詐團分工細 竟敗在申請網路
2015-10-12 02:59:59 聯合報 記者蔡昕穎/新竹報導
http://udn.com/news/story/7318/1242879
分工縝密的詐騙集團,卻敗在「網路」的手上!新竹徐姓男子與友人租房成立詐騙集團,一個多月得手200多萬元台幣,但因該地點網路品質不佳,集團覓得新址,並一口氣申請5條光纖寬頻網路,大動作引起警方注意,才搬家15天就遭警方破獲,新竹地院依詐欺判處徐男、車手等人3至10月不等刑期。
有多項詐欺前科的33歲徐姓男子,102年8月間與另外3名同夥相中竹縣芎林鄉靜謐透天宅,租下並布置成詐騙機房,專收成年、未成年男女加入行騙,集團編制龐大、分工細膩,有負責場控、招募新血、訓練背誦台詞、矯正腔調、處理3餐、維修組、車手等職位階級。
詐騙手法先以網路向中國民眾發送欠費帳單未繳訊息,待對方回電詢問後,誆騙資金流動異常、需匯款至指定帳戶並至公安局說明。
其中「詐騙組」成員就細分3個等級,分別擔任公安部門、司法人員,「公司」還備有教戰手冊,還沒「出師」的新人,只能練稿抄寫詐騙台詞,系統化管理果然進帳豐厚,不到2個月就詐騙得手台幣200萬元。
但因原本地址網路品質不佳,經常斷線影響業績,徐男等人決定另覓地點搬遷,10月找到新埔鎮新址,並一口氣申辦5條寬頻線路,歡喜準備搬家,沒想到因此引起警方注意,就在搬家第15天遭警方一舉破獲,檢警細查發現集團成員幾乎都是詐欺老面孔,新竹地院日前依詐欺罪將徐判刑10月,其餘共犯3至6個月。
國小畢詐投資 騙美名校富商2億
2015-05-28 02:33:14 聯合報 記者王宏舜/台北報導
有詐欺前科的陳忠助瞎掰自己是基金會管理人,掌管一千億美元,再假造銀行資力證明,詐騙林姓富商投資,林被騙2億元,礙於面子隱忍兩年才報案揭發,但一毛錢也沒要回來。
士林地檢署依行使有價證券、詐欺與行使偽造私文書罪起訴陳忠助、蕭姓女秘書與共犯王瑞愷。檢方認為,陳等人狡稱「兩億元在海外不知道去哪了」,犯後態度惡劣,請法院加重判刑。
檢方指出,70歲的陳忠助僅國小畢業,但憑著口才遊走兩岸三地。太平洋島國帛琉1994年獨立時,陳曾大打「置產居留帛琉」不實廣告,吃上詐欺官司。
被害林姓富商美國名校畢業,他說,2010年間在大陸江蘇認識陳,陳誆稱是國父孫中山革命時期傳承下來的一個基金會管理人,負責職掌一千億美金。
陳後來又出示假造的兩家外國銀行合計近兩千億美元的資力證明,在場其他人也附和「錢多背景硬」,還說台灣十大建設也是基金會暗助的,他才誤信。
陳接著詐稱基金會正推大陸「連雲港五合一開發計畫」,他只要投資操作費,就可取得20億美金,林信以為真匯出2億元。
短評-揪出詐騙首腦
中國時報
主筆室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27000498-260109
又見知識分子被詐騙鉅款!中央研究院前副院長劉翠溶,遭詐騙集團以冒牌檢察官老哏手法,騙走2千多萬元;新竹馬偕醫院急診外科主任白永嘉則遭恐嚇斷手斷腳,被騙82萬元,凸顯詐騙集團無孔不入。
劉翠溶畢生埋首研究、不熟稔社會犯罪型態,遭詐騙集團以冒牌檢察官手法,騙走2千多萬元後,才驚覺被騙報案。白永嘉無奈在臉書自爆被詐騙,警方已主動介入偵辦中。
這兩件詐騙案有共同特色,被害人都受過高等教育,其實知識分子不只劉、白兩人被騙,許多名人也都曾誤陷被詐騙圈套,有人勇於公開,有人礙於顏面就自認倒楣。
政府一再宣導反詐欺,怎麼還會有這麼多人被騙?因多數人不會留意反詐欺宣導,且每人生活經驗不同,像劉翠溶終生奉獻在學術研究,才會誤陷詐騙圈套。
劉翠溶一生積蓄幾被騙光,案發後懊惱不已,向警方報案時傷心地說:「怎麼有這麼壞的人呢?」令人不忍!而檢警目前只逮到車手夫妻兩人,還有黨羽近10人在逃。
詐騙集團之所以猖狂,除了刑責輕,主因就是檢警偵辦不夠積極,導致詐騙集團幕後首腦常逍遙法外,車手更是毫無畏懼,因法院經常輕縱交保。
刑責部分,《刑法》已修正為一罪一罰。假冒檢察官的詐欺刑責,也提高有期徒刑和罰金,未遂犯同樣要開罰,刑責之加重已有嚇阻效果。
當下最重要作為,係檢警偵辦打擊面必須更廣,不論動用更高科技偵辦、或是加強兩岸合作打擊犯罪,務必揪出幕後首腦,徹底瓦解每個詐騙集團,才能避免更多無辜民眾被騙受害!
http://udn.com/news/story/7318/922261
詐團很猖獗 今年已海削10億元
2015-05-17 02:22:31 聯合報 記者陳金松/台北報導
http://udn.com/news/story/7318/907511
警政署統計,今年一到四月詐騙集團仍然猖獗,短短四個月在台灣海撈十億元,其中被騙金額超過百萬的案件中,以假冒公署詐騙案最多,台北市占了廿三件,不但比去年同期多七件,也高居全國之冠。
警政署統計,一到四月全國警方受理詐欺案六千零四十件,比去年減少八百廿一件,但總財損逼近十億元,增加近七千萬元,顯示詐團挑中「肥羊」海削的案例越來越多。
各類詐欺案件中以網路詐騙最多,但「假冒公署」及「猜猜我是誰」的電信詐欺案讓台灣民眾被騙五億元。六千多件詐騙案中,有一百廿六件單一案件財損超過百萬,其中八十四件與行騙藝人俞小凡四千萬元的「假冒公署」伎倆相同,而「六都」囊刮六十件,以台北市廿三件最多,高雄市十二件、新北市十一件分居二、三,桃園、台中、台南分別有三、二、九件。
刑事局表示,詐騙集團手法大同小異,多採「交互運用」、話術靈活;警政署統計發現,俞小凡案件後警方加強「假冒公署」案件的查緝、宣導,詐團最近主攻「猜猜我是誰?」手法,近半月受騙案例急速飆升,已經超過「假冒公署」詐騙案件,呼籲民眾提防。
警官也敢騙 「晶華余董」今押回台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17000303-260106
自稱「晶華余董」的成宏綜合開發公司董事長余進成,佯稱與晶華酒店關係良好,正與晶華合作多起土地開發案、獲利豐厚為由,誘騙數十名富商、警官投資,詐騙吸金逾20億元後潛逃大陸。案經被害人報案,大陸公安部接獲我方通報,在河南查獲余男,刑事局已派員趕赴大陸,今(17)日押解回台。
據了解,余進成是嘉義地區的地主,平日出手闊綽,在嘉義蓋別墅招待友人,常包下大飯店宴客,逢年節更會送禮、發紅包。他在外界的知名度雖然不高,但刻意經營警界與媒體人脈,據傳有不少高階警官是被害人。
余進成是在2011年8月,在北市成立資本額1500萬的成宏綜合開發顧問公司,同年12月另以100萬,分別設立成達綜合開發實業、駿成綜合實業兩家公司。3家公司都登記從事土地、不動產開發投資業務。
余因長期租下晶華酒店行政套房作為辦公室,對外宣稱是晶華酒店股東、晶華余董。去年開始,余進成以正與晶華酒店在國內合作多起土地開發案,獲利豐厚,對外招攬投資人投資,初估吸金超過20億。
今年初,不少投資人對投資資金流向起疑,想找余詢問,但他避不見面,今年3月失聯,投資人分別向刑事局、新北地檢署檢舉,檢警調閱余的出入境資料,發現他早已搭機前往大陸。
刑事局通報大陸公安部請求協尋余進成在大陸行蹤。大陸公安日前在河南省找到余,通知刑事局派員赴陸押解,預計今日就能將余押返回台,等余一下飛機,將余拘提到案偵辦。
特種部隊退役 七猛男組團騙財色
2015-05-06 02:52:22 聯合報 記者蘇郁涵/高雄報導
http://udn.com/news/story/7320/884255-特種部隊退役-七猛男組團騙財色
情境圖 ingimage
分享
陸軍特種部隊退役的潘姓男子,找來昔日同袍組成詐騙集團,專挑單身女護理師及加工區女作業員為對象,以投資健身房名義騙財。警方查出五年來已有近四十名女子受害,詐得約三千萬元,其中一女作業員被騙走二百卅萬元。
警方昨天破獲這起詐騙案,逮捕潘男等七人依詐欺罪嫌送辦。警方通知被害人到警局說明時,一名女作業員氣得哭說,「我不知道自己被騙,這兩天男友還傳了五百八十六封訊息給我,問錢下來了沒?」還好警方破案及時保住五十萬元;另名加工區女作業員就沒那麼幸運,被騙的兩百三十萬元早被領走。
警方今年二月接獲一位女護理師報案稱,她二○一○年經潘男慫恿向銀行貸款一百零一萬元投資健身房,潘男拿到錢避不見面,鼓勵她投資健身房的「男友」也失去聯繫,她得知自己人財兩失,痛不欲生,要警方逮人。
警方追查發現四十三歲潘姓男子退役後,擔任健身教練,不久邀六名昔日同袍組詐騙集團,專挑廿四歲至卅歲的單身女騙財。
警方說,潘男等人先連上「愛情公寓」網站,鎖定有固定收入、想法單純、無社會經驗而且銀行信用良好的女子,加工區的女作業員及護士等,都是對象。
潘男還設計「把妹戀愛教戰手冊」,先說「感覺很有氣質」、「名字聽起來好可愛喔」等甜言蜜語,每天噓寒問暖,讓單身寂寞的女被害人「上鉤」。被害人與詐騙集團成員「交往」後,跟著男友到潘男在左營區開設的火鍋店,由潘男慫恿單身女貸款投資健身房。
警方指出,被害人同意向銀行貸款後,潘男要成員假裝與女子一起貸款,帶女子到銀行找熟識的行員,說服女友簽「本人同意代為取款同意書」,由潘男代領。
假借投資招待大陸旅遊 坑殺6千萬
2015-04-22 15:21:21 聯合晚報 記者陳珮琦/台北報導
http://udn.com/news/story/7318/853459
情境圖 ingimage
刑事局偵查第七大隊偵破假借投資大陸廣西南寧建設、違法吸金的詐欺集團,集團以老鼠會模式,先免費招待到廣西南寧旅遊為餌,慫恿被害人投資外,遊說被害人帶親朋好友入會,非法跨境吸金,多位退休老師和70多歲的阿公、阿嬤都被吸收入會,違法吸金高達6000多萬元。
案經台中地檢署檢察官蔣志祥指揮偵辦,調查近一年,警方昨天在台中、彰化查獲蘇姓主嫌(女,57歲)等6名掛名總經理的男女嫌犯,查獲存摺、教戰手冊、護照、台胞證及新台幣46萬7000元、人民幣7000元等大批贓證物。這6名總經理有夫妻檔、姊妹檔和母女檔,旗下招攬了近達80人的經理、主任及會員,多是親朋好友關係而不願指證,讓警方查案困難倍增。
警方調查,詐欺集團以南寧遍地黃金快來拿為噱頭,免費或低價招待被害人,到大陸廣西南寧旅遊,將被害人帶往會見成功人士,講述如何在廣西投資賺錢,然後再把賺來的錢在廣西擴充生意,途中還介紹當地許多規畫建設案,更謊稱政商名流都參與投資,慫恿被害人拿錢來投資,保證利滾利。
峇里島破詐團 34台籍犯押返
2015-04-13 02:09:47 聯合報 記者李奕昕/台北報導
http://udn.com/news/story/7315/833365
兩岸警方偵破跨境詐欺集團,歹徒藏身印尼峇里島某度假別墅,假冒公安致電行騙陸民,別墅有泳池、健身房等豪華設施。 記者李奕昕/翻攝
兩岸警方偵破跨境詐欺集團,台籍及陸籍歹徒在印尼峇里島承租度假別墅設置話務機房,假冒公安致電陸民謊稱其信用卡遭盜用涉及不法,以凍結帳戶為由要求匯款;刑事局透過跨國合作查獲卅九名嫌犯,昨將其中卅四名台籍嫌犯押解返台。
據調查,機房負責人是台籍廿六歲黃姓男子,曾因網拍詐騙被逮。黃對機房採「軍事化」管理,嚴格管控成員作息,由專人採買日常生活用品,在別墅內煮食供應三餐,只要詐騙得手,就招待成員到聲色場所慶功。
去年底一名大陸廣東省民眾被騙走一千兩百萬元人民幣,公安追查機房位置,發現歹徒不斷轉移陣地,上月初轉進峇里島某度假別墅,印尼警方接到通知,本月四日突擊查獲;別墅佔地約四百坪,有游泳池、健身房等設施,歹徒生活奢華。
機房分為三線工作,一線成員假冒中國工商銀行人員,致電大陸民眾誆稱其信用卡被盜用,電話再轉接給二線的假公安,指被害人涉及洗錢,接著三線成員冒充檢察官,以凍結帳戶配合調查,要求匯款到指定的人頭戶。兩岸警方初步清查出八名被害人,估計財損上億元台幣。
警方說,近年跨境詐騙集團多將機房設置東南亞,包租獨棟透天別墅,每期二至三個月,租金約台幣十萬元;負責人出面承租後,其餘成員再進駐,平時禁止外出或打電話,有專人煮餐或跑腿買便當,出入低調避免附近居民起疑。
刑事局偵九大隊、國際刑警科與大陸公安交換情資,協請印尼警方逮獲台籍嫌犯卅四人、陸籍五人,查扣教戰手則、話機、筆記型電腦等,昨晚警方將台籍嫌犯卅四人押解返台,依詐欺罪嫌移送桃園地檢署偵辦。
租約怎會多1頁?房東設局詐房客
2015-03-19 02:43:44 聯合報 記者李奕昕/台北報導
張姓女房東自稱律師,她涉嫌設局詐欺租屋的大學生,隱匿契約訂下高額違約金,並巧立名目加收費用,被刑事局拘提究辦。 記者李奕昕/攝影
張姓女房東涉嫌設局敲詐租屋的大學生,她瞞著房客新增契約條文,包括高額違約金、巧立清潔及電卡等名目加收費用,一旦學生付不出錢便提告,並自稱律師威脅繳違約金和解;刑事局昨天拘提張女及三名同夥究辦,已查出廿人受害,合計損失達兩百萬元,檢方訊後聲押張女。
張女供稱,法律是保障守法的人,她都依照契約走,循合法訴訟途徑。被指隱匿契約,她則回答「不知道!」警方指出,五十三歲黃姓男子幫她出租房屋,廿八歲許男和廿歲劉男負責催錢,全案依詐欺、恐嚇取財、偽造文書等罪嫌移送法辦。
據調查,四十六歲張女自稱大學畢業,在新北市租屋隔間當二房東,轉租大學生或社會新鮮人,租金約一萬元;她多在深夜簽約,宣稱趕時間,讓房客來不及看清契約內容就簽字。
學生怕怕黃姓女大學生租到會崩塌的套房,至今心有餘悸但天花板崩塌幾天後,又在社區公布欄看見房東貼租屋公告,直說很扯。 記者李易昌/攝影
房客指控,張女簽約時拿出兩頁契約書,提告時契約卻多出一頁,列出提前解約應賠償十萬元裝潢費、兩個月租金、兩個月押金,已繳金額全數沒收,連房客不接電話都能扣押金;她還要求學生在簽約時,簽父母姓名當保證人,事後威脅連帶控告雙親。
部分房客在簽約時曾拍下契約,警方查扣大批契約,發現張女未將契約交給房客留存,也未在跨頁邊縫蓋騎縫章,但租賃契約莫名多出一頁,涉嫌偽造文書罪嫌。
前年起,張女提告四十八件詐欺案均不起訴,有房客提告,新北地檢署查覺案情有異,且張女興訟浮濫,昨天指揮刑事局偵辦,傳喚房客查出隱情。
警方查出,她透過網路出租房子,帶房客看完房間,再以「漏水維修」為由,讓房客另住屋況較差房間;接著巧立名目收費,如電卡兩千元、磁扣一千元、鑰匙一千元、清潔費兩千元,總計八千到一萬元。
房客多住不到三個月就想搬走,張女便一狀告到法院,恐嚇房客「我是律師,告死你!」並自稱罹癌快病故,「做鬼不會放過你」,逼被害人依照「消失的一頁契約內谷」賠償和解,還要求負擔退租空檔期間的租金損失。
警方指出,張在板橋、新莊、中和有四十間房間出租,應有更多人受害。學生報案氣憤不已,指辛苦打工費被榨乾,還有人向父母借錢,痛罵張女是「無良黑心女巫」。張的同夥說,一名房客全身刺青像黑道,張女就不敢向他要錢。
8年級詐騙團 5個月得手千萬
2015-03-25 02:50:40 聯合報 記者王燕華/宜蘭報導
http://udn.com/news/story/7318/787119-8年級詐騙團-5個月得手千萬
20歲的宋姓男子涉嫌組成犯罪集團,假冒檢察官在全台各地行騙,5個月來詐得1785萬元,還有受害人被騙800萬元,宜蘭警方昨會同刑事局、台北市及新北市警局,兵分多路將宋男在內的集團成員共7人逮捕到案,依詐欺等罪嫌移送。
宜蘭礁溪警分局去年11月接獲礁溪農會通報,指有游姓民眾疑遭詐騙,要提領53萬元,警方前往埋伏,逮捕李姓車手等兩人,並與相關單位組成專案小組,擴大偵辦。
專案小組追查發現,宋姓男子夥同陳姓幹部,招募桃園、新竹縣市的青少年加入,詐騙集團成員至少11人,且清一色是8年級生,非常年輕,其中有5人未成年,最小的才15歲,未成年的5人中,有3人另案被送到少年觀護所。
集團行騙手法是假冒檢察官之名,隨機打電話,謊稱民眾身分遭人冒用詐領保險金、涉嫌洗錢的帳戶要被凍結,藉以詐取財物;新竹地區1名蘇姓被害人因此被騙800萬元,他還要變賣地契給錢時,被專案小組攔阻,避免二度上當。
專案小組由宜蘭地檢署檢察官陳錦雯指揮,昨天兵分多路,在桃園、新竹同步執行拘提及搜索勤務,將宋姓男子等7名集團成員逮捕到案,並在宋的租屋處查扣手機、電腦、筆電、安非他命和吸食器等犯案工具。
警方指出,此案可能由兩岸聯手,將伺服器設在大陸,再從對岸隨機撥打電話到台灣行騙,昨將7嫌依詐欺、毒品等罪嫌移送,並持續擴大偵辦。
曾騙俞小凡詐團窩裡反 警直搗機房
2015-03-25 02:50:39 聯合報 記者廖炳棋、王冠仁/台北報導
http://udn.com/news/story/7318/787379-曾騙俞小凡詐團窩裡反-警直搗機房
藝人俞小凡去年底在大陸上海接獲詐騙集團電話,誤以為自己涉入刑案將被通緝,被騙了四千多萬元台幣;兩岸警方循金錢流向回追至台灣雲林的提款機,鎖定提款車手身分後,警方又接獲檢舉范姓等主嫌藏身處的神秘電話,於前晚瓦解詐團。
警方指出,該集團的機房設在台灣,打電話到大陸騙人,不到一年向上千人詐騙上億元,已凍結相關帳戶清查;警方並透露,檢舉電話內容鉅細靡遺,可能是同行眼紅或是旗下成員、車手認為分款不均「窩裡反」。
藝人俞小凡去年在大陸上海接獲詐騙集團電話,對方自稱是大陸公安,指俞小凡因涉及詐騙案遭公安鎖定並即將發布通緝;歹徒還製作公安單位假網頁,俞小凡上網察閱發現自己的名字在假網頁通緝名單中,誤信自己捲入麻煩。
俞小凡回到台灣,利用銀行轉帳系統,先後六次匯款八百萬元人民幣到歹徒指定的大陸人頭帳戶;農曆年前俞小凡驚覺被騙,由丈夫翁家明陪同報案。
台北市刑警大隊和刑事局合作,透過兩岸共同打擊犯罪機制向大陸公安請求協助,調閱俞小凡個人通聯紀錄、過濾被騙金錢流向,除鎖定主嫌在台灣,並從雲林的自動櫃員機過濾出張姓、柯姓車手身分。
警方調查兩車手落腳處時,突然接獲檢舉電話,指詐騙俞小凡的集團躲在中部一處遊樂區小木屋內。警方派男女警帶小孩入住小木屋觀察歹徒作息,赫見詐騙集團主嫌是去年五月因涉詐騙案從菲律賓遣返回台的范姓(卅三歲)、林姓(卅三歲)及翁姓(卅三歲)男子。
日前,范嫌等人將機房改設到台中市北屯區的度假別墅內,警方認為機不可失,於前晚收網逮捕范嫌等十七人,起獲機房電話、大陸銀聯卡等贓證物。警方依詐欺等罪嫌將其中十五人移送北檢,除房姓男子另案送執行,其餘十四人均遭檢方聲押。
婉君俞小凡 被騙4000萬
自由時報 – 2015年3月4日 上午7:34
演瓊瑤劇「婉君」紅遍台灣
〔記者邱俊福/台北報導〕赴中國發展的知名藝人俞小凡驚傳遇上「中國假公安」詐騙集團,多年拍戲存下的八百萬元人民幣(約台幣四千多萬元)巨款被騙一空,俞小凡心情非常沮喪,農曆年前在藝人老公翁家明陪伴下,向我國警方報案,目前警方正透過兩岸共同打擊犯罪機制著手偵辦中。
俞小凡曾參演多部電視劇,她與同是演員的翁家明結婚,兩人是當年戲劇界紅極一時的小生與花旦,其中俞小凡主演瓊瑤《婉君》的夏婉君,更被觀眾視為九○年代玉女派掌門人。
藝人羅霈穎春節前自爆遭詐
台灣藝人羅霈穎農曆年前上節目,自爆在中國上海被詐騙集團騙走三百萬元新台幣,直言「賭爛到不行」,更指控「是台灣人幹的」,不料昨天又傳出台灣藝人俞小凡被詐巨款。
在中國接到詐騙電話 分6次匯款
據了解,今年農曆年前,常赴中國拍戲的俞小凡在中國接獲電話,對方自稱是「上海公安」,指控俞小凡涉及詐欺案件,必須監管其帳戶存款,存款須轉到指示帳戶,待清查帳戶資金進出是否正常才可歸還,跟羅霈穎被騙的手法如出一轍,俞小凡返台後,便依對方指示,透過在中國地區銀行申請的U盾(USBKEY,中國工商銀行推出的數字認證隨身碟)插入電腦,以網路銀行方式匯款到對方指定的帳戶。
據了解,俞小凡共匯款六次,金額高達八百多萬元人民幣,後來她將此事告訴老公翁家明後,翁告訴她這是詐騙集團慣用手法,兩人立即向警方報案,警方展開調查,發現款項都是經由中國的銀行轉匯,馬上透過刑事局兩岸科通報中國公安單位共同偵辦。
警方初步追查,這個「假公安」詐騙集團專門鎖定中國民眾行騙,得手後贓款立即轉匯到另個人頭帳戶,最後可能由台灣車手在國內以銀聯卡提領,再將錢洗到對岸;根據過去警方所查獲案例,款項匯到人頭帳戶後,詐騙集團第一時間就會提領一空,想將款項追回難度很高。
相關人士研判,俞小凡應是第一次上當後,該集團認為逮到肥羊,食髓知味,一再以各種名目要她匯款到「監管帳戶」,金額才會累積到八百萬人民幣之多。
據指出,近年來許多電話詐騙案都是台灣人打電話到中國騙中國人,警方不排除俞小凡被詐,幕後也是台灣人操刀,正積極展開追查。
更多自由新聞報導:
香江風情/老千香港 前局長也栽了
2015-02-07 03:00:40 聯合報 香港特派員李春
http://udn.com/news/story/7332/693112-%E9%A6%99%E6%B1%9F%E9%A2%A8%E6%83%85%EF%BC%8F%E8%80%81%E5%8D%83%E9%A6%99%E6%B8%AF%20%E5%89%8D%E5%B1%80%E9%95%B7%E4%B9%9F%E6%A0%BD%E4%BA%86
香港是個雙重人格都市,比如說香港既是「東方之珠」,又是「國際間諜之都」;既是「購物天堂」,又是個「老千樂園」。「老千」是廣東話的騙子。
也就是說,香港是有很多好人能人的都市,但香港也是「老千」滿地,過去一天,香港最熱門的話題就是講騙局,而且是連港府前保安局長也被騙丟五十萬港元的騙局。
香港歷來騙局多,前些年時興的「跌錢黨」,騙的是貪心的師奶;「寶藥黨」,騙的多是沒有文化的老嫗。近年新騙術也不斷湧現,香港警務處公告的防騙資訊,列出的騙術就有廿大類。
港府前保安局長也是正做功課準備選下屆特首的葉劉淑儀,成了新騙術的典型個案,顯示香港騙術的推陳出新,以及被騙對象的高端化。葉劉淑儀被騙,情節不複雜,是收到一封港鐵主席錢果豐的電郵,親切叫著葉劉的英文名,緊急求助。葉劉不以為意,打開附件,結果遭駭客入侵,駭客冒認她的簽名,指示銀行把六萬五千美元轉走。當駭客再轉第二筆時,銀行找她確認,才發現出事了。
葉劉淑儀是香港行政會議成員,她昨天承認疏忽管理個人財務,但強調未涉行會和港府的機密文件外洩。不過,她說警方會協助檢查她的其他電子帳戶是否被入侵。
除了這種高端個案,普羅大眾的案例就更多了。也是昨天,香港警方宣布偵破一個網路詐騙集團,拘捕六名男子,年齡最小的只有十四歲,他們涉嫌以欺騙手段詐財。
警方新界北總區刑事總部說,這個欺詐集團成員透過網上交易平台或討論區假扮買家,向受害人購買名貴手表、名牌皮包和電子產品,並以支票付款。受害人發現支票未能兌現才報案。但這個集團運作才一年,已騙了九十二名受害人及一百四十四萬港元貨物,隨著網路使用頻繁,香港的騙局也增加了破案難度。
金額逐年增 年輕人最好騙、網路詐騙激增
http://udn.com/news/story/7318/709676

司法之黑色巨塔
2015-02-15 01:37:40 聯合報 黑白集
http://udn.com/news/story/7338/709966
農曆春節將至,社會上一股「秋收」進入「冬藏」的氣氛,各行各業都在除舊布新。而幾個曾經深受矚目的司法大案,也在此時出現判決終局或重要發展;其結果,卻並未讓各界產生「真相大白」和「還以公道」的感受,反而疑惑處更加疑惑,紛擾處更添紛擾。
且看:張顯耀案之不起訴,於其「洩密」之疑點並未證明清白,反倒讓執掌兩岸事務的陸委會主委王郁琦下了台;黃世銘案,將堂堂檢察總長的偵辦行動以洩密罪定讞,但一方面留給社會「不用坐牢且坐領豐厚退休金」的印象,另方面對於王金平的關說爭議則毫無釐清作用;頂新魏應充的交保案,演變成一場「准與不准間,司法千萬難」的拉鋸戰,彰化地院和台中高分院數度相互打臉;洪仲丘命案、劉政池的竊占國有地案,都出現新的驚奇……
台灣因藍綠對立而分裂,重大案件本來就有「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的問題;社會氣氛又往往摻有民粹情緒及「名嘴治國」等不理性因素,是非真理很難愈辯愈明。在這麼糟糕的背景下,社會原寄望司法扮演斷紛止謗的角色,判決既出就能使四方信服;但結果卻非如此。
如今,司法本身倒常常成了爭議或被非議的對象,從「白玫瑰運動」,到民間力促以「速審法」改正司法怠惰,都是例證。輿論不時質疑「皇后的貞操」,司法界卻無動於衷,未見挺身辯明真理,反而漸漸失去「我心如秤」的理念。手中持正義之劍的人,現在是我行我素,檢察總長被有罪定讞又如何?地院與高院對交保案踢皮球似地你來我往又如何?
司法不能解人民之惑,司法不能還社會公義。無所謂是非、不在意唾面自乾的司法,難道竟成了「黑色巨塔」?
死刑嚇阻販毒 印尼總統不妥協
<:time datetime="2015/02/18 00:00">2015年02月18日 04:09
中國時報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218000343-260108
印尼在停止處決死刑犯4年之後,今年1月大開殺戒,一連槍決多名死囚,下此決定的則是印尼總統佐科威,上台才百來天的他將反毒列為政府重大施政目標,並以死刑作為嚇阻販毒的最後防線,儘管因此遭到國外人權團體嚴重抗議,但印尼政府毫不妥協,堅持貫徹政策。
印尼近年來毒品氾濫,上癮者不斷增加,特別是年輕人,染上毒癮後就無法自拔,首都雅加達處處可見年紀輕輕就流落街頭的毒蟲。據政府統計,每天至少40人因用毒過量死亡。
根據印尼法律,任何人攜毒入境被逮都將面臨死刑。觸犯這條法律的多為外國人,上月遭槍決者只有1名印尼人,其他分別來自荷蘭、巴西、越南、奈及利亞和馬拉威。目前約有3 、40名台灣人被囚禁在印尼監獄,也大都是因為運毒被捕。
目前印尼的外國死囚,除了澳洲籍的安德魯.陳和蘇庫馬朗,還有57歲的英國婦女山迪佛。山迪佛因於2013年走私4.8公斤到峇里島被判死刑,她申請特赦成功的希望也很渺茫。
印尼接連處決死囚,引起國際人權團體嚴重關切,但印尼政府立場堅定,強調將貫徹實施以死刑嚇阻販毒的政策。同時民調顯示,多數印尼人贊成死刑,特別是針對毒販。
在東南亞,印尼不是唯一對販運毒品判處死刑的國家,新加坡、馬來西亞和越南也有類似法律,且審判往往在戶外舉行,以收嚇阻之效。今年1月,8名越南人因為走私200公斤海洛因入境,被判處死刑。目前越南總共有673名死囚,罪名多數是販運毒品。
中國大陸對販毒更是嚴刑峻法,根據其刑法,任何人涉及製造、販賣、運送和走私2公斤以上鴉片或50毫克以上海洛因或安非他命,都可能被處以15年有期徒刑乃至死刑,且不分中外人士,一體適用。
爆破中隊退役 賣槍毒疑賺三千萬
2015-02-16 03:05:22 聯合報 記者游振昇/台中報導
http://udn.com/news/story/7315/711238
台中警方查獲改造槍械案,查扣改造的工具。 記者游振昇/攝影
林姓毒販涉嫌改造槍械昨被警方查獲,發現他曾在陸戰隊水中爆破中隊服役,還被派到美國海豹部隊接受爆破訓練,上網自學改造槍械,從製模到完成一手包。
台中市警局刑大偵三隊指出,警方去年十一月接到線報,四十歲、綽號「賜哥」的林姓男子是販毒集團首腦,除販毒外還擁槍自重,和黃姓女友(卅五歲)在中部地區販毒。
警方追查發現,林當兵時在海軍陸戰隊水中爆破中隊服役,曾被選派到美國海豹部隊接受爆破專業訓練;林十多年前被警方查獲持有槍械,當時起出廿多把制式手槍。
警方表示,偵三隊和彰化警方合作,查出林租住在彰化自強南街一間民宅,以維修冷氣為掩護。由於林的背景特殊,警方追捕特別謹慎,跟監人員備妥防彈盾牌、防彈衣和頭盔,趁他下車逮人。
警方搜索林的租住處,發現屋內都是改造槍械的器具,查扣改造手槍二把、子彈廿四發、槍械半成品二百多支和鑽台等工具,同時查扣少量毒品。
員警將林和女友帶回調查,林被逮時仍穿著十多年前服役時海陸破爆中隊衣服,他說這件衣服代表當爆破中隊的榮譽,他很喜歡。
警方調查,林除了買玩具槍改造外,也自行上網研究,從購買鐵砂、鑄鐵到開模,完成手槍的零件,從無到有一手包辦。因他製槍技術佳,連槍管內的膛腺都可完成,生意很好。
警方說,林改造的手槍一把可賣七到八萬元,一周約製作五把。警方發現他的銀行帳戶有近三千萬元存款,懷疑是賣槍與毒品所得,但林否認。
海關插獲667公斤K毒 市值5.5億
<:time datetime="2015/02/18 00:00">2015年02月18日 04:09
中國時報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218000103-260106
航業調查處基隆調查站小年夜立大功,查獲667公斤K他命、創下近10年來警調查緝K他命單一數量最高紀錄!航基站月前接獲線報,指不肖毒販想在年節大撈一筆,從對岸進口大量K他命,調查局成立專案小組,果然在基隆港查獲667公斤K毒,市面售價約5.5億台幣。提供線報民眾,至少能獲300萬以上檢舉獎金。
航基站副主任黃懷良表示,專案小組循線追查確定有一批可疑貨運從廣東走海路進基隆港,立即與海關人員前往查緝。
在鎖定可疑貨櫃運抵基隆港後,幹員逐一將貨運拆封,僅發現一桶桶「進口拋光蠟」,連在場緝毒犬也聞不出個所以然,當下幹員還以為「弄錯了」,正苦思如何向貨主交代時;一位經驗老道的海關關員提出質疑「台灣是化工大國,何必從大陸進口拋光臘?」一句話點醒夢中人,幹員於是順手拿出鐵條逐一「插插看」過濾篩檢。
土法煉鋼果然見效,桶裝液體拋光臘竟「插到一半就插不下去」,驚覺桶內別有洞天,將液體倒出後,發現桶內另有夾層,打開一看,1大包K他命就裝裡面,經統計,起出共25桶、合計667公斤K毒。這是近10年查獲最大數量的K他命毒品。
調查局派人扮成送貨員,前往台南市七股區找到收貨主嫌吳崇瑋(26歲),吳嫌辯稱,他不知塑膠桶內裝K他命,並指「老闆」叫他收的貨是仿冒包包,但幹員在現場查獲用來切割塑膠桶的砂輪機,上面不僅有吳嫌指紋,也有K他命反應,讓吳嫌謊言不攻自破,偵訊後隨即遭收押。
黃懷良表示,667公斤K他命市價約5.5億台幣,光是購毒成本就要1億元,懷疑背後有更大不法集團在操控,未來繼續追查販毒上游成員。
另外,他表示此次提供線報民眾,至少可以拿到300萬元以上的檢舉獎金,他呼籲民眾如有發現可疑製毒、運毒工廠,請踴躍檢舉,檢舉人資料會絕對保密,讓檢舉人領獎金「領得安心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