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渡自然公園(中) 動物篇 971206
關渡自然公園委由《臺北市野鳥學會》經營管理,延續當初催生保育關渡濕地的熱情,學會首創臺灣生態保育區委託民間經營管理的先例,秉持著「保育關渡濕地生態環境,提供教育、休閒及研究的場所」的宗旨,以一個非營利的民間社團將盈餘百分之百回饋的方式,將數十年來對這塊濕地的關懷之情化為積極的行動。
來到這裡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看野鳥囉,不過今年抵達關渡棲息的雁鴨群不多,留鳥白頭翁在枝頭上嘰嘰喳喳,邊享受野果大餐邊聚會,在涼冬裡帶來一陣熱鬧。
避開人群的園區倒是和野生動物親近的好時機,自然中心的大門口遇上一隻換上漂亮冬羽的白頭翁,與我相距
1 初見面
2 再回頭
3 跳躍
4 獨占鰲頭
5 踱步
6 蹲踞
7 臨去一眸
白頭翁七連拍
白頭翁Pycnonotus sinensis
俗名:白頭殼仔
英名:Chinese Bulbul
身體橄欖綠色,頭部有大白斑。又名「白頭殼仔」。常以集體活動為主,性吵雜,喜高踞枝頭,鳴聲嘹亮富變化似「巧克力、巧克力」的音調;求偶期有時會聽到兩隻「對啾啾對、對啾啾對……」地對唱。大多分佈於台灣西部,平地至中海拔之樹林、郊區、城市極易見,為城市三俠之一。
白頭翁再二連拍
此外,園區不時可見蝴蝶飛舞,還可以趴下身子看小池裡復育的大肚魚,用望遠鏡遠眺蒼鷺、小水鴨,或是在生態缸中近距離觀看水中生態。
這裡就是讓人眼睛靈活起來的關渡自然公園。
大肚魚
青鱂魚Oryzias latipes
俗名:大肚魚、稻田魚、魚目娘、米鱂、彈魚
英名:Japanese Killifish
青鱂魚棲於水生植物濃密,水質清澈的靜水或緩流之中上層,卻不見於開闊無水草之水域,可見得水生植物對此種魚類相當重要,除提供覓食產卵外,還可讓青鱂魚藏身其中躲避天敵。青鱂魚屬於雜食性魚類,據觀察,如子孓、紅蟲、線蟲、水蚤、綠藻都是它的食物。青鱂魚是瀕臨絕種的魚類,目前幾乎已無此種魚類優良棲地,主要原因是外來種魚類、農藥和水土保持不當,破壞了青鱂魚的生存空間,如果不好好復育,未來將無法再看見它美麗的身影。
躲在水丁香的黃蝶
台灣黃蝶 Eurema blanda arsakia
雄蝶翅膀表面黃色,前翅外緣具黑色斑紋,前後翅腹面具稀疏的黑褐色斑紋,雌蝶翅膀表面黑色的區域較寬,顏色較淡,體型較寬大,雌蝶翅腹面有三型,無紋型、斑紋型及黑化型。 幼蟲食草為豆科之頷垂豆、黃槐、鐵刀木等植物。本屬有台灣黃蝶、荷氏黃蝶、淡色黃粉蝶、江崎黃粉蝶、端黑黃粉蝶、星黃粉蝶等6種,本種體型較荷式黃蝶大,數量也較多,普遍分布平地至低中海拔山區,喜歡訪花,飛行緩慢,為常見的種類。
水上的蒼鷺
蒼鷺 Ardea cinerea 俗名:海徛仔、田佇仔 英名:Grey Heron
台灣可見鷺鷥中體型最大。體灰,嘴、腳黃褐色,頭白,兩側有黑色飾羽;頸長,灰白色,有黑色縱紋。飛行時,緩慢拍動翅膀;集體遷徙時常成一字或人字型。常於淺水中覓食,有時會長久佇立於河海岸或田邊。
極樂吻鰕虎 Rhinogobius giurinus
俗名:狗甘仔、苦甘仔
英名:Bar-cheek goby,
全島各地河川湖泊均可普遍發現。吻寬而鈍,腹鰭癒合成吸盤狀,體側中央有一列6~7個深褐色的斑塊,腹部灰白色。性格極兇猛,攻擊性強,以水生昆蟲魚蝦為主食,繁殖型態亦分為孵化魚苗入海後回溯的迥遊型,與過程完全在淡水域進行的陸封型。在台灣產超過 10 種的吻鰕虎中,本種分佈範圍最廣,也是唯一可在完全封閉的湖泊中繁衍不息者。
- 1樓. 筱小姐2008/12/13 10:49三俠之一
白頭翁好上相,可愛!牠們也常飛到我家窗台前,惹得眾貓十分抓狂
天氣微陰 亮度剛剛好 很適合拍特寫 剛好遇上菜鳥 未經歷過世間險惡 才成就這段萍水相逢 史瑞克1 於 2008/12/15 09:56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