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敬謹試和【破山海明禪師】詩偈
2007/09/10 13:50
瀏覽1,365
迴響0
推薦6
引用0

https://city.udn.com/v1/blog/article/article.jsp?uid=Mindfreedom&f_ART_ID=1218129

山居的隱士 

 【破山海明禪師】    《隱士和偈》          【小保羅敬謹試和】
【山迴迴 水潺潺】  《山煦煦 水澤澤》  
【天蒼蒼  地茫茫】
【片片白雲 催犢返】 《輕輕雲霧 湧起沒》
【層層蒼狗  示幻化】
【風潚潚 雨灑灑】  《風嘯嘯 雨瀝瀝》   
【雷急急  電閃閃】
【飄飄黃葉 止兒啼】 《暮秋紅葉 無止境》
【濛濛法雨  灑甘露】

【記破山海明禪師1】 《隱士和偈1》        【小保羅敬謹試和一】
【為明大道破山行】  《娑婆行行破無生》   
【為明大道自心覓】
【剋期取證懸崖立】  《無取諸心世境變》   
【剋期取證依功德】
【人境雙亡跌斷腿】  《人法雙忘空有無》    【人境雙亡悟空境】
【渾然一體悟太極】  《宇宙一體源無極》   
【渾然一體彌六合】

【記破山海明禪師2】 《隱士和偈2》        【小保羅敬謹試和二】
【獻忠闖入四川東】  《境地試煉起現行》    【蓮真發願生娑婆】
【殘害如麻盡情縱】  《髮指如麻掏性命》   
【不分老少陪遊戲】
【破山悲憫勸勿殺】  《出山悲苦慈令箭》    【殷殷附囑勤觀照】
【不惜破戒全靈命】  《戒空諸法共塵光》    【自見己過便是覺】

(一)破山明禪師生平

破山海明禪師的字畫

破山(1579-1666),法名海明,號破山、懶愚、旭東、雙桂老人等,俗姓蹇,名棟宇,祖籍重慶,出生於四川大竹。其先祖蹇義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章的中書舍人,並成為輔佐繼朱元章之后五代帝王的朝廷重臣;但蹇氏家族傳衍破山父親蹇宏時,早已家道衰落而遷徙異地了。

破山8歲入鄉校就讀,天資聰穎,善於獨立思考問題,但是,正值晚明之際,社會矛盾十分突出,天災不斷,瘟疫流行,加上朝延昏暗、官僚腐敗、貧富懸殊等複雜因素,導致各種兵變和農民起義不斷發生,整個社會呈現出無序的非理性狀態。破山自幼衰弱多病,慣於苦思冥想,不願受封建禮教的束縛,走學而優則值仕的老路。面臨社會的各種災害混亂,他雖然由父母作主“娶妻而生子”,但在父母雙亡之后,毅然于19歲時委身於佛門,拜大竹姜家庵大持和尚為師。但不到半年,大持和尚即圓寂回去了,破山便遊曆川內各廟,尋師問道。由於不滿足川內僧人對佛法闡釋,他便只身一人,飄遊出川。經過幾番週折,他來到了湖北黃梅縣的破頭山,一住便是三年。破頭山是佛教禪宗四祖道信、五祖弘忍的道場,也是門祖慧能的悟道得法之地。破山在此攻讀典籍,參究佛法,最后以《高峰語錄》為藍本,“以七日為期,刻期取證”,立身高山之顛,只見平埋世界,舉足前行,不覺墜入山崖而得悟,由此自號破山。離開破頭山,破山先後於江西,浙江等地參拜了憨山德清、無異元來、聞谷廣印、雪嶠圓信四位高僧,又在紹興顯聖寺禪宗曹洞大師湛然老尚門下圓具足戒,后又于天童密云圓悟座下得法,成為禪宗臨濟正宗傳人。當時破山同門師兄弟中有漢月法藏,木陳道、費隱通客等,都是這一時期重要的佛教人物,天童派也是全國舉足輕重的禪宗之派,聲勢顯赫。破山在贏得密云信賴,被安為上座並可繼密云主持天童法派之際,卻毅然離浙還蜀,這就是佛教史上有名的1663年,西南佛法的興盛由此而開端,“破山海明返回巴蜀傳禪三十餘年,推勸了禪學在川、滇、黔的發展”《中國禪宗通史·大事記》“天童衣體正在破山”也成為共識,破山成為全國佛壇矚目的人物。

1644年,伴隨改朝換代而來的轟轟烈烈的反清復明運動在全國蔓延,鬥爭最激烈、時間最漫長,傷害最慘重的又是四川及其西南地區,破山身逢其亂,以一個佛門高僧的身份,關注現實,情系生民,奔走四方。為了平息戰火,勸人止殺不惜放棄教規戒律,置生命于度外,發出了“老僧為百萬生靈,忍惜好來一戒乎”這種震古鑠今的語言,由此備受萬民的景仰,文人學者們也紛紛將其言行載入史冊,傳之后世。

1653年,破山在經過十年的流亡生活后,重新回到梁山(今梁平),在佐明蔣軍姚玉麟的主要支助下,創建雙桂堂,廣納門徒,大開法紀,丕振宗風。從朝延相國、州到官史、文人學士、軍閥土匪甚至地痞流氓都趨之若鶩,從其皈依佛門,尋求精神上的寄託。南明政權、清朝政府、地方政府、農民領袖種種勢力也採取種種手段拉攏破山,以取得社會的認可。

破山一方面促使各方儘快結束戰亂,恢復和平生活,一方面著力傳播禪學,建立叢林制度,完善傳禪體系。其嗣傳弟子87人,受印證者數千人,弟子們分上方,高舉破山赤幟,廣結佛門因緣,大振雙桂堂道風,據陳垣《明季滇黔佛教考》所考證的貴州一省,高僧121人,破山派就是110人,其他門派或一二人,或三四人而已。其他省份如鄂、陜、閩、遼、贛、浙等都有雙桂法學。通過各種資料顯示,這一時期,以理性為中心的西南地區曾一度取代了江南的文化地位,成為佛教發展的主流;在文學史上也開“神韻說”詩歌流派的先河,促進了清初詩歌創作的繁榮。江南地區因宗派林立,政治觀點的不同,長期僧諍不斷,而導致群龍無首,一盤散沙的狀態。破山則是推動西南佛法復興的旗手,雙桂堂也由此成為“西南祖庭”。

1666年春,破山剛剛過弟子們為他準備的七十壽辰,在大家的圍繞中,“指燭顧眾而逝”,塔于雙桂堂中,大弟子負衣缽爪發在成都昭覺寺影堂之側衣冠冢以吊。其上堂、規約、法語、詩文等由第子們編為《破山禪師語錄》,共21卷,流芳后世。

作為禪宗高僧,破山秉承了兩宋以來三教合一和明中葉以來個性解放的潮流,提倡宗派的融會貫通即重禪學,也重義學,還重凈土。同時,破山作為詩人和書法家,在文化界也產生深遠的影響。

明末清初時,在極負盛名的浙江天童寺裡,有位遠從四川來求法的破山海明,他聰穎博學,一目十行;不但精通教理,更是才思敏捷、辯才無礙。很快地,短短幾年的時間就學法有成,並且發願回川講經說法,將清涼的法語甘露,潤澤西南偏僻地方的鄉親。

這一天,破山背起隨身的行囊,來到方丈室,準備向方丈和尚告假拜別。但是,方丈室的房門卻緊閉著。於是,破山就在偌大的天童寺裡前探後找。

 「鏗鏗!鏮鏮!」破山終於找到正在庭院裡的密雲圓悟禪師,他正一鏟一鏟地挖土掘樹。看著師父的背影,多年來師父的教化之恩,此時全湧上心頭。破山感恩的向著師父的背影一股腦地禮拜,告假的話一個字也說不出來。

 密雲禪師轉過身來,拎著兩株桂樹苗走到破山面前,將兩株桂樹苗牢靠地綁在破山的背上,說:

 「你背著它們,白天趕路,晚上休息。不論是陰晴雨雪,都不要因此而在中途落腳停歇,直到桂樹落地生根,那兒就是你將來弘化一方、法緣興盛之處了!」

 破山向師父頂禮告假後就一路西行而去。師父的叮嚀,破山牢記在心,晚上休息,白天趕路。越向西走越是遍地荒煙蔓草,破山無視於身上混合著汗水、雨水、露霧、風沙,懷著利樂眾生的宏願,披星戴月,無畏地、堅忍地向前邁進。

就這樣曉行夜宿,兼程趕路。一天傍晚,來到梁平金帶鎮郊外的一處土地公廟前,破山卸下行囊,準備在此過夜。夜半時分,忽然有萬道燦爛霞光劃破漆黑的夜空,穿過樹梢,熟睡中的破山也被這樣的光亮喚醒。破山目不轉睛地注視著眼前莊嚴的祥光!忽然想起師父的話,想起天天背著的桂樹。桂樹呢?急忙起身尋找桂樹,卻發現桂樹苗已經生出根鬚,緊緊抓著泥土,像是找到了自己的歸處。

 此時,破山法喜充滿,歡喜早已取代了趕路的疲累。信心更加堅定的破山,在此開山建寺,並將寺院取名為雙桂堂。一生度化一百多人出家,成就了許多法門龍象。戰亂後,又發願在川、滇、貴西南各省,重建殘壁斷垣的佛寺,安僧辦道,重振道場弘法利生的志業,雙桂堂也因此被尊稱為「雲貴川叢林祖庭」。

卍新纂續藏經 第八十四冊 No. 1583《續燈正統卷三十二》
             南海普陀嗣祖沙門西蜀 性統 編集
破山海明禪師 西蜀蹇氏子也。弱冠得度。
從慧法主聽楞嚴。咨疑不決。遂出蜀住破額山。單丁三載。
忽於經行之際。見一平世界。不覺墮巖損足。
至半夜翻身痛劇。忽省。叫曰屈屈。一居士曰。師腳痛耶。
師劈面掌曰。非汝境界。
尋參博山雲門。後謁天童。童問。那裡來。
師曰雲門。曰幾時起身。師曰。東山紅日出。童曰。
東山紅日出。干汝甚麼事。師曰。老老大大。猶作者箇語話。
童曰。你者些絡索。從那裡得來。師震威一喝便出。
次日同僧入方丈。童命裡首坐。師曰。昨日走得。
今日走不得也。童曰。作賊人心虛。師曰。是賊識賊。童頷之。
命蒞第二座。入室次。童問。內不放出。外不放入。
正恁麼時。以何為界。師曰。竿頭絲線從師弄。
不犯清波意自殊。便出。崇禎己巳。出世禾之東塔。 入院上堂。
拈香祝聖畢。復拈曰。此一瓣香。斧斫不開。刀劈不破。
一任風吹雨打。遂成乾屎橛。撞著忤逆兒孫。不辭拈出。
爇向爐中。供養現住金粟廣慧。
傳曹溪正脈三十四世密雲悟和尚。用酬法乳。斂衣坐曰。香已拈了。
更要說箇甚麼。山僧素志。本欲深棲巖竇。隱跡過時。
不意撞夥鐵面皮居士。善具辣手。慣會拏雲。拽入者保社。
開張臭口。說幾句燥皮胃話。以光法門。山僧自揣愚劣。
不會打葛藤。只好舉則古人住院因緣。以塞來命。
昔日簡禪師入院曰。圓通不開生藥舖。
單單只賣死貓頭。不知那箇無思算。喫著通身冷汗流。者老漢住院。
還有箇死貓兒頭。賣弄腥羶。遂引蒼蠅成群作隊。
山僧今日到院。也無死貓頭賣。亦無生藥舖開。
以手作擎缾勢曰。單單只有者箇。大眾且道。者箇是甚麼。
曹山好顛酒。破山喫著曹山酒。醉得通身俱是口。
瞎禿光兒罵上天。又來拈棒打顛狗。驀拈拄杖。卓一卓曰。
還知麼。知則途中受用。不知則世諦流布。
喝一喝下座。 後住夔州萬峰太平禪寺。據室曰。
萬峰山頂別人間。上有梧桐開合歡。不是假雞棲泊處。
箇中唯許鳳凰參。顧視左右曰。有麼有麼。時一居士。向前問訊。
師曰。雞棲鳳巢。非吾同類。 上堂。僧問。
不參禪不念佛。只學無心應萬物。師曰。那裡是汝無心處。進曰。
無心豈有處。師驀頭一棒曰。者箇[漸/耳]。僧無語。乃曰。
者箇事二乘膽喪。十地魂驚。所以古人道。
有一物明歷歷黑漆漆。上拄天下拄地。常在動用中。動用收不得。
大眾。既在動用中。為甚麼收不得。速道速道。 上堂。
值驢鳴。師曰。平地起骨堆。虛空墮地走。撞著瞎驢鳴。
將謂獅子吼。震威一喝下座。 石帆岳司馬問。
法臘多少。師豎一拳。岳勃然變色曰。我東南水窟地方。
人民老實。莫在者裡惑亂人。師曰。貧道行腳十五年。
今日惑亂者一箇。岳曰。惑亂我則可。只恐惑亂愚人。師曰。
阿誰是愚人。岳瞪目視之曰。我也是路見不平。
見你年幼。未是你做底時節。師曰。釋迦老子。初出母胎。
指天指地。難道也是年幼未是時節麼。岳曰。所以雲門。
要一棒打殺。我今日一棒打殺。你且作麼生。
師乃作怕勢曰。貧道性命。幾乎喪在門下。岳躍然拜別。
僧問。如何是一六開天。師曰。竹密山齋冷。
曰如何是二五成性。師曰。荷開水殿香。 問迷者迷醒者醒。
如何是獨脫一句。師曰。八角磨盤空裡走。曰不會。師曰。
不會別參。曰參箇甚麼。師曰。八角磨盤空裡走。
問學人終日喫飯。不曾咬著一粒米時如何。師曰。
一箇斑鳩九隻鳥。 月潭法主問。還是悟有悟無。師曰。
放下有無來。向你道。主作聽勢。師曰。慣會裝聾作啞。主曰。
我是真聾。師曰。真龍何不上天去。 師不安。
維那問曰。和尚尊候如何。師曰。七七八八。那曰。七七八八。
還是好耶不好耶。師曰。一任卜度。 康熙六年丁未。
示寂於梁山雙桂堂。世壽七十一。僧臘四十四。
有語錄十二卷。行世。

〈下面相片〉 梁平雙桂堂又名“福國寺”、“萬竹山”,是由破山海明禪師於清順治十年(西元1653年)創建,迄今已有350年的歷史。雙桂堂因有兩株桂花樹而得名,是全國重點寺廟、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享有“西南佛教禪宗祖庭”之美譽。
    雙桂堂位於梁平縣城西南10公里,佔地120餘畝。寺內殿堂林立,佈局嚴謹,組合別致,設計獨具匠心,規模宏大,蔚為壯觀。關聖殿、彌勒殿、大雄殿、文殊殿、破山塔、大悲殿、藏經樓,位置從前到後,地勢由低到高,一一平行排列在中線上,均勻而對稱;客堂僧寮分佈兩旁,天井海壩點綴其間,主次分明,虛實相生,自成體系;回廊曲巷,長亭短榭,廊巷緊連,巧妙地連接成一個結構恢宏的宮殿式建築群,婉轉幽深,引人入勝。
  該廟在佛教史上具有顯赫的歷史地位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知識學習 隨堂筆記
自訂分類:油詩談心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