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評把偽中之偽的《孔子家語‧後序》當成可靠史的劉巍《〈孔子家語〉公案探源》一書的可笑性
2019/10/08 21:35
瀏覽181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評把偽中之偽的《孔子家語‧後序》當成可靠史的劉巍《〈孔子家語〉公案探源》一書的可笑性

 

由於孔子近年來被捧成流行,於是引出一些著作紛紛把陳年偽書,如《孔子家語》或《孔叢子》等鍍成真貨。

但更為可怪的是,像是《孔子家語》乃王肅偽書,被不學而熱中名利者捧為研究孔子第一書,不足為奇。但像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3月版由劉巍所著《〈孔子家語〉公案探源》,不但沒有探到此偽書出於王肅,反而把此偽書著作權由王肅轉到孔安國身上。其所根據的是不是王肅《孔子家語》原本,而是不知何時,被加入到王肅注及序的《孔子家語》後頭的《孔子家語‧後序》裡的偽言孔安國所著,還附有所謂孔子後人孔衍上西漢成帝的上書內指其祖先孔安國寫了《孔子家語》。

按,明明王肅在其拿出的《孔子家語》裡說此書得之於孔子後人孔猛,而不言孔猛言此書由其祖先孔安國所著,而反而此後人偽作的《孔子家語‧後序》裡倒有孔衍此所謂孔子後人。按,如果察一察《漢書》。可以知道孔子後人在西漢成帝時有孔光此一有名的不得了的名人,倒沒有見到分毫什麼孔衍此號孔人後人還上了個什麼書給西漢成帝。故像是清代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就指出:『肅不言安國撰次也,疑此序及孔衍上書,皆後人依託』,是也。而此劉巍此君反而信偽《後序》而不信王肅之序,倒是信了偽中之偽。其此書之論內容充滿主見及自我作主。

 

其實,吾人一見此篇所謂《孔子家語‧後序》即知其偽,而其偽作之時期必在東漢《漢書》成書之後,不會在西漢成帝時際。即,根本即便孔子後人裡真有個什麼孔衍,也不會在西漢成帝上書裡去寫出到了其後劉歆偽造的魯共王壞孔子壁,或會寫出在東漢初年傳言壞孔子壁裡有《孝經》《論語》,而被班固寫入《漢書》的內容。在西漢劉歆偽言時,還只指明說孔壁出土逸禮及古文尚書。該偽孔衍上成帝書如下:

 

『臣聞明王不掩人之功,大聖不遺人小善,所以能口其明聖也。陛下發明詔,諮群儒,集天下書籍,無言不悉,命通才大夫校定其義,使遐載之文,以大著於今日,立言之士,垂於不朽。此則蹈明王之軌,遵大聖之風者也。雖唐帝之煥然,周王之,未若斯之極也。故述作之士,莫不樂測大倫焉。臣祖故臨淮太守安國,逮仕於孝武皇帝之世,以經學為名,以儒雅為官,贊明道義,見稱前朝。時魯恭王壞孔子故宅,得古文科斗《尚書》《孝經》《論語》,世人莫有能言者,安國為之今文讀而訓傳其義。又撰次《孔子家語》,既畢,會巫蠱事起,遂各廢不行於時。然其典雅正實,與世所傳者,不可同日而論也。光祿大夫向,以為時所未施之故,《尚書》則不記於《別錄》,《論語》則不使名家也。臣竊異之。且百家章句,無不畢記,況《孔子家語》古文正實而疑之哉!又戴聖近世小儒,以《曲禮》不足,而乃取《孔子家語》雜亂者,及子思、孟軻、孫卿之書以裨益之,總名曰《禮記》,今尚見其已在《禮記》者,則便除《家語》之本篇,是滅其原而存其末,不亦難乎!臣之愚,以為宜如此為例,皆記錄別見,故敢冒昧以聞。』

 

此文裡『魯恭王壞孔子故宅,得古文科斗《尚書》《孝經》《論語》』,此東漢《漢書》的內容。又增入孔安國『又撰次《孔子家語》』。按,劉歆《七略》及東漢班固依《七略》而為之《漢書‧藝文志》有《孔子家語》二十七卷,但出世時間晚於司馬遷寫《史記》的時間,所以《史記》裡都沒有提到依《孔子家語》,只提到依孔氏古文裡的弟子籍編孔子弟子的名單,也沒有把荒誕的今本《孔子家語》內容全錄入《史記》去。以司馬遷崇孔子,如真有那麼一本記載孔子及其諸弟子間的言行的珍貴的《孔子家語》,為何全沒寫進去,以致於今《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內容如此單薄,無多少記載可以當成史料錄入的。而《史記》成書時,孔安國已死,而《史記》亦記其早死,而且司馬遷還是孔安國弟子,向孔安國習古文,如果一如偽孔衍所謂孔安國有《孔子家語》,孔安國的弟子的司馬遷為何還不曉得有《孔子家語》存世,孔安國又絕口不提,豈不怪哉,不正是孔安國根本沒有著《孔子家語》的明證明擺在那兒嘛,只要一查其弟子司馬遷及《史記》即知所謂孔衍講其祖先孔安國著《孔子家語》即為妄語。而劉巍考了半天,怎一點都沒有警覺心,而不知司馬遷及其師孔安國之間正是此《孔子家語‧後序》之為偽文的充份保證。而且更不要談不知魯共王壞孔子壁為劉歆所偽言,亦劉巍論學所不察,故一定是會反而變成學術公害裡的積偽成是之人必也。(劉有恒,2019.10.8於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