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在二○○二年成為世貿組織正式會員,各國之農產品及食品均可自由流通,使國內的食品製造與產銷方式更為多元。消費大眾固可藉此享受來自世界各地的美食,食品業者對於原料之取得,亦有多樣化選擇。在食品產業及國人的努力經營下,台灣「美食天堂」名聲,在國際觀光客心目中已逐漸形成。然而,伴隨著市場開放及產品流通,世界上任一地區發生的食品安全事件,都有可能影響到我國的食品安全管理。
最近爆發順丁烯二酸化製澱粉違法添加到各類食品中,再次引發民眾的強烈關注。
消費大眾對食品安全最常遇到的困惑,就是吃進肚子的東西到底安不安全,以及吃了多少量會有健康上的危害。現代生活中並非所有食物都是零汙染,但絕大部分的食物其實並無安全上顧慮。以美國為例,二○○○年公布的一份「無處可藏:美國食品中的持久性毒性化學物」中,就發現美國民眾的每天飲食中,其原物料的生產過程,可能遭受到六三─七十次的汙染,但經由正常飲食之攝入量,並不會有健康上的危害。所以,我們應該了解的是,在日常飲食中攝入汙染物多少量,是健康可以容許的範圍,而不是擔心是否吃到汙染物,或者是吃進了哪些有毒物質,因為人類本來就生活在一個充滿微生物與各種物質的環境,而人體具備適應環境的能力 。
因此,我們應該從「風險」的角度來看待食品安全這回事。民眾在食品安全事件發生時,常常以「零風險」的絕對標準看待,但「零風險」在這個世界上並不存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面對所有健康危害的態度,應採「可接受的風險」。如果凡事都要求零風險,我們常需付出龐大的社會成本,並由全體民眾共同埋單。例如,進口牛肉添加萊克多巴氨的爭議就是典型例子。現代檢驗儀器之精密度不斷提高,十億分之一(1ppb)的微量都可檢測出來,許多天然存在的食品成分,或極其微量的低度殘留物,卻被民眾誤以為產品受到汙染。因為我們的食物主要是天然來源,我們生活的環境本來就不是像藥廠或晶圓廠那樣人造的純淨空間,而上帝並非把人類放在一個純潔無菌的環境中成長。
此外,一般人也常常把「衛生標準」及「健康危害」混為一談。常常會以為:吃了超過「衛生標準」的食物,會對健康造成危害。「衛生標準」數據代表的是「行政處理」標準,不是「健康危害」的指標。「衛生標準」訂的數值,都很「小」很「低」,比產生「毒性」或造成「健康危害」的濃度低數十至百倍以上。這個安全空間,是為避免一旦不小心超過衛生標準而立即危害到人體健康。所以,當市面上食品檢驗後發現略為超出衛生標準時,並不會影響到人體健康,但政府卻必須採取行動,對該項「不合格」產品進行必要之管控,使產品之違規情況不要到更「高」數值的「健康危害」時才加以處理。
基於公共衛生「預防重於治療」之最高原則,業者應有責任在食品製造之每一個環節做好管制,以積極的預防來取代消極的檢驗。最近十多年,各先進國家對食品管理之變革,多將「源頭管制」、「自主管理」及「產品責任」等機制納入管理法規,並促使業者建立自主管理系統,以達到食品產銷源頭管理之目的。
由於當前國際食品安全管理的潮流,特別強調食品從生產到消費之整體流程,業者基於自主管理之原則,應在食品製造的每一個環節做好管制,以積極的預防來取代消極的檢驗。所以,在食品產業方面,最重要的就是「源頭管理」工作之落實執行。最近的違法澱粉事件,讓各界充分體會到,要用抽驗,從數十萬種食品中偵測出不法物質,是非常困難的。然一旦食品安全事件一發生,守法業者一同受害,同時也讓產業界體認到,食品製造過程,做好原物料管理與源頭管制的重要性 。
每一個食品安全事件之爆發,對政府及消費大眾都是衝擊,但危機也就是轉機。期待在各界及立法機關的高度支持下,「食品衛生管理法」盡早完成必要之修法。在管理上,由中央與地方一體,並結合產學研各界與民間的力量,將此次事件衍生的種種問題與管理措施上的不足,徹底解決,讓台灣的「美食天堂」名聲,繼續在國際間發光。
食品安全困境 如何突破
從二○○八年中國大陸的毒奶粉事件爆發迄今,「毒」化的食品安全新聞事件在全球各地層出不窮。即便舉世排名第一的丹麥知名餐廳,也難免淪陷。台灣多年來自豪於「飲食」文化,並將各式小吃精緻化、商品化、國際化,而在國際間享有盛名(右圖,本報資料照片),「飲食」因此成為台灣展現軟實力的絕佳方式。
|
從二○○八年中國大陸的毒奶粉事件爆發迄今,「毒」化的食品安全新聞事件在全球各地層出不窮。即便舉世排名第一的丹麥知名餐廳,也難免淪陷。台灣多年來自豪於「飲食」文化,並將各式小吃精緻化、商品化、國際化,而在國際間享有盛名,「飲食」因此成為台灣展現軟實力的絕佳方式。
在這樣的情況下,食品衛生安全的重要性便不僅僅是國內公衛的議題,更同時關乎台灣的國際聲譽、形象,甚至是對外關係。針對近兩年先後被揭露的塑化劑和毒澱粉事件,本文提出台灣人民與政府可以共同思考的面向如下,冀能有助於找到突破食品安全困境的出口:
一、台灣外勞人數(合法或非法)至少逾四十萬,不亞於原住民人口,因此市井街頭上已不乏見到許多東南亞料理的餐廳。這些餐飲業者是否取得合法營業許可,其料理的衛生安全是否已為政府有效監督,還是極有可能成為下一樁食品安全風波的漏洞?
二、餐飲業課稅制度要盡快建立、踐行與公平化;無論如何課稅與實行稅率如何,課稅機制是建立民間私經濟與政府雙方可責性與法義務之關鍵環節。食品安全所以難以提出治本性方略的主因之一便在於課稅制度的未臻完備。
三、藥物食品檢驗局、消費者保護委員會、農委會、漁業署、畜牧處等專業政府部門皆非常認真在崗位上為國人食品安全把關,但何以食品不安全的情況沒有減少?相當程度上,市場經濟法則影響下的食品安全是「智慧型犯罪」。不肖業者為了在激烈的同業競爭中求生存,必然得窮盡一切方法精簡成本和擴大獲利,利用化學或生物工程上的專業技能成為誘人的選項,將從來不曾想過可與食材結合的物質滲入食品中。此種導致食品不安全的原因不可能僅靠政府嚴格執法監督而竟其功,消費者要開始提升自我對食品安全的關注,主動要求業者提供食物安全的資訊,而不是被動的仰賴政府提供所有的安全保障。
四、與國際貿易密不可分的國家必然多少涉及跨國食品貿易的合作,此時國際食品安全標準與本國食品安全檢疫的相關規定如何調合與運作,自然成為一項政策問題。台灣應在美牛議題的經驗上強化對此問題的因應能力,否則不足以避免日後類似美牛的貿易糾紛。
五、最後,食品安全在政策面也是一國農業發展、產業保護、環境永續的問題。此種跨領域的議題已不能完全由政府主導,政府也可能在某些專業上不及民間。因此,公民參與公私合作性質的食品治理是必然之趨勢,政府宜盡快建立起類似網絡,將食品安全政策制度化。並對可能受到衝擊的農產業者提供支援或輔導機制。
「安全」始終是一個國家施政上的首要顧念,而在民主國家,確保人民生活的安全更是一個政府責無旁貸之義務。然而,全球貿易與市場經濟的擴散對許多產業經營者構成財務壓力,導致鋌而走險或投機的不當行為接續發生。黑心食品只是冰山一角,其它許多市場上的商品必然也有類似之安全問題。政府與消費者要一起努力,相互合作,才有望修正唯利是圖與被扭曲的市場文化。
(作者譚偉恩為美國慢食協會會員,蔡育岱為中正大學副教授)
短 評-先做好節能創能
遭受三一一大地震及海嘯侵襲的日本,驟然失去幾座核電廠的電力,幾個大城市幾近癱瘓,不得已實施輪流限電,讓民眾苦不堪言。日本政府因此下了極大決心要開創替代性能源,並要求全民配合,推動節能、創能、儲能。即令日本經濟十分不景氣,日本政府還是編列了大筆預算,鼓勵民間進行節能、創能及儲能。
儘管遭受嚴重的核災,日本政府不空喊口號,說什麼要立刻廢核,民眾也沒把所有責任推給政府,他們共同面對無法預知的天災與人禍。政府積極尋找替代性能源,減低對核能發電的依賴,甚至編列預算協助民間建立節能管理系統;人民則自覺地減少用電,大量使用LED燈,屋頂使用太陽熱水器及太陽能發電板,不再無端浪費。
反觀台灣,民眾一邊反對漲電價,一邊把廢核責任推給政府;自己既不願省電節能,更不會在屋頂架設太陽能熱水器或太陽能發電板,只想在屋頂加蓋違建,或增加一己住宅坪數,或出租賺錢;政府呢,沒有魄力釋出大筆預算,協助建構智慧大樓,進行城市的綠色革命,貼補民眾使用替代性能源。
無力的政府加上理盲的群眾,讓廢核演變成政治角力與民粹、反核成為文藝界及大學生的流行。這些年來,台灣能源消耗與廢氣汙染程度,在世界各國排名不斷超前。如果不從自身做起,真正做到創能、節能、減碳,只會高喊廢核,自然無法根本解決能源短缺問題,只會讓未來空氣更加汙染,國家未來競爭力陷入絕境。
疑售過期粽 禹昌其他CAS食品恐撤銷
聯合報╱記者許俊偉、呂筱蟬、 鄭惠仁 、楊欣潔/連線報導】
|
2013.06.09 03:15 am
|
|
|
台南市衛生局昨到禹昌食品稽查時,大批媒體被業者拒於門外。 記者呂筱蟬/攝影 |
打著CAS優良食品工廠名號的禹昌冷凍食品公司,找地下工廠代工、疑似販售過期肉粽,重創CAS公信力。農委會昨天澄清,禹昌疑似販售的問題肉粽並非CAS優良食品,若違規情事查證屬實,將撤銷禹昌所有其他產品的CAS標章。
食安問題層出不窮,衛生署配合下周將上路的食品衛生管理法修正案,將要求地方衛生局對重大違規業者立即重罰。
台灣優良農產品發展協會表示,禹昌早期自行生產冷凍肉粽時,曾取得CAS標章,但委託嘉品製造肉粽後,生產線未經審查,肉粽就失去CAS認證。
農委會畜牧處副處長朱慶誠說,禹昌的水餃、肉粽、包子等各式冷凍調理食品,確實約有一百項取得CAS標章,但這次的問題肉粽不在其中。
畜牧處科長程俊龍說,消費者要認明CAS標章只驗證個別產品,禹昌「自創」CAS工廠認證,現行法規並無罰則,農委會已著手修法,未來以此魚目混珠的業者,可罰六到卅萬元。
台南市衛生局昨天查扣禹昌帳冊,發現今年一到六月禹昌供貨十五萬顆粽子給桂冠及各大賣場,懷疑部分問題肉粽可能已被民眾吃下肚,林金忠則在現場堅稱,剪標的問題肉粽絕未流入學校和賣場。
稽查人員也發現,「水皎嫂」品牌肉粽外包裝印有「HACCP」 (食品安全控管認證),今年五月已到期。
【2013/06/09 聯合報
|
全文網址:
疑售過期粽 禹昌其他CAS食品恐撤銷 | 黑心食品連環爆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7952326.shtml#ixzz2VgiIXNCE Power By ud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