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解秘1969中國蘇聯珍寶島之戰事件的背景故事
2015/04/20 21:33
瀏覽2,167
迴響1
推薦6
引用0

 

 

 

19690302-19690317日,在冰天雪地的中蘇邊境烏蘇里江上一個毫無戰略價值的彈丸小島珍寶島上,兩個擁有相同意識形態的核大國、前親密盟友、社會主義陣營的老二中國和老大蘇聯之間,突然爆發了三場震驚世界的小規模激戰。雖然雙方直接參戰的部隊僅限於營連級規模,但激戰爆發后的十天內,中國有高達四億人次(當時中國的人口近七億)參加了抗議蘇聯入侵中國的大規模示威遊行。蘇聯則有十萬之眾包圍中國駐蘇大使館,大使館外部建築的三樓以下部分被示威者投擲的雞蛋、墨水瓶嚴重破壞,一樓地面全部被投擲物的污跡和碎片淹沒。一夜之間「蘇修」就取代了「美帝」,成為仍陷於文革狂熱中的中國最兇惡最危險的外部敵人?

蘇軍強硬派更力主動用蘇聯在遠東地區的中程彈道導彈,攜帶幾百萬噸當量級的核彈頭,對中國的軍事、政治等重要目標實施「外科手術式的核打擊」,一勞永逸地解除中國威脅。為力爭美國保持中立,蘇聯將核攻擊中國的意圖知會美國。美國從全球戰略利益和爆發核大戰的危害出發,稱不會對此坐視不管。美國用已被蘇聯破譯的密碼發出指令:一旦中蘇核大戰爆發,美國將同時對蘇聯一百三十多個戰略目標發動核攻擊。

 美國:反對蘇聯對華採取敵對、戰爭的行為。在尼克森召集緊急國防會議 (參加會議的有副總統阿格紐、國防部長萊爾德、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惠勒、國務卿羅傑斯和基辛格)後認為:「對於眼前這場中蘇一觸即發的戰爭,我們當然應當阻止。如果蘇聯和中國執意要打,那不僅僅是他們的事情。」為了遠水解近渴立竿見影,美國亮出了1962年古巴飛彈危機中尚保留未及動用的一張牌──「用蘇聯已被破譯的密碼,發出向蘇聯本土183個城市、軍事要點、交通樞紐、工業基地進行準備核打擊的總統指令。」一旦蘇聯有一枚遠程飛彈離開發射架,美國的計劃便會開始。

 

由於蘇聯在報紙上發布準備對中國的核設施進行打擊的威脅;另一方面,蘇聯對中國實施軍事報復。於同年8月,蘇軍在中蘇西部邊界鐵列克提(今中國-哈薩克邊境)對中方實行報復性打擊,雙方再次發生武裝衝突。這一系列事件史稱「中蘇邊界衝突」。

在中國與蘇聯發生爭奪珍寶島的戰鬥事件中,美國是暗中協助中國,因為當時美國的長程轟炸機B-52 ,已進駐關島基地及南韓新三一空軍基地,隨時可以轟炸,蘇聯遠東海森委崴軍事重地,當年同時間美國已透過第三國及秘密管道,希望與中國"建交",因為當時美國與蘇聯冷戰,氣氛惡劣,雙方膸時可以開戰,但都希望拉攏中國協助,由於1950年的韓戰中國打敗美國,使得南,北韓各自為政,美國深知中國長久以來的優勢,所以為了長遠的戰略利益而言,美國考量日後的世界局勢,因此以外交手段插手中,蘇珍寶島事件,作為調庭人? 美國的如意算盤,是利用中國,牽制蘇聯,那裡知道1978年中,美建交至今36個年頭,中美,中蘇,美蘇,3個大國關係,猶如正3角型,形勢,不是嗎?

 季辛吉在1969年到1977年之間在美國外交政策中發揮了中心作用。在這段時期內,他倡導緩和政策,使美蘇之間緊張的關係得到緩解,並在1972年和中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的會談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促成了中國的開放和新的戰略性的反蘇中美聯盟的形成。

自從尼克森於1969年1月宣誓就任總統後,亟思拉攏中國孤立蘇聯。1969年當時的國家安全顧問季辛吉奉尼克森之命,於7月透過羅馬尼亞總統西奧賽古(Nicolae Ceausescu )、8月請巴基斯坦總統葉希亞‧康(Yahya Khan )傳遞口信表達欲與中國秘密接觸的意圖。

當時還是美國白宮國家安全顧問的前國務卿季辛吉(Henry Kissinger),是在1971年7月8日秘密經由巴基斯坦飛往北京,這是他第一次訪問大陸。他拜訪了周恩來總理與毛澤東主席,表達美國要結束與中國敵對的立場。因為美國反共的立場逆轉,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的安全理事會席位,同年10月25日第26屆聯合國大會表決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取而代之。

1972年2月21日至28日季辛吉國務卿隨同美國總統尼克森正式訪問中國,雙方在2月28日簽署了「台灣是中國一部份」的「上海公報」(Shnaghai Communique

邻家兄弟不好惹:毛熊眼中的珍宝岛事件

珍宝岛_珍宝岛 珍宝岛_中国东北珍宝岛地图

 

 

直到上世紀80年代後期,戈巴契夫為了緩和中蘇關係,確認珍寶島為中國領土根據1860年清朝政府和沙俄簽署的《中俄北京條約》,中俄以烏蘇里江為界。由於該島位於界河之上,歸屬在整個二十世紀沒有定論,中國和俄國(蘇聯)都曾聲稱擁有該島主權。中方認為,據《中俄北京條約》,中俄邊境在烏蘇里江主航道上,而該島明顯在主航道以西(中國一側)故歸屬中國。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八月風暴行動之後,從1947年開始蘇聯紅軍在此巡邏。

1969年3月2日蘇軍發現中方有人上島,便派出邊防巡邏隊上島驅逐對方,被中方伏擊,打死打傷數十人。3月15日和17日,中蘇雙方的邊防部隊在此再次發生武裝衝突。蘇軍動用了坦克、裝甲車、飛機和當時的「秘密武器」「冰雹」火箭炮。解放軍使用了反坦克炮、無後座力炮、40火箭筒等輕武器和岸上的縱深炮火。雙方都聲稱是對方蓄意挑釁,先開火。這次戰鬥中方稱為「珍寶島保衛戰」或「珍寶島自衛反擊戰」。

 在珍寶島衝突中,雙方都動用了正規軍,尤其是蘇方甚至動用了火力強大的「冰雹」式火箭裝置。中國邊防軍聲稱斃傷蘇軍230餘人(蘇聯公布的蘇軍傷亡數字為152人),毀傷坦克裝甲車輛19輛,中國邊防軍傷亡92人。

3月21日蘇方不願讓中國獲得這個當時最先進的坦克,遂派出爆破組試圖炸毀坦克被擊退。之後蘇軍用炮火把坦克下的冰層擊破,坦克沉入烏蘇里江。

4月27日,中方派出海軍潛水員將這輛坦克打撈出來。坦克首先被拉到位於撫順中國人民解放軍第6409工廠(坦克製造廠),作進一步修復,而後被拉到瀋陽,做了短暫停留。6月初被拉到北京。之後坦克被放在北京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中,並以此為原型作為中國自製坦克的藍本。

珍宝岛_珍宝岛 - 作品交流 - 佳友在线摄影网

珍宝岛_虎林珍宝岛神秘又美丽

珍宝岛_【珍宝岛地图】珍宝岛旅游地图珍宝岛_战士周家仁威武地站在珍宝岛上

 


 

 珍宝岛_珍宝岛战役 - 搜搜百科珍宝岛_珍宝岛保卫战

珍宝岛_中苏爆发珍宝岛冲突

 珍宝岛_1969年:中国珍宝岛自卫反击战

 

 珍宝岛_珍宝岛-百事达旅游频道--美景图片

  

1969年9月11日,蘇聯部長會議主席柯西金參加越南領導人胡志明的葬禮後路過北京,和周恩來等會晤。舉行了著名的機場會談,雙方達成了簽署維持邊界現狀、防止武裝衝突、雙方武裝力量在邊界爭議地區脫離接觸等四點臨時措施的協議。]之後局勢得到緩解。1990年,珍寶島歸屬問題得以解決,1991年俄羅斯承認珍寶島屬於中國。

2004年,中俄也達成了關於黑瞎子島的協議。根據中俄雙方簽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於中俄國界東段的補充協定》,俄羅斯將把占領的銀龍島的全部、黑瞎子島的一部分領土,以及額爾古納河上靠近內蒙古滿洲里的阿巴該圖洲渚,歸還給中國。2005年4月,俄羅斯政府批准了這個補充協定。而此前一個月,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也通過了關於批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於中俄國界東段的補充協定》的決定。至此,不僅黑瞎子島的領土爭議塵埃落定,中俄長達4300公里的邊界也全部得到了確認。2008年10月,中俄兩國政府在黑瞎子島上舉行了中俄國界東段界樁揭幕儀式。

 

 

 

 由於在珍寶島之戰中,當時中方軍備的主要反坦克武器,如75毫米無後坐力炮、85毫米加農炮和56式火箭筒等,都無法有效地擊穿T-62的正面裝甲,這刺激了中國坦克和反坦克技術的大發展,中國開始進行重點進行打坦克的訓練,軍工部門則組織了大規模的反坦克武器會戰,73式100毫米滑瞠反坦克炮、69式火箭筒、105毫米無後坐力炮等一系列應急裝備首先投產,其後一直到80年代。紅箭-73反坦克飛彈、86式100毫米反坦克炮等都能夠有效對付蘇軍T-62坦克,基本解決了當時的戰備需要,並使中國的反坦克裝備和技術儲備至今仍居於世界前列。

 在國防建設上,珍寶島戰役也產生了諸多影響。珍寶島戰役結束後,蘇聯對中國的實力也有了新的評價,這在一定程度上遏止了蘇聯的戰爭企圖。此後,中俄兩國的態度都發生了轉變。隨著冷戰結束和蘇聯解體,中俄雙方不斷加深聯繫,現互為戰略夥伴關係,此舉不僅促進雙邊關係良好發展,更為東北亞地區和平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時事評論 國際
自訂分類:不分類
迴響(1) :
1樓. car
2015/04/24 12:48
也許受到近代史中清朝與外國只要打仗,幾乎沒聽過贏的,接著就是割地賠款等等,已對任何戰爭都失去信心。但是1949年後,歷經韓戰,中印戰爭,珍寶島戰爭等戰爭之後,可以確立中國是真站起來了,沒有任何國家敢再侵略中國了。真是應驗一句話,不打不知道,要靠實力及信心勇於面對挑釁。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