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震金東 ▲曾擔負第一線防衛任務的金門「獅山」炮陣地,金防部14日移交縣府開發觀光據點。(李金生攝)
金門獅山陣地 營造823炮戰臨場感
·
· 中國時報
· 【李金生/金門報導】
到金門沒看過「打炮」,至少也要看跳「炮操」。金防部十四日將兩岸高度對峙期間,擔負第一線防衛任務的獅山炮陣地移交金門縣政府,這一座全國唯一全坑道榴彈炮塢據點,未來將利用花崗石地形開發成具臨場感空間體驗,讓遊客重返「八二三炮戰」的軍事景點。
移交金門縣政府活化再利用
獅山炮陣地位於金門東北角,比鄰著名的山后民俗文化村,始建於五十八年七月,六十年六月完工,又名「震東坑道」。坑道全長五○八公尺,平均高度四.
鎮守陣地的「獅山炮」八吋榴,口徑八吋(廿公分),最大射程
金防部以移交陣地,不移交大炮的方式,將這座肩負東半島防衛任務的陣地,移交金門縣政府活化利用。指揮官陸小榮中將表示,未來不排除在重大節日,配合推出「炮操」展示,讓遊客實地感受國軍精實戰備。
整合資源形成大獅山旅遊帶
縣長李炷烽也表示,未來在八吋榴進一步除役,軍方將大炮也移交縣府之後,將尋求與金門技術學院合作,讓學生「打工」表演炮操,發揮金門「戰地」觀光的特色。
縣府已有開闢「獅山榴炮陣地主題館」的構想,將整合獅山觀測站(寒舍花安檢所)、民俗文化村周邊觀光資源,形成「大獅山旅遊帶」,並利用花崗石地形、地貌,以環繞式影音效果,營造身歷聲音臨場感的空間新體驗,預定九十九年展開第一階段工程。
八里、龜山島軍事坑道 轉型觀光
·
· 中國時報
· 【唐嘉邦、李忠一/綜合報導】
八里觀音山內,有著一個神祕又錯綜複雜的「重慶四號」坑道,裡頭有中央、北平、南京、上海、西安等路名,在卸下戰備任務獲國防部同意開放後,八里鄉公所正積極規畫,希望將坑道轉型為觀光用途。
代號「重慶四號」的戰備坑道,東起八里渡船頭米倉崎,西到大崁村第二公墓,全長
說到八里坑道的源起,可以追溯到二戰末期日軍為防止盟軍入侵,以鋼筋混凝土在當地構築平、高兩用的加農砲掩體。戰後國府為避免共軍船艦沿淡水河入侵台北,選在河口的八里構築永久性工事,五十九年以「重慶四號」工程為名,在原日軍工事上繼續強化構築各類槍、砲堡與指揮所。
據了解,「重慶四號」地下堡壘盤根錯節、四通八達,坑道內按中央、北平、南京、上海、西安編設路名,並按照大陸地圖方位編排。因此,坑道內雖然岔路繁多、複雜漆黑,只要對大陸地理有一定認識者,還不致迷路。
由於縣政府、鄉公所、北觀處都認為,「重慶四號」坑道深具觀光價值,不僅規畫成觀光景點,還計畫設置露天咖啡座、漆彈體能運動場、野外訓練場、軍事文物館等。
另,泰山鄉明志路一段文史影像公園內,也有座日據時代為防止盟軍登陸台灣興建的「敢碉堡」,碉堡內有蜿蜒複雜坑道,沒人知道有多長。至於長
二戰中日軍自中途島海戰後節節敗退,部署在台北的第十方面軍第六六師團,在泰山興建戰鬥司令部與參謀總部,同時興建部分「重慶四號」坑道,要在盟軍登陸淡水河左岸時來個迎頭痛擊。
敢碉堡內以檜木構築,除沿著山壁鑿出多層地下室建築,還有許多蜿蜒坑道,但麥克阿瑟指揮的美軍從未在台灣登陸,敢碉堡從未發揮實際效用。
宜蘭龜山島的軍事坑道,則是國共對峙衍生的歷史產物,六十六年龜山島被劃為軍事區全面遷村,國防部在龜尾湖鄰近山頭大挖坑道,部署三門九○高炮及四門四○高炮,射程涵蓋頭城、礁溪及龜山島西南海域。歷經廿多年軍事管制,目前龜山島坑道已開放觀光,遊客無須前往金馬,就可觀賞坑道及保留的三門九○火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