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土木堡之變,明朝正統十四年(1449年)
2016/03/03 16:06
瀏覽1,233
迴響0
推薦6
引用0

 

 

土木堡之變,是指發生於明朝正統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北征瓦剌的慘敗事變。明英宗平日裡對宦官王振言聽計從,王振不顧王直等朝臣反對,鼓勵英宗朱祁鎮禦駕親征。此次出征,由於僅幾天準備倉促,途中軍糧不繼,軍心已經不穩。行至土木堡(今河北懷來東),被瓦剌軍隊追趕上來,把明軍團團圍住,兩軍會戰,明軍全軍覆沒,王振被部下樊忠殺死,明英宗被瓦剌軍俘虜,土木堡之變指明軍在土木堡被瓦剌軍打敗,英宗被俘事件。

 

 

明初蒙古地區分韃靼、瓦剌、兀良哈三大部,英宗正統年間,瓦剌部統一蒙古各部。正統四年(1449),瓦剌部首領也先大舉進攻明朝。此時明英宗昏庸腐朽,宦官王振掌軍政大權,不顧朝中大臣如兵部侍郎于謙等人反對,鼓勵英宗御駕親征。七月英宗令皇弟王朱祁鈺留守,親率五十萬大軍出征。八月至山西大同,聞前線戰敗消息後,王振決定回師。退至離河北懷來縣城尚有二十餘裡的土木堡時被也先率軍包圍,軍隊死傷慘重,王振被殺,英宗被也先俘去,史稱“土木之變”。

 土木堡之变

 

土木戰敗後朱祁鈺即位(稱景帝),在於謙等人主持下保衛京師,打退也先進攻。也先欲用英宗為人質,進行勒索、逼降,但未能得逞。在保衛京師的戰鬥中,京師居民起而支援明軍,打擊了也先的部隊。也先在勒索不成、進犯又被抗擊的情況下,于景泰元年(1450)放回英宗。

 

土木堡之變 - 失敗原因 原因有6:

1、宦官弄權,大明軍隊作戰目標不明確。2、沒有任何作戰技巧。

3、最高指揮者不聽勸諫,一意孤行

4、軍需補給,後勤供應沒有保障。

5、明軍戰鬥力下降。

6、大明王朝十幾年的下坡路。經過明英宗的十多年混沌統治,大明的實力實際上是在走下坡路。軟弱的軍隊,腐敗的朝政,疲敝的經濟,實在是禁不起一場特大規模戰爭的摧殘。

50萬大軍,“死傷過半”。這次大敗影響深遠,成為明王朝由初期進入中期的轉捩點。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知識學習 檔案分享
自訂分類:不分類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