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精靈系列 39 –凌波仙子‧水雉
凌波仙子-水雉
在菱角田的寬闊舞台上
以曼妙的舞姿
和悠雅的身形
躍然於天地間
勾勒出世間最美的畫面
水雉(菱角鳥、蓮角、嘀咕、凌波仙子)
學 名:Hydrophasianus chirurgus
英文俗名:Pheasant-tailed Jacana
科 別:水雉科 Jacanidae
成鳥約長:約52 cm
特徵:在台灣水雉科的鳥類僅有一屬一種,名為雉尾水雉(Hydrophasianus chirurgus ),英文名 Pheasant-tailed Jacana ,
其字意為如同雉雞般具有長尾羽的水雉鳥。水雉科的鳥類喜歡在浮葉
植物上活動,因此有『葉行者』的稱號。在台灣的水雉,經常棲息在
菱角田間,故農民多稱之為『菱角鳥』,也由於水雉的體態優雅,繁
殖時期羽色亮麗,而有『凌波仙子』的美稱。
在台灣,5月至9月間是水雉主要的繁殖季節。這時期水雉有著黑、白
、黃三色相間的繁殖羽。體長約39~58公分,頭及前頸白色,後頸有
金黃色的斑塊,周圍有黑色細線與白色羽區分。體背大致呈銅褐色,
腹部黑褐色,其餘大多呈白色。
水雉比較喜愛亞熱帶濕地環境,所以在南部的荷田或菱角池塘裡,較
容易看到牠們的蹤影,牠們喜歡在長滿布袋蓮、浮水植物或菱田的池
塘裡活動。水雉的進化,使得水雉擁有一雙像雪鞋一樣可以行走在浮
葉的腳 (因為特別長的腳趾使牠能將重量分散到大於本身,輕薄的浮
水葉片上,因此水雉在浮葉上如履平地)。就算是已會飛的亞成鳥、
成鳥,在池裡也以行走為主,只有在遠距離覓食或受干擾才會飛行前
往,多數時間步行。)牠們修長的腿趾漫步在沼地裡顯得優美多姿,
所以此地的民眾另稱牠們「凌波仙子」。身長52公分,其藍灰色的腳
趾極長,展開時可將體重分散,故可輕盈漫步在漂浮水面的植物上。
夏羽頭頸及雙翅皆呈白色,頸背金黃色鑲黑邊,體色為深咖啡色;冬
羽尾較短,初級飛羽外側、末端黑色。全身呈褐色,從眼向頸側延伸
一條黑帶,在上胸形成項圈,前頸及腹部則為白色,翼白色。
習性:水雉繁殖於印度、亞洲南部以及印尼,多為留鳥,但北方棲息
地水雉的會往南遷徙。在台灣的水雉因棲地消失而變得珍貴而稀有,
面臨生存危機。水雉為一妻多夫,四到九月築巢於水生植物葉上,母
鳥可下到十窩蛋,每窩約四個蛋,蛋為墨綠褐色;由公鳥照顧孵化的
幼鳥。
水雉喜歡棲息在有菱角、芡實、睡蓮等浮水植物的水域中。腳、爪、
趾都很長,體態輕盈,可以很輕巧的在水生植物上行走,加上黑色的
長尾羽,三三兩兩佇立在水面植物上,引人注目,故又被稱為凌波仙
子。主食菱角田中的水生昆蟲或浮游生物。海拔分布於0至150公尺。
繁殖行為和彩鷸相似,行一妻多夫制,四月下旬至十月中旬為生殖季
節,築巢於菱角、芡實或睡蓮之葉面上,巢形呈淺盤狀。1隻雌鳥能
與1至5隻雄鳥交配產卵,可產下1~6窩蛋,但多數雄鳥僅能成功孵出
一窩幼雛,少數能成功孵出2巢。孵蛋及護雛由雄鳥單獨完成,雌鳥
擔任生殖領域之維護工作。
水雉主要棲息於臺南官田一帶的菱角田中,因生活在菱角田及外形像
成熟的菱角,所以被稱為「菱角鳥」。
【參考資料】
玉山國家公園鳥類資訊系統
環境資訊中心
雪霸國家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