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貨店門外的風景
★
其實,童年一點也不是那麼的古時候,山下的世界早就時髦富有,
只有我的那個山凹。
★
難道就只那些密叢的雜樹、大小的岩石,就能把文明阻隔在外?
更多的應該是那些老兵爺爺、隨風忽隱忽現的平劇、亂竄嗆辣的煮食、
各行低下的活計與生財器具,和貧窮。
除了較遠的幾戶農家,不太有人知道沿著小路彎進去的,
是另一個陳舊,不慌不忙的世界。
★
我一點也未羡慕在立起的高樓中的人生,甚至不遠處外僑的別墅,
只甜蜜的滿足於每天上下那延著山勢歪扭而建的石梯,及左右來不及看的新鮮事。
只喜悅的快步搶著回到處處拚湊的幸福的家,
緊張地在被提醒前,
發現父親又改良了木屋的那個角落,母親又在窗前插了什麼路邊的小花草,
讓愛家的我跑得氣喘嘘嘘也一點都不枉然。
每個台階石塊之凹凸斜度沒有我不知道的,半閉著眼都能跑跳其中一無失誤。
按著材質不同,有的石階一點也沒有被踩踏出什麼印記,
有的已被磨凹得雨天還能積存出濺濕襪子的小汪水來。
沿著石階,左右來不及看、來不及聽的新鮮事,可有得說了。
在我家往下近二十階靠右邊楊媽媽的故事,是最讓我和母親心痛的。
眼神從不和人接觸也不言語,內縮的頭被隆起厚重的肩背包裹起來的楊伯伯,
孤寂地照顧嚴重失眠的楊媽媽,和一個眼神緊張常不知所措還未就學的小男孩,
住在帶有小小庭院,養著幾隻肉雞的紅磚房裡。
★
有一天事情不同於以往,
經過不高的圍牆裡頹座的楊媽媽,
母親望向旁邊脖子扭曲而亡的黑公雞問候了她。
她說她整個星期只睡了兩個小時,
平時整夜睡不著,清晨公雞啼叫並不惹怒她,
但是那天清晨正有難得的睡意,卻被喔喔報曉的尖銳聲給驚醒,
怒氣沖天衝出來的她一把就把雞脖給扭了。
說完,痛苦茫然的望著前方……。
★
晚餐時母親說了這件事,一時全家毫無聲響。
腦海裡浮現總是端著飯、舉著水,拎著外套,
害怕又虧欠地站在久久枯坐的楊媽媽旁邊的楊伯伯,
和一旁眼神渴望母親擁抱卻又隱藏著害怕的小男孩,不知所措的身影,
難過極了。
★
一天清晨,看見有不認識的人裡裡外外整理楊伯伯家。
他們已經搬走了。
沒有人知道為什麼。
媽說,也許無法睡覺的楊媽媽,和無法正常上班的楊伯伯生活已過不下去,
搬回楊媽媽娘家支助的鄉下房子去了。
★
幾十年了,仍常在好吃好睡時想到這一家人,
一家三口現在怎麼了,孩子有好好的長大成人嗎?
對一般人來說,睡覺是多麼容易的事,
多少人走到哪睡到哪,連不該入睡的時候,也睡得流滿口水,
可是,對楊媽媽這樣的人,特別是現代好多睡眠障礙的人,
心中都因感同身受而存有厚重的難過與虧欠。
- 9樓. 新天新地2023/02/08 05:23原來VIVI在和樂有愛的家中成長。難怪自信無比。
我們的身旁總有一些家庭跟我們不同,以前我沒信主,看見水災遇難,那天我就沒有食慾,甚至無法進食,有時嚴重還會胃絞痛,很長一段時間,我選擇不看人間無常,因為,自成無力幫忙甚麼?
現在,我是一個基督徒,遠的我會為這樣遇難的人和環境禱告,近的會親自問候如何幫忙。
VIVI的父母很有愛心,讓自小耳濡目染的妳對需要的人有行動力。好棒的家庭,感謝主。🤩🤩父母身教處處,關切傷心人和窮苦人,
常以自己僅有的,救助這個幫襯那個。
雖同為窮苦人,但有神同在,什麼事都滿足感恩。
為烏國,並這兩天為土耳其大震,心痛如絞,
想到病者、弱者、幼者,
於無水、無電、無食、無藥,天崩地裂又冰雪來襲,
在極低溫痛苦中,無有一點暖身的條件,遮蔽的所在,
又要為失聯、死亡的家人擔憂,
求天不應叫地不靈,就要發瘋,該怎麼辦?
唯有著急地付上禱告代價,求神恩憐。
vivi 之東張西望 於 2023/02/08 19:08回覆 - 8樓. 終南山2023/01/26 10:17
燈籠花,對吧?
去年走過一戶人家,在矮牆上看過,還拍了不少照片,
這花好像不易常看見。
有點遺憾的是,長得那麼美,卻老是垂著頭,
不像我,稍加打扮,就想抬頭挺胸,好不張揚。
vivi 之東張西望 於 2023/01/26 13:54回覆 - 7樓. 柔怡2023/01/16 02:54
拜讀之後本有滿腹古時候想寫,然而好奇看了回覆之後,文思瞬間轉變,隨意聊聊題外話
當我對三十出頭的兒子催生,(不敢催小他一歲的媳婦),提及自己24歲結婚,25歲半就生他,兒子總說現在的人沒那麼早生啦~
以前我都默默嚥下想繼續說的話,今年才想到如何反擊,跟他說,不管時代如何演變,女生的生理就是固定的,幾歲來,就差不多幾歲走,沒有任何一個女人有特權,沒卵子就是沒卵子,連家產萬貫的名人都求子困難,何況一般百姓,趁著體力還行,想生就不要拖,比較好生育,也有體力跟小孩搏鬥,他才無語
- 6樓. Lansing2023/01/09 16:10
喜歡這句“童年一點也不是那麼的古時候”,讓我很有感覺。原因有二:
一、 夢裡容易來去。
二、 童年不在那麼古遠時候,它就在眼前另一端頭。過往時光不能穿越,那端卻在眼前招手,而且距離越來越短,路越走越近。然後…,然後就返老還童了。
因為我那無知厚皮二犬,每當談起我年少、年幼時的事,
總要問聲:「…媽,那妳們古時候都是怎麼做的?」
「…什麼?妳們古時候都這樣啊,好可憐唷!」
古時候、古時候,什麼都是古時候,
沒那麼古啦!討厭的笨蛋!
vivi 之東張西望 於 2023/01/09 18:55回覆 - 5樓. 郁勝2023/01/08 15:17大半輩子都活在嘈雜忙亂的環境中,即使早年在家中,我也是唯一通常最安靜的異類。
我有一套自己的方法卸下煩囂,每到夜深給自己一點靜默的時間,讓那些煩躁的事,從頭到腳用想像沖洗出去。我也曾試圖教家人怎麼卸憂,但從沒成功過。兒時實在甩不掉現實環境裡的糾葛,我就跑到墳地或大榕樹上去睡覺。
野地裡也會有些聒噪聲,蟲鳴、鳥叫,以及不明的耳邊囈語聲,不理他就行了。不像對人,不理他;也許衝突更烈!您的文章,您的回應讀起來,總讓我心中有滿滿的安心與幸福感。
隨時想起,那種感覺都在。
這就是您從苦中,從磨難中來,給予人的氛圍。是假作不來的。
相形之下,我的作文就好比無病呻吟,單薄。
非常有幸認識您的格子。謝謝。
vivi 之東張西望 於 2023/01/09 18:51回覆 - 4樓. Sir Norton 被袁世凱了2023/01/03 14:51「只喜悅的快步搶著回到處處拚湊的幸福的家,緊張地在被提醒前,發現父親又改良了木屋的那個角落,母親又在窗前插了什麼路邊的小花草,讓愛家的我跑得氣喘嘘嘘也一點都不枉然。」這是年假前後,我讀到的最感動開懷的筆觸,這般晶瑩和可喜,令孺慕之情迴響,您此系列的心文,能使我可以啃個百千篇絕不厭倦。🐇🍀🌷
至於往常的失眠及心理疾病,罹患者的比例不會比今日少,但了解欠缺,治療多失策,徒然令人唏噓,個人和家庭不得不勉力支持… …🌈搞著興趣的事,怎麼一下子就天亮了,
失眠的夜裡要熬到天亮,真是一分一秒。
認識一位多才多藝的傢伙,安眠藥已吃到醫生都不敢再往上加增了。
佈滿血絲的眼睛益發顯大,當他看著你時,你真想把自己斃了。
只能小心著不讓他心情澎湃激動,不讓他體力多所消耗,
甚至電燈也不打得通亮,若他能睡一會兒,
上班時間躺平打鼾,我們一點也不在乎。
vivi 之東張西望 於 2023/01/04 12:50回覆 - 3樓. 陶然居2023/01/03 07:23
一顆單純安靜的心才能讀出生活中最平凡的幸福,
一顆善良至美的心才能感受別人內心深沉的遺憾。
現在的人真的很難安靜,
眼睛要看,耳朵要聽,心中要盤算、要恨、要氣、還要應付,五花八門的。
不過,受了世道訓練多年,我們倒是越來越老練,
耳聽八方眼看四方,一點不是問題。
只是心能真正安靜,是一件非常好的事,
除了可以按步就班,不慌不亂地成就身體內外的雜事要事與興趣,
還可以讓氣質更美,風度更佳。
vivi 之東張西望 於 2023/01/03 11:58回覆 - 2樓. tzi2023/01/03 03:14早年,睡眠品質不佳的問題
因爲醫學不發達,人們的知識有限
可憐的是 睡眠不好, 精神有障礙的人,
那個年代,也不知道有憂鬱症, 躁鬱症,
這麼多不同的病,那個時候 家有這樣的病人,
父母 家人都跟著受苦,
即便現在,也只是用藥物控制,
病人覺得自己已好,不能面對
終身都要服用藥物….
我ㄧ個好友的兒子 25 歲,
不能面對母親的離世,病了六 七年…
也ㄧ直看醫生, 服藥,
25 歲 還是選擇,跟著他深愛的母親而離去…
在天堂和他的母親一起作伴……
想開 和 過不了那一關….
真是就是 一霎那…..
希望身邊的家人和朋友都能夠
耐心 小心的陪伴.在山邊違建老家左右的、在家裡、在群體中,
以及後來母親病了,為了讓她得到更好的照顧而就業數年的醫院裡,
都曾遇見許多可愛又可憐的長者和了無生趣之患者讓人心痛的故事。
這些長輩過世後,現在看見路上走的、公車上,和到醫院看門診時身旁的,
都成為我當下和後來心中常常想念起來的對象。
他們穿得不夠好理想、膽小孤單的眼神、不知如何是好的態度,
兒女不顧,無人聞問的困境,
在在都吸引我的目光。
心中被忍不住就想起身想幫忙的意念充塞著,
有些真的起身做了及時的處理,有些,一點辦法也沒有。
眼神跟著他們走前走後,放不下心,讓我的心除了風花雪月,
真的比誰都忙……。
vivi 之東張西望 於 2023/01/03 11:50回覆 - 1樓. 旭日初昇2022/12/31 10:38
楊太太或許有憂鬱症吧?早期對此症是沒概念的。
親友中有睡眠障礙症者不在少數,幾乎同時也都有憂鬱症。
睡眠障礙很磨人,大多要服用各種藥劑助眠。
對許多人而言,能吃能睡真的是千金難買啊!!!
那樣苦的日子,楊媽媽肯定有憂鬱症,
只是如您所言,對這病症尚未深入了解。
偶爾睡不著已夠難捱,何況多年歲月。
身邊也有不少失眠的人,
這世界的攪擾太多,特別是三C產品,
讓人的腦常常活動過多,過晚入睡,
多多少少也讓失眠的現象增多加劇。
vivi 之東張西望 於 2023/01/01 12:38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