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主教任命 大陸、教廷達成協議 教宗公開接見陸官派主教 教廷最高階外交官:希望與中國大陸改善關係 柯文哲的特效藥
2016/08/24 11:36
瀏覽404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陸梵認可3主教 入一會一團領導層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1231000364-260108

中國天主教第9次全國代表會議日前在北京舉行,選出了中國天主教愛國會及中國天主教主教團(一會一團)新一屆的領導班子,其中有3名受到梵蒂岡認可的主教進入領導層,是史上最高。學者分析稱,這是北京持續向教廷釋出善意。不過會議依舊強調「獨立自主自辦教會原則」,體現了大陸「以政領教」的立場不會退讓。

中梵關係近來不斷傳出回暖的消息。29日,在北京剛閉幕的中國天主教第9次全國代表會議上,選出了以大陸官派主教房興耀、馬英林分別為中國天主教愛國會主席、中國天主教主教團主席的新一屆領導班子。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沈斌、何澤清、楊永強等3名經梵蒂岡認可的主教也位列17人,當選中國天主教愛國會、中國天主教主教團副主席。

據中央社報導,長期研究中國大陸天主教政策的銘傳大學新聞系主任孔令信對此表示,這3名具備教廷認可及大陸官派身分的主教進入領導層,是北京對日前教廷未對此次會議強烈批評的正面回應;沈斌位列副主席第一位則代表他很可能成為未來中國大陸與梵蒂岡互動的關鍵人物。

但針對會議持續強調「堅持獨立自主自辦教會原則」,孔令信認為,這是中國大陸不會退讓的底線,這也將成為中梵磋商的關鍵問題。

真理大學宗教組織文化管理學系教授張家麟則認為,「獨立辦教」包含不接受外界對中國天主教會的捐款、宣教,而「自由宣教」勢必是教廷最關心的議題,教廷對這次會議結果的回應將會影響中梵磋商的結果,甚至是中梵是否建交的風向球。

(中國時報)

 

主教任命 大陸、教廷達成協議

2016年11月01日 04:10 中國時報

/綜合報導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1101000305-260108

主教任命 大陸、教廷達成協議
天主教教宗方濟各10月5日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廣場,接見來自中國大陸的訪 問團,並合影留念。(美聯社)

中國大陸與梵蒂岡就主教任命問題正式達成協議,待教宗方濟各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同意後就可簽署,象徵雙方朝建立外交關係踏出關鍵一步。但雙方仍有大陸愛國教會組織、地下教會等爭議待解。

陸提人選 教宗有決定權

根據「華爾街日報網」昨日報導,雙方協議的內容是,先由中方先提出數名主教人選,教宗或從中擇其一,或全數推翻要求重提。

教宗行使否決權時須敘明具體理由,梵蒂岡並可對候選人背景進行調查。

熟知內情人士透露,梵蒂岡談判者雖不滿意這項協議,但認為這是目前所能達成的最好結果。

大陸與梵蒂岡關係問題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員任延黎認為,此一方案代表大陸對於主教任命權仍可牢牢掌控。

中梵自1951年斷絕外交關係,自1980年代後恢復接觸,期間對於大陸主教任命大多採取雙重認可方式,即在大陸正式公布前,先私下尋求教宗同意,過程中仍有不少大陸片面自行任命主教,引發雙方摩擦的案例。

方濟各一旦同意與大陸領導人簽署協議,意味梵蒂岡將接受稍早前未經教廷許可、由大陸任命的8名主教。

愛國教會組織等 問題待解

在解決主教任命問題後,眼前中梵雙方仍有不少障礙待克服。大陸不效忠於教宗的愛國教會組織如何調整,及被大陸官方一直打壓的地下教會,這兩大問題要如何解決,仍是充滿荊棘之路。

主教任命協議如簽署,未來大陸地下教會的主教,也要由大陸先提出人選,而非直接由梵蒂岡任命。

中國問題專家、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教授Richard Madsen(趙文詞)認為,這將使梵蒂岡飽受來自大陸地下教會的強烈抗議,他們有些人因抵抗北京當局對教會的控制而遭到監禁或懲罰。「他們會認為遭到教廷背叛,這反而會加劇大陸愛國教會與地下教會的分裂。」

(中國時報)

 

對台施壓? 梵陸傳將解決主教爭議

2016-10-22 01:29聯合報 編譯陳韻涵/報導

http://udn.com/news/story/6656/2040085

英國衛報廿一日報導,天主教教廷梵蒂岡和中國大陸過去五十多年來就主教任命的問題,可能在未來卅天內取得進展。消息人士透露,雙方可能在教宗方濟各推行的「慈悲禧年」十一月廿日結束前達成協議。

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右)廿日準備接見布吉納法索總統卡波雷。 美聯社
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右)廿日準備接見布吉納法索總統卡波雷。 美聯社
分享

解決梵陸主教爭議是兩國關係正常化的最後障礙;專家認為,梵陸不會立刻建交,但會對台灣造成壓力。

中共長年反對羅馬教廷對大陸主教的任命權。雙方就此棘手議題達成的任何協議,將代表教宗方濟各任內最重要的外交功績。路透引述熟悉磋商過程的教會消息來源透露,梵陸代表本月底將在羅馬會面,致力拍板大陸主教任命案,為雙方長久爭議畫下句點。

自方濟各二○一三年選舉以來,梵陸關係就有緩和的跡象。方濟各二○一四年訪問南韓時,專機飛越大陸領空,他就曾向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發電報致意。

分析家認為,主教任命爭議解決不會讓梵蒂岡與大陸邁向關係正常化,也就是梵蒂岡與台灣斷交。深諳兩岸天主教事務且支持梵陸主教任命協商的比利時神父韓德力說:「談判將聚焦在梵蒂岡能否自行任命主教。」

路透引述多名教會人士說法報導,北京年底前將至少再任命兩名主教,且將得到教廷的祝福;梵蒂岡將認可至少四名中方逕自任命的主教。

英國「金融時報」前任北京分社社長作者馬利德認為,主教任命議題將是北京對台灣施壓的宣傳妙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資深研究員、義大利籍的郗士說:「方濟各是第一位獲得當局以中文翻譯佈道內容的教宗。他不是明星,但他受歡迎的程度宛如搖滾巨星,這與其他教宗大不相同。」

【特派記者汪莉絹/北京報導】外電報導,中共和梵蒂岡將派代表於本月底前在羅馬討論大陸主教任命問題。中共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昨天在例行記者會被問及此問題時表示,她沒有掌握有關資訊。

但華春瑩表示,中方已多次表明立場,中方對改善中梵關係抱有誠意,並為此作出不懈努力,目前雙方接觸對話的管道是暢通的、有效的。中方願與梵方共同努力,相向而行,進行建設性對話,推動雙方關係改善進程,不斷取得新進展。

 

陸梵關係 進一步破冰 教宗公開接見陸官派主教

2016年10月15日 04:09 中國時報

/綜合報導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1015000320-260102

教宗公開接見陸官派主教
教宗方濟各(前右)本月5日公開接見大陸官方任命的蘇州教區主教徐宏根(前左)及大陸信徒。(美聯社)

大陸與梵蒂岡關係傳出新進展,教宗方濟各本月5日公開接見大陸官方任命的蘇州教區主教徐宏根。學者分析,教宗公開接見大陸自行任命的主教是史上頭一遭,這代表陸梵關係破冰更加明顯,雙方針對主教任命談判或已取得一定共識。

天主教亞洲通訊社日前指出,教宗方濟各5日在梵蒂岡首度公開接見來自大陸的一名主教,並與朝聖團一行人合照。這位主教是蘇州教區主教徐宏根,他隸屬大陸官方天主教愛國教會。

報導稱,教宗與徐宏根一行會面的近70張照片,上周在大陸天主教圈社群媒體廣為流傳。由於大陸與梵蒂岡沒邦交,教宗過去只會私下接見大陸主教,公開接見實屬首例,被視為陸梵關係改善重要象徵。不過,《梵蒂岡電台》中文網頁對此沒相關報導。

報導引述匿名神父及宗教學者指出,即使公開接見環節,教宗亦需作預先安排,因此不可能是偶遇拍照,這顯示教廷與大陸主教任命談判,可能已取得一定共識。

事實上,香港教區樞機主教湯漢8月曾經撰文表示,就主教任命問題,教廷與大陸已達成初步協議。

此外,「中央社」引述長期研究大陸宗教政策的真理大學教授張家麟表示,方濟各打破歷代教宗傳統,公開接見大陸自行任命的主教是史上頭一遭,顯示陸梵關係破冰跡象更明顯。他說,大陸神職人員都具備官派「半官方」性質,蘇州教區主教率團赴梵蒂岡必經大陸官方審批才放行,而教宗也願公開接見大陸官派主教,顯示陸梵雙方已達成一定程度諒解與默契。

張家麟說,方濟各這次公開接見大陸官派主教可視為陸梵未來循「越南模式」,由陸方提出主教人選、再由教廷認可作為主教任命方式的突破,「這樣一來,中共贏了裡子,教廷也贏了面子」。

(中國時報)

 

 

教宗:收到習近平禮物 中梵關係良好

 2016年10月04日 04:10 中國時報

/綜合報導

教宗:收到習近平禮物 中梵關係良好

教宗方濟各透露,正與大陸商討建立關係,但急不得。圖為他3日聆聽記者提問。(美聯社)
教宗:收到習近平禮物 中梵關係良好
中梵建交談判進展

天主教教宗方濟各昨在結束對亞塞拜然的訪問,準備搭乘專機返回羅馬前接受了媒體的訪問,披露他2017年的訪問計畫。他說,最近收到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送來的禮物,梵蒂岡與大陸的「關係良好」,但他目前還沒有訪華的計畫。

雙方關係推進 不能急進

在回答法國《費加羅報》有關梵蒂岡與大陸關係的問題時,方濟各表示,梵蒂岡與中國的「關係良好」。

他說,眾所周知,大陸有官方的天主教愛國會,還有天主教地下教會,梵蒂岡與大陸的工作組正在慢慢商討中梵關係,「我們正在研究和對話」。

方濟各說,「我是一個樂天派。」據指出,梵蒂岡博物館剛在中國辦過展覽,中國也將在梵蒂岡舉辦展覽。他說,梵蒂岡與中國的關係需要得到解決,但欲速則不達,推進關係不能急進。

他透露,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最近曾透過前往梵蒂岡開會的代表團,向他贈送禮物。他說,「我對中國懷有崇高的敬意。」方濟各表示,他希望訪華,但目前還沒有訪華計畫。

梵對北京和解 評價兩極

評論指出,梵蒂岡同北京的和解,受到許多中國天主教徒的歡迎,但是也受到許多教徒的反對,他們擔心梵蒂岡犧牲他們的利益。

即使是梵蒂岡內部,對大陸問題也存在兩種對立的觀點。

一派認為,對待中國應該表現出靈活性,以便能讓大陸的天主教徒獲得更大的自由。

但是另一派則認為,大陸的政權根本沒有發生變化。

教廷是台灣在歐洲唯一的邦交國,近年正積極與北京商討關係正常化,以解決主教任命權問題。在北京阻礙台灣參予國際組織之後,許多人擔心,教廷將成為下一個與台灣斷交的國家。

台與教廷關係 邦誼穩固

外交部昨對此重申我與教廷關係邦誼穩固、交流密切,外交部對中梵的對話均有了解並持續關注發展。中華民國與教廷在宗教自由、民主人權等方面是價值同盟,副總統陳建仁9月上旬應邀訪問教廷,除表達對德勒莎修女封聖的慶賀,並增進與教廷的互動及邦誼。

(中國時報)

 

教廷最高階外交官:希望與中國大陸改善關係

2016-08-27 23:46 聯合報 記者李京倫╱即時報導

http://udn.com/news/story/6809/1923703

梵蒂岡聖座國務卿帕羅林。圖/取自網路

梵蒂岡聖座國務卿帕羅林。圖/取自網路

分享

梵蒂岡最高階外交官、聖座國務卿帕羅林樞機27日說,梵蒂岡希望能與中國大陸改善關係,雙邊關係轉暖將有益於全世界。

帕羅林在義大利北部波代諾內市演講時說:「非常希望與期待梵蒂岡與中國的關係有新發展與新氣象。」

他說:「(這)不僅將有益於孔子大地上的天主教徒,還有益於全中國,而中國擁有地球上最偉大的文明之一。」

帕羅林說:「我敢說,這也將有益於世界上所有國家人民有秩序、和平且有成效地共處。」

 

 

中時快評》承受得起台梵斷交嗎?

<:article style="font-size: 18px;" class="clear-fix" data-mce-style="font-size: 18px;">

<:figure>
梵諦岡
<:figcaption>羅馬天主教宗方濟各(左)與梵諦岡國務卿帕洛林(右)持續推動與中國建立外交關係。帕洛林是教廷第二號人物,此時發表中梵關係進展談話時機相當敏感。圖中是兩人在梵諦岡的檔案照片。(圖/美聯社)

天主教香港教區湯漢樞機主教公開撰文,間接承認大陸和梵蒂岡即將達成前期協議,特別是在主教任命權問題上將有解套方案,湯漢在教會中的位階和地位,其權威性不言而喻。台梵斷交恐怕只是時間問題,後續一系列衍生問題值得政府盡早因應。

首當其衝的就是台灣天主教會的地位問題,梵蒂岡教廷向來承認一中原則,現在理論上也由中華民國代表全中國,一旦陸梵建交,大陸兩個教會將成為華人地區的主要教會,台灣教會勢必失去這個地位。不僅如此,過去很多大陸教徒也會來台學習或者參加活動,如此一來大陸教徒將可直接到梵蒂岡學習,台灣教會的影響力恐怕也會大大降低。

其次,天主教在拉美國家影響力甚大,台梵斷交勢必形成連鎖效應。許多拉美國家基於經濟利益原本就想與大陸建交,如此一來,在宗教意識上更增加他們和大陸建交的正當性。

最重要的是,這也意味著大陸對台政策的轉向,過去大陸基於兩岸善意氛圍的營造,對陸梵建交始終有所保留,儘管談判時有傳聞,但全速啟動卻是在近兩年。如今雙方主要癥結已經解決,何時建交恐怕只在大陸一念之間。換句話說,一旦大陸決定與教廷建交,則說明大陸已經不再顧忌台灣的感受,後續也會施加更多壓力。我們不禁要問,蔡政府已經準備好了嗎?

答案可能是否定的,我們看到外交部還在重複台梵邦誼鞏固的官話,卻拿不出實際的應對之法,更沒有為斷交後的台梵關係制定預案。若陸梵在年內建交,政府如此作為要如何向國人交代?總不能每次都把責任推給對方和大陸吧?

 

林中斌/為何梵蒂岡北京商議建交?

http://udn.com/news/story/7340/1915171

2016-08-24 04:11 聯合報 林中斌(前華府喬治城大學外交學院講座教授,曾任國防部副部長)

二○一三年五月,習近平在北京接見基里爾一世(Patriarch Kirill I)。

「無神論統治下的中共領袖接見俄羅斯東正教大牧首。史無前例。這是北京和天主教教宗對話的先兆嗎?」當時,梵蒂岡官方新聞信如此說,透露了它對中梵關係進展的期盼。

東正教與梵蒂岡皆為天主教,於公元一○五四年分家。對中共而言,兩者類似。習見一後,見二便可能。

三年過了。今年七月,路透社報導:北京與梵蒂岡四月已成立工作小組,商討移除中梵建教的兩項障礙。

一、主教任命。長年以來,梵蒂岡堅持中國境內主教必須由它任命,而北京堅持自己任命中國主教。據說目前雙方已達成協議:北京提出主教人選送交由梵蒂岡否決或同意,之後正式任命。這安排類似已實行的「越南模式」,但程序正好相反。越南主教人選由梵蒂岡提出,由越南否決或接受。雖然,越南與梵蒂岡迄今尚未建交。

二、赦免被逐者。中國有一百零九位主教。其中八位只得北京冊封,未得到梵蒂岡認可。他們形同被逐出教會。據說教宗方濟各已同意赦免。最方便的時間是在天主教五十年一度「大赦年」(Jubilee of Mercy)的今年十二月八日結束之前。

梵蒂岡是引動推翻前蘇聯和東歐共產政權的力量,中共對它極為忌憚,惟恐被天主教滲透推翻。何況,馬克斯說:「宗教是群眾的鴉片。」列寧更是無神論信徒。信奉馬列主義的中共為何謀求與天主教中心交往?

前任教宗本篤曾試圖接觸北京未果,並認為雙方對任命中國主教的立場是「無法和解」的矛盾。為何現任教宗方濟各對之前的立場妥協?

台灣對中梵建交如何因應?

●兩位非典型領袖同時就任。習近平於二○一三年三月就任國家主席,同月教宗方濟各就任。方濟各恭賀習,習回函感謝。不同於中共歷任領導,習近平接受宗教。他八二至八五年在河北正定縣歷練時開始讀佛經,夫人是藏傳佛教徒,母親信佛,父親善待班禪及達賴。

方濟各破除教廷千年來的繁文縟節,樸素謙卑大愛無疆。在他們領導下,以往不可能的變成可能了。

●習重視心靈的維穩功能。習近平知道,只靠法律和武力無法長期維持社會穩定。他一四年後,已三次公開推崇被毛澤東鬥倒的孔子。今年四月,他破天荒的召開十五年來第一次全國宗教會議,並肯定宗教「維持社會和諧」等的功能。而且,中國境內基督徒人口快速提升,每年成長十趴,已達七千萬,不可忽視。中梵建交有助於國家的穩定。

●習爭取國際影響的功能。中梵建交將提升中共大國形象,軟化西方對北京漠視人權的指責,沖淡文革留下的暴政野蠻印象。

●方濟各為了眾多信徒的心靈,跨越教廷傳統原則。自從一四年八月後,他已三次公開表達訪中的強烈意願。今年二月還盛讚中國文化。不顧別人批評他放棄教會立場,為了大陸百萬信徒,爭取保障,施予慰藉,他積極向前。

●一旦中梵建交,台灣應爭取AIT模式,若有兩岸互信和溝通管道,可能性更高。

(作者為前華府喬治城大學外交學院講座教授,曾任國防部副部長)

 

 

中梵傳建交 陳建仁將固邦?

2016-08-05 14:48 聯合晚報 記者管婺媛/台北報導

http://udn.com/news/story/6656/1875404

中梵建交傳聞不斷,副總統陳建仁預計9月間訪問梵蒂岡行程,也被外界解讀是要「固邦」...

中梵建交傳聞不斷,副總統陳建仁預計9月間訪問梵蒂岡行程,也被外界解讀是要「固邦」。 歐新社、報系資料照

分享

中梵建交傳聞不斷,恐衝擊我與梵蒂岡邦交關係。據外媒報導,天主教香港教區樞機主教湯漢在公教報撰文指出,教廷與中國大陸已就主教任命達成初步結果,並支持中梵「建交前期協議」。但外交部今表示,我與教廷關係良好,高層互動頻繁,對教廷與中國大陸對話均有掌握,會持續密切關注相關發展。

雖然外交部對台梵關係表示樂觀,但副總統陳建仁預計9月間訪問梵蒂岡行程,也被外界解讀是要「固邦」。

外交部次長侯清山表示,確實在安排訪問梵蒂岡行程,待細節確認後就會對外說明;至於中梵建交問題,是否影響陳建仁出訪?侯說,目前沒有這類訊息,可能是外界揣測,不便就傳聞做評論。

中梵建交傳聞不斷,副總統陳建仁(左)預計9月間訪問梵蒂岡行程,也被外界解讀是要「...

中梵建交傳聞不斷,副總統陳建仁(左)預計9月間訪問梵蒂岡行程,也被外界解讀是要「固邦」。 歐新社、報系資料照

分享

港媒報導中梵間類似建交的動作頻繁,路透社也報導,中梵正積極醞釀建交,盼讓中國教友的教會生活正常化,且中梵之間已經有類似中英雙方讓香港回歸的合作模式、工作小組,預計還有後續緊密互動。

對於外媒相關新聞,外交部今發出聲明澄清,強調我與教廷邦誼良好,高層互動頻繁,且與教廷合作密切,教廷各委員會及天主教慈善機構與我合作交流頻繁,並時常於我國舉辦國際活動;而近兩年來訪重要梵方訪賓包括教廷萬民福音部秘書長韓大輝總主教、教廷宗座家庭委員會主席Vincenzo Paglia總主教等,雙邊交流密切、邦誼穩固。

外交部指出,在人道援助之合作方面,我與教廷長期以來合作進行多項人道援助計畫,積極回應教宗呼籲,未來我方將續致力增進與教廷和平人道慈善夥伴關係,積極參加教廷舉辦之國際活動,持續強化雙邊關係。

 

 

聯合/因應中梵建交,勿重蹈南海誤判覆轍

2016-08-08 02:47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http://udn.com/news/story/7338/1880006

近日盛傳北京和梵蒂岡已就主教任命問題達成諒解,並將簽訂「建交前期協議」;若傳聞屬實,雙方進一步邁向建交即為期不遠。對此,外交部急忙澄清,聲明我與教廷「邦誼源長穩固」;但無論如何,在教宗方濟各急於推動大陸地下教會地上化的情況下,此事必然會加速推進。對此,我方必須做好各種因應對策,不能再重蹈南海仲裁案輕信誤判的覆轍。

台梵關係之所以重要,原因有三:

一,梵蒂岡是我國目前在歐洲僅存的唯一邦交國;

二,台梵關係的存在,直接反映了中共打壓宗教自由的事實,這是雙方「邦誼源長」之關鍵;

三,台梵關係多少延續了冷戰時期的意識形態遺緒,顯示這與我國其他邦交國的本質截然不同。

換一個角度看,近年台梵關係「生變」的傳聞不斷,卻始終未曾真正發生,這種「狼來了」現象,久而久之也可能導致我國在外交因應上變得懈怠、公式化甚至輕忽。事實上,中梵「建交」的阻力一直不在教廷,而在北京;因為中共一直堅持主導中國境內的主教任命權,而不願接受教廷任命之主教。過去多年,中共數度自行任命所謂「愛國教會」的神父為主教,均被教廷宣布為「非法」,甚至將神父從教會除名,也因此導致雙方的關係僵持。

三年前,新教宗方濟各上任後,即不斷透過各種方式向中共示意,希望改善中國境內天主教徒的信教自由。例如,他將曾負責與中方談判建交的外交官帕羅林調回國務院,擔任其左右手。

再如,今年春節他接受媒體訪問,更讚揚中國具有「偉大的文化」和「無窮的智慧」,卻避談教徒自由遭限制的問題。外界臆測,這意味他將加速與中共改善關係;然而。此舉也引發西方宗教界的批評,認為這是教廷「現實主義取向的極端化」。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六月,教廷唯一主張對中國強硬的韓大輝總主教,被教宗任命為兼任關島阿加尼亞總教區的宗座署理;為此,香港教區前主教陳日君曾發文暗諷:「雜音被充軍了,現在大家同唱一支歌了,多麼好啊!」孰料,香港紅衣主教湯漢隨即發表長文對陳日君作出不點名批評,指責他發出詛咒與謾罵質疑教廷與教宗,違反教會原則。

可見,中梵關係的發展,已引發香港方面的熱議,對宗教與政治的關係出現激烈辯證。反觀台灣,對此卻似乎毫無聲音,這難道只是低調所致,或者竟自視為局外人,才會沈默至此?

以目前的進展看,中共和梵蒂岡在主教任命上,可能借鏡「越南模式」,採取雙方都能同意的折衷方式。所謂「越南模式」,是由梵蒂岡提出數名主教人選,由越南官方從中圈選一人,最後再交由教宗任命;越南自二○○五年起,皆由此模式產生主教。而目前中梵雙方的協議方式則可能不同,是由中方提出主教人選,交由教宗任命。

如果雙方同意此一作法,這將是創下主教任命的「中國模式」,至少意味著習近平政權對於中國境內宗教信仰的一項變通或讓步。至於這對中國境內信徒將是福是禍,仍有待現實考驗。

中共願意放寬對大陸人民的信仰管制,從人權和民主的角度看,當然是值得肯定的事。但是,中梵主教任命權的解決,會不會演成台梵「斷交」的危機,則是我們必須審慎面對的問題。梵蒂岡任命越南教區主教已長達十餘年,但雙方迄未建交;可見,任命主教與建交邦交可以分別對待。

對北京而言,其實也是如此:透過某種形式接受教廷的主教任命,有助於改善中國的人權形象,這與雙方建交未必要完全連結。當然,除非兩岸關係惡化到某種程度,中共有意出手打擊台灣,這就將是一項利器。

簡言之,形勢已經出現基本的變化,但台灣也並不是毫無使力之地,請讓人民看到政府的努力。

外傳梵蒂岡已與中共就任命主教一事達成共識,嚴重衝擊我與教廷外交關係。圖為梵蒂岡的...

外傳梵蒂岡已與中共就任命主教一事達成共識,嚴重衝擊我與教廷外交關係。圖為梵蒂岡的聖伯多祿廣場。(法新社)

 

 

 

台梵固邦 「陳騎士」力量關鍵

2016-08-06 02:11 聯合報 陳振貴/實踐大學校長、教廷爵士(台北市)

  http://udn.com/news/story/7339/1876639

中梵建交傳聞不斷,副總統陳建仁預計9月間訪問梵蒂岡行程,也被外界解讀是要「固邦」...

中梵建交傳聞不斷,副總統陳建仁預計9月間訪問梵蒂岡行程,也被外界解讀是要「固邦」。 歐新社

分享

梵蒂岡一直未與中國大陸建交,主要卡在教廷實施聖統制,而大陸堅持「自選自聖」主教,此外還有「地下天主教會」的問題。

自習近平與教宗方濟各兩人上任後,中梵關係出現改善。教廷現實考量是大陸天主教徒約一千兩百萬人,台灣教徒則不到三十萬人,從傳播福音著眼,難怪教宗說過:「就我個人而言,能與這個文化悠久、具有如此行善潛力的國家做朋友,將歡樂無比。」

儘管台梵關係穩定,但中梵正式談判已四年,雙方於今年四月成立專案工作小組,達成基本共識。

首先,教宗準備赦免北京派任的八位主教,同時,在祝聖主教方面,採取與越南及古巴類似的「雙重承認制」,意即由中國教區選出主教人選,向中國天主教主教團、國家宗教局報備,中方決定後經外交管道告知梵蒂岡,如果雙方對人選沒有異議,就可祝聖;或由中方教區選出兩名主教人選,經相同報備程序後,如教廷從二選一則可祝聖,否則重新審視。看來「雙重承認」獲得解套之日,也就是梵蒂岡與中國建交不遠之時。

香港教區樞機主教湯漢近日撰文透露,教廷與大陸主教任命已達初步結果,梵蒂岡願意由地上(愛國)教會的所有合法主教及地下主教共同組成一個完整的中國主教團,推薦主教人選,由教宗任命。一旦中梵建交,地下天主教會及信徒很可能因為要服從教宗聖諭,不得不承認天主教愛國教會。

此外,上任駐台代辦陸思道蒙席四月調任,由高德隆參事接任,台梵使節的更迭,分兩段悄悄進行。教廷內曾有聲音稱沒必要與我國「斷交」,只要將大使館重新遷回北京就好,這次調動使節的模式,是否為未雨綢繆的前奏,值得關切。

陳建仁是我國第一位天主教徒副總統,具教廷頒授的騎士與爵士身分,在此關鍵時刻應可發揮功用。據悉,德瑞莎修女曾被教宗若望保祿二世任命為非正式的「中國特使」,教宗方濟各預訂於九月四日為德瑞莎修女封聖,這可能是兩岸爭奪梵蒂岡邦交的敏感時刻,陳副總統如能率團出席此盛會,應恰到好處。

 

 

 

聯合/柯文哲的特效藥

http://udn.com/news/story/7338/1915126

2016-08-24 03:56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台北市長柯文哲(右二)出席雙城論壇開幕式,見證台北與上海簽署包括「馬拉松交流」、...

台北市長柯文哲(右二)出席雙城論壇開幕式,見證台北與上海簽署包括「馬拉松交流」、「台北電影節與上海國際電影節」、「台北市文山區與上海市松山區」等三項交流合作備忘錄。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記者蘇健忠/攝影

分享

連續兩年,台北上海雙城論壇能否召開都有懸念,皆因柯文哲的因應而能繼續舉行。他有何特效藥?

去年,他接受大陸媒體聯訪說:一個中國不是問題,但更重要的是它的內容是什麼?又說,在既有的政治基礎上,讓兩岸人民去追求更美好的未來。又說,兩岸一家親。

 

今年,他對台灣媒體說:我理解並尊重大陸對九二共識的堅持。又說,大陸十三億人口在經濟上算小康,以歷史眼光看,可稱盛世,應給予正面鼓勵。又說,統戰在台灣是被汙名化的名詞。

柯文哲的這些政治表白,應視為特效藥?聰明的回答?或老實的回答?

相對於柯文哲,蔡英文的回答,迄今仍被北京視為「未完成的答卷」。即使在民進黨內部,柯建銘提凍結台獨黨綱,童振源提中華民國決議文,許信良提新決議文取代舊決議文,郭正亮提維持現狀決議文;蔡英文對這些內部試題,也未提出聰明的回答或老實的回答,更別說有什麼特效藥。

柯文哲的政治表態並未獲得深綠獨派的贊同,台聯即稱他已成為「中國統戰的代言人」。柯P對此只是淡淡回了一句「這是意料中事」。此說應在表示:「自反而縮,雖少數人反對,吾往矣。」

柯文哲說:「五二○後兩岸來往幾乎凍結,總要有個解凍的地方。」這個口氣,簡直就是蔡英文說的「我們是來解決問題的」。現在,柯文哲解決了問題,蔡英文卻仍找不到特效藥。莫非裝睡的人真的喚不醒?

 

 

 

社論》柯文哲的堅定與彈性 蔡總統學學

柯文哲的堅定與彈性 蔡總統學學
雙城論壇23日登場,上海市委兼統戰部長沙海林(右)於22日率團抵台,晚間台北市長柯文哲(左)在市府設宴接待。(楊彩成攝)

自稱「墨綠」的柯文哲,頂著綠營人士扣上的「現代施琅」、「搶當台灣特首」紅帽子,不在乎獨派團體「如影隨形抗議」的威脅,及親綠媒體「區區一個地方官、民調數字又難看」的嘲弄,柯文哲還是成功地續辦了台北、上海雙城論壇。

倒是蔡英文透過發言人表達了祝福,總統府發言人表示,兩岸之間應該多交流,只要有助增進雙方互相了解,包括城市交流在內,都是好事。

一些綠營人士習慣性對雙城論壇扣紅帽,和蔡英文對雙城論壇釋出的柔軟善意,兩者間的矛盾正凸顯蔡英文推動兩岸事務的難處。這「難處」要如何化解,也正考驗蔡英文智慧,而柯文哲推動雙城論壇所展現的堅定態度與彈性思維,正是蔡英文可以借鑑參考的。

綠營人士的攻詰,這個難處,不是只有蔡英文有,自況「墨綠」的柯文哲,其意識型態的光譜包袱並不比蔡英文輕。柯文哲近來一系列兩岸政策的發言,以及為促成雙城論壇的柔軟修正,都招來了昔日盟友一頂又一頂的紅帽,成為柯文哲政治十字路口上的另類「紅綠燈」。但柯文哲又是如何看待這盞紅綠燈呢?

首先,在台北市政遭到重大挫敗、市政能力備受質疑的柯文哲,顯然知道,兩岸議題對他而言是敗部復活的契機,他要讓雙城論壇順利舉行,以凸顯他在綠營中擁有人所不及的兩岸事務處理能力,讓上海台北的定期交流不會因為新政府上台而中斷。

舉輕明重,如果不是兩岸事務主管首長的台北市長都對兩岸關係的重要性有此清楚認知,蔡英文就更該知道,她治理國政的最大死角、民調重挫的核心原因就是兩岸。兩岸關係不理順,台灣的發展就沒有樂觀空間,直接衝擊的就是經濟,而經濟為人民滿意之本,也是執政者累積民信威望的源水流泉。

這道理很簡單,台灣是外貿導向的經濟體,與世界愈融,則台灣的活力積木堆得愈高,中國大陸是世界經濟體中極大的積木,台灣把這塊積木拿掉,經濟能不垮嗎?經濟垮了,內政又焉能不垮?經濟、內政都垮了,蔡英文陷入死亡交叉的民調如何振起?

從華航、國道收費員等議題的「快刀」,都可以看到蔡團隊「搶救民調大兵」的急切,先不說這中間諸多討好式的速斷,可能會留下的後遺症,從治國大方略來看,也可以說是無頭蒼蠅式的捨近求遠、捨本逐末。因為,治國的道理就是美國前總統柯林頓那句競選名言:「笨蛋,問題在經濟!」

在台灣,兩岸是經濟之本,所以這句柯林頓的競選名言在台灣的實踐,又可以變成:「笨蛋,問題在兩岸!」

和中國大陸合作,是台灣生存發展的絕對必要,更不要說,還牽涉到複雜的東亞戰略、台灣的外交空間,以及諸多經濟以外、卻可能卡住台灣的兩岸事務。蔡英文身為國家元首,對於因九二共識僵局而卡死的兩岸關係,繼續堅持「就職演說已對北京釋出最大善意」,然後兩手一攤,以悉聽尊便的消極強硬任由兩岸關係崩盤、台灣陷入困境,可謂不負責任、失職。其次,柯文哲雖認知兩岸關係對他政治布局的重要,但他也確實在兩岸問題上做足功課、花足功夫、降足身段。

嚴格說來,陸方原來對「墨綠柯文哲」的疑慮,並不亞於蔡英文,但雙城論壇仍能在柯文哲的努力下,不致隨其他官方交流的中斷而停擺,柯文哲一連串對陸友善與同理心的發言和態度調整,當然有極大關係。柯文哲不避諱自稱「中國人」,大方呼應習近平的「兩岸一家親」,公道肯定今天中國大陸做到「人人有飯吃」在歷史上很不容易,加上「四個互相」、「一五新觀點」的建設性柔軟,終能維持雙城的交流不致中斷。同時,上海代表沙海林在雙城論壇也沒有以「九二共識」為難柯文哲,這就是一種善意的努力。

雖然,這些也招致綠營「背叛」、「軟骨」、「傾中媚共」的質疑。但排除這些情緒性扣帽,詳觀細究柯文哲上開發言,無一不入情理。關鍵是,蔡英文願不願不憚於綠營民粹,說出具同理心、合情合理之言,為重建兩岸關係,找出一條突圍之道?

從決心到做法,柯文哲的堅定與彈性,蔡英文應該參考。

 

 

蔡維持現狀破功 大陸面板女王白為民不來了!!

取消演講行程 大陸面板女王不來了!!
大陸「面板女王」、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白為民臨時取消在台演講行程,場外活動海報已拿下其名字。(記者戴慧瑀攝)

大陸「面板女王」、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白為民今(25)日早上原定出席「2016智慧顯示與觸控展覽會」跨域產業菁英論壇演講,但卻臨時取消行程。主辦方表示不清楚原因,僅稱白以另有其他緊急行程安排為由,取消這次演講。

「2016智慧顯示與觸控展覽會」昨(24)日開幕,白為民即未現身;外界解讀是為了刻意迴避總統蔡英文。主辦方原本解釋,白為民此行訪台行程,態度也相當低調,公開行程僅25日的以「兩岸攜手共贏顯示產業未來」為題,進行研討會演講。

但今天早上為止,場外演講海報已悄悄換下白為民的名字,改由其他專家上場,但許多觀眾和媒體直至活動開場前仍不知。

(旺報)

 

 

 

 

全站分類:時事評論 政治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