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思鄉建窯洞 後代捐出閻錫山故居 華僑會館珍貴文物 從未列帳
2011/05/24 10:04
瀏覽686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思鄉建窯洞 後代捐出閻錫山故居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6355372.shtml

 

【聯合報記者陳志豪/台北報導】

2011.05.24 03:48 am

昨天是前行政院長閻錫山逝世紀念日,閻伯川(閻錫山,字伯川)先生紀念會代表閻家後代,將閻錫山故居及墓園無償捐給台北市政府。

 

人稱山西王的閻錫山,居住陽明山期間,共有近五十名忠心部屬也跟著遷入,民國四十九年閻錫山過世,多數部屬已離開,但故居與墓園仍由張日明、井國治等老侍衛維護,寫下半世紀的守墓傳奇。不過,井國治已過世、張日明八十一歲,已無餘力照顧。

 

張日明十五歲就追隨閻錫山,五十年來風雨無阻守護故居,他昨天說,閻錫山是他的救命恩人,只要他還活著,就有責任照顧這個地方,如今故居交給政府,他終能放下重擔。

 

昨天閻伯川先生紀念會理事長趙清福,將閻錫山目前掛在故居裡,國父孫中山寫給閻錫山的「博愛」墨寶,交到文化局副局長陳冠甫手中,象徵性完成捐贈儀式。 

一生見證中華民國近代軍閥割據史的閻錫山,不僅是中華民國開國元勳之一,對日抗戰時期他是第二戰區司令長官,國共內戰大陸風雨飄搖之際,出任行政院長兼國防部長,並帶領中央政府播遷來台,也是政府遷台後首任行政院長。

 

遷台後蔣中正復行視事,閻錫山轉任資政隱居,民國四十九年五月廿三日辭世,享年七十七歲。

 

閻錫山當年因為懷念山西家鄉,選在可居高臨下俯視淡水河口與台北盆地之防風坡上建造石頭屋。他仿家鄉冬暖夏涼窯洞,用水泥(洋灰)來克服潮濕,同時前後開窗增加空氣流通,取中、西、日三式建築特長,實驗性的在台灣建造一所窯洞做為住屋,就是「種能洞」。

 

紅磚屋座落於種能洞後側山坡上,作為防空洞使用,為兩層磚造建築,室內面積不到一點五坪,外牆磚卻厚達三呎,門窗處加有厚鋼板,屋頂磚樓最高點做為哨兵瞭望具保護與觀測作用。

 

文化局表示,閻錫山故居、墓園都已經指定為市定古蹟,土地均為國有財產局所有,文化局將與國有財產局辦理「種能洞」及「紅磚屋」的撥用事宜,同時進行古蹟修復及再利用計畫。

2011/05/24 聯合報

 

華僑會館珍貴文物 從未列帳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6355359.shtml

 

【聯合報記者楊湘鈞、王光慈/台北報導】

2011.05.24 03:48 am

位於北投、原為總督府招待所的「華僑會館」,屬僑委會主管資產。立法院預算中心發現,該館有巨幅手繪國父遺像、華僑捐贈藝品書畫等具歷史價值文物,卻被當作「紀念品」未列帳。

 

僑委會副委員長任弘說,華僑會館文物原本就有造冊列管,數月前僑委會請故宮鑑定後,已將其中的名家作品或具歷史價值的文物做特別保存處理,尤其注意收藏品質;其中特別好的文物,將移放至僑委會陳列。

 

立院預算中心評估報告指出,該館擁有華僑所贈藝術品,光是書畫就有一一七幅。僑委會卻指這些藝術品屬「紀念品」,僅以「物品」列冊管理,目前有卅五件續借委外廠商、八十二件存於華僑會館檔案庫房。

 

華僑會館位於北投泉源路,一九九一年大規模改建,二○○六年僑委會委外經營,成為龍邦僑園會館。該館因位置隱密,日治時期被欽定為日本總督專屬招待所。

 

依據該會館網站介紹,該館存有重要文物包括:僑光堂內一幅甚為巨大、罕見的手繪國父遺像及遺囑;另傳言孫中山留下「僑園」二字墨寶,高掛門口數十年。

2011/05/24 聯合報】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