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醫美市場飽和 利潤不再光鮮 搶灘對岸 技術輸出就被架空 諮詢師 醫美超級業務員 出走醫美回頭 前台大醫師重返外科
2013/05/12 21:48
瀏覽1,606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達人醫美案 滾雪球 檢搜3進口商及2診所

     「達人」醫美診所涉嫌進口未經核准的醫美藥品器材,檢調昨天展開第2波偵查行動,兵分11路搜索「台灣申禾」、「瑪崴仕」等3家醫美進口廠商、「真漾美」等2家醫美診所及相關人士住處,並同步約談「台灣申禾」負責人馮妙芬、真漾美診所負責人藍紹梓等4名嫌疑人,另傳喚2證人查證。

     曾由藝人吳宗憲、楊繡惠等人代言的「達人連鎖醫美診所」,遭人檢舉雇用密醫為患者埋線、施打肉毒桿菌,甚至進口未經主管機關核准的幹細胞等藥品器材。

     今年10月,台北地檢署兵分16路搜索達人北中南5家診所,傳喚實際負責人孫偉中、密醫胡煥昌等8嫌到案,訊後孫偉中遭收押,其診所名義負責人林品如目前則獲交保。

     檢調發現,台灣申禾3家醫美進口廠商,疑從去年間起,未經主管機關核准,違法自韓國等地進口玻尿酸等醫美產品,除了販售給達人等多家國內醫美診所使用之外,台灣申禾公司另提供非法進口的大批醫美產品、器材給該公司投資的真漾美時尚醫美診所等2家診所使用,涉嫌違反藥事法。

     檢調昨天搜索台灣申禾3家業者,查扣大批國外醫美產品進銷貨的資料、帳冊,將逐一清查產品流向,釐清這些非法進口醫美產品的診所,是否涉嫌違反藥事法。

 

醫美商機夯/醫美市場飽和 利潤不再光鮮
 

台北市頂好商圈是醫美一級戰區。
記者曾學仁/攝影
國內醫美市場每年數百億元商機,醫美機構如雨後春筍設立,吸引各科醫師轉戰,不過,競爭激烈,盛況不如預期。台北市一級戰區的醫美診所經常頂讓、更換招牌,約三成診所曾換人經營。

「別人看醫美很好,自己經營不見得好。」開業整形外科醫師蔣曉山說,高度競爭,療程就得削價促銷,利潤趨薄,但該給醫師、諮詢師的人事費用不能拖,加上廣告、店租,小診所經營不易,撐不下去的就頂讓、換人接手。

一位每天與醫美診所打交道的醫療器材廠商透露,台北東區平均三成診所的出資老闆或招牌易主。國泰醫院整形外科顧問醫師呂旭彥表示,醫美市場需求沒有想像的那麼高。扣除成本平均每天收三、四千元,但要養這麼多諮詢師、美容師及醫師,收入根本不夠分,如何持續經營。

呂旭彥說,「醫師會愈來愈廉價。」過去醫美診所聘請醫師兼差看診,平均一個小時兩千元,一個診約三至六小時,平均可收六千至一萬兩千元。如今醫美市場飽和,自半年前起,醫師的價碼已降至一小時一千元。他認為,削價競爭下,三個月後甚至可能淪落到一小時五百元,醫師成為廉價勞工。

整形外科醫師張耀元表示,打雷射畢竟不像整形手術,技術門檻不高,小診所面對醫療聯盟或連鎖集團的削價競爭,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行銷預算不如對手,低價微利市場仍需慘淡經營,只好想盡辦法縮減各項支出,包括醫師薪水及人事費。

張耀元說,若是醫師自行開業,或許還可自己少點領薪水度難關;若另有出資者,意識到利潤沒想像中高,或資金周轉困難,不想再苦撐,就會頂讓或賠錢脫手,不過,有人脫手,還是有人接手,顯示對市場還是有一定的期待。

【2013/05/11 聯合報



全文網址: 醫美商機夯/醫美市場飽和 利潤不再光鮮 | 醫二三事 | 健康醫藥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6/7890006.shtml#ixzz2T5MyXh74
Power By udn.com

 

醫美商機夯/衛署推認證 醫師:五年才上軌道

 

 

台北市醫美診所林立,稱得上是國內愛美市場的一級戰區。台北市衛生局去年查訪,實際執行醫美業務的診所是兩百卅六家。

台北市衛生局醫護管理處副處長杜仲傑說,自民國一百年起,年度例行考核,加入醫美診所項目。由於只有一年的資料,尚無法比較消長。現在按各區列出醫美診所名稱及診療項目,不合格診所名單也會公布在網站上。

整形外科醫學會前理事長、三軍總醫院醫學美容中心主任陳天牧說,台灣醫美的最大問題在於,未充分揭露執業醫師的資格。

目前法令規定,只要通過醫師考試都能替病人打玻尿酸,或割雙眼皮等。因此,各科醫師前仆後繼做醫美,卻時而傳出麻醉不當致死或整爛等糾紛。為此,衛生署一月宣布推動醫美認證,陳天牧說,醫美院所認證後,需掛出綠標(低侵入性手術)及紅標(侵入性手術)認證標章,消費者多少較安心。

陳天牧舉例,以前醫師可自己麻醉,未來紅標認證的院所,除需有外科專科醫師外,還可能得聘麻醉專科醫師,且醫師也得修習相關學分,才能取得認證。

衛生署規畫醫美認證採自願性,院所不申請也不違法。陳天牧估計,起碼要上路五到十年後,找認證院所,才會深植消費者的心。

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鄭明輝則擔心,開放認證有點像「開後門」,鼓勵本來沒自信做醫美的外科醫師,只要修習一百小時相關訓練,就能開業替病人開刀。

【2013/05/11 聯合報



全文網址: 醫美商機夯/衛署推認證 醫師:五年才上軌道 | 醫二三事 | 健康醫藥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6/%E9%86%AB%E7%BE%8E%E5%95%86%E6%A9%9F%E5%A4%AF%EF%BC%8F%E8%A1%9B%E7%BD%B2%E6%8E%A8%E8%AA%8D%E8%AD%89%20%E9%86%AB%E5%B8%AB%EF%BC%9A%E4%BA%94%E5%B9%B4%E6%89%8D%E4%B8%8A%E8%BB%8C%E9%81%93-7889997.shtml#ixzz2T5NXDu1w
Power By udn.com

 

 

醫美商機夯/搶灘對岸 技術輸出就被架空
 

台灣醫美診所飽和,生意不好做,不少醫師到對岸另闢戰場。但是,對方也非省油燈,錢拿不到事小,有些醫師還差點惹上官司。

整形外科醫師王冠中表示,多數醫師不了解大陸生態法令,更難開發客源,只能更仰賴大陸諮詢師給案子。

大陸方面找台灣醫師當招牌給的條件及報酬很優渥。但王冠中說,大陸醫師快速吸取台灣醫師技術後,案子就會直接分給當地醫師,以免再付高酬給台灣醫師。

為此,診間也常上演諜對諜。擔心技術被「偷走」,王冠中說,不少韓國或台灣醫師會帶著自己的醫護團隊與手術器械,動刀過程全程鎖門,謝絕大陸醫護人員入內參觀。

整形外科醫師張耀元說,對岸還發展「養套殺」策略。一開始先安排一些好客戶給台灣醫師嚐甜頭。稍後就排較麻煩或疑難雜症個案;有時手術剛做完,醫師還沒離開,家屬就堵在診所外;甚至有病家直接找公安來,不給離境返台;最後一招是扣住尾款,台灣醫師不想惹麻煩,只能認栽。

【2013/05/11 聯合報



全文網址: 醫美商機夯/搶灘對岸 技術輸出就被架空 | 醫二三事 | 健康醫藥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6/%E9%86%AB%E7%BE%8E%E5%95%86%E6%A9%9F%E5%A4%AF%EF%BC%8F%E6%90%B6%E7%81%98%E5%B0%8D%E5%B2%B8%20%E6%8A%80%E8%A1%93%E8%BC%B8%E5%87%BA%E5%B0%B1%E8%A2%AB%E6%9E%B6%E7%A9%BA-7889995.shtml#ixzz2T5NxcVbz
Power By udn.com

 

醫美商機夯/諮詢師 醫美超級業務員
 

醫美市場競爭激烈,拚業績、創造營收者才能上位。諮詢師是許多醫美診所第一線與顧客接觸的人,可決定將客戶分給哪位醫師。部分醫師討好諮詢師,免費療程、獎金對分是家常便飯。

整形外科醫師張耀元表示,很多醫師缺乏與顧客溝通能力,得藉由專職諮詢師第一線溝通,時間一久,受術者反而只認諮詢師,不認醫師。有些受術者人甚至上了手術檯,才第一次看到醫師。

諮詢師化身成醫美診所的超級業務員,部分剛出道或名氣小的醫師,只能仰賴諮詢師「餵」客人。曾有醫師透露,努力向客戶推銷後,客戶花了三、五萬元,多買兩支玻尿酸,沒想到,諮詢師沒一會功夫,客戶又多買十萬元療程。這名諮詢師兩個月內讓對方掏出八十萬元,在診間的醫師只能自嘆不如。

不過,諮詢師餵客戶也不見得全是好事。張耀元說,「醫師像小媳婦。」少數諮詢師為搶業績,向客戶保證「絕對能變成名模林志玲」,就讓醫師很頭大,若不配合,以後諮詢師就不「餵」客戶;如果接,一旦有後遺症或糾紛,誰該負責。

台北榮總整形外科主任馬旭認為,醫美非商品,只是增加服務元素,本質上仍屬醫療行為,醫師必須與客戶建立長期信賴關係,對於不符醫療常規或預期太高要求,醫師也需拿出勇氣「勸退」民眾,絕非諮詢師可代勞。

國泰醫院整形外科顧問醫師呂旭彥也說,醫美商業行為不能違背醫療傳統,做任何療程前,消費者必須與醫師溝通,了解需求與侷限,花錢事小,術後回不去原貌,恐捶心肝。

【2013/05/11 聯合報



全文網址: 醫美商機夯/諮詢師 醫美超級業務員 | 醫二三事 | 健康醫藥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6/%E9%86%AB%E7%BE%8E%E5%95%86%E6%A9%9F%E5%A4%AF%EF%BC%8F%E8%AB%AE%E8%A9%A2%E5%B8%AB%20%E9%86%AB%E7%BE%8E%E8%B6%85%E7%B4%9A%E6%A5%AD%E5%8B%99%E5%93%A1-7890001.shtml#ixzz2T5ONs1vr
Power By udn.com

 

出走醫美回頭 前台大醫師重返外科

 

「外科救人是浪漫的事,但醫美的商業模式卻讓我浪漫不起來…」,去年7月中從台大醫院外科部總醫師出走轉任醫美醫師的洪浩雲,當時對台大醫院和面臨人才荒的外科體系,均造成極大震撼。但過客醫美短暫三個月,洪浩雲深感醫美為賺錢、推銷,無所不用其極,「錢是賺到了」,但曾受外科扎實訓練的他,找不到身為醫師的成就感,決定重回外科領域。

建中、台大醫學系畢業的高材生洪浩雲,原本擔任台大醫院外科部總醫師。33歲的他,是台大創院以來,第一個接受完院方培訓、取得專科執照,卻出走至醫美的台大總醫師。當時他曾說,「這個抉擇將來一定會後悔」,果真三個月後洪浩雲失望地離開醫美,本月1日到後山的羅東博愛醫院任一般外科醫師,再次投入外科開刀領域。

病人已很美 卻還要推銷「醫美」

短時間內人生兩度轉折,洪浩雲不諱言,當醫美醫師時,每天幫40到60名患者打雷射,一天工作八小時,月薪卻有30萬元。比起外科醫師每個月十幾萬元,每周卻工作100小時,收入的確豐厚。但有律師朋友告訴他,醫療糾紛案中,內外婦兒急診占一半,另一半則是醫美,讓他很震撼。

洪浩雲認為,外科醫師為了救人承擔可能的醫糾風險是值得的,但醫美僅為了讓人變漂亮而去承擔風險,就「不值得且可怕」。曾有女病人想隆鼻,他看了老實回答:「妳鼻子很漂亮」,一旁的護理人員卻提點他:「你應push(力推、說服)她打玻尿酸啊」。醫美為了賺錢在患者臉上挑毛病,讓洪浩雲內心不安。且外科醫師講求療效,但在醫美領域就不適用。他舉除毛為例,雷射能量太強易造成病人皮膚燒灼,能量太低除毛效果不佳,他就常碰到患者挑「毛」病,但他認為「美」是見仁見智,沒標準可言。

人生轉折處 做真正想做的事

因不認同動手術只為變美,洪浩雲僅從事雷射治療,但外科與醫美在他內心造成的衝擊,讓他有如鐘擺兩邊搖擺,毫無成就感可言,最後選擇離開。原本他想和友人合開抗衰老診所,最後也因理念不合作罷。就在人生轉折處,他選擇重回外科,落腳羅東博愛醫院。關鍵源自羅東博愛醫院一般外科主任葉顯堂問他:「你想做什麼? 」

他說,羅東博愛醫院重視每個人的生涯規畫與生活品質,給醫師較大的發揮空間,這是在都會區醫院遙不可及的夢想。「我就像剛畢業的學生,」重回起點的洪浩雲說,自己還年輕、身體好,未來他想朝癌症外科發展,重拾「外科的浪漫」。

【2013/03/08 聯合晚報



全文網址: 出走醫美回頭 前台大醫師重返外科 | 醫二三事 | 健康醫藥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6/7745394.shtml#ixzz2T5PLvJ2T
Power By udn.com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