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日本震災的消息一一披露,我們可以看到核能電廠的脆弱,連素以高科技著稱的日本官方與民間也束手無策,包括:
--德國提供大型自動化幫浦給日本救災,消防設備製造商Putzmeister的3套80公尺高重機械設備,將由斯圖加特空運到日本,加入搶救福島核能電廠災變的工作。
--福島第一核電廠方圓20公里疏散地區內有上千具可能遭輻射汙染的震災遇難者遺體,至今沒有人敢收屍。
--福島核電廠的反應爐和建築外部損毀,是否能採行一般的廢爐順序還有疑問。前原子能安全委員長松浦祥次郎表示,「這次的降低污染作業非常耗功夫,恐怕20、30年都還無法完成廢爐工作」。
海嘯以及地震已經造成無法估計的損失了,而為了善後核災還要付出龐大的金錢跟時間,換做其它國家早就被債信降級了。
然而台灣官方至今仍堅持要繼續蓋核電廠,所持理由為經濟發展需依賴核能,民間也有人說:
--反核能的人不懂核能
--台灣的核電廠採取比日本更先進的設計
--台灣不能退後到農業時代
--台灣不會發生大海嘯
--核能發電成本低,又可以節能減碳
--台灣沒有本錢發展替代能源
這些贊成的人完全看不到日本處理核災所必須付出的龐大成本,就算只有百萬分之一發生類似核災的機率,若乘上日本目前預估幾兆甚至幾百兆日圓的損失所得到的預期效益,包含GDP損失0.3%,至少有幾百億日圓,請問有那個人敢說這是台灣承擔得起?
台灣人不是有神功護體的義和團,我們感謝長期住在核電廠週圍的民眾,為了更多人的生活便利忍受可能的幅射,我們也肯定過去台電及原能會為核能安全的把關,但是我們不能不擔心未來出現大地震甚至海嘯的可能性,如果再不正視能源政策及關掉核電廠,大災難一來,屆時不需要再煩惱有無發展替代能源了,因為已經無核電可用了,也不需要煩惱經濟成長了,因為光是救災就會癱瘓政府了。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