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瞌睡被叫醒 國中生毆女師
作者: 黃意涵、張潼╱台北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5年6月13日 上午5:50
https://tw.news.yahoo.com/%E6%89%93%E7%9E%8C%E7%9D%A1%E8%A2%AB%E5%8F%AB%E9%86%92-%E5%9C%8B%E4%B8%AD%E7%94%9F%E6%AF%86%E5%A5%B3%E5%B8%AB-215007510.html
中國時報【黃意涵、張潼╱台北報導】
敦化國中一名患有自閉症的九年級學生,上周二上午上課時趴著睡覺,被女導師叫醒後,疑似心生不滿推打老師,校方除依規定進行校安通報,也立即啟動緊急危機處理小組管控。台北市教育局表示,已請東區特教資源中心的巡迴輔導教師入校協助,並轉介北市特教學生情緒及行為問題專業支援團隊。
敦化國中訓導主任洪大鈞表示,這名男學生於9日上午第4節國文課上課時趴著睡覺,也沒理會同學叫醒,又在導師踢桌子叫醒他後,推老師一把,並朝老師臉部揮拳,他隨後聽聞老師稱要去驗傷,又追上前踢一腳,校方得知後立即帶開2人,除了請學生向老師道歉,也將學生帶到輔導室了解狀況。
洪大鈞指出,事情發生後,除了進行校安通報,校內獎懲委員會也會討論、研議該如何處理,挨打的老師臉部紅腫、有傷痕,已經休養2天,昨天回來學校上課,學生則將於周一參加畢業典禮。
洪轉述,老師希望能讓學生記得這件事是不對的,雖然學生當下有道歉,但老師認為學生應多思考才道歉,雖不提告,但保留法律追訴權。
敦化國中校長高敏慧表示,這名學童有自閉症,平常偶爾會接受輔導室輔導,但還不到特教生的程度。有時孩子覺得天氣比較熱,或是有其他因素,可能導致情緒反應比較大,但此次事件也不能全歸因於自閉症,還需要與他多聊聊,才能了解原委。
高敏慧說,事發後,家長有向老師表達願全額負擔醫藥費,但老師婉拒,認為「不在意這個」,只希望小朋友可以反省,校方則會建議家長再帶著孩子好好向老師道歉。
嚇死人 3萬國中生畢不了業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612000419-260102
今年國中畢業生首度適用調高畢業門檻,從3領域及格提升至4領域,學生至少要有一科考科成績合格才能取得畢業證書,教育部調查,約有11%~13%學生領不到畢業證書,以會考報名28萬人推算,有3~3.5萬學生畢不了業,遠高於往年的不到5%;全國中小學校長協會呼籲,教育部應改回原本3領域及格門檻。
學科不行 沒法放水畢業
因應12年國教,教育部修正「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學生成績評量準則」,過去語文、數學、自然與生活科技、社會、健康與體育、藝術與人文、綜合活動7大學習領域中,學生只要3領域及格即可拿到畢業證書,現須4領域及格,學生不能只靠體育、藝術、活動等非考科「放水」,順利拿到畢業證書。
全校協秘書長、新北市新莊國中校長謝金城表示,現行7個領域中,有4領域都是考科,就算健康體育等非考科再強,只要學科成績差,還是可能拿不到畢業證書,不符12年國教強調「適性輔導」精神。
新北肄業生 去年的10倍
協會曾赴北中南10所國中隨機抽樣,無法畢業的學生人數暴增,像新北市有國中去年拿不到畢業證書學生只有6人,今年卻增至60人,偏鄉離島狀況恐更嚴重。
全校協呼籲,教育部應將畢業條件改回為3領域及格,且應比照高中設置國中學期成績補考暨重補修制度的法源,授權國中可以強制學生參加補救教學,同時高中端在暑假提前辦理補救教學。
教育部國教署副署長黃子騰表示,3年前決議提高門檻,是因各界批評國中生程度須加強,門檻變嚴格,無法畢業的人數勢必會增加,調查出的比例在教育部的預期範圍內。
後段班成績 較去年改善
黃子騰說,為讓學生能順利畢業,教育部1年前提前預警各國中加強補救措施,若將調高後的畢業門檻套進去年畢業生成績,約有15%學生無法畢業,現在降至13%以下,代表這屆後段學生成績有拉起來,符合當初政策目標。
教部表示日後都會定期預警,之後畢業的學生有更多時間準備,相信無法畢業的人數會逐年降低,目前門檻不考慮更改。
學生若未達畢業門檻標準,仍可以領到修業證明,不代表不能上高中。
「念到碩班就被訂走」 交大博班減招3成
2015-06-11 14:59:05 聯合晚報 記者鄭語謙/台北報導
http://udn.com/news/story/6886/972459
國內博士生14年來增加近一倍,流浪博士滿街跑,為培養「量少質精」的博士生,教育部推出「青年學者養成方案」,提供各類型博士全額獎助學金,同時每年減招千名博士生。台大、交大等校的電機系、資訊學院等熱門的科系,105學年開始,都將減招一成五到三成。
教育部統計,在工程、管理、人文社會、教育藝術、醫學、農、生醫七大領域中,只有工程領域的博士班學生,有三成畢業後可投入產業,其他領域都是擔任教職。
教部:博士將量少質精
教育部高教司長黃雯玲表示,博士生將朝「量少質精」發展,105學年度開始,核定招生名額減15%至30%,從今年6200人,逐年減到約4400到5300人。
台大教務長莊榮輝表示,台大105學年開始,電機、生物醫學等熱門科系博士班,將減招三成;哲學、人文科系則減一成五,全校博班將減招約150多人。他說,產業對博士需求量不夠大,造成博士人力過多,若減招反而能因此招到菁英學生,學校能培育重點人才。
政大也減15%名額
交大教務長陳信宏表示,交大博士班也要減招三成,資訊學院、工學院、生科、電機等系等都將減招2成,「因這些學生念到碩班就被企業訂走,若念博班反而不划算」。
陳信宏也指出,112學年將有一批屆齡教師退休,將有近萬名教師缺額,對教職有興趣者,「現在進場讀博班是個好時機」。
人文科系為重點的政大,105學年博班也將減招15%,共32名,包含心理系、國發所、地政系、教育系將各減2人。
此外,教育部推出「青年學者養成方案」,培養「產學菁英」和「學術菁英」各500名,前者每人每年補助20萬元,由業界和大學共同培育博士人才,降低學用落差、並提升產業競爭力;後者每人每月補助3.6萬元生活費、及出國兩年300萬元獎學金,三年共429.6萬元獎學金。
圖為交大畢業生齊聚拋帽慶祝畢業。圖擷自交通大學
延畢10大理由 最多人是去做這檔事啦!
2015-06-10 10:44:16 聯合新聞網 DailyView網路溫度計綜合報導
http://udn.com/news/story/6928/957078-延畢10大理由-最多人是去做這檔事啦!
又到了六月鳳凰花開的時節,瞧著那殷紅的花朵綻放,是不是不自覺的口中就哼起了驪歌的旋律,沒錯!畢業季要來啦!
不過可別以為畢業季就代表著人人能畢業(多殘酷的一句話啊‧‧‧‧‧‧),有許許多多的大學生或研究生,在這個本來應該快樂的時候可是一點都快樂不起來,因為這些人要「延!畢!啦!」
不過好好的學生,為何會面臨延畢的悲慘命運?又是因為他們做了哪些事,導致他們必須承擔無法準時順利畢業的宿命?今天DailyView網路溫度計就與各位一同來看看,大學生延畢的十大原因究竟是什麼!
十,選不到課、學分不足!
大學畢業都有規定畢業學分數,沒有修滿足夠的學分是沒有辦法畢業的!不過就是有些學生喜歡扮演「學分精算師」,總是要最後一個學期才把學分修夠,此時!如果一不小心行差踏錯,就只好明年再來啦!
而是出了什麼樣的包,導致學生會學分不足而面臨延畢呢?最常見的就是「選不到課」,不論是被選課系統銃康、教授不加簽、還是自己特別衰‧‧‧‧‧‧,總之沒選到課,一切沒救!
另外還有最後一學期不小心被當,也會造成學分不足的結果,當然還有最智障的情況→自己算錯自己已經修了幾個學分,所以少修了‧‧‧‧‧‧只能說因為這種原因而延畢,我想施主你還是自己了結了吧!
九,論文難產!
論文寫不出來絕對是研究生心裡萬年的痛,因此延畢的研究生每年都不計其數,堪稱學生三大悲劇之一。
不過某些大學科系也會要求大學生畢業要繳交研究論文才能畢業,此時研究生的苦,就降臨到了大學生身上啦!撐住啊同學!學費給它繳下去預繳兩年說不定還有打折,論文靈感就來啦!
八,社團玩太瘋!
大學社團對於某些學生而言,根本就是另類的毒品,一碰就上癮,戒也戒不掉!一走進了大學的校園,每次都是直接左轉進社辦,右邊的教室已經兩個月沒有進去過‧‧‧‧‧你嘛幫幫忙,這樣要怎麼畢業啦!
要是一不小心又和社團的學弟妹啦、球隊的經理啦什麼的變成男女朋友,要離開學校真是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啊!
七,體育通識都沒修!
大學能夠選修的課程非常多元,不過大家通常都只對本科的必修比較重視,有一些通識或體育課就當作營養學分隨便選一選、上一上,愛來不來的結果當然就是「被!當!掉!」
畢竟營養學分是自己認為的,教授可不一定買單,因為體育課或通識課沒修過而延畢的學生可是為數不少呢!
六,雙主修輔系太用功!
不要以為大學生延畢都是因為自己耍廢太混,有一些人的原因可是上進的不得了!一些成績優秀的同學可能是因為興趣的關係,或是為了讓自己未來進入職場的競爭力可以更強,所以會選擇在大學期間雙主修或輔系。
也因為要負擔兩個學系學分數的情況之下,此時選擇延畢有的時候也是無可奈何的必要之惡啦!
五,英文門檻太高啦!
如今許多大學都會要求學生在畢業之前,必須通過一定程度的外語檢定門檻才能畢業,不過我們是台灣人、說中文的,又不是歪國人,這些番邦語言誰會說啊?!XDDD
所以許多學生紛紛被英文門檻擊潰,最終面臨延畢的命運,真是悽悽慘慘戚戚!不過現在已經是個地球村的時代,與外國人的互動機會也越來越多,還是把英文練好吧同學,終究要面對的啊!
四,不想去當兵啦!
也不知道是國軍體制太黑暗大家都怕不小心被弄死,還是國軍操練太精實我們的孩子都太草莓,沒想到竟然有這麼多的學生選擇延畢的原因,是因為還沒有做好要去當兵的心理準備!
而為了逃避兵役,大學生此時選擇延畢會有兩條路可以走:第一條是趁著延畢的這一年,再去拼一次替代役的抽籤(或是把自己弄到過瘦過胖也是個超不健康絕不推薦的方法XD)
第二條則是既然延畢了,就好好準備研究所考試,畢竟如果考上了,就還能再躲個兩三年,而且研究所還可以繼續延畢‧‧‧‧‧‧
三,必修就是修不過!
教授!拜託你手下留情!我絕對不會說我自己似乎有智能障礙怎麼修了這麼多次都還看不懂課本在寫什麼!但是我已經三修了我想要畢業啊啊啊!
許多同學在面對必修課修不過的時候,通常就會有這樣子的心聲,雖然人家說好課值得一修再修,但是已經都修到從當人家學長變成當人家學弟了,教授拜託你還是放我走吧!
二,想要考研究所!
想要好好準備考試也是許多大學生選擇延畢的理由,畢竟學校的資源豐富,不用人擠人的圖書館、還有這麼多的師資可以詢問討教課業上的問題,絕對是準備考試最佳的場所!
因此不論是想要考研究所、考國家證照的考試、考公務員、考國營事業、考‧‧‧‧‧‧,不管你想考什麼,許多學生都選擇延畢之後來全力衝刺!不過學費不便宜啊,希望大家一次就上,不然是要延幾年XD
一,打工賺錢卡實在!
打工打到畢不了業?!這是多麼離譜的情況?!不過在攻擊這些大學生本末倒置之前,其實這就是現今大學生的悲哀!
面對到大學學歷根本就是求職必備(都快要有人說研究所學力才是求職必備了,是想逼死誰?),許多學生紛紛往大學的門裡擠,但是面對高昂的學費,有時打工維持 生計實在是迫不得已,然而辛苦的打工過後根本沒有體力和時間溫習功課,有時甚至連去上課都有困難,導致的惡性循環就是進了大學卻畢不了業!
雖然沒有人願意,但是在課業與打工兩頭燒的情況之下,不少學生只好選擇延畢的方式舒緩這樣的壓力,不過也奉勸同學們做好時間規劃,能夠盡量準時畢業還是要加油啊!
更多精彩內容、圖表數據,請看DailyView網路溫度計
http://dailyview.tw/Daily/2015/06/10
聯晚/謠言的元凶與幫凶
2015-06-13 13:52:44 聯合晚報 午後熱評
http://udn.com/news/story/7338/991079
近來高中課綱爭議延燒,有位台中一中的教師以「我國最高峰為聖母峰」列入課綱為例,質疑教育部作法不當。事隔兩天,教育部終於出來澄清,說課綱中並沒有相關文字。雖然讓爭議暫時平歇,卻暴露當今許多社會議題,確實充斥不實的資訊。
當然,好事者還是會說,教育部只澄清「台灣最高峰是玉山」,卻沒說清楚「中華民國最高峰是什麼」。但就事論事,課綱沒有提「我國最高峰是聖母峰」是事實,台中一中教師所言,仍是不折不扣的製造、傳播謠言。但遺憾的是,作為始作俑者,這位教師乃至於「反黑箱課綱團體」,都並未對自己的行為有任何反省。
不過比起製造謠言者,教育部的態度也讓人不解。教育部長吳思華被當眾質疑,事隔整整兩天教育部才說明。課綱內容千頭萬緒,無法第一時間掌握所有內容,雖情有可原。但竟然要過了兩天,教育部才能「發現」被移花接木,真是情何以堪。
更何況,其實在這位教師公開講話前,類似謠言早已在網路上流傳。以網路社會裡資訊傳播的速度,傷害其實已經造成。這一切,教育部的恐龍、鴕鳥心態難辭其咎。
大凡一個謠言要被製造乃至於傳播,往往有特殊目的。課綱爭議並非不能討論,但探究其本質,許多卻仍是政治意識型態對立下的產物。因此,類似「我國最高峰改為聖母峰」這種謠言,就很容易被反對者所相信甚至利用。
類似的狀況,在這幾年若干社會運動裡如洪仲丘事件、反服貿事件裡也屢見不鮮。因此讓人不禁質疑:基於謊言與偏見的運動,還算是具有正當性的運動嗎?
更糟糕的是,這些不實資訊能夠廣泛流傳,往往與正確掌握資訊的政府單位,無法在第一時間說明清楚有關,此次教育部的反應就是例子。當掌握正確資訊者,面對謠言不能、不願說清楚,就是謠言的幫凶。
社論-高中課綱當然應涵蓋中華
中國時報
主筆室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608000458-260109
去年年初公布的高中社會科課綱微調,現在又被提出來討論,甚至還有團體鼓吹要發動學運,進行街頭抗爭。不同立場人對於公共事務表達不同的看法很正常,是其言論自由;但到了最後,還是需要社會大眾做出判斷,才可能產生政策的依歸。而大眾在做出正確評斷之前,需先瞭解不同立場的關鍵區別點在哪裡。
從台灣主體性來看微調後的課綱,可以發現,這個主體性並沒有改變。在微調後的課綱中,我們的國家中華民國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且須以憲法和法律來保障其國民,也就是全體台灣人民的基本人權、言論自由、民主法治、社會福祉。所以,台灣主體性的基本要素,從國家主權到民權保障,都被強調,沒有一個被否定。
但對於主體性的進一步詮釋和體現,微調後的課綱就和之前的諸版本出現顯著的差異。最大的差別在於二者對於「中華民國」及「中華」的態度不同。新課綱明確包容了中華民國,以及中華民國所代表的歷史和價值,包含人民的由來、民國的源起、中華文化的保存和憲法的法理。
所以,評判的關鍵在於社會大眾對於國家形貌的想像。在較具包容力的想像中,歷史的機緣、仇恨和血淚都被悲憫所容納。在這種想像之中,台灣的祖先有原住民,也有大批來自大陸、有勇氣渡過台灣海峽來台墾山闢地的移民,均以為榮。在這種想像中,戰後來到台灣的「外省人」以及更後來的海外配偶,都是台灣的人民,融入多元熔爐。
這樣的想像認同原住民文化早就存在於台灣,也認同中華文化隨著大量移民來到台灣,這是台灣社會普遍使用中文,對於孝順父母、尊敬師長的價值存有尊重,祭拜祖先,有傳統信仰,遵守傳統禮俗的由來,均以為榮。這種想像當然也認同,西方和日本等都對台灣文化的塑造和演進有貢獻。
同樣這種想像承認台灣的國名為中華民國,也了解其來由是戰後日本將台灣歸還給中華民國,還曾和中華民國正式簽署和約確認。這種想像對於中華民國政府在統治的過程中所曾經發生的悲劇,包含二二八和白色恐怖,有刻骨銘心的痛苦和深切的責難,但並不會因此而否定,同樣這個中華民國,曾經犧牲眾多優秀年輕人的性命以革命推翻將台灣割讓給日本的滿清政府,曾經犧牲數千萬軍民,協同盟軍抵抗日本的攻擊,也曾經推動土地改革,帶領台灣走向經濟奇蹟,乃至後來的解嚴和民主化。
這種想像既然能夠接納中華民國,當然也能接受其所賴以立國的憲法。這部憲法在名義上沒有放棄對大陸主權的設計,其看似「荒唐」,但因為與對岸產生了重疊的主權主張,反而讓兩岸關係從烽火對峙走向1992年辜汪會談,有了相互可以容忍的基礎,也就是俗稱的九二共識。
與此相對照的,是另外一種不同的想像。在那個不同的想像下,中華民國是戰後來台的「外來政權」,壞事做盡。台灣主體性必須排斥中華民國及其所代表的血緣、歷史、文化和國家認同。中華民國的歷史以及整個中國的歷史,必須被定位為「外國史」。教科書必須去中國,也必須盡力去中華民國、去中華文化。正因為如此,這個不同的想像看到課綱被微調,看到中華民國被容忍,中華文化被尊重,憲法被認同,就會大力反對,指責微調內容「去台灣化」。
所以支持和反對課綱微調所代表不同立場的最大差異,在於一個是「存中華民國」,一個是「廢中華民國」,甚至「去中國」;一個彰顯具包容力的「悲憫型台灣主體性」,另一個彰顯具戰鬥力的「排斥型台灣主體性」。對於前者而言,台灣和中華民國是相依相生的共同體,對於後者而言,台灣和中華民國、中國水火不容。
不同立場人民當然可以做出不同選擇,但是相信大家都可以體認到,要實現後者的願望,必須通過兩場革命,一場是推翻中華民國的政治革命,第二場則是清除中華文化的文化革命。台灣人民在現狀下已經擁有實質的獨立國家主權,還要不要堅持推動這兩場革命,甘冒所有風險,推翻現狀,建立反中華的新共和國,來彰顯具戰鬥力的台灣人民主體性,社會大眾有需要做深刻的思考。
「老師想哭,再努力也沒用」李家同批會考基本題太少 不知民間疾苦
2015-06-08 08:13:23 聯合報 記者陳智華/台北報導
http://udn.com/news/story/6914/951701
李家同批評會考題目打擊學生、老師信心,忽略基本知識,點名教育部長吳思華要負責。圖片提供/聯合報
國中會考成績日前公布,今年有1/3的學生英文和數學只拿C(待加強)。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李家同昨指出,最大的問題是會考題目比基測要難,幾乎沒有基本題,打擊學生和老師的信心,忍不住批評「出題的人不知民間疾苦。」
台灣傳統基金會昨邀請李家同演講,講題為「28篇經典演說和文件」。他演講前受訪表示,國中升高中去年起改考會考,不再考基測,但基測題目有不少基本題,學生不會就是沒有學會,但這兩年會考題目太難,基本題少之又少,學生不會「很冤枉。」
李家同表示,去年PISA(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公布數學成績,台灣排第四名,在上海、新加坡和香港之後,顯示台灣學生仍有基礎能力,但會考卻不考基本題。
有偏鄉老師和校長表示,全校7成學生都拿C,也有鄰近台北的學校英數拿C者近6成,「老師都要哭了,因為如何努力都沒辦法。」
李家同強調,會考沒基本題,打擊老師和學生的信心,也讓教師只教難題,忽略基本知識,「考到A(精熟)的,有些基本知識也不見得清楚。」他也表示,去年就已跟教育部反映沒有基本題這件事。
李家同還說,教育部補救教學這麼多年來成效不彰,因為只是伴讀,沒有針對學生程度分級,且小學開始就要層層把關。
李家同也說:「如果你是一家公司的CEO,製造的汽車有1/3不及格,是不是該辭職?」媒體追問是否指教育部長吳思華該辭職?李家同表示,因題目太難,部長不必辭職,但事情嚴重,「部長要負責。」
教育部國教署副署長黃子騰指出,之前已將李家同反映沒有基本題的意見跟心測中心說,心測中心表示今年已增加基本題,但基測屬中間偏易,會考則改為難易適中,此變動也受很多批評,心測中心表示今年會檢討題目標準的難易度。
黃子騰表示,現在補救教學都針對學生程度,而非用原教材,但教育部通案協助需要補救的學生,學生學習動機確實不如博幼基金會等以小範圍方式協助補救教學的學生,教育部希望學校多學習,讓學生增加學習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