經擁有過的美好回憶逐漸在兩人甜蜜的合照中被抹去。
還有一對酷愛重機旅行的夫妻,先生被太太發病後所產生的各種病徵(諸如妻子竟然在大賣場走失將近五天等等),折騰到不成人形。妻子成了一個隨時都會從他手邊飄走的氣球,讓深愛她的先生心力交瘁。
另外有個發人省思的問題,一位老先生的女兒在片中告訴觀眾,她小時候感受不到所謂的「父愛」,原因是她爸根本沒牽過她的手,眾多兄弟姊妹中,父親給她的愛竟是最少的,但是因為她目前的居所離她爸靜養的機構最近,也只能由她肩負起照顧爸爸的責任。
她感慨地說:「當彼此的關係沒有那麼深的時候,你會很難跨出心中的那一步。」雖說現在少子化社會「可能」鮮有父母親「偏愛」家族某位成員的狀況,但這樣的掙扎,其實我們這一代(意即「六、七年級生」)在未來踏入中年後,恐會陸續衍生兄弟姊妹之間為了「誰」要照顧年邁父母親的爭端,這點是值得我們探討的。
影片的最後,是回顧片頭有一位女士帶著患病的母親前往軍人公墓祭拜父親的那段畫面,鏡頭切換為公墓的遠景,接著以時鐘滴答作響的聲音作搭配,接著畫面帶到失智老人安養機構的志工們替每位病患以及家屬拍照,一張又一張患者發病前與家人們的合照以Photo Stream的形式播放,意味著當家屬還有一份力的時候,就該陪陪患者,才不會有「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2樓. 老人失智症的真實案例2014/05/21 02:19
失智症並非所有老人的專利喔。
希望您多多嘹解認識老年失智症,我的部落格友介紹不少這類病症的案例與實例。
照顧失智長輩最困擾與最困難的是在於處理他們所附帶的精神障礙問題。失智症患在某些時間(特別是黃昏時間)會真的好像精神分裂症一樣。
請看:認識高齡失智症:
http://classic-blog.udn.com/ypt206/12928951一個十分混亂的寒流夜晚(失智症患者紀實)
http://classic-blog.udn.com/ypt206/11208117
當家中長輩出現經常反覆說話:性格改變且脾氣越來越壞,越來越難相處,以及躺著睡不著坐著卻睡著的情況時,可能就已有失智症前兆。
我國已是一高齡化社會(幾乎滿街都可見到80歲以上高齡的長輩)但年輕人實際上是真的好少.(而嬰幼兒更少)
因此[長照法]真的才是這個社會十分至重要的安全機制之一喔。 - 1樓. 老人失智症的真實案例2014/05/19 09:41
這部片的確可讓社會大眾對失智症有一深刻的嘹解,
此片對失智症患者所附帶的精神行為狀態,著墨較少
而此也是失智症主照顧家屬所最難處理的部分。
感謝您分享這部片的心得, 讓更多人嘹解重視高齡失智症此一議題。
感恩!
出了社會,才知道錢真的很難賺,同時也知道父母親要教養下一代更不容易。
整體而論,七年級與八年級生要奉養父母親,我想是更加艱辛了,
或許只能更加努力,才能回報我們的上一代---
同時也祈求這個國家與這個環境,不要變得更糟。
阿喬 於 2014/05/20 06:45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