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羅漢」
2008/01/06 14:26
瀏覽2,779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要更進一步了解什麼是「羅漢」,要請先把「什麼是『乘』」一文的「五乘」再溫習一下。
五乘分別是:人乘、天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人乘輪迴再為人,天乘輪迴為天人,但此二乘都還在輪迴當中,尚未脫離生死。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者,就已經解脫生死,不再輪迴(當然,祂必須持續精進,如果退轉,再轉回輪迴也是會的)。
聲聞乘就是聽聞佛法而悟證者,故名「聲聞」;緣覺乘就是在沒有佛法的時代或地區自己體悟佛法而悟證者,故名「緣覺」。但另有一說,體悟證四聖諦者證聲聞乘,體悟十二因緣者證緣覺乘。
聲聞乘的果位依下而上分為四階:須陀洹、斯陀含、那阿含、阿羅漢。只要證到初階的須陀洹就是已經斷我見、了生死了,進入涅盤。不過,在還沒真正徹底悟道成佛之前,任何果位的修證者都有可能再起惑生念,或惹上愛染而墮落,因此還有位階的分別。
到了聲聞乘的最高階-阿羅漢,此時祂已經斷盡煩惱、斷盡生死了,是聲聞乘的最高階,它有「應」的意思,應該接受天人供養;也有「不生」之意,意味不再輪轉生死;亦有「殺賊」之意,就是殺盡煩惱賊。
至於緣覺只有一階,就是「辟支迦佛」,與阿羅漢等階。
得阿羅漢果有兩種方式,一是從慧修,一是從定修,當然也有二者兼修的。阿羅漢都有天眼明(能知未來)、宿命明(能知過去)、漏盡明(能知無明、煩惱是否已經斷盡)。當然修定的阿羅漢得到的神通更多。很都聖者在生前就已經證得阿羅漢果了,不過悟證者是否知道自己已經悟證,佛教上有則所辯論。
所以,在根本佛教時代,或小乘地區,阿羅漢就是未成佛前的最高階,而佛當然也是阿羅漢。後來大乘佛教興起,認為阿羅漢並沒有十足的功德與能力,難以成佛,所以便發展出「菩薩乘」出來,於是「菩薩」便成了高於阿羅漢的果位。
由於阿羅漢只有修道的深淺,並無人數的限制,所以得阿羅漢果的人是可以無限增加的,印度有知名的四大羅漢、十六羅漢,祂們都是佛陀的弟子,因受佛陀囑咐不入涅盤,而駐在人間宏揚佛法。
中國因為受到佛教十六羅漢的影響,所以也發展了漢化的十八羅漢,便是加上「降龍」、「伏虎」兩位羅漢,而且以「降龍」羅漢濟公為首呢。
不過羅漢在中國當然有被戲劇化和世俗化,譬如由佛教的神祇轉世便託言是阿羅漢轉世,因為大菩薩不用再轉世了,祂只要化身就可以了。至於世俗化的部分,我們常稱單身漢為「羅漢腳仔」或稱光禿禿的泡藥柚子為「羅漢果」,不過,至少這也拉近了羅漢和我們的距離,說不定祂們就因此離開涅盤降世來救世呢。
五乘分別是:人乘、天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人乘輪迴再為人,天乘輪迴為天人,但此二乘都還在輪迴當中,尚未脫離生死。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者,就已經解脫生死,不再輪迴(當然,祂必須持續精進,如果退轉,再轉回輪迴也是會的)。
聲聞乘就是聽聞佛法而悟證者,故名「聲聞」;緣覺乘就是在沒有佛法的時代或地區自己體悟佛法而悟證者,故名「緣覺」。但另有一說,體悟證四聖諦者證聲聞乘,體悟十二因緣者證緣覺乘。
聲聞乘的果位依下而上分為四階:須陀洹、斯陀含、那阿含、阿羅漢。只要證到初階的須陀洹就是已經斷我見、了生死了,進入涅盤。不過,在還沒真正徹底悟道成佛之前,任何果位的修證者都有可能再起惑生念,或惹上愛染而墮落,因此還有位階的分別。
到了聲聞乘的最高階-阿羅漢,此時祂已經斷盡煩惱、斷盡生死了,是聲聞乘的最高階,它有「應」的意思,應該接受天人供養;也有「不生」之意,意味不再輪轉生死;亦有「殺賊」之意,就是殺盡煩惱賊。
至於緣覺只有一階,就是「辟支迦佛」,與阿羅漢等階。
得阿羅漢果有兩種方式,一是從慧修,一是從定修,當然也有二者兼修的。阿羅漢都有天眼明(能知未來)、宿命明(能知過去)、漏盡明(能知無明、煩惱是否已經斷盡)。當然修定的阿羅漢得到的神通更多。很都聖者在生前就已經證得阿羅漢果了,不過悟證者是否知道自己已經悟證,佛教上有則所辯論。
所以,在根本佛教時代,或小乘地區,阿羅漢就是未成佛前的最高階,而佛當然也是阿羅漢。後來大乘佛教興起,認為阿羅漢並沒有十足的功德與能力,難以成佛,所以便發展出「菩薩乘」出來,於是「菩薩」便成了高於阿羅漢的果位。
由於阿羅漢只有修道的深淺,並無人數的限制,所以得阿羅漢果的人是可以無限增加的,印度有知名的四大羅漢、十六羅漢,祂們都是佛陀的弟子,因受佛陀囑咐不入涅盤,而駐在人間宏揚佛法。
中國因為受到佛教十六羅漢的影響,所以也發展了漢化的十八羅漢,便是加上「降龍」、「伏虎」兩位羅漢,而且以「降龍」羅漢濟公為首呢。
不過羅漢在中國當然有被戲劇化和世俗化,譬如由佛教的神祇轉世便託言是阿羅漢轉世,因為大菩薩不用再轉世了,祂只要化身就可以了。至於世俗化的部分,我們常稱單身漢為「羅漢腳仔」或稱光禿禿的泡藥柚子為「羅漢果」,不過,至少這也拉近了羅漢和我們的距離,說不定祂們就因此離開涅盤降世來救世呢。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