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別再冤枉狗了!台媒所謂「狂犬病」應正名為「瑞比斯症」...
2013/08/01 15:08
瀏覽3,601
迴響2
推薦19
引用0

誠摯呼籲台灣媒體使用的「狂犬病」一詞,應正名為「瑞比斯症」(rabies)。如今台灣的狗兒遭到歧視與誤解,其禍首就是「狂犬病」這個錯誤的名稱所致。「狂犬病」是台灣俗稱,「瑞比斯」才是正式名稱,它來自於拉丁字根「瘋狂」,屬於感染中樞神經的病毒疾病,不一定與狗或貓有關,因此稱為「狂犬病」等於讓狗兒背黑鍋。瑞比斯症不只感染狗,也會感染其他靈長目、食肉目(如錢鼠)、翼手目(如蝙蝠),因此不應被稱為「狂犬病」。目前台灣瑞比斯症感染對象為鼬獾、錢鼠。貓狗並非致病原,不應被排擠,只是應盡速為牠們施打疫苗,以免疫情繼續跨物種傳播。

有網友問我,「瑞比斯」只是音譯,有必要這樣正名嗎?試問,「阿茲海默症」也是音譯,「愛滋病」也是音譯,SARS甚至直接使用縮寫,有何不可?音譯沒有不好,重點是不要讓台灣俗稱的「狂犬」令狗背黑鍋。也有人問,使用「瑞比斯」(rabies)會不會反讓兔子(rabit)受害,而被誤認為是兔子病?我個人認為應該不會,這就像一般人不會認為 AIDS 與「幫助」(aid)有關一樣。也有人建議用恐水症 (hydrophobia)代替「瑞比斯」,其實「恐水」是發病症狀,的確也可以做為名稱,但我個人認為瑞比斯症的音譯即可。有人說,用「麗莎病毒」(lyssavirus)命名如何?我認為由於麗莎病毒種類很多,其中只有一類為「瑞比斯」,而瑞比斯又會感染蝙蝠、浣熊、臭鼬、狐狸、獴、狗,因此僅稱「麗莎症」也不妥當。有人擔心將「狂犬病」改名,會讓人對於這個病症的危險性警覺心降低。我不這樣認為,只要適當宣導,民眾依然會注意危險,不改名反而會波及無辜。試問,SARS這個字會讓人感覺比較不危險嗎?愛滋病需要被定義成「同性戀病」嗎?都不需要吧?所以瑞比斯症也不必被稱為狂犬病。因為他們都不是禍首,不可以傷及無辜。

英文名稱 rabies中根本沒有提到「狗」是致病原,狗跟人一樣,是這個病的受害者。既然如此,怎麼沒人說這種病叫「狂人病」?正名是一種負責任的科學態度。維他命 (vitamin) 被證明非「胺」類後,立刻去掉字尾e正名,這才是科學的負責精神。(「胺」的字尾為 "mine" 如三聚氰胺 melamine、葡萄糖胺 glucosamine、多巴胺 dopamine、萊克多巴胺 ractopamine、安非他命 amphetamine 等)。將名稱正名為瑞比斯症後,再確實宣導,不要讓無辜的狗受害,更不要因棄養加速疫情惡化。這才是正途。

前台灣省家畜衛生試驗所所長劉培柏先生認為,農委會向OIE報告的瑞比斯症病原名為「Lyssavirus(麗沙病毒)」,只是麗沙病毒屬的一種。按照他的分析,此次流行並非所謂的「狂犬病」。根據2010年世衛組織資料,麗沙病毒全世界至少有十二種,但是只有對犬隻等肉食獸有致病性的才被歸類於「狂犬病毒」,其他十一種僅在蝙蝠體內檢出,則為「類狂犬病毒」。至今WHO尚未作鼬獾體內檢出病毒的歸類,因此劉培柏先生認為,台灣鼬獾病毒應歸類於「類狂犬病病毒」,而非媒體瘋狂報導的「狂犬病」。

既然「類狂犬病」與犬類無關,為何無辜的狗兒要背負惡名呢?所以我認為所謂的「類狂犬病」應盡速更名為「類瑞比斯症」,而感染狗類,且對人身有危害者,則應該被稱為「瑞比斯症」才對。君不見「鼠疫」、「狂牛症」、「禽流感」「恙蟲病」都是因為那些動物為致病原因而被命名。但是「狂犬病」並非僅僅是狗兒引起的,要狗狗背黑鍋,實在不公平。

防治瑞比斯症的正確觀念,應是避免與野生動物接觸,並且不要帶寵物進入山區,同時盡快為寵物施打疫苗。至於棄養寵物、撲殺流浪狗、甚至虐待犬貓,那真是錯誤至極的作法!相關單位已經努力增加山區動物疫苗施打覆蓋率,而公私立動物收容所也已經辦理免費施打疫苗。政府聲稱只要疫苗覆蓋率達 75% 就不會有大流行的危險。

然而目前的問題有兩個。一,疫苗嚴重不足,尚須等待進口。二,傳統疫苗對鼬獾、錢鼠所散播的瑞比斯症是否有效?劉培柏先生指出:「台灣發現的鼬獾病毒和犬隻麗莎病毒基因比序,只有百分之八十八到九十二的相似性,而台灣採購的都是針對傳統瑞比斯症病毒製造的疫苗或免疫球蛋白,其對鼬獾的類瑞比斯病毒感染是否有效?有關單位應速究明。」(原文「狂犬病」並非犬隻引起,故本文皆改為「麗莎病毒」與「瑞比斯症」)

另須注意「錢鼠」非「老鼠」,老鼠為囓齒目雜食動物。錢鼠則為食蟲目肉食動物。因此用老鼠藥(原料為米糠)抓不到錢鼠。捕捉錢鼠可使用烤好的香腸放入捕鼠器內,捕捉到後要用火焚化以免病毒擴散。

目前的防疫關鍵在於,已經確知鼬獾型瑞比斯症對狗兒屬高毒性,狗兒也會受害。而在美國的案例中,有狗兒感染瑞比斯未死亡恢復存活成為帶原者的案例,且疫苗對帶原者無效。因此比較需要注意不可棄養寵物、不可讓寵物與野生動物接觸,並且應盡快施打疫苗。另外,看來健康的狗也要受檢,以免帶原者未被篩檢出。還有,現行疫苗並非針對鼬獾型麗莎病毒,是否可有效預防,也應盡快釐清。總之,狗兒與人都是瑞比斯症受害者。不應該將此病稱為「狂犬病」,就好像我們不會說這是「狂人症」一樣。

瑞比斯症在台灣絕跡已達半個世紀,為何會死灰復燃?雖然目前仍然在進行基因序列比對,但據推測與人為動物走私、棄養有極大關連。特別是台灣鼬獾型瑞比斯症與中國地區所出現的病毒非常類似。也就是說,台灣山區的野生動物,都是無辜的受害者。加害者,極有可能是如今陷入恐慌而恣意濫殺的人類。我們不應該只是單純的撲殺動物以求自保,以免疾病防治不成,反而造成生態浩劫。目前民眾應該採取更加理性的態度,避免進入山區活動,增加野生動物與寵物疫苗施打覆蓋率,確實阻斷病毒蔓延,而不要波及無辜。

貓、狗都是人類最好的朋友。人類很少為牠們做些甚麼,但是牠們卻往往是人類無知之下的犧牲品。因此,讓我們拒絕使用「狂犬病」一詞,而改以「瑞比斯症」替代。至少,這是我們可以為可愛的狗狗所盡的,一點點的心力。

* 英文老師小叮嚀:rabies 為抽象名詞,因此為單數,不是複數喔!許多病症名稱都是抽象名詞,例如腮腺炎 mumps、麻疹 measles 等都是單數,很容易混淆。要注意喔! 另外瑞彼斯症又名「恐水症」(hydrophobia),主因為罹病後會產生對水的恐懼。該字的字根則為 hydro (水) 與 phobia (恐懼症)。  

* 關心瑞比斯症與狗兒權益的,這篇文章值得一讀 末日之戰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時事評論 環保生態
自訂分類:隨想札記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迴響(2) :
2樓.
2013/08/05 10:50

不好意思,我可以友善列印你的文章500~1000份嗎?

我想要投家裡附近的信箱,和家附近的所有人說這個資訊,

實在不願意再看到有無知的民眾棄狗棄貓,

我媽在區公所上班,她和我說大家現在都棄狗棄貓求自保,那些動物真的好可憐,

棄養的數目一直在增加,真的很不願意看到那些狗貓這樣被傷害,

所以小女子在此請求同意,我為了這個,還特別去申請會員,只為了請求版主你的同意,

拜託了~

當然好。只要能夠導正觀念,我都贊成! 陳徵蔚2013/08/05 12:40回覆
1樓. 清風荷語
2013/08/02 21:52

學習甚多

感謝分享喔

謝謝,也希望早日度過疫情危險期。並且狗兒貓兒都安康。 陳徵蔚2013/08/03 00:20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