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忍與慈悲度憎恨
2008/01/06 15:53
瀏覽812
迴響0
推薦1
引用0
有文友問,他是一個喜歡佛學的人,同時也喜歡道家如老莊的學說。他很喜歡寧靜無爭的生活,希望大家都能和諧互助,和樂融融,所以常常會對別人汲汲營營的行為,和自私自利的心態感到厭惡,久了,連父母都說他心態有問題。他想請問大家,他真的有問題嗎?其他修行者也會有出離心嗎?並且不喜歡跟市儈的人在一起?別人都如何處理?

我想,修行尚未進入大乘境界的人,都會有出離心吧,而且因為出離的不可得,進而對周遭不夠道德或吵鬧的人產生厭惡。為什麼?因為還在小乘--也就是講究自我清靜與修行的人來說,週遭的擾攘確實會妨礙他的清修,因此,原始佛教與瑜珈修行,都有出離尋找清靜修行處所的規定。

但,出離清修並不能真正讓人斷滅煩惱,為什麼?因為只要有風吹草動,或人聲吵雜,就又讓他起了妄心,更遑論人心險惡、你爭我奪的現世擾攘了!所以,真正能斷滅煩惱的人,是能夠在紅塵裡獲得大寧靜的人,而不是在寧靜處才能獲得寧靜的人。

這個「紅塵求道」的觀念,和大乘佛教的入世思想結合,便是告訴我們,「生活即道場,煩惱即菩提」,我們需要面對我們的生活,當然更需要面對我們的煩惱,而不是出離去躲避它,這樣無法求得更高的悟境。

那我們應該如何去面對週遭的吵雜?爭奪?不道德,乃至因而在自己心中升起的怨怒和憎恨?

一、 觀察瞋心

要對治瞋心,首先要觀察瞋心,譬如這位文友,已經知道自己起了瞋心,也知道自己為何起瞋心,更知道自己起瞋心的後果,那他便能對症下藥。但有些人,卻不知道自己已經起了瞋心,別人告訴他時,他也一再否認,為自己辯護,這樣,他就會在不知不覺中瞋心更重,並因為瞋恨心無意中做錯更多事。所以,首先便是要清楚自己已經患了「瞋病」。

同樣的,有些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為何起瞋恨心,是愛?是貪?因為貪、愛不滿足,所以起瞋心;還是喜清靜?喜正義?當清靜、正義不滿足,所以起瞋心?有些人你告訴他德行上的缺點,所以起了瞋恨心,他卻一再否認,這樣,他就無法對症下藥,所以次者要瞭解自己瞋病的「病因」。

同樣的,有些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瞋病已經出了問題,社會適應不良、職業一直無法定著、人際關係出問題、有出離心,更重要的是,自己一直悶悶不樂,樂觀不起來,甚至罹患憂鬱症,別人告訴他已經病情嚴重了,他卻一再否認,這樣,他就無法醫治,所以最後要瞭解自己瞋病的「病情」。

唯有了了實實的觀察並瞭解了自己已經起了瞋病,也瞭解病因與病情,才能醫治瞋病。而事實上,佛教裡的「觀」法都是同原理的,不管是觀六根、觀六欲、觀五陰(色受想行識)、觀自心,都是觀它的發生、原因和病況,如此才能了了實實將它破解,到最後連最細微的、隱藏的、若有似無的也被觀察出來破解掉,才能達到真正不生妄想的境界。

二、無生忍

當我們已經了了實實觀察了自己的瞋病,接下來就要醫治它,怎麼醫?六度裡面有「忍辱」波羅密,所謂「忍辱度憎恨」,忍能治瞋病,但什麼是「忍」?佛家對忍的說法有很多種,最常見的是:生忍、法忍、無生法忍。

什麼是「生忍」?就是我們因為學佛法,所以知道自己必須修行,不能生憎怒,所以克制自己的意識和情緒,讓自己不生起瞋心。

什麼是「法忍」?就是因為我們體悟了佛法中的妙理,產生了法喜,也產生了精進,所以對事情,不再起瞋心。

什麼是「無生忍」?生忍跟法忍雖然都是忍辱的方法,但都未得到究竟,真正的究竟是領悟了萬法都是妄象,都是因為意識而起的短暫因緣,都不是真實的,因而對凡事都不會執著,因而不會在意,這是最根本的。

所以,治療瞋病的方法便是繼續不斷修行、領悟、體證佛法中諸法本空,妙相圓融的妙理,如此便能由生忍而法忍,而無生忍,一直進步了。

三、慈悲

生忍、法忍、無生法忍,都是忍辱的大法,但我個人認為,要讓生忍、法忍、無生法忍快速精進的方法,是慈悲心!任何修習佛法的人都會有慈悲心,但我們容易對那些受苦受難、可憐的人升起慈悲心;至於對那些市儈、不道德、小人得志的人,則會升起瞋心。其實,我們對那些市儈、不道德、小人得志的人,也應該升起慈悲心,因為那些受苦難的人已經知道自己的困厄了,並且無法作業了,可是他們卻還沈溺在貪愛爭奪裡,不知苦難,不斷繼續造業,他們不值得悲憫嗎?

所以,對治瞋恨最好的方法,慈悲也很重要,因此,菩薩道又講「四攝行」: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對於我們想要開導的眾生,應該施於他財與法的佈施、說勉勵鼓舞他的話、做對他有利的事,並且跟他同行同事,好像慈母愍子一般,如此日久便能使他也升起一股對慈母的慕濡之情,進而聽從你的勸導!而這,不也是慈悲的表現嗎?

在升起慈悲心之前,我們應該放棄出離的念頭,確立入世度眾的願心,或許我們現在的功力還談不到「度」眾生,但對執迷貪愛的眾生伸出援手的願心是不能減的。而要放棄出離之前,我們必須了悟「修行在紅塵」的道理,因為真正究竟的道場是在人群,不是在深山。

結論:

所謂「貪、瞋、癡」是三毒,一般人的三毒是由貪愛世間名利富貴與情意而起,而修行人的三毒是貪愛清靜、正義和法理而起。貪法亦是貪,法瞋亦是瞋,法癡亦是癡,了悟了這個道理,我們就該如如實實的觀察我們的病起、病因、病情,然後用無生忍讓自己達到自在,用慈悲讓自己達到大解脫!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心情隨筆 心靈
自訂分類:佛學論壇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