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精靈系列 45 – 攀岩高手‧岩鷚
攀岩高手- 岩鷚
高山上崎嶇惡劣的岩石區
總能見到我
在此發揮天生的高超技能
自由自在 無拘無束的進出駐足
岩鷚 (大麻雀、紅腰岩鷚)
學 名:Prunella collaris
英文俗名:Alipne Accentor
科 別:岩鷚科(Prunellidae)
成鳥約長:17公分
特徵:岩鷚體長18厘米。似麻雀但稍大,頸部以上鼠灰色,喉嚨灰白
色,有暗灰色斑點。背部大至為咖啡色,有黑褐色橫斑,翅膀有白色
斑點,翼帶狀;尾巴末端有白色斑點。胸灰白色,腹部及身體與翅膀
連接處為咖啡色,但有暗色斑紋。聲音尖細像「磯哩、磯哩」的聲音
。頭部為灰褐色,腰部栗色,尾羽為黑褐色,有較淡的淡黃褐色邊緣
;中央尾羽有很寬的栗色端緣,外側尾羽的末端有白色緣斑,頦和喉
灰白色,羽毛近端處有「V」字形灰色和黑色相間的橫斑;上腹及兩肋
栗色,各羽有較寬的白色邊緣;下腹淡黃褐,各羽有暗色橫斑;尾下
復羽的基部灰色,次端為黑粟色,末端為白色。幼鳥整個下體褐灰色
,有淡黑色條墳,嘴裂為顯著的橙紅色。
習性:岩鷚為台灣特有亞種,為台灣陸棲鳥類中,海拔分布最高者
。廣泛分布於歐洲及亞洲喜馬拉雅山區、中央亞細亞、西伯利亞南
部、蒙古、中國以及日本等地方之高海拔山區。棲息於亞寒帶林至
高山性低木林,或海拔3,000公尺以上之高山裸露地或草原,冬季時
會遷降至針闊葉混合林或闊葉林裡避寒。岩鷚常結成小群在林緣裸
露地之岩石、草地上活動,多見棲立於岩石塊上,性不畏人,雖可
做長距離飛行,但它們通常只作短距離之移動。主食昆蟲及其幼蟲
,以及松籽或其他樹籽、草籽、植物幼葉、嫩芽,兼食蓼科和車前
子及其它種類的果實等,屬於雜食性鳥類。拜政府開通台14甲線中
橫霧社支線之賜,現在只要開車便可輕鬆見到牠,尤其在武嶺這個
台灣公路最高點(海拔3275公尺)。
岩鷚顧名思義喜歡在林緣裸露之岩石草地上活動,多見於棲立在岩石
塊上,性不懼人。飛行只做短距離移動。通常單獨或三、二隻出現於
高海拔之裸露岩石地帶或空曠地區。7-10個一小群或一對對的在灌
木叢中或冬天的雪地上跳躍,常由一個岩石上飛向另一個岩石。性較
羞怯,見人常藏匿在灌木叢中。鳴聲除平常飛翔時發出的高聲外,還
有一種多變化的婉轉動聽的鳴聲。繁殖時期約在6—7月間。巢置在多
岩山地的岩石下及岩隙間,以禾本科的穗、枯莖、枯葉、細草根、細
技及苔蘚等製成,為碗形,鋪有殘羽、獸毛或纖維狀細莖等。卵每產
3—4枚,青色,孵化大約15日而出雛、雌雄共同育雛。
【參考資料】
玉山國家公園鳥類資訊系統
環境資訊中心
雪霸國家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