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不能因為學生而轉彎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410000814-260109
中國時報 錢得龍 <:time datetime="2014/04/10 00:00">2014年04月10日 04:09
報導說這次霸占立院議場事件的財務損失,立法院部分粗估1億,行政院粗估也有300萬。這筆帳,不能打迷糊帳,必須嚴正向肇事者求償。該負的法律責任一個不能漏,該賠償的公帑,一毛不能少,這才有公義,才對得起廣大規矩安分的納稅國人。
政治立場與民意民粹都不許凌駕法律,這是底線!不求償,隨便合理化其損毀公物、盜用公物、妨礙公務的行為,則國家法律尊嚴盡失,人民將視法律為無物,以後循此模式為非滋事之徒,詭辯訟棍也將以此案例為藍本助其開脫,國家法律不能有兩套標準!還是,擅侵公署、毀損公物、妨礙公務,爾後都要除罪化?
有些首長侈言決不「秋後算帳」,凸顯政府官員的懦弱與無法治概念,毀損公物、妨礙公務應是公訴罪吧,國法所在怎是秋後算帳?你官員說了算?難道應了當初街頭運動者講的話:法院是你家開的喔?基於對學生年輕人寬容,不妨偵辦後給予緩起訴自新,賠償金也該釐清,賠不起請人捐助亦無不可。
舉個複製的例:我不滿台中市議會的議決,就找幾十個人衝進議會大廳霸著,大肆拆桌搬椅、毀損麥克風音響等設備,然後以一句「對抗非常體制的非常手段」來合理化,警察驅離我說警察打人,推擠受傷我說警察殺人未遂,不聽我的就拉倒,如果這一套說詞可以合理合法,那不就是綁票,中華民國的法律與法治制度不就死翹翹了!
這次事件顛覆社會秩序,實已達毀法亂政、甚至準革命地步。事件參與者的責任自不必贅言,有幾路人馬卻也難脫怠忽職守的行政責任。首先是檢警調,警察對重大治安事件未能防範與消弭,檢調未能蒐證犯罪與逮捕現行犯;其次是掌有權責的總統及行政、立法院長都未能依法行使職權,無膽無識無智無謀,任令事件蔓延惡化坐大,一味姑息,不問是非法理,只求息事寧人。
另外,監察院何能沉睡或做壁上觀?對於失職的政府大官、檢警調,凡有失職不作為者都應該究責,以正官箴。大家領國家俸祿,都不應該昏聵怠惰。
有人誇說,這次學到多麼珍貴的經驗,恐怕是高捧了、樂觀了。可以肯定的是,國家價值再次解組,同胞感情再度分裂。(作者為國小校長)
小心割稻尾的人
【聯合報╱黑白集】
|
2014.03.22 03:49 am
|
馬總統昨天原訂召開「院際會議」,邀請行政、立法院長共商「反服貿」引發的國會占領問題,結果王金平並未出席。蔡英文稍早也見縫插針,呼籲王金平拒絕出席會議,不必去幫馬政府開脫責任。
這副場景,應該很能提醒反服貿學生想想他們面對的是什麼情勢。在他們的對面,並不是只有一個隨便他們點菜吆喝的懦弱政府,還有一群虎視眈眈的兀鷹和狐狸,隨時準備進場飽餐一頓,雖然狐狸和兀鷹最後可能也要為爭食大打出手。簡單地說,學生在裡面為理想苦撐,但想要割稻尾的人已經拿著鐮刀和籮筐等在門口了。
學生占據國會多日卻安然無恙,並不是國家警力不足,或者立院沒有其他重要法案待審,更不是台灣民主已升級到什麼進階版。這完全是因為台灣近年民粹當道,做事的人被嫌到流涎,唱衰的人卻省力又好賺,於是大家乾脆裝傻當好人。所以立法院被占,民進黨天王第一時間就去靜坐給力,圓融的王金平當然要說「保護學生」,馬總統順勢稱「尊重立法院」,警察又幹嘛要和學生過不去?
因此,「反服貿」學生如果看得清楚的話,台灣其實已經不存在什麼「鴨霸」政府了,許多時候政府更害怕作為,官員對於「動輒得咎」的恐懼,恐怕遠超乎你們的想像。也因此,如果有學生破壞議場或胡亂塗鴉,只能有賴其他學生主動制止,因為在這個超越法治的時空,不會有警察甘冒不韙上前干預。而未來要收拾這一切,都要全體納稅人共同支付,包括你們的父母在內。
周末這兩天,占領國會的現場必然更是人潮洶湧;那麼,學生們更要小心那些想要割稻尾的人,別讓單純的努力被有心人竊取。
【2014/03/22 聯合報
全文網址: 小心割稻尾的人 | 社論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8563957.shtml#ixzz2wfnYTh8K
Power By udn.com
劉屏專欄-民進黨告洋狀
中國時報 劉屏 <:time datetime="2014/04/10 00:00">2014年04月10日 04:09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410000822-260109
台灣學運在美國未受矚目,主流媒體不關心;就算著墨,也僅止於報導,未見評析。少數例外是經常透露內幕訊息的《尼爾森報導》。
美國不容許霸占國會
民進黨支持學生霸占立法院,並為此在美國告洋狀,由立委蕭美琴寫了封公開信。《尼爾森報導》刊登這封信之後,也刊登了專家回應,使《尼爾森報導》成了學運在美國唯一的「陣地戰」。結果是1比3,民進黨敗北。
3分都是美國人攻下的。具體而言,卜道維(David Brown)一篇,尼爾森(Chris Nelson,即尼爾森報導的主筆)一篇,再加上容安瀾(Alan Romberg)一篇,然後《尼爾森報導》宣告就此打住。
如果戰局繼續發展,對民進黨更加不利,因為還有其他專家寫就評論,已交到尼爾森手裡。這位專家曾站在國會大廈裡,以親身經歷告訴筆者,「美國國會絕不會容許任何人霸占」;然後指著身旁的國會警察,一字一句的向筆者說道,「他們也不會容許任何人霸占國會」。
反擊民進黨,卜道維開了第一槍,他的「美國在台協會理事」身分令民進黨震撼不已,立刻向華府打聽「這是不是美國政府的立場」。卜道維和美國政府隨即都表示這是個人意見。但是華府圈內人都看得出來,卜道維對蕭美琴公開信的「逐條審議」無懈可擊。他這幾天又說,蕭美琴的說法「有很嚴重的疏漏」,他覺得不能讓美國人被誤導,有責任「把全部真相說出來」,而且他很有自信的說,「我就蕭女士公開信的缺失所發表的聲明是相當準確的」。卜道維一條條的點明:從去年6月起,民進黨就不斷阻撓《服貿協議》在立法院的審議;去年秋天開始的立院特別會期,民進黨繼續阻撓;到今年3月,民進黨仍然一再阻撓。
不論卜道維、尼爾森、容安瀾,關切的不是《服貿協議》能否過關,也不是群眾抗爭。相反的,他們都明確支持嚴格把關,也都全力捍衛言論與集會自由。但是民主國家裡,學生霸占公署,那是違法,無關自由,而且正如羅蘭夫人所說,「自由,多少罪惡假汝名以行」。
所以卜道維說,任何民主國家發生學生抗議示威,都很正常,但是任何示威者都不能占領國會,故「學生占領立法院,我認為不正常;國會議長召喚警衛處理違法的示威者,這才是正常」。準此,台灣把不正常當作正常,國會議長該正常處置的卻任由踐踏了。台灣有媒體及政治人物美化、甚至鼓動學生的行徑,這幾位美國專家大不認同。尼爾森一針見血的指:霸占國會的人,「說得滿是那麼回事,本質上莫非仍是專制?」
針對《服貿協議》爭議,民進黨有一份英文聲明,其中有一句是以粗黑體寫的,「這場騷動絕對不是民進黨煽動而起(the uproar was not instigated in any way by the DPP)」。不過這幾位美國專家不買帳,正如卜道維所說,「民進黨政治人物當晚就出現在現場;民進黨也在次日對學生的行動背書,並鼓勵全體黨員支持學生的非法占據」。正如尼爾森所說,大家理所當然的要問,「民進黨支持學生霸占,背後的思維究竟是什麼?」。
大腿要抱得適可而止
學運領導人魏揚、黃郁芬造訪華府,舉行記者會的地點是民進黨駐美代表處。3位專家從一開始就不相信民進黨的說詞,有先見之明。
民進黨執政時,一位高官說,「不抱美國大腿,抱誰的大腿」。所以為了維繫學運的正當性,必須取得美國認可,只可惜還沒有達到沈富雄說的「要抱得適可而止」。
幾年前,「洋基」棒球隊可能釋出王建民。台灣某立委發動「一人一信」,要大家把「洋基」棒球隊的電子信箱塞爆。結果被「洋基」損了一番,「一人一信」趕緊叫停。如今民進黨欲告洋狀,反被洋人駁。
退了又怎樣?
聯合報╱黑白集】
|
2014.04.10 03:54 am
|
學運學生今天將撤出占領廿多日的國會議場,以便立法院院會明天起可以開始處理法案。問題是,回到了議場的朝野立委,知道如何重新面對自己的職責嗎?
如果立法院繼續上演民進黨霸占會議室或主席台那樣的戲碼,我們覺得學生撤不撤出,其實差別不大;因為,在野黨的杯葛,反正存心不想開會、不想立法。這點,其實也正是三一八學運最大的盲點:一方面把服貿協議的程序問題完全歸咎張慶忠卅秒快讀的「黑箱」,另一方面把協議內容醜化為馬政府包藏禍心的賣台計畫,對立法院的失職和無能卻視若無睹,不置一詞。
所以,除了被點名的張慶忠皮皮剉,有任何立委對這次國會被占領事件感到不安或愧疚嗎?當學生把全副心力都用在對付行政部門,會有任何立委覺得服貿協議的優劣得失跟自己有關嗎?答案是以上皆非。
亦即,這次學運雖達到了「妖魔化」服貿協議的效果,卻未曾觸及國會立法品質及效能低落的核心問題,遑論對立委形成鞭策壓力。學生撤出議場後,立委故技重施,吵吵鬧鬧,把議事程序拉得更長;他們薪水照領,法案照拖。就像這學運的廿多天,朝野立委閒閒放假坐領俸給,有誰覺得於心有愧嗎?
如果學運學生不想再被貼上「綠營打手」的標籤,他們對監督條例及服貿協議審議的監督守護,就不能再一面倒地偏向一邊;他們的「遍地開花」活動,也不能只鎖定藍營立委。因為,從全民的眼光看,朝野立委都應該對兩岸問題負起同樣的責任,都該接受相同的監督;如果學運的後續行動太過偏頗,只會喪失自己的正當性。
當綠營的禁衛軍容易,當台灣民主的守護神難;重點在,要知道其間的界線何在。
【2014/04/10 聯合報
全文網址: 退了又怎樣? | 社論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8603422.shtml#ixzz2yRewEd4O
Power By udn.com
反馬的籌碼
聯合報╱黑白集】
|
2014.04.09 03:58 am
|
先弄清現狀的真相,始能推測下一步發展。真相的底蘊就是「反馬」,其他皆是「籌碼」。
民進黨的目標是「反馬」,所以他對美國說「並非反服貿」,但民進黨不反服貿就無「籌碼」。太陽花領導人的目標是要「九%總統聽人民的指揮」,亦是「反馬」,而以其《兩岸協定締結條例》(原稱《兩岸協議監督條例民間版》)為「籌碼」。王金平「先立法/再協商」,技巧地跳脫了馬政府的「立法及審案並行」,自然也是「反馬」,而整個立法院皆是他的「籌碼」。
「朝野協商」原是王金平為立法院所定下的「天條」,但此次他在學生面前宣布「先立法/再協商」,這麼大的事卻未經「朝野協商」。王金平進入議場的第一時間,林飛帆就請他上台講話,可知是他與議場學生及民進黨先說好的,再拐騙不知情的國民黨黨團站在身旁為他背書。騙術未必高明,卻也奏效。
至此,王金平、民進黨及學運要角已經完成「反馬」結盟,並掌握共同「籌碼」,那就是要以立法院的「程序正義」或「程序不正義」(霸占主席台、鎖大門),將十個版本的「監督條例」玩到屍骨狼藉為止;那麼,服貿協議若趕不上中韓FTA,而TPP及RCEP又成泡影,則三方「反馬」便大功告成,一切「籌碼」也就耗盡。
然而,三方仍有矛盾。太陽花究竟是要聽由獨派觀點的《兩岸協定締結條例》,在立法院與他案競爭,或一定要使其方案成為「人民指揮總統及立法院」的歷史印記,尚不清楚。如果非使其版本立法不可,則退出議場後勢須另覓「籌碼」。
立法院始終是反馬籌碼,一度由王金平之手淪入學生之手,現在則又將由學生之手交回王金平。
【2014/04/09 聯合報
全文網址:
反馬的籌碼 | 社論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8601004.shtml#ixzz2yMVqv8nA Power By udn.com
時論-反服貿是奪權的戲碼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408000469-260109
中國時報 劉玉珍 <:time datetime="2014/04/08 00:00">2014年04月08日 04:0

<:figcaption>黑色島國青年在臉書發出號召群眾前往行政院聲援,卻又稱說「代為轉發」。
如果說反服貿團體占據立法院、攻占行政院是王金平跟蔡英文共謀奪權戲碼,不會有人相信,但不妨細看3月18日晚上10點多反服貿團體翻牆攻入立法院,占據議場開始後一連串招數。
一、3月18日晚上,暴民學生是空手翻牆進入立法院議場,可隔天早上媒體拍出的畫面卻是攻佔者倚身一堆睡袋,睡袋同顏色、同品牌,場內還有許多吃的、喝的,表示東西是大批訂購,事先就送入議場。議場歸立法院管,非開議期間不會開啟議場,除非上面交代。
二、當抗議者違法打、砸、強占國會時,照說應馬上要求警方以現行犯逮捕,雖不須採強制手段,但也應用盡方法排除,結果是立法院提供空調,在議場接通風管,還可在裡面看電影。這些處處替違法者考量的措施,立法院誰有那個膽提出?
三、暴民學生在立法院叫囂要脅或到行政院打、砸、鬧、偷時,只要是跟執政黨有關單位、個人都謾罵,不放過,卻從不批評立法院長主持會議的黑箱作法,也不批評民進黨阻撓議事的過失,更從沒侵擾過院長辦公室。
四、各界要求政府必須依法處理這群非法闖占者時,王金平以大法官解釋回應說「立法院長的警察權,僅限立委行為;不能動用警察權驅離霸占國會的學生」,「外界對警察權有所誤會,國會自主是針對立委,現在在議場內的不是立委,這不是警察權問題而已,包含社會治安問題。」大法官針對《立法委員行為法》第七條的解釋,僅在界定立法院長對立委議場議事行為的規範方法。學生霸占國會議場,讓立法委員無法行使職權,已經是暴民行為,跟立法院議事程序引發的立委紀律何干?
五、帶頭3個所謂「學生」陳為廷、林飛帆、魏揚都是蔡英文小英基金會培植成員,是抗爭場合常客,都領小英基金會薪水津貼,連來現場支援的學者也都是民進黨籍。
眾所周知,《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5條第2項規定》是在蔡英文當扁政府陸委會主委時修出。現在她基金會實習生占據立法院、衝撞行政院,控訴服貿審查程序「反民主」,是黑箱作業,條件一樣樣丟出,連說好的逐條實質審查也不同意,召開經貿國是會議也反對,擺明要鬧事。
早在去年,同批人馬國慶日前夕發起占領凱道行動時已喊出同樣口號,他們要的是馬總統、吳副總統、江行政院長下台。假使他們質疑行政院簽訂服貿協議過程,為何不對行政院長提不信任案?理由在於如不信任案獲通過,總統可解散國會,屆時王院長與所有立委得從新參選。若總統下台,依據憲法副總統接任,副總統不在,行政院長接任,所以才要馬吳江全下台才能改選。
只是黑色島國陣線不小心在新聞稿中大罵馬英九「以黨紀硬拔國會議長」洩了底,這也就是為什麼當總統依憲法邀請王金平參加院際協商時,他拒絕,說「本次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審查係屬立法院內部朝野黨團之爭議」,若同意協商,霸占國會者或勢必要被驅趕。(作者為自由撰稿人)
朝野戰服貿 沈富雄:民進黨若不演這齣,核心價值被摧毀
政治中心/綜合報導
http://www.nownews.com/n/2014/03/13/1146440
針對立法院審議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引發藍綠對抗,前民進黨立委沈富雄說,服貿最終一定會過,「但民進黨若不演這齣,核心價值會被摧毀」,對選民也無法交代,「為一己之私的立法品質,是台灣的悲哀」。
沈富雄是12日在中天新聞《台灣顧問團》節目中做出上述表示,文大中山與大陸所教授蔡瑋則認為,兩岸洽簽經貿協議,只要不涉及政治意涵,中國大陸沒有異議,如今問題只在台灣自己,民進黨可以不必贊同國民黨的每項政策,但也不該為了反對而反對。
蔡瑋說,不處理服貿,是以自己的利益為代價,「民進黨用傷害自己的同胞、傷害台灣的未來,來滿足自己的短期利益」。
有話要說-連政治都輸韓國了
中國時報 劉順達/韓國昌信大學名譽教授 <:time datetime="2014/03/22 00:00">2014年03月22日 04:10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322000949-260109
南韓政治新秀安哲秀主導的「新政治聯合」,決定合併第一大反對黨,共組「新政治民主聯合」。韓人認為,是「小咖」安哲秀救了「60年老店」民主黨。
第一、「新政治」打敗「民主」。安哲秀代表「新政治」的崛起。因此,國會中2席的「新政治聯合」合併162席的民主黨,把新黨名改成「新政治民主聯合」,新政治在前,民主墊後。
第二、安哲秀主導新黨綱。一般韓人認為,民主黨意識形態偏左,不放心由民主黨執政,金大中、盧武鉉執政十年期間被稱作「失去的十年」。安哲秀主張民主黨放棄「激烈」路線,採取中間理念。
第三、不許帶民眾街頭示威。安哲秀認為,國會每天吵架,法案無法順利通過,影響民生甚巨。讓韓人對國會失望,進而厭惡政治人物,因此要求民主黨日後「不許示威」。
支持率只剩6.5%的民主黨,已起死回生提高到31%,韓人一致認為,這要歸功於「政治素人」安哲秀的「新政治」。
反觀台灣,朝野吵吵鬧鬧「不亦樂乎」,人民看不到「新政治」。其實新政治很簡單:國家與人民利益優先於政黨與政治人物。看看南韓、想想台灣,經濟落後南韓,政治發展也不如人了。
觀察站/說的是聲援 想的卻是競選
【聯合報╱本報記者鄭宏斌】
|
2014.03.22 03:16 am
|
占領國會行動持續,立法院周遭湧入數萬民眾聲援。民進黨昨天也全台動員,然而高舉政治旗幟、大喊「凍蒜」的行為,有如把這裡當作「政治場」,妄想從中收割,根本忘了聲援學生的本意。
民進黨從全國各地號召支持者,聚集立法院外聲援學生,但在民進黨群眾抵達以前,現場早已擠滿自動自發前來聲援的民眾,再次證明,公民力量早已凌駕政黨動員力之上。
立法院濟南路、中山南路、青島東路三側,各擠滿大批公民,有人表演音樂、演說,也有大學老師上起「街頭公民課」,秩序井然、掌聲不斷;另一方面,民進黨擠在濟南路的一小段,動員來的民眾年齡偏高,不管是能量與熱情,兩邊落差甚大。
雖然民進黨希望支持者不要攜帶競選旗幟,但各地黨公職依舊高舉旗幟,引發占領行動的學生不滿,要求撤下旗幟。尤其蘇貞昌上台時,再度發表政治語言,不僅談論選舉,還當眾高喊「凍蒜」,完全把聲援「公民運動」的本意拋在腦後。
當公民再度站上街頭,民進黨卻還一心只想著選舉,如何贏得民心?
蘇貞昌原本宣稱「學生在,民進黨會繼續顧」,但到傍晚,各地來的「支持者」紛紛解散,民進黨昨晚發出的新聞稿,甚至指行動於晚間九點已告一段落。公民代替民進黨衝撞體制、占領國會,綠營竟是這般相挺法。
【2014/03/22 聯合報】
全文網址: 觀察站/說的是聲援 想的卻是競選 | 政治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1/%E8%A7%80%E5%AF%9F%E7%AB%99%EF%BC%8F%E8%AA%AA%E7%9A%84%E6%98%AF%E8%81%B2%E6%8F%B4%20%E6%83%B3%E7%9A%84%E5%8D%BB%E6%98%AF%E7%AB%B6%E9%81%B8-8563989.shtml#ixzz2wfnq5f80
Power By udn.com
特稿-政治攻防戰 學生欠火候
中國時報 唐筱恬 <:time datetime="2014/03/22 00:00">2014年03月22日 04:10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322000326-260102
抗議學生「占領立法院運動」邁入第4天,一直都忙於調度人力、維持秩序的他們,昨天進入與政治人物「鬥智階段」。上午面臨與馬英九的「攤牌時刻」,未料馬英九、王金平都不甩,國民黨也態度強硬喊「周一清空才開會」。他們不斷開會討論,研究政治攻防戰,顯得勇氣可嘉、但火候還不夠!
學生們在一場不可思議的夜晚,號召上百人「攻占立法院」,由於事前縝密規畫、警方疏於防備,小小年紀卻有著雄心壯志,完成一場不可能的任務,也跌破外界眼鏡。學生領袖們原本以為,關心服貿的人並不多,可能只是霸占議場幾天就結束,沒想到吸引上萬群眾響應,始料未及。
不過隨著人數愈來愈多,考驗也愈來愈大。衝進立法院的那一夜,一群來歷不同的參加者,有人出手大打警察、有人在議場喝啤酒抽菸,遭外界指責為「暴民」。他們內部開始成立「糾察隊」維持秩序,只要有人出現脫序行為,就大聲喝斥「請你配合!」
立法院外青島東路、濟南路上的人愈來愈多,好多人都想「爬進議場」共襄盛舉。但議場空氣不流通,空間頂多容納500人,大家夜晚睡覺已擠得跟沙丁魚一樣。為此,他們也透過無線電、手機聯繫,請外面志工幫忙控制人數,或是大家輪流換班。活動發起人感嘆,「收訊不佳,常常跑進跑出,很累!」
對他們而言最大的難題是,怎麼與政治人物周旋?先是民進黨立委想進議場,他們還為此爭執,希望別讓運動變成政黨活動。面對馬英九直到攤牌時刻都冷處理不回應,學生幹部們商討策略,有想過到凱道給馬英九壓力,卻怕模糊服貿「審查」的訴求;其餘很多地點都架拒馬、蛇籠,也不適合轉移戰場。
他們看起來冷靜,卻有顆焦躁不安的心情,他們選擇繼續「嚴守立院」才能真正逼政府回應訴求,還想出包圍國民黨部,「向藍委招手逼宮馬英九」的妙招。被問及其實假日黨部也沒人上班,各地靜坐力量恐分散?他們說其實沒想這麼多。不管這招可不可行,可看出學生們與政治人物鬥,火候確實還不夠。
綜觀近年的社會運動,年輕領袖們人人有膽識、個個沒經驗,實踐理想的同時,也學習著如何發動社會運動。如同一名幹部所說,「我們不是一開始就規畫好五天四夜的夏令營,每天都有不同的問題」,但不變的是那顆堅定、想讓台灣更好的心。
直言集/學生想實現訴求 得有勇有謀
【聯合報╱本報記者陳乃綾】
|
2014.03.22 03:16 am
|
學生發動包圍立院,場內外輪番發表抗爭訴求。議場內行動發起人發表兩大訴求,但對服貿協議何去何從,卻莫衷一是。
訴求之一為「退回服貿協議」,民進黨意指「退回委員會重新審查」,但抗議學生對「退回服貿」是定義,卻是「將服貿退回中國」,但尚未審查前,怎能將已簽署的協議斷然丟棄?
許多學生因「反服貿黑箱作業」走上街頭,這是因執政黨簽訂協議前,未善盡與立委、社會各界溝通之責,確實失職。但協議送至立院已近九個月,民進黨強力杯葛,讓朝野簽下逐條、逐項審查的協商結論,立院也辦了廿場公聽會,說是「黑箱作業」有點言過其實。
為避免再有黑箱作業,學生訴求之二是要求推動本會期內制定『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對此,民進黨已提案制定「台灣與中國締結協議處理條例」,將兩岸協議過程、定位法制化,但國民黨認為該條例有違憲之嫌;國民黨另提「兩岸協議四階段監督機制」,讓行政部門有標準作業流程可遵守,但也淡化立法權主動監督角色。
對兩岸簽訂協議衍生的爭議,藍綠兩黨已提解決方案,雖各有利弊,至少提供選項。抗議學生要求的監督條例未說明內涵,是比照民進黨團版本,還是另有新案?提了說不清楚的訴求,難免讓國民黨作文章,認為學生「受民進黨煽動」。
為理想發動抗爭,若要爭取更多支持、合理性,訴求務必再細膩;提升論述高度,才更能聚集撼動政府的能量。最後,無論是各說各話的「退回服貿」,還是遭抹綠的「監督法制化」,都需回歸立院,由立法院長、立委諸公處理。早日讓國會回歸正常運作,才是讓「訴求」成真的鑰匙。
全文網址: 直言集/學生想實現訴求 得有勇有謀 | 反服貿力量串連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8563983.shtml#ixzz2wfnN3pa5
Power By udn.com
短評-哇靠懶人包
中國時報 本報訊 <:time datetime="2014/03/24 00:00">2014年03月24日 04:10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324000548-260109
我們都曾經年輕過。6天了,太陽花學運,讓不少人以他們為榮,稱讚這些大學生不是草莓族,沒錯,年輕人對民主的熱情值得稱讚,但追求民主的原始精神不是把妹,說換就換。從逐條審查服貿到退回服貿,年輕人,你們的訴求為何一變再變?6天前,反黑箱要求逐條審查,6天後,變成全部退回,訴求初一十五不一樣,如何對話?
更令人訝異的是,「服貿懶人包」在網路廣為流傳,攸關國家生死存亡的重大對外議題,看完一個「懶人包」,就認為大陸勞工將大量來台,大陸人只花900萬元台幣,就能讓負責人及2名幹部來台,等於同意大陸人只要花900萬元就能全家移民來台;這可能嗎?
服貿不是那個同音的感冒藥,服用後三分鐘就能讓台灣經濟起死回生,也不可能藥到命除,但就是一個機會,一個讓台灣經濟和國際社會聯結的機會,全球都在做,台灣能不做嗎?除非大家都賣紅豆餅,一個十塊錢的紅豆餅。門關起來,2300萬人整天只吃紅豆餅。
有人擔心服貿簽定後美髮業會倒光,好幾年了吧,剪個頭髮只要100元,而且男女都是100元,連鎖髮廊有倒光嗎?消費者會自動區隔需求,有人就愛花好幾百元,和洗頭妹LDS,再讓她抓抓,有人就只願意花100元剪髮,高低服務需求不同。倒光?想太多。
反黑箱,理由正當而且理直氣壯;反服貿,就靠一個懶人包,唉,無言啊。
懶人包沒告訴你的服貿戰略
【聯合報╱社論】
|
2014.03.23 03:57 am
|
「反服貿」群眾連日在立法院內外開講,不少學生都承認,是近日才讀了服貿「懶人包」,了解它對台灣產業的危害。弱勢產業容易受到市場開放的影響,這是事實;政府應該提出具體解說,告訴民眾已提列的九百多億元損害救濟基金將如何運用。然而,服貿對台灣的重要性不只是在把市場向大陸開放,這是多數懶人包沒提的事,但反服貿的人不能不知道。
台灣的活路,是在改善兩岸政經關係,並藉此去改善台灣的國際政經關係。服貿協議作為ECFA框架下第一個具體協議,扮演的是ECFA與TPP或RCEP的銜接點;沒有服貿協議,ECFA只是一個空的架構,台灣即無可能藉由它去聯結更廣大的國際區域經貿協定。
二○○八年民進黨執政八年下台之時,兩岸關係極度凶險,扁政府在華府及北京的雙重包夾壓力下幾乎走投無路;馬政府上任後,透過ECFA改善兩岸政經關係,此一工程如今證實是成功的。
經濟面而言,台灣去年對大陸出超達七七○億美元(台灣總出超為三三一億美元),陸客來台逾八百萬人次,創造的外匯收入達新台幣三千七百餘億元。有人說台灣經濟未因ECFA而大好,那其實主要是全球經濟凋敝及台灣產業轉型失敗所致;若無兩岸貿易挹注,台灣貿易將出現嚴重逆差,內需則更萎靡。ECFA也改善了兩岸的互信,增添了雙方的善意,則更是貴重的政治效益,台灣享有一百三十多國免簽即是一例。
馬政府當初是在民進黨的狂暴反對下,完成了ECFA的簽署。但台灣不能只依賴具有政治讓利因素的ECFA,那將使台灣在經濟與政治上皆不安全;因此,必須藉由ECFA進一步擴大改善台灣的國際政經關係。參加TPP及RCEP等區域經濟夥伴協定,即是主要目標,而服貿協議正處於這個大戰略的銜接點。
台灣須經由「服貿協議」以完善ECFA,理由有二:一、完善ECFA有助於增加兩岸的互信與善意,台灣必須「由中國走向世界」,而不可能「甩掉中國,走向世界」。台灣若連ECFA都無法完善,如何能進入北京扮演主要角色的RCEP?二、服貿協議是台灣加入TPP及RCEP的熱身工程,許多區域夥伴國家要看北京的態度,來決定與我國談判的規格。台灣若連服貿這樣高度讓利的協議都不能接受,如何說服其他國家接受台灣加入條件更嚴的區域夥伴協定?
北京近年採取「以商圍政」之術,藉深化兩岸經貿連結來黏合兩岸政治關係;台灣對此容有疑慮,但無論如何這總比北京斷禁或壓抑兩岸經貿,迫使台灣經濟困窘而釀生內亂再加利用為好。台灣必須對與大陸的經濟連結有所警覺,並趨吉避凶、因勢利導;但絕無可能逃避或停斷兩岸經貿,證諸扁政府時代作為,即一目了然。
台灣的政經活路,須以加入TPP及RCEP為目標;而欲加入這兩項區域經濟夥伴協定,又須以增進兩岸的互信為憑藉,也就是要完成服貿以完善ECFA體系。其實,就算沒有服貿協議,台灣也終究切不斷與大陸的經貿連結;而台灣若因服貿協議的波折以致喪失加入TPP或RCEP的機緣,台灣勢必愈發自我萎縮。
對於韓國那樣的國家,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只是「給與取」的問題;但對台灣而言,若不能參與TPP或RCEP,除了經濟受阻,更將帶來政治災難。因為,若自外於周邊國家正熱烈構築的區域夥伴協議,台灣的政經地位勢必更邊緣化,則台灣和大陸的關係就可能更趨向衛星化或附庸化。
台灣的出路是由ECFA到TPP。民進黨曾經狂暴反對ECFA,但ECFA過關後,民進黨不僅表態「概括承受」,甚至承認了民眾對其「逢中必反」之厭惡。然而,今天民進黨還在狂暴地反對服貿協議,這不是在阻斷台灣加入TPP及RCEP之路嗎?
服貿「懶人包」會告訴你,大陸人只要拿幾百萬元投資,就可以點點滴滴滲透台灣;但懶人包不會告訴你,台灣可以藉服貿連上更多夥伴國家的開放機會,從而減少對中國的倚賴。反服貿沒關係,但讓自己喪志喪膽則無必要。
【2014/03/23 聯合報
全文網址: 懶人包沒告訴你的服貿戰略 | 社論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8565539.shtml#ixzz2wr7eyDBc
Power By udn.com
兩岸服貿協議 正、反交鋒比較表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8559391.shtml
社論-以準確理智及健全情緒理解服貿協議
工商時報 編輯部 <:time datetime="2014/03/21 00:00">2014年03月21日 04:10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321000026-260202
近年台灣社會不論討論都更、物價、薪資、核四或兩岸服貿協議,總是流於膚淺的謾罵,卻缺乏深入的理解。然而一個社會不可能靠謾罵就可以進步,若不詳實理解而隨風起舞,實枉為知識份子。
我們以近日最受外界關注的《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為例,此前多數人對貿易的理解大多是貨品貿易,較少人注意服務貿易這件事。事實上包括觀光、航運、專利、商標、電信、金融、營建等服務,也可以輸出賺取外匯,當國人提供上述服務給外國人時,這就是服務輸出;反之,當國人接受外國人這些服務時,即服務輸入。例如,每年台灣湧入大批觀光客,他們在台灣住宿、餐飲、購物等消費活動,即是我們所說的服務輸出,再如過去台灣的榮工處到友邦幫忙修橋舖路,也是屬於服務的輸出。
三、四十年來,美國雖總以貿易赤字逼迫他國匯率升值,但他們鮮少提及自己服務貿易享有高額順差這回事。以2012年而言,他們服務輸出高達6,210億美元,遙遙領先排名第二的英國2,800億美元。依世貿組織的資料,同年台灣服務輸出490億美元,排名第25,而韓國1,100億美元,排名第13。
美國服務輸出是全面性的,金融、航運、專利、觀光及電信等服務輸出,都為他們賺取可觀的外匯,而韓國近年來在航運、海外營建也大有收獲,因此服務輸出全球排名扶搖直上。反觀台灣十年前僅落後南韓4名,如今竟已落後12名,這些年台灣若非開放大陸觀光客來台,服務輸出排名恐已落在30名之外。
亞洲四小龍的服務輸出,就屬台灣表現最差。2012年香港服務輸出1,230億美元,新加坡1,120億美元,這說明台灣在服務貿易上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台灣必須提升觀光、航運等服務業的層次,才能迎頭趕上。與此同時,若能爭取大陸廣大的市場,將有助於我國在服務貿易的表現,這就是為何要簽署兩岸服貿協議的原因。簽了這些協議,彼此互惠,這本是各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所追求的目標,其間確實有人將面臨市場開放的競爭,但也有人將獲得更好的待遇,持平而論,我們如果連開放大陸服務業都害怕,那麼面對服務業大國美、歐、日,我們該怎麼辦?
事實上,今天許多反對兩岸服貿協議者,他們並不擔憂與美、歐、日洽簽自由貿易協定,這是因為他們總是從悲觀的角度思考兩岸問題,總認為人家有圖我之陰謀。昔年當日、韓西進搶得先機之際,台灣還在戒急用忍、積極管理,終致大陸市場優勢拱手讓人。
統計數字可以幫我們理解這個經濟問題。台灣早年在大陸進口市場占有率一直遙遙領先南韓,以1994年~2000年而言,台灣在大陸市場占有率高達11.3~12.2%,而南韓僅6.3~10.3%,但此後台灣占有率逐漸下滑,而南韓扶搖直上。今天許多人都憂心台灣對大陸出口比重太高,實際上該憂心的是台灣在大陸市場占有率已降至7~8%,大陸廠商生產所需原材料已不再仰賴台灣。
長期以來,不少人擔心台灣出口過度集中於大陸,惟從台灣在大陸市場占有率逐年下滑就可以明白,台灣今日之憂,不在於對大陸出口成長太快,而在於對美、歐出口太弱,該加強對美、歐出口,而非自我削弱在大陸的競爭力。看看南韓十年來對大陸出口依賴度已由12%倍增至25%,幾已追上台灣,人家對大陸依賴這麼深都不害怕,我們又何必杯弓蛇影,自己嚇自己?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次日,北平報紙大幅報導,國學大師錢穆當時任教於北大,他敘述當時北平沿街上擠滿大學生、中學生喊著口號、舉著標語,一路所聽到的盡是「寧作刀下鬼,不為亡國奴」。對於學子們的反應,錢穆於課堂上慨嘆:「我沒有看見一些屬於奮發正面進一步的話,青年的反應,外面是慷慨激昂,裡面卻是淒涼慘澹。理智不準確,因而情緒也不健全。」他說:「瀋陽是中國的土地,日本何得無端攫取,中國青年似乎不覺其可憤慨或可羞恥,而只認其為一種危險與壓迫,…,若有一個人僅為避免餓死而振作,試問此等振作前程何在?」
看看3月18日佔領立法院的學潮,部分學生於國會殿堂喝酒、抽菸、拆立院匾額等種種行為,實在可悲。借錢穆一席話,這些人外面是慷慨激昂,裡面卻是淒涼慘澹,理智不準確,因而情緒也不健全。我們一向主張嚴肅檢視政府政策,學生們有熱情關心國事是好事,但也該對所抗爭的議題有起碼的理解才對。但試問本次抗爭者有多少人了解服貿協議內容?有多少人了解協議簽署前談判團隊向立院專案報告的情況?如此服貿協議豈能稱為黑箱?又有多少人明白中韓與中日韓FTA談判進度已有後來居上之勢,兩岸服貿協議審議若一再延宕,屆時即使通過恐已時不我予。思及此,學潮的正當性何在?我們籲請學生速返校園,多讀書多培養準確的理智及健全的情緒,日後以之關心國事才是社會之福。
中時電子報關心您:吸菸、喝酒過量,有礙健康!
先說清楚:反服貿或反黑箱?
【聯合晚報╱社論】
|
2014.03.20 02:46 pm
|
閩南語中有句好話:「緊事寬辦」,提醒人愈是重要緊急的事,愈不能用匆忙、方便的方式處理。立法院現在的僵局,相當程度上就是國民黨「緊事緊辦」的結果。覺得兩岸的「大事」一定要過,就想打一條直通道快速闖到終點。與對岸簽定服貿之後,一開始連若干行政部門也不知所以然;之後受到民意壓力,又同意了立院的政黨協商,或許自恃國民黨占多數力量;最後「感謝張慶忠」那一幕,直如一根火柴丟進了汽油堆,燃起熊熊烈火不可收拾。國民黨想要跳過正當程序的作法,最終卻是卡在程序上,動彈不得。
國民黨在程序問題的疏懶,給了民進黨「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反黑箱」的口號獲得了許多人共鳴,凸顯重大政策缺乏公共討論的問題。但反過來看,民進黨不也是在混水摸魚?用「反黑箱」為理由,實質上仍是「反服貿」,卻又不提出實際對應方案。也所以,這兩天立院的混亂場面,有人堅持「逐條審查逐條表決」,看似在意程序正義;卻也有人直接主張「退回服貿」,意圖全盤否定服貿的內容。
這是台灣的政治危機。執政黨怠惰於溝通民意,對決策過程自以為可一手遮天,這是馬政府從上台第一天到第六年了還在犯的毛病。民進黨陷於逢中必反情結,刻意逃避對兩岸經貿協定的內容清楚表態,藉著抓到程序問題的小辮子而擴大戰鬥。
現在的情勢要如何收場?國民黨應承認在程序上犯的錯誤,「緊事寬辦」,回歸重大政策的正常程序。民進黨也必須誠實交代,究竟要在未來兩岸經貿關係上做怎樣的主張?如果以2016大選為念,民進黨難道還是反中到底?能想像兩岸經貿關係倒退疏遠,會對台灣發生什麼效應?
立法院裡如今倒插國旗那一幕,讓很多人心中發涼。對比身穿著國旗裝去跑超跑,去參加國際電玩或花式調酒比賽希望發揚「台灣之光」的年輕人,是誰真的熱血?是誰真的愛護、貢獻於台灣利益?「茉莉花革命」喊起來多輕鬆,但現實的後遺症絕不浪漫,抗議者至少應說清楚:是在反服貿還是在反黑箱?
【2014/03/20 聯合晚報
全文網址: 先說清楚:反服貿或反黑箱? | 社論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8560015.shtml#ixzz2wYlBPeL2
Power By udn.com
人物側寫-爭議人物鄭秀玲 第一個被馬點名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321000900-260301
旺報 (黃佩君、高行) <:time datetime="2014/03/21 00:00">2014年03月21日 04:10
具法輪功背景的台大經濟系主任鄭秀玲(本報系資料照片),在《服貿協議》簽署後,首先成為反服貿風頭最健的學者,「台大經濟系教授認證」成了許多學子反服貿的保證。但她同時也是話題爭議人物,總統馬英九曾公開指出鄭秀玲對服貿的批評是「造謠」,她也立刻回嗆「抹黑」,相當辛辣。
鄭秀玲曾表示,《服貿協議》簽署後,她與研究生花了一個周末,發現《服貿協議》暗藏許多魔鬼細節;但綜觀她的「寶典」與發言,包括中經院研究員李淳等一些經貿學者,都表示她似乎並沒有經貿方面的專業,許多發言與觀點幾乎「超常識」,令人傻眼。
例如她曾表示由於大陸在WTO入會時開放程度低、台灣較高,因此若以超WTO項目來判斷是否對等,對台灣不公平。經貿學者私下表示,會員國在WTO基礎上開放是全球規則,難道要兩岸重新入WTO?「只有慈禧才會不顧國際遊戲規則,同時覺得別人都是八國聯軍」。
但為何看起來對經貿協議的觀念頗有問題,鄭秀玲仍勇於站在第一線,與其他學者脣槍舌戰?一位台大經濟系教授也曾私下表示,台大經濟系宗教風氣鼎盛,鄭秀玲也並不例外。鄭秀玲一直是虔誠的法輪功信徒。而鄭秀玲「逢中必反」情結,自不令人意外 。
不過,鄭秀玲的這些言論,為何會成為反對服貿方最主流的聲音?熟悉綠營智庫的學者坦言,蘇陣營缺乏經貿知識是關鍵。ECFA簽署時,反對黨有熟稔經貿的黨主席蔡英文「壓陣」與執政黨大辯論,既給綠營民眾交代,也掌握住反對的分寸。然而目前黨主席蘇貞昌無法拿捏,一開始就衝過頭難以下台,最後恐怕很難收拾。
蘭寧利批評抗議服貿是部分學生登龍捷徑
【聯合晚報╱記者洪哲政╱即時報導】
|
2014.03.20 11:21 am
|
|
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研究員、海軍退將蘭寧利上午在臉書貼文表示,抗議學生並不知道服貿背後的原因,更不知道是誰在動員,但是事情過了就有人會被某黨賞識而進入政界,這是登龍捷徑。翻攝蘭寧利臉書網頁
 |
針對抗議服貿占領立法院議場學生,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研究員、海軍退將蘭寧利上午在臉書貼文表示,因此目前的問題在前面有「兩岸」兩個字,問題在有人「逢中必反」,這是一個徹頭徹尾被運作的政治議題,他認為,抗議學生並不知道服貿背後的原因,更不知道是誰在動員,但是事情過了就有人會被某黨賞識而進入政界,這是登龍捷徑。
蘭寧利說,一些學生在立法院因反服貿而霸佔立法院使議事停擺,到底他們在抗爭什麼?有必要讓大家了解一下。
他說,通常兩國之間的條約談判,因為雙方權責機制已經過漫長的探討和討價還價後,雙方已獲得共識並簽署。雙方簽署後必須要各自送回民意機關表決,民意機關只能決定「通過」或是「不通過」,但沒有逐條審查權,也沒有更改權,但民意機關可以對其中的不滿而否決全案,讓全案不通過。
蘭寧利舉例,一個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第一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威爾遜總統提出建立國際聯盟,此案送回美國國會被否決,所以美國雖是國際聯盟發起人,但美國並未加入。
他說,同樣的,我國與新加坡和紐西蘭簽的貿易協定,在立法院逐條審過嗎?因此目前的問題在前面有「兩岸」兩個字,問題在有人「逢中必反」,因此這是一個徹頭徹尾被運作的政治議題。這些學生甚至不知道這背後的原因,更不知道是誰在動員,但是事情過了就有人會被某黨賞識而進入政界,這是登龍捷徑。至於國家經濟每下愈況,管他的!
【2014/03/20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蘭寧利批評抗議服貿是部分學生登龍捷徑 | 要聞 | 即時新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1/8559682.shtml#ixzz2wYvVez17
Power By ud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