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最近禁掉的八種十一本著作中,除了章詒和的《伶人往事》外,有一本胡發雲的《如焉@sars.come》,才剛被《亞洲週刊》選為二○○六年中文十大小說。《亞洲週刊》對這本小說的描述為:
當下,長篇小說宏大敘事及與讀者展開透徹淋漓對話的傳統正不斷削弱,但鬱悶的文學愛好者卻從胡發雲的長篇《如焉》中,嗅到前所未有的清新之氣。學者傅國湧說,「如果要說為當代小說洗刷恥辱,我想那就只有從《如焉》開始」。《如焉》的視角囊括胡風事件、反右鬥爭、六十年代初大饑荒、文化大革命、改革開放、思想解放運動、馬克思主義「異化論」論戰,新左派與自由派的跨世紀激辯及震驚全國的「孫志剛事件」,而最吸引讀者眼球與心靈的,是神州的互聯網熱,以及新一代權貴的複雜心態。他們憂心互聯網「掘墳鞭屍」,把左禍製造者所有劣跡「千秋萬代地保留下來」,並極速傳遞和複製,不僅干擾他們父輩的安寧,更給他們後人留下尷尬與不堪。」(《亞洲週刊》二十一卷四期2007.1.24.)
上網找一下資料,很有趣,《中國網》、《人民網》都正面地介紹過這本書。中共文宣部門內部,調子似乎不太統一。
網路未出現的時代,禁書政策已經很難做到滴水不漏。書被禁,卻因此增加了讀者的好奇心,而懷有逆反心理的人更會刻意蒐集禁書好好閱讀。有過「雨夜煮茶讀禁書」那種過癮經驗的人,在解禁之後,甚至會懷念起那個有許多禁書的年代。
以台灣過去的經驗看今日大陸,中共的禁書政策是愚不可及的,中共禁掉了八種十一本書,卻讓這些書在數日之間引起了海內外普遍關注而聲名大噪;而由於網路已經這麼發達,資訊流通便利非常,其中至少有兩本書最早是在網路上首發的,不知有多少人讀過,手中也有電子檔案備份,大陸又有上億網民,怎麼可能禁絕?而原來沒有在網路上發表的書,一旦成為禁書,相信很快就會被製成電子檔放上網路流傳,此所謂「越禁越紅」也。難怪有人嘲諷中共「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是故意為這些書做宣傳,看來還真有幾分道理。
延伸閱讀:
- 丁東:《如焉》 回到關注現實的傳統(《人民網》)
- 胡發雲談《如焉》:理想主義應是生活常態(《中國網》)
- 專訪胡發雲︰沒有歷史的當代人是可疑...
- 9樓. 古士塔夫2007/02/09 10:24有禁,沒禁,禁的花樣
今天報紙也說大陸文宣負責人說八本書都沒禁,一時我們也摸不清楚。
不管如何,因此而知道了幾本值得一讀的書,也不錯。
- 8樓. Mg2007/02/08 23:56章詒和的《伶人往事》
我回台灣囉 ^^
章詒和的《伶人往事》在大陸依然買得到,沒有被禁。據書店老闆說是章與大陸那邊的出版社有些誤會;另有一說是指台灣這邊的書商炒作。但總之在香港及大陸都有看見這本書。 - 7樓. 古士塔夫2007/02/02 10:38讀禁書
To Beaver:「雨夜煮茶讀禁書」是真實經驗,那時住在單身宿舍,值得為此寫篇部落格。其實不止雨夜、茶、禁書,還有不吵人的音樂,舒服的椅子。
- 6樓. 古士塔夫2007/02/02 10:35書越禁越紅
我說書越禁越紅,是真的,找到兩個被禁之書正在火熱連載中:
《如焉@sars.come》:
http://blog.chinesenewsnet.com/?p=20863
楚狂的博客,昨日看已連載至20,附有不少相關報導和評論。《一個普通中國人的家族史》:
http://tw.epochtimes.com/bt/7/1/20/n1596896.htm - 5樓. BB 咖啡。以淚封印2007/02/02 01:08嘻嘻 也是押韻
嘻嘻老師的「雨夜煮茶讀禁書」還好呢!
在我家 晚上是不准喝茶的 還得要 「躲在廁所讀禁書」
因為呢 人太多搶著讀 不躲在廁所"練功" 哪輪得到呢!
- 4樓. 古士塔夫2007/01/31 10:43增訂
To Beaver:
不好意思,由於原貼發得匆忙,話沒說完,今天修訂了貼子,把您的意思說進去了。
- 3樓. 古士塔夫2007/01/31 10:40大陸小說書目
To 不飛:
因為幾天不在台北,未能及時回覆。
我放了一個自己編的書目在這裏:
https://city.udn.com/v1/city/forum/article.jsp?no=53732&aid=2065256
這些都限於台灣出版的繁體字版,應可於美國圖書館找到同書名簡體字版,要不,網路上也有一些電子版。不過,讀小說還是讀紙本的好,才得隨意之樂(坐著讀、半躺著讀、站著讀)。
我個人特別喜歡的作家有王安憶、池莉、余華、李銳,但由於其中不少人是創作量極高的專職作家(如王安憶),我沒辦法全部讀完他/她們的著作。如果要精挑少數幾本,對我來講有些難處,掛一漏萬是一定的,就挑幾本吧:
- 王安憶,《憂傷的年代》,台北:麥田,1998。
- 王安憶,《兒女英雄傳》,台北:麥田,2003。
- 王朔,《我是你爸爸》,台北:麥田,1993。
- 王剛,《英格力士》,台北:大塊文化,2006。
- 池莉,《不談愛情》,台北:麥田,1994。
- 余華,《許三觀賣血記》,台北:麥田,1997。
- 李銳,《舊址》,台北:洪範,二版,2006。
- 哈金著,王瑞芸譯,《光天化日——鄉村的故事》,時報,2001。
- 虹影,《饑餓的女兒》,台北:爾雅,1997。
- 莫言,《豐乳肥臀》,上下,台北:洪範,1996。
- 馮驥才,《義大利小提琴》,台北:新地文學,1996。
- 劉震雲,《手機》,台北:九歌,2004。
- 2樓. BB 咖啡。以淚封印2007/01/28 05:16宣傳手法!?
越禁 才會越想看啊 - 1樓.2007/01/25 23:10書
我曾在美國大學圖書館裡看過一些中國大陸的文學作品, 因為是簡體字, 印刷也不好, 看得很慢, 但習慣以後, 就看得津津有味. 離開學校以後就沒再看過大陸文學作品, 看來我該試著找些來看, 尤其是這本書.
能請你推薦一些其他你認為值得一讀的大陸好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