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日沉船封港 造就拆船王國 航母變廢鐵 過程如切菜 拆船花絮-拆船工 好賺嘜好開 售壓艙水銀 成就南霸天
2011/09/12 13:17
瀏覽4,165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日沉船封港 造就拆船王國
  • 2011-09-12
  • 中國時報
  • 【李翰、林秀麗/高雄報導】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51303203/112011091200351.html

二次大戰後期,日本鑿沉一七八艘船沉港以阻止美軍襲擊,為了打撈日本鑿沉於基隆、高雄港的沉船,造就台灣拆船業的興盛。民國五十八至七十七年的廿年間,我國拆船業成為國際拆船業的重心,高雄有照、無照加起來有六十幾家拆船廠。

     

初期的拆船碼頭在現在的新濱碼頭、鹽埕蓬萊碼頭,隨後港區的擴建,拆船碼頭再搬到「大仁宮(現第五貨櫃中心)」,「大仁宮時代」,拆船業達到最顛峰,從事拆船的工人達三萬人。

     

拆船後堪用的零件家具,流入碼頭周邊的商區,也形成商家集中專業街,如公園路的五金區、建國路的廢船家具、大同路的拆船雜貨等等,幾乎都是拆船取得的二手堪用品

     

民國七十八年,高雄港務局收回「大仁宮」的拆船區碼頭,拆船再轉到紅毛港,此時,拆船數量遽減,「拆船王國」一夕沒落。


航母變廢鐵 過程如切菜

  • 2011-09-12
  • 中國時報
  • 【李義/高雄報導】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51303203/112011091200350.html

許多人沒聽過高雄的拆船業者拆過美軍除役的航空母艦,但這是千真萬確的事,連航母這種大傢伙,都在我國拆船工人純熟的技術下,三兩下被拆成廢鐵,過程猶如切菜,讓美國人咋舌。

     

越戰結束後,美國一艘航空母艦除役,在美國拆解需要兩年,結果由拆船大亨王茲華買下,不到三個月,拆得一乾二淨,讓世界見識到拆船王國不是浪得虛名。

     

當年目擊拆航空母艦過程的本報退休攝影記者楊嘉裕回憶,每拆一艘等同於現金入袋,拆船工人早已練就身手,航母進港先抽取廢油後,再拆船內裝潢、零件,最後出動吊臂將拆解切割的船體部位先固定住,工人再以乙炔切割,切完就吊至岸邊的貨車運走。

     

楊嘉裕說,航母三兩下化為廢鐵,俐落的功夫,令美國拆船業者瞠目結舌。廢艦的每部分都是寶,廢油回收可再利用,零件裝飾賣給鹽埕區的五金街,吸引許多民眾爭相購買,船身鋼板作為鋼鐵原料,尤其是軍艦的鋼鐵更是質地精純。

    

 

拆船業讓老舊船艦有了新價值,也意外讓取得軍艦不易的我國海軍,開闢取得軍艦的蹊徑。海軍的「中正號」船塢登陸艦,原本是美國海軍執行兩棲登陸作戰任務的登陸艦。於一九八七年以廢船名義從美國購入,卻發現該艦狀況還不錯,經整修後服役迄今。

拆船花絮-拆船工 好賺嘜好開

  • 2011-09-12
  • 中國時報
  • 【(林家群、王志宏)】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51303203/112011091200352.html

在高雄仍是拆船王國的年代,拆船業有許多光怪陸離的事,例如當年一顆蘋果要價兩百多元新台幣,一般人想吃也吃不到、吃不起,但工人們卻「吃到不想吃,還拿來當棒球丟」。

     

拆船工人十天領一次工資,口袋常趴哩趴哩,當時楠梓加工出口區的女工流行一句話「聯誼要找拆船工,有吃還有拿」,可知拆船工曾經多麼風光過。而不論是拆船工人或拆船業大老闆,上酒家常一擲千金不手軟,令人傻眼。

     

有的拆船工人會順手牽羊,會偷拔船上的東西出去賣,也有彼此才聽得懂的「行話」,像偷紅銅叫「牽美國」(因為當時銅價跟美金一樣高);偷拔電纜叫「吞蚯蚓」;從水裡接應船上丟下來的鋼板或銅線圈的人則稱為「海蟑螂」。


 售壓艙水銀 成就南霸天
  • 2011-09-12
  • 中國時報
  • 【王志宏、林家群/綜合報導】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51303203/112011091200349.html

拆船業是高危險行業,曾發生許多意外,造成不少人員傷亡,但當時靠它養家活口也有數萬個家庭,一夕致富傳奇更時有所聞,據說雄霸高雄政商的王家,就是當年標到丹陽艦廢船,拆解後變賣大批船上水銀而發跡。

     

「丹陽艦」原為日本驅逐艦「雪風號」,歷經中途島及沖繩等戰役,民國三十六年在上海移交,來台後於四十一年裝修完畢編入海軍,除役後停留在海軍官校小港碼頭作為練習艦,六十年拆解。

     

據說丹陽艦的壓艙物是水銀,以水銀壓艙目的是為增加慣性,衝撞敵船;而雄霸高雄政商的王家,據傳就是當年標到丹陽艦,拆解後變賣水銀而發跡致富。

     

另外,晶華酒店董事長潘思亮的父親為早期的拆船大王潘孝銳,他在六○年代轉行拆船,由於二次大戰後美軍有許多軍艦除役標售,潘家有門道可弄到船,因此靠拆船致富。

     

翻閱《台灣區舊船解體工程工業同業公會會員名冊》,絕大多數成員都是高雄地區業者,除王玉雲、潘孝銳外,還有王茲華、陳查某、侯政廷、侯金堆、趙繡娃、王啟文等人,都曾因拆船而創立獨霸一方的事業王國。



全站分類:時事評論 財經
自訂分類:金融 民生 經濟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