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俄羅斯「蒂凡頓民俗舞團」
「南瀛國際民俗藝術節」為原臺南縣政府自1996開始,以國際民俗藝術節協會的模式,舉辦之活動。開創國內由地方政府舉辦大型國際藝術文化活動風氣之先,邀請各國民俗藝術團隊蒞縣公演,落實「立足本土,放眼國際」理念,不必出國也可欣賞世界各國民俗藝術之美。
02.
文化沒有國界,藝術不需語言。用最普通不過的「國民外交」的方式,來感動國際友人、增進雙方情誼。友誼接待單位包含了當地市民家庭、社區、學校、演藝團隊、企業等等單位,並由第一屆的16個單位,廣增至最近一屆的86個單位,可見當地熱絡的參與度。
03.
南瀛國際紀念民俗術節今年邁入第20年特前往拍攝,與大家分享。
04.俄羅斯「蒂凡頓民俗舞團」
擁有深厚音樂文化傳統的俄羅斯人視音樂、舞蹈為生命,無論是宗教儀式還是日常喜慶娛樂場合都有歌舞和樂器相伴,其舞蹈特色活潑輕快,具有強烈的民族特色。
05.俄羅斯「蒂凡頓民俗舞團」
演出內容包括:俄羅斯傳統舞蹈中古老的集體舞──輪舞,由身穿傳統服飾圍裙sarafan的女孩們一個跟著一個排成圓形,舞步不複雜,主要是隨著音樂以碎小平穩的步伐行進,長裙遮住了移動的腳步,使得舞者彷彿滑行般輕巧。
06.
07.
08.
09.
10.
11.
12.
13.日本柳生祭連 雀舞團
日本仙台市為臺南市的國際友誼市,「柳生祭連」的成員自小朋友到70歲的長者都有,為2000年發跡於日本宮城縣仙台市的鄉土藝能、雀舞及雜技演出團體,是當地祭典演出的常客。每年5月仙台的傳統祭典「青葉祭」及各地活動皆能看到他們的蹤跡,該團於2014年的仙台「青葉祭」亦獲得學生組的優秀大賞。
14.
雀舞起源於1603年仙台城遷徙儀式,來自外地的石匠在當時的仙台城藩主伊達政宗面前即興起舞,以伊達氏的家徽「竹雀」為靈感,用扇子做為翅膀,以跳躍舞動模仿麻雀啄食的樣子,搭配活潑有朝氣的笛聲、擊鼓及吆喝聲,以熱鬧氣氛帶動現場觀眾同樂。
15.
16.
17.
「雀舞」便一直由仙台八幡町的石匠們傳承下來,固定在大崎八幡神社的祭典上演出,雖於二次戰後一度失傳,幸而在1987年被復興,有著400年歷史的雀舞,自此成為仙台的代表民俗舞蹈之一。
18.
19.
-
時間
-
地點
台南市南區 水萍塭公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