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失蹤百年木乃伊 柯象要返鄉 柯象想回家? 奇聞軼事一籮筐 供桌解禁 水果無罪
2011/09/15 11:21
瀏覽2,795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國寶傳奇 ▲台灣博物館編號R05.0003柯象木乃伊,外皮是極度乾燥的棕色,但血管、胸骨、肋骨清晰可見。(周麗蘭攝)

失蹤百年木乃伊 柯象要返鄉

  • 2011-09-15
  • 中國時報
  • 【周麗蘭/雲林報導】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1091500182.html

全台現存年代最老、歷史長達一百卅年的木乃伊柯象,日據時代自土庫事件失蹤整整一百年,去年在諸多巧合機緣下「現蹤」,原來他被藏在國立台灣博物館庫房裡。台博館同意柯象木乃伊回大德村「借展」三個月,屆時全村民將隆重迎接。

     

柯象原是大埤鄉北極殿的肉身帝爺,信徒得知協商溝通長達一年終於如願。為了迎接失蹤一百年的柯象帝爺回大德村北極殿,廟方自籌兩百三十萬元,在台博館指導下闢建文物典藏庫房,維持固定溫度與溼度,九月二十日柯象的回鄉,也是台博館內國家級漢人文物資產返鄉的首例。

     

據台師大台灣史學研究所調查,大埤鄉蘆竹后(今大德村)人柯象,從台南白河迎接一尊玄天上帝供奉,一八七九年,柯象卅四歲坐缸成為肉身菩薩,一度使日人震驚。柯象坐鎮北極殿十年,一九一二年同鄉黃朝以柯象神諭為號召,發起抗日行動,可惜還未行動就遭鎮壓,是史上著名的「土庫事件」。

     

日本政府以「犯罪證據」扣押木乃伊,再未出現過。據台師大研究,日人把木乃伊保存在警務機關,後轉交給警察學校保管,由台大醫院不定期維護,八十三年再移交給台博館。

     

編號R05.0003、寬七十八公分、高一百卅公分、深度八十七公分的柯象乾屍,肉身已成為相當乾燥的棕色外皮,血管、胸骨、肋骨清晰可見,十年前展覽過一次,收藏在新店庫房,直到去年委託台師大進行「柯象木乃伊:歷史背景及科學調查研究計畫」,終使柯象行蹤曝光。

     

大埤鄉代會主席、大德村北極殿主委吳茂崧指出,一百年來信徒一直在找,由於曾風聞日人撤台時,以船把木乃伊運到日本,七十五歲的常務監事張桐沅,幾年前去日本研習水利之際,走訪東京、經東、北海道等地近二十個神社,大海撈針毫無所獲。

     

吳茂崧說,去年得知柯象木乃伊在台博館,信徒欣喜若狂,爭相北上一睹真面目,最後委託張桐沅拍照,第一眼看到時很感動,好像見到親人,拜託縣府文化處、立委劉建國、許舒博、張嘉郡協助,一年八個月終於促成返鄉。

     

文化處長李明岳表示,台博館原先擔心村民對木乃伊產生情感不願外借,村民殷殷期盼釋出極大誠意,畢竟是他們苦等一百年的「親人」。


柯象想回家? 奇聞軼事一籮筐

  • 2011-09-15
  • 中國時報
  • 【周麗蘭/雲林報導】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1091500183.html

柯象木乃伊短暫出現十年後,整整消失一百年,本月終於要返鄉,一年來「靈感」的奇聞軼事非常多,似乎從蛛絲馬跡透露著他想回家的訊息。

     

北極殿主委吳茂崧表示,廟方一直以為柯象的玉體在日本,但兩個神奇因緣把信徒拉回台灣,其一是信徒林益到新店找朋友,在一處山門遇到一位自稱「柯象」的年輕人,說自己住在蘆竹后很多年,目前住在新店(台博館新店庫房),但很想回大埤。

     

五十幾歲的林益認為,自己一輩子住在村里從未見過此人,而且怎麼可能那麼巧半路遇同鄉。林益回家說起此事,廟方委員告訴他「柯象就是牆壁上的那個名字啊!」

     

林益回想可能是柯象以過世前的相貌現身,立刻搭車到新店,但已完全找不到兩人相遇的山門。

     

另一起是村民張裕在台北開計程車,有天一直在台博館附近繞不出去,索性回家睡午覺,卻夢見一個叫柯象的人說自己在台博館,立刻趕往史博館但館內正在維修,不得其門而入。

     

就在信徒遍尋不著之際,台師大台灣史學研究所長范燕秋,受台博館之託進行柯象及土庫事件研究,研究生簡克勤一間間寺廟找,意外走到大德村的北極殿,看見牆上的沿革有柯象的紀錄,終於把正確訊息帶給村民。

     

吳茂崧說,當時推派三十人去瞻仰玉體,眼前的木乃伊因頭部沒有支撐而傾斜,但拍出來的照片卻是直挺的,以尊嚴的面容與村民重逢。

     

協助柯象返鄉的文化處長李明岳,前幾年擔任立委助理時,曾經抨擊台博館是「抱著黃金睡覺的博物館」,促使台博館讓典藏文物與世人見面,沒想到這回因緣牽引到柯象,促成國寶級的文物返回家鄉雲林。


供桌解禁 水果無罪

聯合報╱石二月/財神文史工作者(新北市)】

拜拜禁忌往往是以訛傳訛,或因襲而來的舊習,看了昨日「芭樂可以吃為何不能拜」一文,深有感觸。該是為水果正名並在供桌上解禁的時候了!

水果本無罪,罪在食古不化的迷信而已!以今天台灣的農業科技及衛生環境,過去忌諱為不潔、番夷之物,早已不是問題,個人倒認為最大的問題是出在台語諧音。如果大家換個角度,把芭樂比喻成巴結人脈讓神快樂、把番茄比喻成火紅火紅粒粒吉祥、把釋迦比喻成讓神明釋罪加持、把蓮霧比喻成請神保庇連連達成任務、把成串的龍眼荔枝想成一大串的子孫滿堂,就如同看到鳳梨就想成旺旺來一樣,那每一種祭神的水果豈不更有意義。

神,都是慈悲的,只要誠心誠意,拜什麼水果都一樣,幾千年來祂一直都維持一貫態度:靜靜默受,從不講話!

【2011/09/15 聯合報



全文網址: 供桌解禁 水果無罪 | 民意論壇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X1/6590924.shtml#ixzz1XzN01oqU
Power By udn.com
全站分類:時事評論 人物
自訂分類:金剛乘及 佛法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