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專傢稱房地產市場信息信息不透明 難有預期理性
2017/04/15 08:04
瀏覽40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內容來自sina新聞

專傢稱房地產市場信息信息不透明 難有預期理性

  新華網廣州10月21日電(記者 周強)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受房價持續高位運行、銀行房貸收緊、"雙合同"致首付提高等多重因素影響,不少購房者承受力正迎來上限,"十一"以來樓盤出貨明顯放緩;與此同時,房企也難掩"走貨"隱憂。專傢稱,房地產市場信息不公開透明,市場很難形成理性預期。

  市場消化速度減慢

  統計數字顯示,近期樓市消化速度開始放緩。據廣州經緯行研究中心的分析報告指出,從"十一"期間新樓盤開售的去貨率來看,樓盤成交量均在五六成,個別項目甚至僅有兩三成。這與中秋假期及八九月的市場相比,已遜色不少。

  記者連日走訪發現,廣州八九月出現的"日光盤"或旺銷樓盤均出現交貨放緩的跡象。深業江悅灣、萬科東薈城、翡翠綠洲、錦繡天倫花園等,消化率均僅有四五成,且前三者的新樓盤數量並不多,也無法在加推當天售罄。

  廣東房地產協會分析師薛玲說,隨著價格的持續攀高,購房成本的加大在一定程度上阻礙瞭買傢入市的積極性。加上銀行停貸、"雙合同"提高首付門檻等多因素集中制約,總體市場成交已有所放緩,環比有所下降。

  中原地產項目總經理黃韜表示,受"地王"頻出的市場暗示及房價在歷年調控中持續攀漲的現象影響,買傢對房價看漲的預期暫難改變,隻要產品合適、價格在承受力范圍內,買傢仍將選擇入市,特別是接下來持續到12月底,不少發展商肩負完成年度銷售目標的任務,因而新樓盤也將持續推出市場,選擇范圍的增多或吸引前期尚未入市的買傢。

  喧囂樓市有隱患

  不少專傢認為,經過10年的"補漲""急升",城市地價、房價已經到達歷史高位,且已超出普通城市居民的承受能力,樓市成交量難以放大,然而不少購房者的心態確是"看漲不看跌。"

  在廣州一傢國企上班的李女士已經擁有兩套住房,由於可以獲得員工內部價資格,盡管對未來樓市走向並不明確,但還是決定在異地杭州再添置一套房。她說:"同事們都在買,所以我們也跟著買,說不定幾年後就升值瞭。"記者調查發現,類似李女士這樣的購房者,在當下中國購房環境下並非少數,他們購房與需求無關,"中國式購房"現象正在上演。

  與此同時,喧囂樓市背後一些房企也表達瞭難言之隱。深圳一傢房企負責人說,大傢看到的都是某樓盤"日光"瞭,某樓盤賣掉瞭多少套。可是,又有誰仔細數過,有哪些樓盤賣瞭多久還沒賣完?有哪些樓盤其實已經在暗暗地放松價格?又有哪些房企的銷售負責人如今正為賣不動而發愁呢?

  中原地產市場研究部總監張大偉表示,除瞭一些大的上市房企在前9個月銷售提速,如今感到日子可以輕松過之外,一些上半年銷售速度不快的中小房企,最近也已經在籌劃如何沖量完成年度銷售目標。日前,已經有個別房企借集團周年慶的日子推出瞭聯展式的優惠。雖然其優惠幅度不大,但明顯是發出瞭一個"想走貨"的信號。

  暨南大學教授胡剛分析說,究其原因還在於房地產市場信息不公開透明。"未來將出讓多少地,提供多少套房子,無論是老百姓,開發商都是一個未知數,市場也就難以形成理性預期。"

  成交量或將放緩

  廣東一些銀行人士說,在傳統節假日紮堆的下半年,中小企業融資需求會更加強勁,信貸額度的供需進一步加大,銀行信貸則成為稀缺資源,因此普通市民購房貸款將會面臨更多難題。分析人士指出,從第四季度開始,隨著銀行信貸的收緊,將進一步牽制買賣雙方,貸款利率上調甚至停貸的現象將增多,延至年後放款的情況將更趨普遍。

  "從當前形勢來看,政府要完成年度房價調控目標的壓力較大,因此'限價、限售、限簽'三大措施短期內不會松綁,或有進一步趨嚴的可能性。"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楊紅旭[微博]分析說,在價格方面,因目前房價已漲至歷史高位,消費者觀望氣氛漸濃,市場對當前高價的消化期拉長,未來半年至一年內價格上漲幅度將減緩。由此可判斷,在金融環境、行業政策環境短期內不變甚至趨嚴的背景下,四季度成交量或將有所放緩。

  廣東省房協理事趙卓文認為,房地產一輪周期約兩到四年,多年的市場表現已經證明瞭,房價不可能隻漲不跌。當絕大多數人都認定瞭一個"升"字時,樓市的風險就來瞭。當前房價已經超過普通城市居民的承受能力,樓市成交量難以放大。

新聞來源http://bj.house.sina.com.cn/news/2013-10-21/17402460632.shtml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