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青的旗袍鬧劇
曉沫飛
September 16, 2009 12:00 AM |
世界日報
在大陸經過「文革」的人都知道,在文革期間,江青曾經說過她不喜歡旗袍,恨穿旗袍。
她不僅只是說,還真的設計出了一套被當時人們稱之為「江青服」的服裝,要在全國推廣,讓女同志們都穿上來代替旗袍。一時之間,她手下一群趨炎附勢拍馬屁的人,馬上在全國為之吹噓宣揚。不僅只是宣揚,還真把那套衣服做成了樣品,展示出來。
那套衣服,實在不敢恭維,我記得那套衣服沒有衣領,既不像工作服,也不像一件正式的服裝。當時的群眾本就對江青一夥痛恨不已,再加上這樣一套不倫不類的衣服,所以儘管賣力地吹噓了半天,也不見有人穿。
一些拍馬屁的人無奈,就又提出要將之作為工作服逼迫女同志們穿,而女同志們就以沒有錢、沒有布票來回應。
少數單位的領導為了討好上級,就由單位製作了,發給女同志們作為工作服穿。當時我確實在少數商店內,見有女同志穿著這套衣服上班,但卻從來沒有看到有什麼人在馬路上穿這套衣服。就是這少數的人也只在上班時穿了沒有幾天,就再也不見她們穿了。
大概江青和她那一夥人也知道,再要硬撐下去,下場將更難堪,也就偃旗息鼓,不再提起,一場「江青服」的鬧劇就這樣不了了之。
大家都知道,江青在三十年代曾演過電影,她不可能沒有穿過旗袍。當然,穿過,並不一定說要喜歡,但也不至於恨穿旗袍。我個人的看法,她之所以要這樣說,是和劉少奇的夫人王光美有關。
在五十年代,劉少奇曾以國家主席的名義,攜帶夫人王光美出訪印尼等四個東南亞國家,當時這些新興國家與中國的關係非常之好,因之劉少奇等所到之處受到了熱烈歡迎,報紙上連篇累牘地用文章和圖片加以報導,而在圖片中風頭最健的就是王光美。
她本來就極有風度,出國外訪都穿著旗袍,頸掛項鏈,可說出盡了風頭。而國外稱她為中國的第一夫人,國內的報紙為彰顯中國與這些國家的關係和影響,也大肆刊登和報導。老百姓每天所關注所討論的,也莫不與此事有關,王光美給老百姓的印象極深。(上)
續昨日→我自幼養成看報的習慣,自認為看得還比較仔細。
就在這一期間,我在上海的「解放日報」上(我記得是在第一頁的中下方)看到一張新片圖片,照片中有三個人,毛主席居中,右手一個外賓,左手是江青。光看到這張照片就會令我心中一震。因為大家都知道,在五十年代江青很少露面,報紙上也很少提到她,更不要說登她的照片了。照片周圍並沒有有關這張照片的新聞報導,僅在照片下面設有對照片內容的說明:「毛主
看了這個說明更令我心中一驚。在此之前,報紙上不僅很少提到江青,更從未看到把她和毛主席並列,並用
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感覺,在當時我也不敢向任何人提起,但這張照片當時給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假如能把當時的解放日報找出來,我一定能找到這張照片。
證諸後來毛澤東撤銷了國家主席並堅持不再設立,以及在文革中批鬥劉,同時,逼王光美穿著旗袍、高跟鞋,掛著用乒乓球串起來的「項鏈」,極盡侮辱之能事,就可知當年劉在出訪四國所帶來的後遺症,而江青討厭旗袍之說,更是針對此事而來。
我相信我當年的感覺沒有錯,「功高震主」,任何朝代,任何人都不可不引以為戒。可惜,劉少奇未能覺察,終至慘死於文革中。而林彪也是未引以為戒,死命地要往國家主席位子鑽,碰得頭破血流連命也送上了,也未能當上國家主席。
與之相比,就不能不看到周恩來的聰明了。他深知江青的為人,所以凡是推薦名單中有鄧穎超在內,經過他的審批時,他即將鄧的名字一筆勾銷,故終周在世之日,鄧穎超僅在婦聯中掛個委員,未見她擔任過什麼顯赫的職位。
文革之後,才知文革前,她的最高職位僅是中南海內的黨支部書記。不要以為毛澤東、周恩來等住在中南海的人都歸她的支部,他們都因工作而另有支部,中南海支部人員,僅是中南海內的警衛、後勤人員,她的職權,僅相當於一個街道委員會的支部書記而已。(下)
- 1樓. wau2024/06/04 18:58
那衣裙也不算多難看 但因為出於江青的權力意志
大伙都無聲抵制到底
(wau@ge.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