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9
我是從青雲路轉入和平東路老街的,映入眼簾的是一連幅麵線製作過程的壁畫,真是不錯,逛老街還可以追畫,立馬啟動雷達,來來回回走了三、四趟,原以為頭城老街只是短短一條街,沒想到它是個範圍(一區)概念的老街,還有延伸出去的街道,或許老街風貌早已幾經都市的開發建設,已失去原本封閉完整的樣貌。
如何看老街建築,一張示意圖明白的寫著,有清代傳統閩南建築(慶元宮、十三行);日治中期以前磚造洋房(陳春記、源合成商號) ;日治中期的新長興樹記;日治後期的鋼筋混凝土建築吳朝陽宅;還有盧纘宅祥,以及修繕完成的頭城國小校長日式宿舍。
雖然老街已逝,但老街新創之下,產生不少彩虹小巷、文學小巷、彩繪小巷的新元素,也是不錯的另類玩法,現在不是流行IG網紅打卡嗎?
頭城老街又有「開蘭第一街」之稱,這裡見證漢人遷入蘭陽的歷史,因此也是少數在街頭南北兩端都設有土地公廟的街道。從開城以來,頭城就孕育出如盧纘祥、李榮春、楊乾鐘及康灩泉等4大文學、繪畫、書法名家,因此頭城鎮公所結合他們的作品,將老街各巷弄內營造出新樣貌。(ETtoday旅遊雲)
路口浮雕示意
劉雨芬工作室
老街住著藝術創作者好像也不錯。
工作室背面有許多版畫藝術創作
北門老街,訴說著早期開臺的生活的樣貌,現今可能都不存在了。
十三行
「頭城十三行康家古宅」,原來這些老宅前身是清代「船頭行」的建築,也是頭城首富盧家為便利船隻裝卸貨,特別於河道碼頭旁,興建十三連棟可作為對外貿易及輸出、入百業貨品的商鋪倉儲,其中兩棟在日治時期,被人稱「蘭陽第一筆」的書畫家康灩泉買下定居在此,也是現存十三行內被保留最完善的房舍。
康灩泉故居
康灩泉故居對面有一整片書法牆,為飲中八仙歌。
供拓碑擬模
另一碑文帆影
另一碑文帆影
老街浮雕意象圖
老街浮雕意象圖
老街示意圖,就是看了示意圖,才會來來回回幾趟,主街之外,還另有軸線。
看到林本源租屋,非常好奇,但現場似乎看不出所以然來。
頭城就是吳沙移墾蘭陽,開墾地、築土圍是為頭城。
和平街被現代切割成兩段道路,在往另一條街走發現文學巷、藝術巷,及馬偕醫生小鎮
我的年代已看不到這種叫賣了。
壁畫
老街的頭尾都有土地公廟(南、北土地廟)

盧纘祥故宅
盧纘祥故宅宜蘭縣第一任民選縣長盧纘祥故宅,由宋祖平設計之日式住宅。2001年12月18日公告為縣定古蹟。
盧纘祥故宅
盧宅於1928年興建完成,由當時任職於總督府營繕科宋祖平先生設計及監造,為宜蘭縣當時最為華麗的宅第。為一和洋混合式建築,日式屋頂上有西洋式老虎窗及切角裝飾。整體而言建築華麗,因此宜蘭當地有「有盧家富,無盧家厝,有盧家厝,無盧家富」的俗諺。
盧纘祥故宅
盧纘祥故宅前池塘
盧纘祥故宅前池塘舊為頭圍港的內港,後因淤積而荒廢。盧家於1928年興建住宅時一併整理,整建為為日式「舟遊式」庭園。2010年2月5日公告為縣定古蹟。
盧纘祥故宅前池塘
盧纘祥故宅前池塘
盧纘祥故宅前池塘
盧纘祥故宅前池塘
盧纘祥故宅前池塘
盧纘祥故宅前池塘大榕
- 1樓. 羅希希2021/01/26 04:57古色古香。以前出差宜蘭,沒能抽空搭火車前往,好可惜對啊,老街加新元素,還蠻好逛的。 我是google迷 於 2021/01/29 07:57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