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龜交易法則》書摘:沒有不怕死的老交易者
2013/12/21 18:14
瀏覽4,198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海龜交易法則》書摘:沒有不怕死的老交易者
他更相信他自己,而不是主流世界或華爾街。
我從不認為他們所使用的系統有任何特別之處。在我看來,他們的成功完全歸功於他們的心理狀態和頭寸規模法則。
柯蒂斯一針見血地說,重要的不是交易系統,而是交易者貫徹交易系統的能力。
人類會在決策過程中走很多捷徑,正是這一點使人類變成了非常無效率的決策者。
《海龜交易法則》重視賽局理論,而且用賽局理論解釋了一個交易者的正確思考方法。
柯蒂斯告訴讀者,他們必須理解他們的交易系統的期望結果,並對這個結果抱有信心。從長期來看,這種信心就是他們的制勝法寶。
以一個傑出交易者的方式看待生活,會帶給你更多的樂趣和更豐富的體驗,遺憾也會少得多。
在你的一生中,你也許只能經歷那麼幾箇里程碑式的時刻。
在海龜實驗聞名天下之前,丹尼斯就已經是期貨界的大人物了。他被譽為交易廳王子,因為他在三十多歲的時候,就已經把最初的幾千美元炒成了幾億美元。
“我們要培養交易者,就像新加坡人養海龜一樣。”
不願把錢浪費在浮華的排場上是丹尼斯的一個出了名的特點。
我不知道打動我的究竟是勒菲弗的生花妙筆還是利弗莫爾的傳奇色彩,總之,在讀完這本書後,我著迷了。我立志做一個交易者。我相信我有能力成為一個偉大的交易者,也一定能成為一個偉大的交易者。
關於交易行業,他們不光想知道我“相信什麼”,對我“不相信什麼”同樣感興趣。
里奇和比爾明顯很注重智商,而且特別強調數理和分析能力。
海龜們還有一個共同特徵:他們都有賽局理論和策略方面的背景,而且都對賭博和遊戲中的概率學頗有研究。
交易的難點不在於概念,而在於應用。學習如何交易相對容易,但把學到的東西應用在實際交易中是非常難的。
高風險,高回報:玩這個遊戲是需要勇氣的。
投資者買東西是為了長遠目標,他們相信,在一段相當長的時間(許多年)之後,他們的投資會升值。
沃倫•巴菲特就是個投資者。他買的是企業,不是股票。
交易者只關心價格,從本質上說,他們買賣的是風險。
市場允許風險從一個參與者轉移到另一個參與者。這實際上就是人們創造金融市場的原因,也是金融市場的一個永恆的功能。
市場就是由一群相互買來賣去的交易者組成的。有些交易者屬於短線帽客,只是想一遍又一遍地賺取買價與賣價之間的價差;另外一些是投機者,他們試圖靠價格的變化來賺錢;還有一些則是以規避風險為目的的企業。
價格變動取決於市場中所有買者和賣者的共同態度。
共同態度變了,價格就會變化。
共同態度可能會有“自促”作用。
在芝加哥,像理查德•丹尼斯這樣的交易者有很多,他們出身平凡,卻在交易大廳內做著價值百萬美元的交易。對技高一籌的交易者們來說,交易廳其實優於電子市場。在大廳內,你可以面對面地觀察其他交易者,洞察整個市場的心理狀態。
在交易世界里,人類的情緒既是機會之所在,也是最大的挑戰。掌控了它,你就能成功。忽視了它,你就危險了。
要想成為一個成功的交易者,你必須理解人類的情感。市場就是由一個個的人組成的,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希望、恐懼和弱點。作為一個交易者,你要從這些人類情感中尋找機會。
價格的波動足以把一個克己自製的紳士變成一個大哭大鬧的可憐蟲。
研究表明,人類在不確定的環境中容易犯下系統性的錯誤。在緊張情緒中,人對風險和事件概率會作出糟糕的判斷。有什麼事能比賺錢或賠錢更令人緊張呢?
其他人的錯誤判斷就是他們的機會,也知道這些錯誤終將在市場價格的變化中出現原形。
在市場中,很多機會就源自於這些根深蒂固的人類特徵。
人類的情緒和非理性的思考可以製造出一種重複性的市場模式,這種模式便是機會出現的信號。
更重視已經花掉的錢,而不是未來可能要花的錢。
研究表明,損失的心理影響可能比贏利大一倍。
對交易行為來說,損失厭惡症會影響一個人使用機械性交易系統的能力,因為使用這類系統的人對損失的感受要強於對潛在贏利的感受,一個人可能因為遵守系統的法則而賠錢,也可能因為錯過了一個機會或忽視了系統的法則而賠掉同樣多的錢,但前者帶給人的痛苦要遠大於後兩者。
在沉澱成本效應的作用下,一個人在作決策的時候習慣於考慮已經花掉的錢。
處置效應是指投資者傾向於賣掉價格正在上漲的股票,卻保留價值正在下跌的股票。
投資者不願意承認過去的決策並不成功。
在交易世界中,即使是正確的方法也可能賠錢,甚至有可能連續賠錢。這些損失會導致交易者懷疑自己,懷疑自己的決策程序,於是對自己一直在使用的方法作出負面評價,因為這個方法的結果是負面的。
人們往往會因為其他人相信某件事就隨波逐流地相信這件事,這被稱為潮流效應或羊群效應。價格之所以會在泡沫行將破裂的時候仍然瘋長不止,部份就是由這種潮流效應造成的。
交易者往往會在一個有效的系統剛要開始發揮作用的時候就將它拋棄。
有些交易者對他們的特殊風格推崇備至,以至於其他任何風格都難入他們的法眼。我沒有這種偏見。任何有效的方法都是好方法。固執地堅持一種方法、排斥其他所有方法是愚蠢的。
殊途同歸,所有有效的方法都有一些非常類似的特徵。
海龜和其他趨勢跟蹤者們常說的一句話是:“在趨勢結束之前,趨勢是你的朋友。”趨勢的結束和逆轉對你的賬戶和你的精神都是一種殘酷的打擊。
一般來說,趨勢跟蹤系統的衰落程度大致接近於它們的回報水平。所以,如果一個趨勢跟蹤系統的期望回報率是每年30%。那麼在衰落期內,你的賬戶可能從高點下跌30%。
反趨勢交易的贏利源泉:市場的支撐與阻力機制。
波段交易(swing trading)本質上與趨勢跟蹤交易相同,只不過它瞄準的是短期市場動向。比如,一次成功的波段交易可能只會持續三四天,而不是幾個月。
當日交易者一般會使用三種交易策略中的一種:頭寸交易(position trading)、搶帽子(scalping)或套利。
搶帽子是一種特殊的交易方式,曾經只屬於交易所里的那些場內交易者。帽客們試圖賺取買入價和賣出價之差,也就是差價。
每一種交易策略都有更適合自己的市場環境:也就是說,當市場以某種特定的方式運行或處於某種特定狀態時,這種策略更為有效。
趨勢跟蹤者們喜歡平靜的趨勢。
反趨勢交易者喜歡穩定中有波動的市場。
波段交易者喜歡波動性的市場,不管有沒有趨勢。
海龜們從來不去預測市場的動向,而是會尋找市場處於某種特定狀態的指示信號。
優秀的交易者不會試著預測市場下一步會怎麼樣;相反,他們會觀察指示信號,判斷市場現在正處於什麼樣的狀態中。
掌握優勢,管理風險,堅定不移,簡單明瞭。整個海龜培訓計劃,乃至所有成功交易的基礎,都可以歸結為這個四個核心原則。
我這個人喜歡簡化概念,而且很擅長抓住一件事的核心——也就是它的本質。
我深信,我之所以能在第一個月的交易中獲得出眾的成績,正是因為我把握住了培訓課程中的那些最重要的內容。
他們的大量科學研究賦予了他們一種特殊的自信,這種自信對他們的成功至關重要。
破產風險會隨著賭注的增加而不成比例地迅速增大,這是它最重要的特徵之一。
交易者既要讓贏利潛力最大化,又要把破產風險控制在可以接受的水平,資金管理就是這樣一門藝術。
海龜們學會了以長遠眼光看待交易,而且掌握了一個有優勢的交易系統。可以說,這就是海龜法則最重要的一個要素,也是贏家與輸家們在方法和觀念上的一個最關鍵的不同之處。
忽略個別交易的個別結果,把注意力集中在整體期望值上。
賭場老闆們不在乎他們的輸局,因為這樣的輸局只會進一步刺激賭客們。對老闆們來說,輸局只不過是做生意的成本,他們知道自己才是最終的贏家。
海龜思維:
以長遠眼光看待交易。
避免結果偏好。
相信正期望值的成功。
海龜們正是以這樣的方式看待損失的:損失只是做生意的成本,並不代表這一次錯誤交易或一個壞決策。
海龜們相信,期望值為正的交易在長期內必能成功。
你完全可以憑藉那些聞名已久的理念和概念獲得成功,但前提是,你必須始終如一地堅持這些法則。這就是交易的秘訣,也是海龜們的成功秘訣。
海龜培訓課的所有內容可以歸結為以下4個要點:
1、 掌握優勢:找到一個期望值為正的交易策略,因為長期來看它能創造正的回報。
2、 管理風險:控制風險,守住陣地,否則即使你有一個期望值為正的系統,你也等不到它創造成果的那一天。
3、 堅定不移:唯有堅定不移地執行你的策略,你才能真正獲得系統的正期望值。
4、 簡單明瞭:海龜方法的精髓其實很簡單——抓住每一個趨勢。你的大部份利潤可能就來自兩三次成功的交易,所以不要錯過任何趨勢,否則你全年的努力可能都會化為泡影。
當我們開始實際交易時,我們的特殊方法的細節並不是那麼重要,更重要得是堅定不移,不錯過任何一個趨勢。
是否贏利與贏利多少與掌握的知識毫無關係,完全是情緒和心理因素造成的。
我無數次地體會到情緒和心理優勢才是成功交易的首要因素。
我認為風險最大的事莫過於無所作為。
好的交易系統無關乎對與錯,只代表正確的交易。如果你想成功,你必須把眼光放長遠,忽視個別交易的個別結果。
最強者和最差者的區別就源於他們的個人心理特徵。
盡管交易方法可以傳授給大多數人,但還是有些人比其他人更適合做一個交易者。
要了解一個優秀的交易者,你必須了解他或她的情感特徵對交易行為有什麼樣的影響。如果你天生就有你那些應該具備的素質,你就會更容易學會正確的交易方式。如果你不是那種天賦異秉的人,你就必須培養這些素質。
好的交易者考慮的是現在,而避免對未來考慮過多。新手則想預見到未來。
海龜們不在乎是對還是錯,他們只在乎賺錢不賺錢。
對於未來,他們認為細節是不可知的,但特徵是可以預測的。
你確實可以知道趨勢即將出現,知道價格變動的規律不會變,因為人類的情感和認知特徵是不會變的。
如果你大多數的時間都是錯的,賺錢反而容易得多。如果你的大多數交易都是賠錢的,這說明你並沒有試圖預測未來。正因為如此,你不會在乎個別交易的個別結果,因為你已經知道任何一次交易都有可能賠錢。
如果你連續賠了十次卻仍然能夠堅持你的策略,那麼你做得很不錯,只是運氣有點差罷了。
頗有諷刺意味的是,大多數交易者不光對未來考慮過多,對過去同樣考慮過多。他們會念念不忘過去所做的事,過去所犯的錯誤,還有過去那些失敗的交易。
最近一段時期並不比歷史上的其他任何時期更重要。
有三種偏差是你必須不惜一切代價去克服的,那就是近期偏好、對“正確性”的執迷以及預測未來的衝動。
人們會考慮一件事是可能還是不可能,但從不考慮概率問題。
交易中充滿了不確定性。你不知道一筆交易會不會賺錢。你充其量只能相信,從長期來看,你的回報將大於你的風險水平。
像海龜一樣思考:
1、 重要的是現在:不要對過去念念不忘,也不要去預測未來。前者對你無益,後者是徒勞的。
2、 從概率角度思考問題,不要預測:不要試圖作出正確的預測,唯有使用概率對你有利的方法,你才能在長期內獲得成功。
3、 對你自己的交易負責:不要把你的錯誤和失敗歸咎於其他人、市場、你的經紀人等等。要對自己的錯誤負責,從錯誤中學習。
秘而不宣的訣竅並不存在。
我當然沒有做什麼非同尋常的事,也沒有依賴什麼未曾公開的信息。
許多人喜歡把自己的失敗歸咎於其他人,或者歸咎於不受自己控制的外部環境。
喜歡推卸責任的人必敗無疑。
能否掌握優勢就是專家與業餘者之間的區別。忽視了這一點,你就會輸給那些沒有忽視這一點的人。
在賭局中,如果你沒有優勢,從長期來看你肯定會輸。
交易中的優勢是指一種可以利用的統計學優勢,它以市場行為為基礎,而這些市場行為是會重復發生的。在交易世界中,最好的優勢就來自於人類認知偏差所釀成的市場行為。
要找到一個優勢,你需要找准入市點:在這一點,市場在理想的時間範圍內向某個特定方向變動的概率要大於正常概率。然後,你還要為這個入市點設計一個退出策略,這樣才能從期望中的變動趨勢中獲利。
資產組合選擇法則能夠增強系統的優勢。
使用趨勢組合過濾器大大提高了突破法交易獲得理想結果的可能性。
如果有可能的話,即使是系統的退出策略也應該有優勢。遺憾的是,衡量退出策略的優勢更不容易。
優勢是在買著和賣者之間的戰爭上發現的。作為一個交易者,你的任務就是找到這些戰場,靜觀誰勝誰敗。
交易優勢來源於交易者的認識分歧和認知偏差,來源於經濟學家們的錯誤信念——市場參與者是理性的。
大多數交易者都相信支撐和阻力現象的存在,這又進一步加強了支撐力和阻力,因為對這種現象深信不疑的交易者反過來也會促進這種現象。
就像其他許多交易理論一樣,支撐和阻力只是一個籠統的概念,不是一個金科玉律般得法則。價格不一定會在前期的高點或地點反彈,只是有這種傾向而已。
如果一個人採用的是反趨勢策略,那麼支撐和阻力就是優勢的直接源泉。
如果一個人用的是趨勢跟蹤系統,那麼支撐和阻力位的突破才是要害。
趨勢跟蹤者們的優勢就在於支撐和阻力位剛剛被打破時的認知滯後。
統計證據顯示,市場在支撐和阻力位被打破後的慣性前行趨勢比在其他時候更為顯著。
市場一般來說不會原地踏步。價格不穩定點代表著絕好的交易機會。
價格突破戰不可能既成功,又失敗。只有兩種可能——要麼突破,要麼不能突破。
最容易判斷戰爭勝敗的時候就是戰爭即將結束的時候。
理解風險,尊重風險,這就是頂尖交易者們的標誌。他們知道,如果你不去注意風險,風險就會找上門來。
誰的風險回報率最高,誰就是最好的。
每一個人都想在特定的風險水平下賺到盡可能多的錢,或者在特定的期望回報水平下承受盡可能小的風險。
人們普遍以為里奇是個膽大包天的賭徒,但在我看來,事實正相反,他非常注意他的風險水平。
在沮喪的情緒下,在看到出事賬戶遭受了1/2甚至更多的損失之後,交易者終於忍無可忍地退出了。這就是新手們即使使用有效的策略也無法賺錢的原因:他們高估了自己在高風險水平下承受巨大波動的能力。
根據我的觀察,大多數人都承受不住這樣衰落。一個對自己的交易能力、系統和測試充滿信心的成功交易者或許可以承受一次巨大的衰落,但是一個謹小慎微的新手應該相應地調整一下風險水平,降低衰落的幅度。
理查德•丹尼斯知道,市場回調中的衰落與一連串得敗筆所造成的衰落不是一回事。他知道,對趨勢跟蹤者們來說,返還一些利潤只是遊戲的一個部份。
如果你想募集機構投資,謹慎實際上是個前提條件。
系統的歷史檢驗會把衰落風險低估一倍。
一個表現不佳的系統究竟只是處於一個正常的衰落期,還是真的不再有效?這對一個新手來說通常很難判斷。
市場會變化是個無法改變的現實,而這會影響到曾經有效的系統和方法。
自海龜計劃實施以來,我已經至少三四次聽到趨勢跟蹤法已經失效的論調。對此,我通常一笑了之,因為我知道,這意味著遍地黃金的市場已經離我們不遠了。
我必須強調一點:穩定性並不等於低風險!風險非常高的投資也有可能在有限的時期內創造穩定的回報。
我相信,在很多情況下,回報的穩定性越高,實際風險水平就越大。
現在,有很多對沖基金靠貨幣期權交易賺錢,這意味著它們賭的是價格的劇變。
他們是被基金的穩定回報率和多年來的良好表現誘惑而來的,殊不知,這些基金還沒有經歷過真正的艱險時期。
MAR比率等於年均回報率除以最大的衰落幅度,衰落是根據月末數據計算的。這個比率是風險回報比率的一個相當快捷而又直接的衡量指示,我發現用它來剔除表現不佳的策略是非常有效的。
在風險回報比率上擁有傲人紀錄的那些策略往往都是容易被整個行業群起模仿的策略。它們剛剛嶄露頭角,立即就被數十億美元競相追隨,結果反而自毀長城,因為它們的規模已經超出了市場的承受能力。到頭來,它們早早就成了系統死亡的犧牲品。
在這一點上,套利策略可能是最好的例子。
對一般投資者沒有吸引力的系統和策略反而有更長的生命期。
破產風險是最需要警惕的風險。如果你對它掉以輕心,它就隨時可能降臨,像個夜賊一樣把你洗劫一空。
我認為資金管理更像是一門藝術,而不是一門科學,也或許更像是一種信仰而不是藝術。
如果你想交易,你必須對大風險和小風險對你來說意味著什麼瞭如指掌。唯有如此,你才能作出合理的決策。
風險實實在在地存在,交易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複利的力量是無比強大的,但前提是你沒有中途破產,被迫從頭再來。
根據歷史模擬檢驗,衰落幅度最多不能超過你的承受力上限的1/2。
交易者被隨機性的不利變化打垮的事並不常見。更有可能的是,他們自己犯下了嚴重的錯誤。
交易的首要目標應該是生存。時間站在你這邊。一個期望值為正的系統或方法早晚會給你帶來財富,有時候是你做夢也想不到的巨大財富。但這一切有一個前提條件——你必須留在遊戲場中。對交易者們來說,死亡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痛苦的慢性死亡,足以讓交易者們在苦悶和沮喪中放棄交易;另一種是戲劇性的快速死亡,我們稱之為崩潰。
市場本身已經夠不確定了,再用蹩腳的資金管理去平添一份不確定性,豈不是荒唐透頂?
頭寸規模限制是海龜系統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部份,也是極端重要的組成部份,因為它們是濾除滯後市場的一種機制。
很明顯,一旦發生這類史無前例的災難,任何一個激進的交易者都很有可能傾家蕩產。當你聽到那些鼓吹100%以上回報率的豪言壯語時,請不要忘記這一點。
不要整天去膜拜雜誌上的那些夢幻工具。學會如何用好最基礎的工具才是第一位的。重要的不是你的工具有多大的成功,而是你能不能用好這些工具。
對交易者們來說,沒有任何積木是萬能的,沒有任何神秘公式可以輕輕鬆鬆地創造財富。
即使概率只是稍稍對我們有利,我們也能靠這種優勢賺錢(問問賭場的老闆就知道了)。
聰明的自主交易者可能會在多年的實踐之後開發出自己的系統。他們觀察到了蘊藏著贏利機會的重複性模式。
關於市場的未來趨勢,最好的指南就蘊涵在歷史中。
歷史檢驗並不能預見到未來,但它可以幫助你判斷一種方法能否在未來贏利。它並不是最優的方法,水晶球或時光機都比它好,但它是目前可用的工具中最好的一個。
當我第一次測試定時退出策略時,我大吃一驚。它們的表現比我想象的要好得多,甚至比突破法退出策略還要好。如果說一個系統的威力在於它的退出策略,這就是最好的證據。這說明,一個系統的贏利能力並不完全依賴於一個有優勢的入市策略。
對我來說,如果我在檢驗了一個理念之後得到了實實在在的肯定答案,我更願意對這種理念抱有信心。信心有益於你。
如果加入止損點,每一個指標都會變壞。
海龜們都知道,對一個趨勢跟蹤者來說,放棄在趨勢中積累起來的部份利潤只是遊戲的一個部份。
目睹剛剛賺到的錢煙消雲散是我們的交易風格中最難忍受的一個環節。
趨勢跟蹤者們的衰落並非來自於入市風險,而是來自於利潤的返還。
騙子和無賴們潛伏在黑暗的角落里,等待著不設防的獵物。不要成為他們的盤中美餐。
即使是經驗豐富的交易者,也常常搞不懂他們的系統在實際交易中的表現為什麼遠不如歷史模擬結果。
歷史測試結果和實際交易結果的差異主要是由四大因素造成的:交易者效應 隨機效應 最優化矛盾 過度擬合
交易行為本身有可能改變交易賴以成功的潛在市場狀態。我稱之為交易者效應。
如果你能開發出自己的系統,你的優勢就不太容易被其他交易者毀掉,因為他們不會知道你什麼時候買入或賣出。
偶爾虛張聲勢一下是很有用的。
實際上,超常的表現也可能源於隨機效應,而不是什麼卓越的策略。
有的基金管理得確實很出色,但運氣一般;有的基金管理得很一般,但運氣很好。如果只盯著歷史記錄,你是分不清實力與運氣的。
對一個只相信歷史記錄的人來說,諸多交易者之中總有某些看起來技高一籌但實際上極為平庸的幸運兒。
一個幸運地擁有高個子基因組合的人可以把基因傳給後代,卻無法將運氣傳給後代。
擁有良好記錄的固然有21個人左右,但其中只有1/4是真正的優秀交易者。
時間更加垂青真正的優秀交易者,而不是那些平庸的幸運兒。
好的投資者投資於人,而不是歷史記錄。當他們觀察交易者時,他們知道哪些特徵預示著未來的優異表現,哪些特徵反映了平庸的能力。這是克服隨機效應的最佳方式。
有些交易者之所以認為最優化有害或有危險性,只是因為他們不理解最優化矛盾,而且曾見識過不恰當最優化的惡果——這種不恰當的最優化正是統計學中所說的過度擬合現象的根源。
在我看來,恰當的最優化永遠是明智的。
之所以說歷史測試有預測價值,是因為歷史測試結果可以對交易者在未來的表現提供一些指示。
作為系統分析的一種方法,歷史測試也有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未來永遠也不會等同於過去。但一個系統確實能利用反映在市場中的人類永恆行為特徵來贏利,從這個角度看,過去就是對未來的模擬,盡管不是精確的模擬。
盡管最優化過程降低了預測價值,你仍然應該採用最優化參數,因為最優化參數更有可能帶來理想的結果,不管未來如何變化。
最優化矛盾已經成了騙局和詭計的溫床。有很多不道德的系統兜售者大肆炫耀他們靠特定市場上的最優化所得出的超高利潤和不可思議的優異表現。
不過最優化會導致虛誇現象並不意味著我們不應該最優化。事實上,要想建立有效的交易系統,最優化是至關重要的。
人們常常將過度擬合與最優化矛盾混為一談,但實際上它們不是一回事。
有時候,你可以通過添加法則來提高一個系統的歷史表現,但這僅僅是因為這些法則影響了屈指可數的幾筆重要交易。添加這樣的法則就會導致過度擬合。
用拙劣的方法作交易就像是站在暴風驟雨中的一葉小舟上學雜耍。這當然不是辦不到的,但踏踏實實地站在地上玩雜耍要容易得多。
民意調查者們知道,一個樣本對整個總體有多大的代表性是個關鍵問題。在交易世界中,這也是個關鍵問題。
指標的不穩定性可能導致測試者過高評價一個理念,或是盲目拋棄一個本來很有潛力的理念。
如果對數據稍作改變並不會顯著影響一個統計指標,我們就說這個指標是穩健的。但現有的指標對數據的變化都不太敏感,因為都不太穩健。
我也驚訝地發現,相比起里奇和比爾在1983年的認識,現在的交易行業並沒有太大的進步。
如果一個系統僅經歷了兩個月的衰落就轉而創出新高,我並不會太在意,但一次持續兩年的衰落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恢復時間或衰落期的長度本身也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你使用穩健指標,你就不太容易用曲線擬合的手段來顯著改善系統的表現。
年輕的交易者特別容易犯這種錯誤。他們相信他們所看到的狀態就是市場整體狀態的代表,而往往意識不到市場具有周期性和多變性,經常回歸到過去曾經出現過的狀態。就像在生活中一樣,年輕人往往看不到歷史的價值,就因為歷史發生在他們出生之前。年輕是好事,但不要太愚蠢——一定要學習歷史。
你需要一個足夠大的樣本才能做出有效的統計學推理。樣本越小,推理就越粗糙;樣本越大,推理就越準確。
不到20的樣本規模會導致嚴重的偏差;超過100的樣本規模更具預測價值;達到數百的樣本規模也許對大多數測試來說就夠用了。
市場甚至比核裂變反應還要複雜。市場是由成千上萬的人組成的,每個人都會根據自己的經驗和判斷來作出決策,這些決策比中子的運動特徵還難預測。
壞日子往往集中出現,接踵而來,這並不是隨機性事件的特徵。
交易不是賽跑,而是拳擊。市場會揮動鐵拳痛擊你,竭盡全力打敗你。但要想獲勝,你必須在12回合的結束鐘聲敲響時安然無恙地站立在拳台上。
新手們在設計交易系統的時候,總想靠歷史檢驗找到一個所嚮無敵的超級系統。
在很多時候,我們會因為掌握不到足夠的信息而無法作出有把握的決策。原因就在於數據的缺乏。
任何穩健的交易策略都有兩大特徵:分散化和簡化。說到這兩大要素對穩健性的貢獻,我們的大自然提供了最好的例子。
有些法則會加劇對特殊市場條件的依賴性,盡可能地減少這類法則就是簡化的要訣。
加強系統的穩健性有兩大要點,一是確保系統法則能適應各種不同的市場狀況,二是讓系統保持簡明,不容易受市場變化的影響。
你可以通過增強系統適應不同市場狀況的能力來提高系統的穩健性。這樣的系統有超強的適應性,就像是自然界中的那些有能力在多變環境中生存下去的生物體。
複雜的系統之所以變得這樣複雜,一般是因為系統開發者們總想添加新的法則,利用他們所注意到的某些市場狀況或行為。
長久來看,簡單的系統更有生命力。
選擇多個不同的市場是提高交易穩健性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市場越多,你就越有可能在至少某一個市場中碰到有利於你的狀態。對趨勢跟蹤系統來說,你參與的市場越多,其中某個市場存在趨勢的可能性就越大。
有些市場可能每隔幾年才會出現一次趨勢,因此5~10年的短期測試並不能充分反映它們的潛力。其二,有的市場雖然利潤水平不理想,但卻有很大的分散化價值,而且兩者權衡利大於弊。
排除某個市場的主要原因在於流動性問題。比起高流動性的市場,交易不夠活躍、成交量不夠大的市場要棘手很多。你做得越出色,這個因素對你的限制就越大。
你會發現非流動性市場的意外動蕩要多得多。
1、 基本面市場:比如外匯市場和利率產品市場。在這樣的市場中,價格變動的主要動力並不是交易行為,而是更高層面上的宏觀經濟事件和影響。
2、 投機者市場:比如股票市場和咖啡、黃金、白銀、原油這一類期貨市場。
3、 綜合衍生市場:在這類市場中,投機行為是市場的主要動力,但投機程度有所緩和,因為交易工具都是其他市場的衍生物,而這些市場本身也是相應股票的綜合體。E-mini標準普爾期貨合約就是個好例子。它也會上下波動,但波動範圍受標準普爾500指數的限制。
一個市場在過去的20年中沒出現過大趨勢並不代表它不是個好市場。在我看來,只要一個市場的容量足夠大,而且不同於你的資產組合中的其他市場,你就應該選擇這個市場。
如果同時使用多個交易系統,特別是彼此差別極大的系統,交易的穩健性會大大提高。
市場不會在乎你的感受。它既不會在你得意洋洋的時候吹捧你,也不會在你灰心喪氣的時候安慰你。所以,交易世界並非適合每個人。如果你不願意接受市場的現實,不願意承認自己的缺陷、恐懼和失敗,你就不會成功。
我立志做一個交易者就是從1982年第一次在埃德溫•勒菲弗《股票作手回憶錄》中讀到利弗莫爾的傳奇開始的。
在最初的幾個月中,恰恰是原理的簡單性成了海龜們遵循這些原理的障礙。
人們往往認為複雜的理念要好於簡單的理念。很多人就是不敢相信理查德•丹尼斯能靠那幾條簡單的法則賺到上億美元。懷疑他有某些藏而不露的秘訣是很自然的事。
我們的自負不允許我們局限於眾人皆知的事實。自負的人要的是秘訣。
在系統性交易中,決策依據是機械性的法則,什麼時候買入和賣出多少都是由這些法則明確規定的。與之截然不同的是,自主交易能給人自尊感,因為它依賴的是一個人的主觀判斷。如果你根據自己的判斷作了一筆成功的交易,你的自負心理就得到了滿足。你大可以向你的朋友吹噓說你在市場上市如何遊刃有餘。
他們自主交易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自負心理,正所謂成也自負,敗也自負。
當然,成功的自主交易者有很多,但失敗者要遠遠多於成功者。
獲勝對他來說太重要,這影響了他的發揮。
他不會明白我為什麼能賺錢,而他卻在賠錢,不會明白我的表現比他好是因為我能堅持我們的法則,杜絕了任何自負因素的影響。
如 果你想成為偉大的交易者,你必須克服自負心理,培養謙虛謹慎的品性。謙虛能使你接受未來不可知的事實,謙虛能讓你防區預測未來的企圖,謙虛能避免你從個人 化角度看待失敗的交易,謙虛還能幫助你接納簡簡單單的交易法則,因為你不會去尋找無人知曉的秘密來證明自己的與眾不同。
盡管我比大多數(甚至是所有)海龜都灑脫一點,但我並不想說我是那種毫無自負心理的機器人,並不想說我對人類的認知偏差有免疫力,完全能掌控自己的心理。我做不到。
我確實是個蠢貨——最蠢的那種蠢貨,最無知的那種傻瓜。我從未考慮過我的言談舉止對其他海龜有什麼影響。稍微想一下就知道,我拿他們的失誤之處來吹噓自己的成績,對他們來說是殘酷的。
我在過去的二十多年中曾無數次迴想起那一天。就是在那一天,我發誓再也不做一個妄自尊大的傻瓜,發誓每次行動之前都花點時間想想我的言行對其他人的影響。我也開始試著更寬容地對待我偶爾碰到的那些自大狂,因為我已經知道,我有時候也是個自大狂。
如果你一定要我說出海龜們獲得成功的首要原因,我會說我們師從於一個傳奇交易大師就是最重要的原因。
除非你也可以找到這樣一個著名的老師,讓他給你同樣大的信心,否則你只能自己去建立這樣的信心。你必須相信你的方法,相信你在很長時期內用這些方法賺錢的能力。
當你開始交易時,你會發現這比你想象的要難得多。把真金白銀投入市場與練習或模擬完全不是一回事。
千萬不要因為我重點討論趨勢跟蹤法就認為這是最好的方法。事實上,大多數人可能都不適合趨勢跟蹤法。每一種風格都對你的心理特徵有特殊的要求,你可能符合要求,也可能不符合。讓你個性的優缺點與你的交易風格相匹配是非常重要的。
海龜們的心得:
1、 掌握優勢:找到一個期望值為正的交易策略,因為長期來看它能創造正的回報。
2、 管理風險:控制風險,守住陣地,否則你有一個期望值為正的系統,你可能也等不到它創造成果的那一天。
3、 堅定不移:唯有堅定不移地執行你的策略,你才能真正獲得系統的正期望值。
4、 簡單明瞭:長久來看,簡單的系統比複雜的系統更有生命力。
如果計劃無法執行,計劃就毫無意義。如果你真的很想成為一個成功的交易者,那就首先做到這第一個要求。我當年就是這麼做的,而且我從未後悔過。
林中有兩條路,我選擇了人跡更少的那一條,一切皆源於此。——羅伯特•弗羅斯特
只 要你曾體驗過交易者的生活,也就是海龜那樣的生活,你的一生都會滲透著交易者的精神。當你經歷市場的起落沉浮,發現你的認知偏差,作出相應的思維調整時, 你也不自覺地開始在生活中的其他領域做同樣的事情。優秀的交易者與其他交易者的區別之一就在於他們不怕與眾不同,不怕標新立異,不怕走他們自己的路。
當我決定做一個交易者的時候,我只有19歲。我對自己充滿信心,曾和一些好朋友說我能在21歲之前成為百萬富翁。與其說我在吹牛,不如說我在傾述成功的渴望。
現在我領悟了一個交易者的生活真諦:沒有冒險就沒有收穫。風險是你的朋友。不要怕它,要理解它,與它共舞。優秀的交易者會自信地等待機會,但也會做好損失的準備。他們不會猶豫不決,因為他們不怕犯錯,這是在大風大浪中培養出的應有品質。他們走自己的路,不怕失敗,因為他們知道,失敗只是生活的一部份,只是成功和成長的必要前提。
我一直很喜歡極端性的挑戰,總想試一試大多數人都認為很愚蠢、不現實或不可能做到的事。當許多人看到困難時,我卻看到了機會,而且很渴望抓住這些機會。我失敗過很多次,但從另一個角度說,我的每一次嘗試都是成功的,因為我學到了很多新的東西。
坦率地說,我不在乎別人怎麼評價我的成就。他們不會知道我的一生是否有意義,我是否生活得很快樂而又充實。只有我自己知道。
我發現,大多數人都是因為害怕失敗而放棄夢想的。他們覺得,與其自己開拓一條生死未卜的新路,不如選擇一條有把握的既成之路。
有人曾經說過:你應該感謝你的敵人,因為他們教給你的東西比你的朋友和家人還要多。失敗就是這樣的一個敵人,而且是個相當強大的敵人。
我承認,相比起我的成就,我從我的錯誤和失敗中學到的東西要多得多。不願冒失敗的危險,你就學不到任何東西。
小孩子與成年人在語言學習能力上的巨大差異並不是年齡決定的,而是心理要素決定的——孩子們從來不怕丟醜,也不怕犯語法和發音錯誤,而成年人卻對此心懷忌憚。
不要在乎你在這個你不喜歡的職業上已經花了多少時間,不要在乎你在那些沒有意義的人脈關係上已經投入了多少心血。一個好的交易者懂得面對現實。他知道,如果市場已經證明一筆交易是錯誤的,他要做的不是祈求轉機,期盼變化,或是自欺欺人地假裝現實已經變化,而是果斷地退出。
我相信,假如你不是一個嗜財如命的人,你更容易發大財。
我之所以成功,至少部份是因為我不在乎錢。我在乎的是交易本身。我很在意里奇對我的交易作何評價,但我從不在意每天有多少錢流入和流出我的賬戶。
金錢只是個工具,只是某些事情的必要條件。它很有用,但以金錢本身為目標就大錯特錯了。富裕並不一定等於快樂。我知道,因為我有過這樣的體會。
沒給別人工作過也是一個巨大的劣勢。如果你不知道被別人管是種什麼感覺,你當然很難管好別人。
勇敢向前,大膽嘗試。結果也許不像你期望的那樣好,但只要堅持不懈,最後的結果也許比你期望的還要好。如果你不去嘗試,你永遠也不會知道結果如何。
大多數成功的交易者都使用機械性的交易系統。
如果你知道你的系統能在長期內賺錢,你就更容易在不利時期堅持遵守交易信號。
一個千錘百煉的機械性交易系統能賦予你信心、統一性和紀律性,這就是許多頂尖交易者的成功要訣。
資金管理實際上就是控制風險,以免過大的風險讓你在迎來好趨勢之前就被迫出局。
應該買賣多少就是交易中最重要的一個問題。新手們大多在單筆交易上投注過大,這大大提高了他們的破產風險,即使他們的策略在其他方面是有效的。
長期來看,不能及時甩掉損失的交易者不可能成功。要想控制損失,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在入市之前就確定退出的標準。
贏利頭寸的退出時機對系統的贏利能力至關重要。任何不能回答這個問題的系統都不是完整的系統。
如果你有一個有效的機械性交易系統,而且能嚴格地遵守它,系統就會為你贏利,而且能幫助你克服連續損失或巨大利潤下的那種不可避免的心理波折。
流動性是理查德•丹尼斯為海龜們選擇市場的首要標準。
一般來說,海龜們涉足美國所有的高流動市場,除了穀物和肉類。由於理查德•丹尼斯本人的賬戶已經達到了穀物交易頭寸的法定上限,他無法再讓我們做穀物交易,否則將超過交易所的頭寸限制。我們不碰肉類市場是因為肉類交易廳的場內交易者們有腐敗問題。
如果一個市場的合約價值波動性較強,那麼這個市場中的合約持有量就少一些;相反,如果一個市場的波動性較弱,這個市場中的頭寸就可以大一些。總之,市場的波動性與頭寸的規模是相互抵消的。
你可能會問:“我們多長時間算一次N值和頭寸單位規模?”實際上,海龜們每個星期一都能拿到一張頭寸單位規模表,上面列明瞭我們所交易的每一種合約的N值和頭寸單位規模。
系統1:以20日突破為基礎的短期系統
系統2:以55日突破為基礎的長期系統
突破是指價格超越了過去一定時期內的最高點或最低點。所以,20日突破就是指價格超越了過去20天內的最高或最低點。
海龜們總是在突破發生時立即入市交易,不會等到當日收盤或次日開盤時。在跳空開盤的情況下,假如開盤價已經跳過了突破價,海龜們就在開盤時入市。
只要價格超越20日最高或最低點一個最小單位,海龜們就馬上行動。
虧損型突破,那麼目前的新突破就會被視為有效的入市信號。
系統2入市法則:
只要價格超越55日最高或最低點一個最小單位,我們就入市。
對系統2來說,所有突破都被視為有效信號,無論上一次突破是虧損性還是贏利性的。
里奇要求海龜們堅定不移地遵守入市信號,因為一整年的大部份利潤很有可能就來自於兩三次大的贏利交易。哪怕你只忽略或錯過了一個信號,這一年的回報率也可能大打折扣。
表現最好的海龜們都是入市法則的堅定信徒。表現最差的海龜們和那些被淘汰出海龜計劃的人都不能始終如一地堅持法則。
交易行業里有這麼一句話:“有老交易者,也有不怕死的交易者,但是沒有不怕死的老交易者。”不用止損點的交易者十有八九會破產。海龜們一定會用止損點。
遵守系統法則的命令退出虧損的頭寸是一個生死攸關的要點。不會甩掉損失的交易者在長期內都不會成功。
要控制損失,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在入市之前就確定退出的標準。一旦價格到達了你的止損標準,你必須退出——堅定不移,無一例外。猶豫和動搖終將釀成災難。
由於海龜們手中的頭寸非常龐大,我們不願意下止損單,因為這有可能暴露我們的頭寸狀況或交易策略。我們會事先確定一個特定的止損價位,當市場達到這個價位,我們將通過限價單或市價單來退出我們的頭寸。
這些止損位就是雷打不動的退出點。只要市場到達了止損價位,我們就毫不遲疑地堅決退出。
海龜們根據頭寸風險來設定止損標準。任何一筆交易的風險程度都不得超過2%。
由於海龜止損點以N為基礎,它們與市場的波動性息息相關。更具波動性的市場有更大的止損範圍,但每個頭寸單位的合約數量也相對較少。這便統一了所有交易的風險水平,加強了分散化地效果和風險管理的穩健性。
交易行業里還有一句老話:“落袋為安的人永遠也不會破產。”但海龜們不會同意這種理論。趨勢跟蹤者們最常犯的錯誤之一就是過早地退出贏利的頭寸,也就是過早地“落袋為安”。
海龜系統在突破點入市,但大多數突破點都不會引發趨勢。這意味著海龜們的大多數交易都是虧損的。如果少數贏利的交易賺不到足夠多的錢來彌補這些損失,海龜們會是輸家。
贏利頭寸的退出策略是最重要的問題之一,但也是最不受重視的問題之一。然而,它完全可以決定一筆交易的成敗得失。
系統1採用10日突破退出法則:對多頭頭寸來說,在價格跌破過去10日最低點時退出。
系統2採用20日突破退出法則。
交易者總有一種提早退出的強烈衝動。你需要極強的紀律性才能堅守陣地,忍受利潤的蒸發,直到抓住真正的大趨勢。
一個小的限價訂單不會觸動市場,即使訂單較大,它對市場的觸動也小於市價訂單。
有時候,市場變化速度太快,頃刻之間就會跳過你的訂單價。如果你用的是限價單,你根本沒機會成交。在這類急變市場中,每份合約的價值可能在短短幾分鐘之內漲跌數千美元之多。
在這種情況下,海龜們的原則是保持冷靜,等市場穩定下來再做打算。
在很多時候,市場非常平穩,波瀾不驚,所以海龜們除了監控手頭的頭寸之外基本上無事可做,有可能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沒有任何動作。
也有的時候,似乎所有的事情都在同一時間發生,我們個個忙得昏天黑地,在一兩天之內就從兩手空空變成了滿倉。而且相互關聯的市場上常常會同時發出信號,令瘋狂的節奏變得更加瘋狂。
如果多個信號在同一時間出現,我們會在同一類市場中選擇最強勢的市場買入,選擇最弱的市場賣空。
我們在同一時間只會選擇一個月份的合約,而且只會建立一個頭寸單位。
在同一類相互關聯的市場中,更好的多頭交易都存在於最強的市場中。同樣,最好的空頭交易都存在於最弱勢的市場中。
在很多時候,近期的合約雖然有很好的趨勢,但較遠期的合約並沒有表現出同樣的勢頭。除非新合約的趨勢同樣符合你的要求,否則不要向新合約滾動。
你必須趕在現有合約的成交量和未平倉量大幅萎縮之前滾向新合約。
一般來說,海龜們會在合約到期之前幾個星期將現有頭寸滾向後期新合約,除非現有合約的表現遠好於後期的新合約。
要想堅持一個交易系統的法則,建立對系統的信心是非常重要的。無論是海龜系統、類似系統還是其他完全不同的系統,你必須親自用歷史交易數據檢驗你的系統。別人說一個系統有效是沒用的,其他人的研究結果也不代表什麼。你必須自己完成這個任務。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