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產業的產品樣式日新月異,加工需求也從「量產為主」轉向「小量多樣、高精度」的新常態。特別是面對克維拉、碳纖維、壓克力等複合材料,傳統加工方式往往無法兼顧品質、效率與彈性,企業急需更智慧化、更穩定的加工解決方案。
朝安科技深耕數位切割加工多年,整合 Zünd 高端切割機與各式刀具模組,提供從樣品打樣到正式量產的一條龍服務。不論您需要高精度治具、複合材料裁切,還是特殊形狀孔位加工,皆可透過我們的加工平臺快速完成、精準實現,大幅縮短開發時程,降低試錯成本。
這篇文章將帶您深入了解朝安科技的加工能力、可支援材料與實際應用場景,讓您的設計更容易落地,產品更具競爭力。
朝安科技可進行加工的複合材料
在多樣化的製造應用中,選對材料與加工技術往往是產品品質的關鍵。朝安科技擁有多年精密加工經驗,能夠處理從高韌性複合材到柔性矽膠等各類材料。無論是軍用等級的克維拉或是高性能的碳纖維與預浸布,朝安皆可提供高精度、低公差的數位加工服務。
我們特別整理了「可加工材料一次看懂」的對照表,協助您快速瞭解各種材料的特性與應用產業,幫助您找到最適合的製程解決方案。無論您是進行產品打樣、小量客製或工業量產,我們都能依照需求量身打造最合適的切割計畫。現在就來看看哪些材料適合您的應用吧!
材料名稱 | 關鍵特性 | 常見應用產業 |
---|---|---|
克維拉(Kevlar) | 高韌性、耐高溫、抗撕裂 | 軍警裝備、防彈衣、防護手套 |
壓克力 | 透明、美觀、易加工 | 光學夾具、自動化治具、電子展示設備 |
皮革 | 柔韌、可縫製、紋理自然 | 鞋材、居家裝飾、汽機車坐墊 |
碳纖維 | 輕量高強度、剛性佳 | 運動器材、航太零件、自行車配件 |
預浸布 | 層疊結構、耐疲勞性佳 | 車用零組件、航太複材、工業複合材料 |
塑膠 | 可塑性高、絕緣、防水 | 工業零件、密封墊片 |
玻璃纖維 | 耐熱、抗化學腐蝕、強度高 | 風力葉片、機殼護板、工程板材 |
矽膠 | 柔軟、耐熱、無毒 | 醫療器材、嬰幼用品、電子防水墊 |
EVA | 高彈性、緩衝吸震、質輕 | 鞋材、運動用品、工具內襯 |
PVC 板材 | 堅固、防潮、耐化學性 | 醫療隔板、工業護板、建築工程 |
朝安科技加工技術優勢
在追求高精度與高效率的現代製造環境中,朝安科技憑藉深厚的技術底蘊與先進設備,為各類產業提供穩定可靠的加工服務。我們的優勢不僅體現在設備上,更體現在工藝整合與客戶需求導向的解決能力:
✅ 高精度切割能力:公差可控制於 ±0.1mm 以內,確保每一件產品尺寸一致、組裝無虞。
✅ 材料相容性廣:可加工克維拉、碳纖維、壓克力、EVA、矽膠等多種材料,從剛性材質到軟性複材皆可對應。
✅ 複雜圖形輕鬆對應:支援多軸切割、曲面輪廓與細部鑽孔等複雜加工需求,滿足精密工業與客製化設計的挑戰。
✅ 快速打樣與小量彈性生產:搭配 CAD 檔快速導入,無需刀模即可進行試作,加速開發流程。
✅ 數位化流程管理:整合自動化排程與品質檢測,降低人工誤差,提高整體效率與穩定性。
朝安科技不僅提供加工服務,更協助您從設計、選材到最終成品進行全方位技術支援,讓創新產品在每個環節都精準落地,走在產業前端。
朝安科技數位切割加工介紹
朝安科技多產業加工應用介紹
數位切割加工的應用已不限於傳統機械領域,隨著材料技術與製造需求的演進,朝安科技的加工服務已廣泛延伸至多元產業。透過穩定的精度控制與多材質支援,協助各行各業實現從打樣到量產的各式製造挑戰:
🔬 半導體與電子產業
加工應用:光學元件定位治具、設備夾具、絕緣結構件
特色優勢:可加工壓克力、玻璃纖維、工程塑膠等非導電材料,提升製程安全性與精準度。
🚗 汽車與運輸零組件
加工應用:內裝板件、控制臺元件、車用碳纖維裝飾件
特色優勢:支援曲面切割與高韌性材料如碳纖維、預浸布加工,兼顧美觀與強度需求。
🦺 軍警與安全防護
加工應用:防彈衣 Kevlar 布裁切、防爆盾構件、防割手套
特色優勢:高韌性材料切割無刀模,精度高、毛邊控制佳,適合小量多樣快速打樣。
🧪 醫療與實驗設備
加工應用:醫療級矽膠墊片、壓克力反應槽、專用治具
特色優勢:可精細開孔與鏤空,滿足衛材與實驗需求的微細結構設計。
🎯 運動與休閒設備
加工應用:自行車防爆胎用內襯布、EVA 緩衝墊板、PVC 結構件
特色優勢:支援軟質與複合材料加工,可快速應對開模成本高的產品試作需求。
想讓您的產品製造更精準、更高效?
立即聯繫朝安科技,體驗我們多材質 數位切割加工的專業服務。不論是克維拉、壓克力、矽膠還是碳纖維,我們都能為您量身打造最佳切割解決方案。
📩 歡迎預約諮詢,讓您的創意設計從打樣到量產都精準落地!
📞【點此聯絡我們】,開啟您的製造升級之路。
LINE線上諮詢:https://lin.ee/t1jFzPQL
豐原皮革加工工廠
如果您正在尋找一家能夠處理多樣材料、提供高精度加工的專業團隊,朝安科技將是您理想的合作夥伴。彰化克維拉加工工廠
我們擁有多年數位切割加工經驗,設備齊全、技術穩定,能精準切割克維拉、壓克力、碳纖維、EVA、矽膠、PVC 板材等多種材質,支援從打樣到小量或中量生產,縮短交期、降低耗損,提升整體製程效率。臺中克維拉加工推薦
我們特別適合用於製作治具、功能性零件、客製化模組等應用,並已成功協助多家科技業、運動裝備商、車用材料商優化生產流程。無論是複雜幾何、微小孔徑,或是柔性材料的加工難題,朝安科技都能為您提供高效穩定的解決方案。潭子預浸布代工工廠
酷夏,常常會想起下雪的日子,想起小時候在雪天讀書的光景。 16歲之前我在豫北的一個小城生活。那些年的冬天,下雪的次數好像比現在多,雪量也大。雪化時,屋檐上掛的冰凌又粗又長。那時房屋的木制門窗也不嚴實,風雪天,冷風就從門窗的縫隙涌進來,窗臺上也會積下厚厚的一層雪。早上起來,屋內玻璃上就會結上冰花。即使屋里生個小煤爐,手腳仍感到冷。那時手腳經常凍傷,遇熱后又痛又癢。為了御寒,就用舊衣服把膝蓋以下纏住,讓腳面以上有衣物覆蓋,這才好些。但是要看書、寫字,不能戴手套,只能不時地把手塞進袖里暖一暖。聽說白酒能御寒,上學前,喝一口酒,也管不了什么用。 童年的孩子們最喜歡下雪,打雪仗,堆雪人,排隊滑雪,樂在其中。有年冬天,孩子們流行玩火柴槍。我自己用自行車鏈、鐵絲、皮筋做了一把,還要為弟弟做一把。下雪天的傍晚,我和弟弟在拆車鏈圓孔中的鏈軸時,我用力偏斜,沖擊鏈軸的錐頭滑到弟弟按車鏈的手指上,一時鮮血直流,疼得他哇哇大哭。 冬天,麻雀落在院子里的樹上。大雪覆蓋大地,這些鳥兒找不到食物,瑟縮在樹枝上,除了早上歡叫一陣外,整天不聲不響。在饑餓和寒冷的包圍中,有鳥兒從樹上掉下。撿起來,發現它們已餓得干瘦,身體雖然有點暖意,但是已經閉上眼不能動了。于是,我就掃出一片雪地,撒些谷子,人離開后,它們就飛下來吃。我和弟弟還用筐扣了兩只,可因為它們不吃不喝,只好把它們放了。 11歲時的那個春節,我踏著厚厚的積雪到新華書店,買了一套《山河新貌》四扇屏。上面畫的是四季景物,有稻田、山區水電站、紅旗渠、梯田等。回來拿給父親看,他說,你可以把看畫的感想寫下,練習作文。這是我為了寫東西,第一次詳細觀察中國山水畫。那時不懂繪畫的構思布局,更不懂筆墨技法,只是先看畫面上有什么內容,然后再想畫這些是說明什么。為了多寫幾句話,我把每一幅畫反復仔細觀看,力求把上面的人和物都看明白。憑這些內容,我用當時流行的手法腔調,寫出幾段陳述性的文字,完成作文。寫作中,我用了幾個時髦成語,十分得意。那時,大家認為寫作中用的成語多,就是好作文。現在早就忘了當時用了哪些成語,但是那四條幅的大致畫面還能想起。那些畫卷富有朝氣,不像現在有些山水畫死氣沉沉,沒有一點時代感。 初中時,上學要途經人民公園,我很喜歡公園雪天空曠安靜的環境。一次放學,雪還下著,我到涼亭下看雪景,順便讀讀語文課文。后來,有個老頭也來了,我朝他打了招呼。他抽著煙,問我是哪個學校的,多大了,然后出了道數學題考我。我告訴他答案,講了我的計算方法。他聽后說,問過不少同齡的孩子,很少有答對的。他讓我再試試別的計算方法,我講了另一條思路,他贊揚我愛動腦子,還告訴我一種新算法。那種方法實在是巧思妙想,使我深受啟發。他說,還有別的做法,讓我自己去想。這可讓我下了不少功夫,至少在一個月后才想到方法。可惜,之后再也沒有見到過他。 從此,我逐漸對與同齡孩子打打鬧鬧的游戲失去興趣。放學后,我經常獨自一人在屋里看書。雪后,院里的孩子都到戶外玩雪,我還是在屋里讀書。父母、老師也稱贊我知道學習了。我感到自己的興趣確實變了,空閑時愛獨自想一些問題。兩個弟弟還是在雪天瘋玩,到吃飯時也不回來。我找到他們,揪著他們的耳朵,訓斥他們。我不玩雪,也不讓他們出來玩,要求他們在另一間屋里學習。他們有時偷偷下棋,還發生爭吵,我就教訓他們。一次,我的小弟弟被我用雞毛撣敲哭了,他嘟囔著說,看我長大怎么收拾你。其實,他所能做的,也就是躲在暗處朝我扔個雪球。 漸漸地,他們放學后也不出去玩了。我們各自在家里學習,累了,相互聚在一起聊聊天。很快,我也遠離他們。冬天,我寫信不忘告誡他們,雪天心靜,一定要專心讀書。 雪天讀書,多年來已成為我冬日生活的一大樂趣,映雪而讀的圖景,是富有詩情畫意的一頁。 >>>更多美文:散文隨筆
舌尖上的中秋 文/劉隱 幾場梧桐細雨,涼爽的秋風從天際吹來。遠山隱在朦朦朧朧的雨絲里,已經從青翠変成深黛。雨點落在荷塘里,水面上泛起一圈圈漣漪。片片荷葉在秋雨中低吟淺唱。雖然也是留得殘荷聽雨聲的時候,但在這瑟瑟涼風里,依然還能感受秋日里荷的韻味。雨靜悄悄地下著,秋色潤染著大地,楓葉紅,菊花黃,幽幽丹桂滿城香。故鄉的秋天悄悄來了,像一幅濃墨重彩的畫,鋪展在眼前。 秋天的色彩是斑斕渾厚的,秋天縈繞在舌尖上的味道,也是層出不窮,回味悠長。白露后,天氣漸漸涼了,不經意間中秋節又快到了。清早上菜市場買菜,看見幾個近郊農村來的大媽拎著竹籃在巿場里叫賣糍粑,竹籃里白布墊底,一層層碼放著切得端方四正的糍粑,白而細膩的糍粑被碾碎的黑芝麻包裹著,從蓋在糍粑上的白毛巾里,飄出糯米和芝麻濃郁的香味。中秋節要吃月餅,但糍粑也是不可少的,城里人不會打糍粑,就在街上買幾塊回家,用油鍋煎一下,灑上白糖。潔白的糯米經過蒸煮硾打變得細膩黏稠,吃在嘴里唇齒留香。八月中秋吃糍粑起源于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是人們為紀念楚國大將軍伍子胥而流傳至今的傳統習俗。在綿延的歲月里糍粑已經成中秋節不可或缺的美食。或許那是一種記憶,一種回味,一種傳承。在糍粑里咀嚼著香甜的味道,也咀嚼著親情團圓的味道。 秋天是豐收的季節,枝頭果實累累,最奪人眼球的是碩大的石榴,那也是中秋節的美食,夜晩賞月的時候桌上總會擺上幾個紅彤彤的石榴,中秋石榴味正濃,紅似瑪瑙,白若水晶,入口如晶粒玉漿。舉目望碧空上一輪浩月,坐在桌前淺酌慢飲一杯肖坑茶,那是辛苦勞作后最舒心的休息,那是炎夏酷暑后最恬淡的秋涼。面對桌上香氣四溢的時令果品,無論是樹上的石榴和鴨梨,還是水中的蓮子和菱角,都帶著秋天的味道和涼意在舌尖縈繞。也許是年齡關系,缺牙掉齒的我只能望果興嘆,但卻是孩子們的最愛,看到他們一會兒剝石榴,一會兒吃菱角,似乎我也口舌生津,滿嘴流香,不覺回憶起童年過中秋的況味。明月見證多少世事滄桑,依舊那么明亮地高懸碧空,和我們分享著中秋節親情相聚的喜悅。 中秋節的餐桌少不了魚,吃魚當數鱖魚最好,秋浦花鱖又名桂花魚,相傳五代年間,梁昭明太子就喜歡吃秋浦花鱖,盛贊秋浦“水好魚美”,唐、宋以后,李白、杜牧、岳飛等歷代文人墨客,都曾在秋浦品食鱖魚。鱖魚它是家鄉的特產,特別是秋天的鱖魚最肥美,味道極佳,當中秋節的餐桌上端上一盤熱氣騰騰的糖醋鱖魚,香溢滿屋。它色澤金黃,皮酥肉嫩,酸甜爽口。中秋節僅次于春節,也是親人團聚的節日,餐桌上縈繞著濃濃的親情,縈繞著美味佳肴濃郁的香味。中秋節菜單中首選的一道菜應該是板栗燒子雞,非它莫屬。“斤雞馬蹄鱉”,公雞不能太大,要買斤把左右的子公雞,配上新鮮的板栗,雞肉肉質細嫩,板栗滋味鮮美,雞肉溶進了板栗的香味,板栗吸收了雞肉的味道,相得益彰恰到好處,擺在中秋節團聚的餐桌上,更讓人久久難忘。 “秋風起,蟹腳癢;菊花開,聞蟹來”。秋天的美味莫過于吃螃蟹,螃蟹確是人間美味,素有“四方之味,當許含黃伯為第一”的美譽。“含黃伯”就是指這金秋時節的螃蟹。試想一下,中秋時節,一家人圍桌而坐飲點小酒,伴著窗外秋蟲吟唱,慢品說笑,吃蟹,品菊,飲酒,看夕陽,再聞一縷縷桂花的幽香吹來,在微醺的醉意中看一輪明月升上天宇,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中秋是天上月圓的時候,是親情團聚的時候,在這個收獲的季節,多少辛勤的付出才換來豐碩的回報,才釀成中秋節舌尖上醇厚的味道。 秋天聚滿收成,辛勞釀成美酒。縈繞著秋的味道,縈繞著家鄉的味道,這味道飄蕩在游子的心中,飄蕩在歸家的路上。 中秋 文/張孟揚 今年的中秋節,我們全家人聚在小院里,過了一個別開生面的中秋節。 夜幕降臨,只見爸爸在院子里的石桌上點上了蠟燭,同時關上了所有的照明燈,然后一家人圍著溫暖的燭光,坐在石椅上看夜景,吃月餅,拉家常。我吃著美味的月餅,眼睛一眨的瞬間,似乎看見石桌上的蠟燭,閃閃爍爍,像許許多多的小星星,在調皮地朝著我眨眼睛。 夜色漸漸深了,月亮慢慢地升上中天,只見她身著白色的絲帶,嫻靜而安詳,溫柔而大方,她那銀盤似的臉頰,透過云層,留下優美的笑容。腳邊的草叢中,似乎有小蟲子在吱吱喳喳,吟唱著月亮的優美歌曲,水池里嘩嘩的流水聲成了和諧的伴奏。 美麗的月亮還是那么明麗,那么潔白。吃著月餅,看著月亮,我仿佛品嘗出了月亮的味道,媽媽說那是一種關于安靜和等待的味道,就像嫦娥一樣。 我不知道是不是盯著月亮太久了,還是月亮姐姐害羞了,總之月亮姐姐隱身了。我們聽完了爺爺的故事,頓時百無聊賴地張望著天空。這時,哥哥提議猜燈謎,我們大家都齊聲贊成。于是,哥哥把早已準備的一本燈謎的書拿了出來,借著燭光大聲地念了起來:“紅娘子,上高樓,心里痛,眼淚流。(打一生活用品)弟弟剛聽完,就嘟起小嘴不滿地說:“這么難!”看著大家都垂頭喪氣的樣子,哥哥又給了我們一個提示:“這個生活用品就在我們旁邊!”突然,我腦子里靈光閃現,脫口而出“蠟燭”。哥哥朝我高興地點了點頭…… 猜燈謎一直持續了很久很久,大家的熱情一直有增無減。 這時,石桌上的蠟燭滅了,中秋夜快過去了。但中秋節這天的快樂卻永遠地映在我的腦海里。 中秋之夜 文/常樂 每讀蘇子瞻的《前赤壁賦》,總為其七月既望泛舟赤壁所領略的美妙意境而陶醉。在月白風清之夜,“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可謂古今文人學士雅興最濃的賞心樂事。我不敢躋身屈宋弟子的行列,然于此事實心向往之。 今年的中秋之夜,我同十二位同窗一起,在昆明的魯家花園宴游狂歡,度過了有生以來最富情趣的一次中秋節。在生命的交響曲中,增添了一段值得回味的樂章。時間雖然已經過去了半個多月,但思想的羽翼又把我帶到了那個迷人的夜晚,那使人留戀忘返的魯園…… 暮色蒼茫中,一列輕捷的自行車隊在城郊的新聞路上疾馳。每一個人的臉上都蕩漾著春風,預備著消受今晚的良辰美景。沿著靜靜的大觀河,出城約五里許,遙見四圍香稻中坐落著一座飛金點翠的花園——向導朱一陽告訴大伙,那就是我們今晚的洞天福地:魯園。 大伙莫不雀躍,不由加快了腳步。在田間的阡陌溝洫之間穿行了約莫二十分鐘,才進入了這座久慕而無緣一游的名園。 魯園面積不大,大約有二三十畝光景。但十分清靜幽雅,布局也獨具匠心。花園正中矗立著一幢橙黃色的二層法式小別墅,小巧玲瓏,雅致美觀。別墅旁邊是一個荷花塘,我想起了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對荷塘的描寫:“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我驚嘆朱先生的生花妙筆,仿佛他描繪的就是眼前的這個荷塘,但這卻是我心中所有而筆下所無的。 魯園的花卉也栽培得十分好,金盞菊、白牡丹、一串紅、德國蘭,滿眼姹紫嫣紅,芳氣襲人。 在這樣小的天地里,還有小橋流水,石舫曲徑,真是“桃花流水杳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魯園的后園緊靠滇池的草海。在花園里盤桓了一個多小時,我們決定到湖面的小渚上去賞月。我、朱一陽、羅崇光、晏學坤、夏群、王偉六人組成了“先遣隊”,登上小舟向湖心劃去,尋找理想的登陸點。 玉盤似的圓月掛在樹梢尖頭,給平靜的湖面撒上了一層碎銀。清風徐來,水面蕩起片片魚鱗狀的漣漪。我們幾個均勻而有節奏地劃著漿,小舟像輕盈的水鳥在湖上逡巡。啊,多美的意境啊!此時此刻,我的心中充溢著溫馨而甜蜜的感情,不禁低聲吟哦起李太白的《江上吟》:“木蘭之枻沙棠舟,玉簫金管坐兩頭……”是啊,李太白一生藐視功名富貴,“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這是他夸贊孟浩然的詩句,也是他孤傲人格的生動寫照。 “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忽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我們幾個駕著小舟在湖面上往來穿梭,但見螺洲點點星羅棋布,只是都不理想,不是面積太小,就是地皮太潮。忽然眼前出現了一道長堤,就像漂浮在水面上的一條白練。我們欣喜極了,加快速度向長堤劃去。登上長堤,四顧茫茫,使人頓生神秘、寂寥之感。但要論賞月,這兒確是一個佳境。長堤就像一柄長劍,把草海劈做兩半。站在堤上,仿佛可以聽見滇池的喁喁情語,觸摸到它的脈搏;舉頭望天,長空碧藍如洗,與湖水連成一片,使人恍恍然如乘舳艫航行于碧海青天之問。當即決定就在這兒扎營,小舟又返回去接第二批同學了。 一個小時以后,人員全部到齊,果餅菜肴也已擺布停當,司儀朱一陽宣布聯歡開始。同學們席地而坐,在歡笑聲中一起舉杯,為今晚的歡聚干杯,為未來的前程干杯! 我們這次來的十三位同學,雖然坐在同一間教室里學習了多年,但像今天這樣結伴宴游,還是第一次。大家心里特別興奮,話也特別多。不時有人被選作“攻擊目標”。高美清是我們中間的大姐,也是稱職的“后勤部長”,今晚的食品就是她一手籌備的。詼諧的沈潤章直著嗓門高喊:“為我們的終身部長干杯!”大伙兒一哄而應,酒杯一起舉到“高部長”面前。“高部長”在眾人的哄鬧聲中有點羞澀,但終究不愧是久經風霜的人物,旋即老練地端起酒杯,說出一串謙虛而又不失身份的話來:“感謝眾鄉親的鼓勵,只要大家信任,我一定永不辭職。”大伙兒一迭聲叫好,痛痛快快地干了一杯。 月兒悄悄地升上了中天,像一位幽居深閨的少女,羞澀而又羨慕地偷覷著我們,又多情地把清渾灑得更均勻,柔和,仿佛在說:年輕人,玩吧,樂吧,人生就應該這樣暢快豁達。 這時有的同學提出以明月為題聯詩,大伙兒都表贊成。于是由我起了第一句“良宵賞月喜空前”,然后按反時針方向依次承接。十三個同學每人都聯了一句,有的莊重,有的纖麗,有的詼諧,有的古樸,雖然不押韻也談不上工穩,但每人都抒發了一瞬間的真情,倒也別有情趣。 不知不覺,已經到了下半夜。有的同學提出返回魯園盡興,大伙兒立刻異口同聲贊成。 于是,一葉扁舟又把我們送回魯園。朱一陽、夏群、羅崇光諸人忽然心血來潮,要駕舟出去游湖,我們幾個當然頷首歡送。沈潤章,田素昆、王偉、許朝毅和我一起來到石舫上,打開錄音機跳起了“迪斯科”。我們平時都是“非禮勿言,非禮勿視,非禮勿聞”的書呆子,今晚也要學著狂一狂了。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夜已經深了。大家吃夠了,跳夠了,談夠了,鬧夠了,于是帶著滿足的心情,依依不舍地告別魯園,又在熟睡的大地上留下一串串歡笑…… 又見中秋月 文/鐘晨予 中國傳統節日多,每個節日都有著不同的象征,不同的習俗。中秋,這個節日對于我來講總有著一種無法揭開的神秘面紗。每年中秋來臨的時候,除了盼望一個又一個不同口味的月餅外,更有一種幸福是無法取代的,那就是家庭的和諧、和美和溫暖。 每當與祖父母、爸爸、媽媽、兄弟姐妹齊聚一堂的時候,心中會感到無比快樂。小時候賞月,喜歡坐在爸媽旁邊,聽他們講關于月亮的、中秋的傳說。那時對月亮特別向往,更對月亮里的嫦娥十分著迷,有時候我喜歡一直坐在窗前,目不轉睛地看著圓圓的月亮,生怕在我不經意之間,嫦娥、玉兔那一大堆神秘的人物會逃跑;可每次我都全神貫注的,卻都一無所獲!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慢慢長大了,明白了那只是孩童時期的一場夢,根本不是現實,于是我不再一心神往的想著嫦娥與玉兔。我開始喜歡坐在窗前,對著明月訴說自己的心事,覺得那月亮會幫我解決似的。如今,長大了一些,我喜歡在月亮下聽歌、看書,似乎覺得在那清冷的月光下會使心沉靜下來…… 再多的變化,也無法改變我對中秋的喜愛,我會想象如果以后有出息了,在遠離家鄉的他鄉,如遇到中秋,我會是如何的感覺,還會如這般年少無憂無慮嗎?我還會不會把它當做玉盤、鐮刀或者幻想嫦娥在其中居住? 月是故鄉明,水是故鄉甜,人是故鄉親!我想即使身居他鄉,千思萬想,千言萬語也都寄托在同一輪明月上。 >>>更多美文:好文章
1986年下半年,高一上學期快結束的時候,我已經打定主意高二分科選學文科。那個時候是文理大分科,又沒有后來的所謂“會考”,所以一旦選定文科,高一便可以完全不學物理和化學。我們中膽子大的幾個,到了物理課和化學課,便自座位上唿哨而起,一人夾一本閑書,從教室里仰首踱方步而出,像驕傲的公雞,視滿堂男生的恣情開懷和女生的掩口葫蘆如無物。那真是一個可以以文科而驕人的時代啊! 像我這樣膽子小的,雖然人還留在教室里,也對老師的講課充耳不聞。認真的好學生,已經低頭看上了借來的高二歷史書和地理書;我從來不是好學生,看的是從鎮上郵局書報亭買來的《小說月報》和《小說選刊》。這個時候我正癡迷于馬原的“迷宮”,洪峰的“瀚海”,至于知道他們的小說屬于所謂“先鋒文學”,已是上大學以后的事情了。因此,我差不多是在這些先鋒作家剛一出道的時候,就在高一的物理和化學課上讀過他們的小說,這成為我后來很長一段時間吹牛的“資本”。 到了高一下學期,老師們其實對班上哪些準備學理科,哪些準備學文科已經了然。化學老師石志林從來不管我們這些準文科生;獨有物理老師張紹忠有時會耍一耍我們,提問的時候,先把我們中的一個叫起來,然后還沒等我們開口,便陰陽怪氣地說:“對不起,對不起,請坐下,你是學文科的!”每到這個時候,套用魯迅小說里的話,課堂里便充滿了快活的空氣。 轉眼到了高二,文理分科后,四個理科班,兩個文科班。詩寫得最好的“狐貍”,高一的時候便辦文學社,風生水起,整天穿一件破滑雪衫在校園里招搖,到處找女生朗誦他的新詩,可分科后卻去了理科班,因為他的理想是做工程師;相反,參加省里的數學競賽拿過獎的“叫驢”,卻來了文科班,成為了我們的同學——只是為了不離開自己一直暗戀的班花,直把一向器重他的數學老師氣得夠嗆。那確是一個“愛好文學”便可以“泡”到小姑娘的時代,那確是一個為了夢想與激情可以拋擲青春的時代! 不得不提《雜文報》。鎮上郵電局的那個小個子職工因為常來文科班推銷《雜文報》,成了我們很多人的哥們。《雜文報》以一張小報引領八十年代的思想潮流,“革故鼎新,激濁揚清”(《雜文報》報頭)是那個時代的黃鐘大呂。全班爭看雜文報,最后班上卻找不見幾張雜文報——硬是傳來傳去給看沒了!二十多年后,我成為《雜文報》的資深作者,和報社的老編輯談起這些陳年往事,唏噓不已。那時《雜文報》因經營困難,已是舉步維艱,勉強維持到2014年底,終以一簡短的“停刊公告”布告天下,一個時代就此落幕! 文科班人數少,卻可稱“群賢畢至”。“麥稈”和“秀才”具書家潛質。麥稈那個時候正臨摹李邕的帖子,這個冷僻的唐代書家今天的美術專業人士也未必聽說過。秀才的字那個時候已相當圓熟。鎮醫院最有名的胡姓大夫的診室里就懸著他寫的橫幅,錄的李清照的“夏日絕句”。我一直很遺憾他們后來都拋卻翰墨,別有生涯。秀才大學畢業后著意仕進,然宦海風波惡,剛負責某局沒多久,便因區區幾萬元而陷囹圄——他若能一意臨池,相信也早憑書藝出頭,何至如此! 那時沒有補課,沒有做不完的練習,后來中學里每月折騰一次的所謂“月考”(現在自欺欺人曰“學情調研”),我們那時連聽都沒聽說過;班級墻報《晨曦》卻由大家輪流編輯,定期刊出。李軍的散文,寫故鄉風物;“鴨蛋”的小說,印象中竟有我們蘇北老鄉汪曾祺的味道,都是墻報上我們的最愛。我們班甚至有制謎高手。 1988年元旦晚會,學春晚穿插猜謎,班長王為民制作謎面,謎底全部是本班同學的名字。以“唐家部隊”猜“李軍”,以“墻角一枝梅”猜“辜芳”,這些還算不得什么;最妙的是以毛詩“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猜本班女神“谷彩梅”!去年同學聚會,谷彩梅沒來,聽說忙著在家帶孫子。我們的女神已經做奶奶了!這個消息讓全場黯然許久。好像這個時候我們方意識到,我們的青春已然gone with the wind(隨風而去)。 今天,在這樣的天寒地凍的夜晚,我突然想起了我們當年的“文科班”,目的卻不是借回憶自我取暖。當年,有個性、有夢想、有激情、有活力,以才氣凌人,以狂氣傲世的“文科班”如今安在哉?從在中學做老師的朋友那里聽說,如今的文科班里匯集的多是“理科淚汪汪,文科眼茫茫”;選擇文理的標準已經不是志趣,而是“能學理科盡量學理科,實在不行才學文科”;眾多學校因選學文科的學生太少,開不起班而發愁……文科班之式微竟一至于斯!“文科班”的浮沉或是一窺近二十年社會價值觀變遷的絕佳視角,社會學者、教育學者其有意乎? >>>更多美文:心情日志
REEF15CWFW88OM
台中皮革切割工廠 》朝安科技導入數位切割設備|精度優於正負0.1mm台中預浸布加工工廠 》朝安科技加工服務推薦|工程師指定愛用的切割代工夥伴彰化抗靜電板材切割工廠 》朝安科技壓克力治具加工服務|透明定位治具精密製作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