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行政院第二十七次科技顧問會議中李遠哲( 前中研院院長),質疑我國科技政策的推動缺乏長期規劃與眼光,常有幾十億的資金規劃,審查竟然由教授2000元審稿費,審查後提出意見就推動! ,造成資源浪費等問題。」(如果這是事實,一時真不知該說些甚麼?) (想起政府官員規避責任的巧門 - 專家委員會及授權權責劃分 可把錯誤的科技政策訂定等責任推卸掉!? http://blog.udn.com/glee/1209226)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會議中認為,台灣不只政治問題,連政策方向也需要檢討。
報載行政院第二十七次科技顧問會議昨(二十)日舉行閉幕會議,今年度最重要的結論是,強化科技發展決策機制。科顧組將提出「科技發展基本綱領」,做為國家中長期發展科技的藍圖,預計三個月內送交行政院審議,另外科顧會議也針對科顧組本身的功能強化有所共識,建議成立「科技決策支援辦公室」。
但成立國家「科技決策支援辦公室」,能解決以下問題嗎?
杜絕特定機構包山包海壟斷所有國家科技相關資源(如策略訂定、規劃、輔導、執行等),並發生由下游對上游不當干擾及利益不迴避造成的問題。(錯誤的政策比貪污還嚴重!)
--------------------------------------------------------------
報載行政院第二十七次科技顧問會議昨(二十)日舉行閉幕會議,今年度最重要的結論是,強化科技發展決策機制。科顧組將提出「科技發展基本綱領」,做為國家中長期發展科技的藍圖,預計三個月內送交行政院審議,另外科顧會議也針對科顧組本身的功能強化有所共識,建議成立「科技決策支援辦公室」。
行政院旗下的科技顧問組,一直是台灣科技政策的重要機制單位。除了每年聘請多位專家學者,針對特別議題進行討論,也廣邀業界參與和發聲。但科顧會議今年度討論「我國科技發展系統之精進」的議題時,針對科顧組本身的功能強化就有諸多討論。
以今年度來說,科技顧問組的預算只有新台幣三千萬,除了基本的工作人員,高階的研究幕僚人員絕大多數都是從工研院、資策會等智庫單位借調過來,專職的研究人員目前只有一位,其他都是借調及兼任性質。
由於科顧組本身的組織結構是屬於任務編組,加上成員多半是兼任性質,在此情況下,科顧組雖然負責跨部會的協調工作,但卻無法發揮具體功能,因此,出席今年度科顧組的專家學者也不客氣的指出,科顧組的編制及組織需要調整和強化,而負責該機制的主管,應該由政務委員拉高到行政院副院長的層級。
參考資料:
1. 工商時報 2007.12.21 科顧會議盼強化科顧組功能
2. 科技扎根長期累積 整合資源走向明天
http://cpro.com.tw/channel/news/content/?news_id=55673&cid=A0000
3. 有良心的最高執政長官必讀: 政府官員規避責任的巧門 - 專家委員會及授權權責劃分 http://blog.udn.com/glee/1209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