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霹靂一語 舉世矚目 中國四代戰機將首飛 & (運輸機 + 民航機)發展
2009/11/11 19:21
瀏覽2,091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當世界都在等待俄國一再延宕的第四代戰機(俄國歸類為第五代)首飛之時,中國空軍副司令何為榮透露,中國產第四代戰鬥機正處於緊鑼密鼓的研製過程中,即將進行首飛。首飛之後馬上進入試飛階段,中國產四代戰鬥機在8到10年後即可裝備部隊。慶祝人民解放軍空軍建軍60周年,真是不言則已,一鳴驚人。

話雖意外,但也是有跡可循,從總總跡象都顯示中國空軍即將有新型戰機推出:相對殲10發展期間,各種小道消息不斷釋出,近5年中國新一代戰機開發的訊息基本消音,靜默沉潛。而最近開始,殲10公開對外軍展示、殲10入航空博物館展出、八一飛行表演隊換裝殲10、以及傳出殲10將要外銷的消息,再再顯示中國新的戰機有了重要進展。再從美國F-22已經裝備部隊,F-35即將量產來看,中國看著美國第四代戰機的發展也有20來年了,對應的發展方案也應該努力了相當長的時間,不入夥俄國第四代戰機的開發代表自己也有腹案。中國在殲10及殲11的開發累積大量的研發及製造能力,在此同時,中國的工業能力及經費投入大為提升,不少關鍵技術已有突破,中國的第四代戰機的推動比殲10的開發歷程要較為順利,掌握度要高一點。

雖然如此,對透露之早還是感到意外。最為意外的是,中國與俄國的第四代戰機可能會在同一時期首飛。俄國的軍工這下壓力大了,一延再延的首飛,看來是不飛也不行了。入夥的印度那是更氣急敗壞,一定是猛壓俄國,催促進度,甚至威脅要改買F-35以增時效。對日本而言,F-22美國不賣,不得已打算改買F-35,聽到這個消息,可能就更舉棋不定了。對台灣而言,F-16 C/D還要買嗎? 對美國而言,只有開始研發五代機一途了,F-35的生產壓力大增,因為生產數量可能發生變化,生產成本將驟增,F-22是否要重開生產線也將再度浮上檯面。歐洲的陣風颱風也一陣冷風,前景不妙。

不過,這次新機型,由軍方透露而不是軍工發佈,看來中國軍工的壓力要大了,尤其是可能會與俄國的首飛新機作對比,性能不能差距過大。觀察的重點是發動機是中國製否?以及是成飛還是沈飛主研製造,此機的性能是比F-35差一點或差不多,或者介於F-22與F-35 之間,如果是後者,美國F-35的未來將大受影響,而俄國會願意提供發動機嗎?這一切的一切,都在等近期中國四代戰機首飛來揭開廬山真面目。因為已有美國及俄國的示範機,中國新機的外型八九是不離十的,只要漂亮的飛起來,整個全球軍事與軍工將為之震動。

所以我說: 寶劍要深藏,亮劍就不回

********************************

09/11/5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對外宣佈,中國國產軍用大飛機正在生產中,將於今年年底亮相。中航工業飛機公司總經理胡曉峰透露,“我國獨立研發、生產的軍用200噸級大飛機將于年底在西安飛機製造公司亮相”。最初可能採用D-30型發動機,隨後會用WS-18發動機或是FWS-10型發動機的改進型號。

09/11/12「漢和防務評論」平可夫指出,目前第五代戰機所需要的15000公斤級加力推力、採用矢量推進技術的發動機,即使是俄羅斯也只是剛剛投入試飛,中國連第四代的「太行」發動機都尚未真正裝備在部隊。第五代戰機所需要的有源相控陣雷達系統,目前也只有美國、日本投入量產,歐洲、俄羅斯的同類系統尚在最後的研製階段,其中R/T的部件組裝需要大量的投入和經驗。至於隱性複合材料技術,必須體現低可探測性的功能,目前真正具備生產第五代複合隱形材料的國家只有美國。依照目前中國航空工業實力和過去的發展經驗,估計中國即使自己研製第五代戰機,首飛時間至少在10年後,完成部隊裝備的時間最樂觀也在15年以後。

(注: 平可夫的觀點牽涉到第四代戰機的定義,以中國的觀點,中國認定的第四代戰機即將首飛。以時間來講,2012年F-35就將量產,這意謂中國這20年空軍辛苦的發展成果又要回到原點又落後一代,美國的親密盟國都將佈署,中國的國土安全及國家地位將受到衝擊,所以新戰機今年也必須要首飛了,不然就來不及了。中國的新戰機起碼可以以F-35為對抗目標,而F-35是單發戰機,在設計時兼顧三種型號又要考慮易維修等要求。由於時間緊迫,中國的新戰機現階段至少要能迎戰對付F-35,在設計上就可單純化,針對性的強化特點,所以採用雙發重殲減低雷達波反射設計。此外,新設計的戰機也可及早結束殲11面對的俄國智慧財產權糾纏。按照慣例,首飛將採用不載入雷達和其他設備的空機試飛方式,主要對戰機的氣動佈局進行測試,以檢驗是否需要改進。至於有源相控陣雷達,中國已有發展,未來幾年還有時間同步完善。)

09/11/15 看看俄國人的豪氣:

在去年的莫斯科航展上,費佐倫公司在其宣傳材料上寫道:“隱形飛機逍遙的日子不多了,本公司的新產品,足以抓住這些‘賊頭賊腦’的傢夥。”據悉,這種已應用於S-400防空導彈系統的雷達,能同時追蹤80多個目標,並指揮導彈攻擊威脅最大的20個。該雷達對反射面積0.5平方米的小目標的探測距離為50公里,因此對隱形飛機有較強的發現能力。費佐倫公司的全稱是“費佐倫雷達科學研究院無限股份公司”。其前身是成立於1917年6月的航空儀器廠,1942年開始生產雷達。

09/11/19 中國四代機的輪廓越來越明朗,成飛主導、雙發雙傾斜尾、鴨式佈局、腹部進氣。如果如其然近期首飛,則代表中國其實可以更早首飛,因為別忘記去年汶川大地震對四川的影響。這樣的發展也非常合理,此時首飛,可以擺脫俄國的智慧財產權的糾纏,而且由成飛負責,則避免了俄國的牽扯,保密狀況也較佳。殲10像單發的陣風,四代機則越看越像改良版的陣風。 =>  法國的第四代戰機是否也快要首飛了?

09/11/19據美國《航宇日報》,俄羅斯第五代戰鬥機PAK FA的T-50原型機的首飛可能將推遲到2010年。目前三架T-50機體結構已製造完成,其中一架將用於靜力試驗並已從阿莫爾共青城製造廠交付到莫斯科。T-50的首飛可能在茹科夫斯基城的格羅莫夫飛行研究院進行。

09/11/26 [新浪.軍事.軍帖]

中國四代戰鬥機如果是下進氣口,那麼兩台發動機幾乎占了機身的大部分空間,那機體的武器又放到哪裡去呢?總不能搞一個運輸機一樣的大肚子吧。四代機進氣口也需要兩個,只有放在兩側或者上面才是比較合理和便於隱身。

09/12/1 日本自主研發的新型隱身戰機“心神”將在2013年首飛。

09/12/2 俄羅斯科研生產聯合體“土星”發佈,將在年底前向中國供應第一批D-30KP-2軍機發動機。合約規定在2012年之前交付55台。D-30KP-2是渦輪風扇發動機,其最大推力為12.5噸,涵道比2.42:1,翻修壽命3000小時。中國國產轟6K轟炸機配備D-30KP-2發動機。

09/12/07澳大利亞通過法案,將採購第一批14架共計30億美元的聯合攻擊戰鬥機(JSF)。這批戰鬥機將于2014年交付,于2018年進行現役。澳大利亞的F-35採購計劃將共分三批,共計72架,到2021年全部交付完畢。

09/12/11由空中巴士公司負責研製的A400M軍用運輸機在西班牙南部城市塞維利亞成功進行首次試飛。A400M高14.7米,長45.1米,兩翼間距離為42.4米,是一種高速度的渦輪螺旋槳飛機。載重20噸時,一次加油航程達6,389公里。該軍用運輸機還配備空中加油設備,並可在2小時內被改裝成一架加油機。

10/01/26日本自行研發的“C-X”系列大型運輸機,在航空自衛隊歧阜基地試飛成功,試飛機型被命名為“XC-2”。起飛總重141噸,安裝有兩台美制CF6-80C2渦扇發動機,總推力優於俄制伊爾-76。載重方面,XC-2最大載重37.6噸,遜於美俄同類機型,但優於A400M。XC-2最大載重航程5600公里,巡航速度0.8馬赫(1馬赫為340米╱秒),均優於美俄歐的3款同類機型。日本成為繼美俄之後,全球第三個能夠獨立研製大型運輸機的國家。XC-2的負重能力約為C-130的兩倍。此外,XC-2的成功研製,還為日本航空自衛隊改裝預警機、空中加油機等機型,提供了良好的大型平臺。

10/01/29 俄羅斯五代機 T-50成功完成首次試飛,飛行了大約45分鐘。試飛的是具有五代機外貌的原型機,其配備的發動機是蘇35使用的過渡4++發動機,真正的發動機要更強勁,該原型機也沒有配備五代機專用雷達。普京透露,俄羅斯部隊將在2013年接裝首批第五代殲擊機,從2015年開始批量採購。

10/12/27 最近在中國互聯網報導中,出現了一系列有關一架大型具有隱形性能的戰機的照片。另外,有博客網站稱中國的殲-15戰鬥機於2009年8月31日成功進行了首次試飛。文章還透露,中國可能正在研發殲-20戰鬥機。

10/12/31 中國軍事網站論壇和博客上公佈了幾張新飛機在成都黃田壩132跑道上滑行時的圖片。從圖片上來看,中國飛機是美國和俄羅斯第5代殲擊機的混合品。機首部分(飛行員座艙艙蓋、機首、進氣道)在形狀上與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F-22“猛禽”類似,而機尾部分(水準翼、垂直安定面、發動機噴管佈局)則和俄羅斯T-50殲擊機的尾部相像。中國殲擊機採用標準的空氣動力學佈局,使用與機身共軛的高位三角翼。可能是全動的垂直安定面與縱軸之間的斜角較大。整體輪廓表明,飛機結構採用了幾何學隱身技術。

10/12/31 中國特色的四代隱型戰鬥機 = 美國F22帥氣的頭 + 中國殲10的飛翼 + 中國殲8的腰身 + 俄國T50厚實的尾部

10/12/31 [新浪。軍網] (Q:美軍以F-22A隱形戰機作為“踹門者”,其他機型跟進掃蕩,中國要隱形殲擊機幹什麼?)
隱形飛機對航空母艦的威脅,遠甚於對空軍機場的威脅。一顆1噸重的鑽地彈在機場跑道上炸出的大坑,不到2個小時機場搶修隊就可以修補完畢,而同樣的炸彈落在航母甲板上,後果相當嚴重。正因為知道隱形飛機對航母的威脅,所以美國海軍採取了明知故昧的做法,希望以自己裝出來的假像來迷惑對手發展隱形飛機的決心。實際上,F/A-18在海灣戰爭中就被高空高速的米格-25擊落過一架,而四代機擁有隱形、高速、高機動的優勢,無論是正面強攻還是隱蔽偷襲,都是F/A-18無法抵擋的。可以說,一旦中國的四代機正式列裝,美國海軍現有的航母艦載機就面臨著被全部淘汰的可能。

10/12/31 上世紀80年代,中國將“六五”期間第一個航空武器裝備重點項目殲7C飛機的設計任務交給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獨立承擔。1984年4月,殲7C飛機首飛成功。殲10飛機終于在1998年的春天,在無數渴盼與期待的目光中展翅翱翔,一飛衝天!2004年4月,殲10飛機順利通過設計定型審查。盡管殲10飛機面臨首飛大考的關鍵階段,成都所還是從百忙之中盡最大努力提早啟動了雙座機研制的前期技術工作。最終確保了殲10雙座機在2003年成功首飛,2005年圓滿完成設計定型。20世紀90年代末,經過數輪艱辛談判與論證,歷經波折的“梟龍”項目終于塵埃落定,研制任務正式下達。梟龍”飛機01架機得以在2003年圓滿完成了它的首次飛行。

11/01/03 re: 殲20的美國評論
曝光的殲20不是驗證機而是量產戰機原型機是顯而易見的,中國開發殲10與梟龍的經驗加上美國與俄國的四代機都幫中國作了大致驗證,此機還要驗證什麼。由於事關重大只許成功,以及飛機的墨色塗裝,都代表此機非常可能已經試飛,只差正式試飛的儀式。現在的推估重點應該是該機何時達到四代機的各項指標。根據一些微妙跡象,可以感受到一股蓄勢待發的氣息非常強烈。此機的正面非常像美國的F-22及F-35,而且速度快又高度隱形,加上垂尾小又傾斜,所以在垂尾上的軍徽一定要大以利視覺辨識,這可能解釋殲20垂尾軍徽的變化。

11/01/05 NASA(美國宇航局)和美國波音公司完成了X-48B翼身融合概念飛機的第一階段飛行試驗工作,用重227千克的1/8縮比模型共進行了80次試飛。X-48B概念飛機設計用來接替現今的客機和貨機,具有更安靜、更省油的特點。試飛工作始於2007年7月的首飛,NASA和波音首先用了一年多時間完成了20次包線擴展試飛,確定了飛機的操穩特性。接下來的飛行試驗進行確定可控邊界的失速試飛和單發停車機動試飛。在52次參數辨識飛行中,工程師確定了飛機對其20個控制面輸入的動態回應特性。

11/01/11 澳大利亞防務專家卡羅•庫珀稱,J-20戰機的設計特點使其可以安裝不同的電子設備和武器元件,執行一系列戰略性任務:遠端/持續攔截任務、遠端空戰和護航任務、戰區攻擊任務、遠端戰區監視任務、電子攻擊任務以及作為反衛星武器發射平臺。從長遠來看,隨著中國雷達吸收材料或塗層、選頻雷達天線罩、低信號天線和發動機噴嘴技術的日益成熟,中國的隱形設計還有進一步提高的潛力。超音速巡航意味著該機速度較遺產戰機和地對空導彈快,還相當於增加了空對空導彈和智慧導彈的射程,而且在近戰時還可提供能源優勢。

11/01/12 [新浪。軍事] 烏克蘭產鎧甲雷達識破美F-22隱形戰機

美韓兩國為因應“天安”艦事件,在東北亞海空聯合軍演, F-22戰機以戰備姿態參演。為展示武力,在演習前兩天進行地面武器裝載時,駐紮在沖繩嘉手納基地的F-22機群一反常態地離開隱蔽式機庫,直接來到露天彈藥庫附近,將整套作業細節故意暴露給機場周邊的軍事愛好者以及外國情報員。這一招收效明顯,當這批F-22掛載實彈從嘉手納基地升空後,朝鮮、韓國、日本、中國和俄羅斯的防空單位便開始連續監視和比對它們的飛行軌跡。

 

25日那天,多架F-22從萬米高度飛向朝鮮領空,距朝韓軍事分界線僅有12海裡時,才突然掉頭向韓國烏山返航,途中只做了一次空中加油。行動過程中,美軍一直使用未加密的無線電波段通訊,故意讓周邊國家截收。然而,屯兵符拉迪沃斯托克的俄軍S-300地空導彈部隊卻察覺到某種異常。 當時,美軍飛行員在通話中宣稱只有兩架F-22在進行“威懾朝鮮”巡航,但俄軍S-300防空系統配備的神秘武器——“鎧甲”(Kolchuga)雷達,卻從看似不起眼的電磁波中捕捉到4個可疑光點。

 

“鎧甲”雷達沒有辜負指揮官的信任,第二天,美軍在烏山基地高調展示F-22戰機,讓韓日等國震驚的是,他們的雷達從頭到尾只發現兩架F-22,當天在烏山卻出現4架!事後,美國空軍第7航空隊司令傑佛瑞·雷明頓少將透露,在25日的巡航過程中,有兩架F-22在正常高度飛行,吸引別國雷達的注意力,另兩架F-22則利用自身極小的雷達反射截面藏在低空直奔目標。顯然,美軍的把戲沒能逃過“鎧甲”的監視,後者的搖籃——烏克蘭黃玉公司自然喜上眉梢。


11/01/23 在評詁殲-20性能的同時,俄羅斯非常關注殲-20上的飛機引擎是否採用了俄國技術,以及是否違反了雙方簽訂的軍事技術領域知識產權保護協議。

11/03/03 俄羅斯第二架五代機在阿穆爾共青團城成功完成首飛試驗。俄羅斯2011年計劃有三架五代機進行飛行試驗。第一架五代機已進行了40次飛行試驗。已經進行了大量機載雷達設備調試以及靜態測試工作。

11/11/07 中国已向乌克兰订购了250台配备加力燃烧室的AI-222-25F型喷气发动机。洪都飞机将用以组装L-15教练机以及由其发展而成的L-15 LIFT轻型教练-战斗机。发动机将由乌克兰扎波罗日的“进步”机器制造公司负责生产。此外,俄罗斯莫斯科的“礼炮”公司也将参与这批发动机的生产工作。AI-222-25F的推力为2500千克力,可使双发型L-15的最大速度达到1.6马赫(1800千米/小时)。乌克兰方面讲从2012年开始交付首批发动机并在2015年完成全部交货。

12/02/14 根据中国方面2007年对运-20提出的技术要求,中国新型重型军事运输机应当具备以下主要性能参数:长47米,翼展45米,高15米,起飞重量220吨,载重量60吨,8000米高空巡航速度0.7马赫,低空巡航速度630公里/小时,实用升限13000米,航程4000公里。实际上,中国运-20原型机载重量为55吨,改进后应当能够增加到65吨,相比之下,高于俄罗斯伊尔-76MF运输机55吨,低于美国C-17运输机78吨的载重量。中国运-20重型军事运输机使用传统布局,大展弦比机翼,前缘后掠角24度,悬臂式T形尾翼,三点式起落架,主起落架6个轮,前起落架2个轮,可90度偏转。据推测,运-20原型机将使用中国不久前从俄罗斯进口的D-30KP发动机,其推力公认略有不足。

12/09/14 据称,目前中国已经组装了2架运-20重型运输机试验样品,其中首架飞机的组装工作早在今年1月就已结束。一架计划用于飞行试验,一架用于静态试验。预计中国官方今年确认运-20项目存在的事实,并且宣布运-20原型机即将试飞。运-20从开始飞行试验到批量生产至少需要3年时间。性能将超越俄制伊尔-76,接近美国C-17的水平。首批运-20可能使用俄罗斯D-30KP2发动机。

12/09/17 喀山飞机厂生产涡轮螺旋桨运输机安-70,2014年将投入生产。安-70载重达47吨。安-70的主要优势就是起降时不要求太高的条件。由于起落架的特殊结构,安-70甚至能够从未经铺设的跑道上完成起飞,同时对机场条件要求不苛刻,中国就有可能考虑少量购买安-70,用于本国西部边缘地区。中国空军主要运输机型无法在西藏和新疆许多机场起降。此外,中国在南中国海一些岛屿建设了起降跑道,但目前的重型飞机都无法利用它们。 购买大量大载重量并能从任何跑道起飞的安-70只能有利于中国空军。

12/09/22 俄罗斯伊尔-76MD-90A运输机首次试飞。与伊尔-76的相比,它的外观改变不大,但其内部进行了现代化升级改造。其最大飞行时速850千米,在搭载50吨货物时的飞行距离可达7000千米。

12/10/10 雅克-130售价1530万美元,最高时速1060公里,实用航程2000公里,战斗载荷3吨,作战半径1315公里。中国L-15售价1590万美元,最大时速1190公里,实用航程2000公里,战斗载荷1吨,作战半径550公里。中俄教练机都使用乌克兰研制的AI-222基本型发动机,只是中国教练机的动力装置附加有加力舱,能够实现超音速飞行。意大利M-346售价2100万美元,最大时速1230公里,实用航程2500公里,战斗载荷2.9吨;韩国T/A-50售价2960万美元,最大时速1650公里,实用航程2400公里,战斗载荷3吨,作战半径1000公里;捷克L-159售价1200万美元,最大时速912公里,实用航程920公里,战斗载荷2.3吨,作战半径500公里。

12/10/18 《防务新闻》乌克兰安东诺夫设计局在帮助西安飞机工业公司发展“运-20”运输机。该机最初采用俄罗斯的D-30KP2发动机,但是随后将被中国的WS-18涡扇发动机代替,这是美国CFM56发动机的仿制型。WS-18也在发展一种新的K型,用于装备轰-6中程轰炸机,“轰-6K”将拥有更大的航程。

12/10/18 中国已将一架进口自俄罗斯的图-204-120CE货机运送至陕西阎良,中方可能会在该机上安装军用设备并将其用于军事目的。中俄两国于2001年签署了提供5架图-204-120CE货机的合同,俄方为中国制造的第二架货机也已接近完工。图-204是俄罗斯图波列夫航空科学技术联合体研制的双发中程客机,安装了罗尔斯·罗伊斯发动机和西方生产的航电设备,运载能力为28吨,航程约4000千米。

12/10/16 根据俄罗斯国防出口公司2011年与中国签署的184台D-30KP-2发动机供应合同,俄方生产商、“土星”公司在公司向中方正式交付了首批12台发动机。“土星”公司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向中方交付第二批发动机,2013年计划交付60台,从2014年开始批量供应,每年72台。

12/10/25 中航工业洪都最后一架强五飞机总装交付,结束44年生产历史。

12/11/19 载重20吨级的新型中型中程运输机运-9已经列装中国空军。采用4台大功率、低油耗的WJ-6C型涡桨发动机,具有良好的高温、高原使用性。

13/01/22 乌克兰安东诺夫飞机制造公司是中国军用运输机发展计划的重要国外合作伙伴。乌克兰工程师积极参与中型运输机Y-8/Y-9系列飞机以及中国新款重型军用运输机Y-20的研制工作。不久前亮相的Y-20就是在“安东诺夫”开发的、但最终没有进入实施阶段的重型军用运输机An-170的基础上研制而成的。乌方工程师实际上负责解决这种飞机的许多关键性技术问题。此外,“安东诺夫”还负责设计中国民用支线客机ARJ-21机翼的设计工作,尽管它的研制工作一再推迟,费用成倍增加。

13/01/25R 俄罗斯与中方在2010年签署合同,俄方将从俄和白俄两国空军以及白俄企业现有的运输机中挑选10架二手伊尔-76MD/TD,在经过大修后交付中国空军,3架伊尔-76MD来自俄空军,2架伊尔-76MD来自白俄空军,3架伊尔-76TD来自白俄罗斯航空运输出口公司。首架飞机近日发往中国。
(注:俄國騰空老舊伊爾76,準備裝備新型476)

13/1/26 14时整,运-20在阎良基地首次升空!飛行一小時。 垂尾与机尾与C-17相似,机翼副翼与伊尔76相似,机首就是像是A400M机的拉长版本。
(注:12/12/24 照片首次现身中国军事论坛)

有人說:对中国的大飞机发展过程而言,以纯军用的运输机为突破口实在是有点可惜!客运型的大飞机用来满足需要不是更好?预警机及加油机那个不是用客用型的更为合适?
(注:客機沒有禁賣,客機要面對競爭下的效益比,這就是烏克蘭飛機產業無法大發展的原因。不過,中國的國土夠大,運20至少可滿足俄國未交付的30架軍運機)

由于民用客机在设计时更多的考虑乘客对舒适性的承受能力,因而在噪声、机内环境、舱内气压控制以及舒适性等方面是军用运输机所不能比拟的。
(注:長時間監視與指揮的人確實需要較佳的工作環境)

13/02/17 有人說:近日从军方内参中发现了ARJ-21预警机的雏形!ARJ-21飞机因为是标准的客机,自然具有气密性,可以直接进行改装。高空载人的飞机必须是密封严密的,不能存在泄漏空气问题。因为高空中空气稀薄、气温低、飞行中载荷大,如果没有专用的服饰装备,人很难长时间生存,更不用说正常工作。货机改装预警机,如伊尔-76和运八飞机,改装成预警机时,都需要先一步改进为气密型飞机。另外,较好的气密性也能阻止舱外的飞行噪音传进舱内,有利于舱内电子操纵人员的工作效率!
(注: 此外,ARJ-21的引擎不在機翼上,而是在後機身)

13/02/06 在2009年和2011年中国签署了购买239台D-30KP2发动机的合同。它们将用来装备新型轰炸机轰-6K以及新型运-20和先前售给中国的伊尔-76。但是运-20还处于试飞的初始阶段;中国的伊尔-76不是很多,用不了这么多发动机。大部分发动机将配备在苏联图-16轰炸机基础上制造的迄今为止最完善的轰-6K。每架需要两台发动机,可携带6枚射程超过2500公里的巡航导弹。可见,因配备新型发动机而航程得到加长的60架轰-6K可以同时从中国境内的基地起飞携带360枚巡航导弹到达东亚的任何地区。

13/5/31R L-15“猎鹰”高级教练机或即将开始批量生产并装备部队,命名为“教练-10”型高级教练机。采用两台非加力型涡扇发动机。

13/12/16R 中国第二架运20成功首飞。
(Q:應該是第三架?第二架为静力试验机。)

14/1/22 中航飞机研发中心在西安阎良揭牌成立。将原属西安飞机分公司、汉中飞机分公司的航空研发相关资产和人员全部划入中航飞机研发中心;同时,将一飞院研发力量整合到研发中心,将担负起大中型运输机、轰炸机、歼击轰炸机、大中型特种飞机、民用飞机、大型无人机等的研制工作。

14/3/3 运-20最大载重量66吨,最大起飞重量220吨,负载量非常大。

14/7/31 运20第三架原型机换上灰色新装亮相 编号783。第二架原型机为静力试验机。目前运20试飞进度良好,已经进行了包括最大载重量和最大起飞重量在内的多个科目试飞。该机仍然使用俄制D-30KP-2发动机,预计后续飞机将可能换装其国产型WS-18,以及推力更大的WS-20。

14/11/5 国产运-20运输机抵达珠海航展现场,此次前来参展的运-20为783号机。

14/11/17 珠海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展出了全新的中国四发涡桨军用运输机运-30的模型。运-30将替代目前已在使用的中型运-8。新型飞机拥有更宽大的货舱,因采用了复合材料而更经济。还可推测,将会进一步改进升降性能。

14/11/21 俄军接受首架伊尔-476运输机(伊尔-76MD-90A)。伊尔-476运输机外观与伊尔-76相似,但容量扩大了20%,由于使用了更省油的发动机,飞机续航里程增加了1000至5000公里。

15/6/29 运-20先后飞抵丽江机场、康定机场和亚丁机场,这三个地方的海拨分别是2000米、3000和4000米左右,都属于典型的高原机场,其中亚丁机场应该是全球海拔最高的机场,这个顺序说明运-20正在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高原性能的试飞和测试。 

15/7/13 最新一架运20军用运输机首飞成功。这是目前已经曝光的第4架运20运输机完成试飞。今年1月互联网爆出的照片显示,运-20现身北方某寒区机场,可能在进行寒区性能测试;6月运20又现身云贵高原进行高海拔测试;再到最新1架运20进行试飞。运-20有可能在近期交付部队试用。

15/10/27R 空軍 网络上曝出中国第5架运-20运输机(编号785号)成功首飞,并完全使用了国产涡扇20发动机。此前,使用的是俄制D-30KP-2和国产的涡扇-18发动机试飞,D-30KP-2的起飞推力比较低,只有12.5吨,这影响了运20的最大起飞重量,相应的就降低飞机的载荷。而涡扇-18作为D-30KP-2的国产仿制版,延续了原型上世纪60、70年代技术,性能指标已非常落后。

涡扇20和法国施奈克玛与美国通用公司合作的CFM56系列发动机很像,在基本结构和原理上一致。涡扇20和太行(涡扇10)发动机之间有很大的血缘和继承关系。我国在研制太行发动机时,很多基本设计都参考自CFM56系列发动机。涡扇20的基础型号与CFM56-7差不多,它的推力将与涡扇18/D-30KP-2的11吨相同。但它的长度只有2.5米左右,涡扇18则达到5.7米;重量方面,涡扇20大约只有2.3吨,涡扇18达到2.7吨;推重比涡扇20为5左右,而涡扇18只有4.3。

对运-20来说,涡扇20的价值不仅是提高航程,还可以通过增大风扇直径、提高涵道比等措施,将推力提高至15吨。按起飞推重比0.25来计算,运20现在使用D-30KP-2发动机,总推力50吨,最大起飞重量200吨。换装涡扇20后,总推力达到60吨,运20最大起飞重量至少可提至240吨。

15/11/16 中航飞机公司董事会分别收到了总设计师唐长红和总工程师何胜强的书面辞职报告,两人因因工作变动,申请辞去公司职务。值得注意的是,唐长红是我国国产运-20大型运输机的总设计师,何胜强则是运-20的总工程师。
(.:有問題? 飛機、發動機、導彈、軍艦的開發是無法矇過去的,飛上了天或航向了大海,是會掉下來的、會沉到海底的、是會追不到敵人的、是會被敵人追的跑的。)
(有人說:投如929開發。 .: 難道是去搶救919?)

16/1/7 网上曝光了一架运20运输机的最新图,这架编号为785的运20是该机家族的第五架,也是最新一架,该机的基本飞行性能已经接近服役状态,相信不久的将来运20装备中国空军的消息将会被曝光,运20运输机的即将服。
(.:如真是如此,則兩位主要負責人調職就合理了,有新任務了。)

16/2/25R 中国第5架运20大运(789号)原型机现身试飞,为继781、783、785和788之后。 

16/6/10 运-20飞机可以达到66吨,超过伊尔-76MD-90A运输机6吨。机身长度47米(伊尔-476为49米),翼展45米(伊尔-476为50.5米),机翼面积为310平方米(伊尔-476也为300平方米),机高为15米(伊尔-476为14.7米),最大起飞重量220吨(伊尔-476为210吨)。就此数据来看,运-20基本上均已超过伊尔-476。

目前中国运-20试飞使用的是进口较老型号D-30KP2发动机,而伊尔-476使用的是较新型号PS-90A76型涡扇发动机,因而中国运-20在推力和油耗上将会比伊尔-476逊色。
如果一切顺利,涡扇-20将可以在2017年实现定型、批量生产并装机。相比推力为10.5吨的俄罗斯D30KP发动机,涡扇-20最大推力可达15吨。

美国C-17机舱宽度为5.49米,机舱最大高度4.5米,但翼下只有3.76 米。据分析运-20机舱的净高度大约为4.5米,翼下净高度比美国C-17高出很多。运-20货舱有效宽度达到4米以上,容积在400~500立方米之间,又比伊尔-476宽出很多(伊尔-476 的机舱宽度只有3.16米,容积只有300立方米)。

中国西飞的脉动式大飞机生产线已经准备就绪,年产量可达25架以上。这意味着运-20的批量产在即,今年年内即可交付中国空军。

16/7/6 空军 运-20飞机授装接装仪式在空军航空兵某部举行。中央军委副主席许其亮出席仪式,代表习近平主席和中央军委,向为大型运输机研制生产作出贡献的国防科工战线,向空军部队全体官兵,表示热烈祝贺和诚挚问候。

16/9/1 空軍司令員馬曉天指出,空軍目前已經進入「轉型階段」,要建立一支攻防兼備的強大空軍,正在發展新一代遠程轟炸機。而未來的中共戰略轟炸機攜彈量至少二十至三十噸,應具備洲際飛行能力,最大航程達 1.2萬公里,。此外,它主要裝備遠程巡弋飛彈,最大航程達一點二萬公里,並可通過空中加油,進行全球性飛行。
(.:這是大家都知道的秘密。唯一不知的是整件計畫的進程如何?)

17/9/20 运-20进行首次人员空运试验。此次飞行也是截至目前我国自主研制飞机搭乘人员最多的一次飞行。

(.:看來還有路要走。)

******* 中國 民航機 發展 ****************

09/12/15 美國波音公司研制的新一代波音787客機首航成功。目前,波音公司已經接到了840架波音787客機的訂單。波音787客機約有一半以上的零部件採用輕體材料制造,這種新飛機更安靜、客艙窗戶更大、排放更的溫室氣體更少,與同型號飛機相比,能少消耗20%的燃料。

09/12/22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為國產客機C919發動機供應商已經確定選擇美國通用電氣公司(GE)和法國斯奈克瑪公司(Safran)的合資公司CFM作為主供應商。CFM將為C919客機提供全新設計的LEAP-X渦扇發動機。預計LEAP-X將於2016年通過認證。根據CFM稱,LEAP-X將比現有CFM引擎節省16%的油耗,並減排16%的二氧化碳。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將與CFM國際公司在中國合作建立一條發動機裝配線,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計畫於2014年實現C919飛機的首飛,於2016年適航取證,投入使用。

11/2/9 C919大型單通道客機中的“C”指代中國(China)或COMAC(中國商用飛機),第一個數字“9”的寓意是天長地久,“19”代表的是中國首型大型客機最大載客量為190座。目前正在開發的(156到168個座)C919將在2012年之前完成設計,2014年進行試飛,2016年投入商業運行。除了C919之外,中國還在籌畫C929(最多290座)、C939(最多390座)等後續機型。

中國商飛開發的小型客機“ARJ21-700”已經製造完畢,有70到90個座,在2008年11月上海首飛成功。ARJ21是英文名稱‘Advanced Regional Jet for the 21st Century’的縮寫,意為21世紀新一代支線噴氣式客機。

11/10/13 由于预计今年年底才排定ARJ21适航取证和交付客户的后续计划,因此今年内将无法向客户成都航空交付首架飞机。首架ARJ21原计划于今年11月28日交付给成都航空。

11/11/4 国产大飞机发动机有望于2014年完成核心机试验验证,于2016年实现验证机性能达标,并将于2020年完成适航取证,最终实现产品交付。

12/06/11 过去两年中的各种测试发现,中国自行开发的第一架拥有90个座位的ARJ21客机机翼、布线系统和计算机系统均存在问题。在2010年年中进行的一次压力测试中,ARJ21的机翼在压力达到通常水平前就出现破裂。在去年进行的进一步检测中,飞机的大脑——航空电子设备系统出现故障,在这些测试中,布线系统也被发现存在问题。
 (注:挫敗不可怕,一定要累積經驗,找出病根,探出原由,為下一代飛機開發做好完整技術儲備,只要根扎的深,樹就有長高的本錢。)

12/07/12 全球最大的钛生产商——俄罗斯阿维斯马钛镁联合企业已与中国商飞签署一份为期十年的供货合同,将为C919型客机提供钛合金冲压部件。

12/10/23 俄罗斯MS-21型客机的投资额达1600亿卢布(约合52亿美元),将于2017年投入市场。C919将于2016年建成。C919基础型飞机载客168人,俄产MS-21飞机可载客180人。MC-21的飞行距离是5000公里,而中国的C-919基础型飞机的飞行距离为4075公里。如果对其升级的话,飞行距离可达5555公里。MS-21使用美国的Pratt&Whitney PW1400 G发动机。飞机的装潢、控制系统和电子供应系统都将邀请美国和法国的公司来参与。
(注:很奇怪,中國所有正在開發的民航機,俄國都有相對應的機型在開發,似乎俄國在防止中國航空工業的超越)

12/11/13 ARJ21新支线飞机还要花一到两年的时间进行适航取证工作。在获得国内型号合格证后,预计美方还会再进行一年左右的审定。
( 注:Douglas DC-9?以前台灣遠航有幾架)

12/12/19 影响中国商飞公司C919的命运不仅是正在耗光的预算和不明确的时间进度表,可能还包括中国与俄罗斯合作的新大飞机项目。中俄两国合作大飞机项目的确与位于上海的中国商飞公司无关,而是准备在中国国内选择新的厂址,目前被列入备选的城市可能包括包头、西安和重庆以及其他城市。

12/12/19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在西安阎良启动新型涡桨支线飞机项目工作研制。

12/12/24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是一所培养民航飞行人员和其他专业技术人才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中国占地面积最大的高等院校。学院在四川新津、广汉、绵阳和河南省洛阳市设有4个飞行训练分院以及所属的5个设施完备的、供飞行教学训练使用的机场。飞行教学在2500小时以上的全天候飞行教员超过了100人。目前,飞行学生3000余人。有13种共234架初、中、高级教练机和包括波音737-300、800、空客320等在内的全动式飞行模拟机、固定模拟机和练习器35台。

13/10/16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计划建成国内最大的航空发动机外包基地。基地将落户贵州黎阳航空发动机公司所在的贵阳高新区,并为波音公司和空客公司提供飞机备用零件。新项目旨在为大型客机提供商用航空发动机,并希望能够从中汲取技术经验,以改造集团长期亏损的军用发动机生产线。

13/10/22 C919国产大飞机试飞基地有望落户陕西省渭南市的卤阳湖内府机场。拟在场南部新规划建设8平方公里的机场及相应配套设施。卤阳湖内府机场为中国国际通用航空大会的永久会址,是西北地区唯一取得使用许可证的通用机场,共有11家公司24架飞机驻场。

14/1/24 ARJ21民用客机是中国第一次完全自主设计并制造的支线客机,是70~90座级的中、短航程涡扇发动机新支线客机,拥有基本型、加长型、货机和公务机等四种容量不同的机型。采用“异地设计、异地制造”的全新运作机制和管理模式。机体各部分分别在国内四家飞机制造厂生产。ARJ21项目研制采取广泛国际合作的模式。采用了大量国际成熟先进技术和机载系统,发动机、航电、电源等系统全部通过竞标在全球范围内采购。
(有人說:仿 Douglas DC-9(1965)。唉!)

14/3/23 河南欧贝飞机公司以200亿元人民币购买100架苏霍伊超级飞机为“聘礼”,与俄罗斯苏霍伊民用飞机公司在郑州航空港区合作组建喷气式民用客机交付中心和总装线。
(注:100架SSJ-100,代表俄國SSJ-100機型成功了,看來 ARJ21的開發 是不妙了。)

14/5/23 中国商飞公司首批168座C919国产客机的交货时间已被推迟至2018年。C919的首飞被推迟到明年年底。原计划是今年进行首飞,并在2016年开始交货。
(注:還有的拖,不要太期待。歐美是絕對不會幫助中國產生一個強大競爭對手。方法有二,其一,拖延讓其出產時已落伍,第二,實在沒辦法,就突然毀約或抬價到無市場競爭能力。有一個關鍵,就是中方主事團隊絕對不能是裸官主政,必須是對中國工業有強大向心力而且對航空工業有深入了解的人主持,才有可能成功。畫圖簡單,講進度簡單,作出來飛上天就不簡單了。)

14/5/26 C919飞机的主飞控系统由美国霍尼韦尔公司研制,它采用比波音737客机更为先进的全时全权限电传操纵系统和先进的主动控制技术,这种设计由电脑负责自动调整所有舵面,可以减少飞行员负担,增加乘客的舒适度,更重要的优势在于,减轻飞机重量。但由于美国政府明令此项技术禁止出口,上飞院院长郭博智说,“我们只能自行研发核心技术,即飞控控制率的算法,而霍尼韦尔公司只负责将我们设计好的程序进行功能的实现。对程序设计是否正确,受限于美国法律的霍尼韦尔公司只允许回答‘YES’或‘NO’,故障出在哪里只能靠我们自己定位与更改。

航电系统在选择系统供应商时,就鼓励国际供应商与国内企业成立联合公司为大飞机进行产品配套。与ARJ21飞机直接采用柯林斯公司成熟产品的做法不同,中国商飞此次选择了更为先进的航电系统,增加了技术难度,并且多个系统由中国企业进行配套,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商飞选择自主开发C919飞机航电系统的设计与集成工作,无异于是对自身能力的极大挑战,也被看做是主制造商关键能力的体现。

2013年12月,在中国宣布低空开放政策仅16天后,奥巴马就签署《小型航空器复兴法案》,令通过运-12飞机拓展的中美CCAR23部双边适航协定形同虚设。自始至终,被视为与波音公司构成直接竞争的C919能否获得FAA的适航证都显得扑朔迷离。
(注:原來還有第三招,FAA適航證的取得。美國根據中國發展的進度改規則。總之,我的直覺是不大妙。)

14/7/1 中俄联合研制大型运输飞机项目合作备忘录正式签署,双方成立联合小组、进行项目的经济技术论证。。该项目涉及包括伊尔-96-400T大型运输机、伊尔-103多用途运输机等数种“俄裔”运输飞机。并且该项目将在俄方伊尔-96-400T飞机的技术基础上,依托哈飞制造股份公司,融入中国航空技术,在飞机整体性能和实用性方面有所突破。

伊尔-96-400T飞机是俄罗斯目前仅有的一种新型宽体运输机,运输92吨货物可飞行5000公里;伊尔-103多用途轻型飞机巡航速度达到280公里/小时,最大航程可达1070公里,可搭载1名驾驶员和4名乘客。
(注:看來自行發展是更不妙了。)

14/7/13 中航工业旗下子公司中航飞机西安飞机分公司与加普惠公司在英国范堡罗航展上签署了中国新舟700飞机动力系统合作意向书,选择PW150C涡轮螺旋桨发动机为新舟700支线涡桨飞机提供动力。作为70座级的新一代涡桨支线飞机,新舟700将实现中短程航空运输速度与经济性完美的平衡,将于2019年交付用户。加普惠公司PW127J发动机伴随中国新舟60与新舟600飞机已飞向全球二十多个国家。

14/8/13 2009年底,中国商飞在浦东机场以南新建总装基地,占地4000亩,将满足ARJ21新支线系列飞机、150座级单通道大客机和250座级双通道大客机的总装、试飞、交付任务。这里有‘四大金刚’——总装厂房、部装厂房、交付中心和复合材料中心;还有‘四小天鹅’——钣金制造中心、物流中心、数控中心以及工装设计和制造中心。中央翼装配生产线等5条主要生产线的安装工作均有条不紊地开展着。7月底,平尾生产线正式投入使用。

经过几年奋斗,浦东总装制造基地第一阶段建设任务已到攻坚冲刺阶段;第二阶段建设面积34万平方米,到2019年实现C919大型客机年产150架批生产能力;第三阶段建设面积45万平方米,到2025年实现250座级双通道飞机研制及年产30架批生产能力。

14/8/31 中航飞机西安飞机分公司交付C919大型客机首架中机身(含中央翼)、副翼部件。这是继中航工业2014年7月31日C919首架机头在中航工业成飞下线、2014年5月15日C919前机身大部段在中航工业洪都公司成功下线后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14/9/19 第一架C919大型客机在中国商飞上海浦东总装基地开始结构总装。首架飞机首先进行的是前机身与中机身的机体对接,其它部段将在两个月内陆续交付,并运抵上海进行总装。中国商飞上海浦东总装基地于2011年5月开始建设,现已投入使用,到2020年将具备150架C919大型客机和50架ARJ21新支线飞机的年批产能力。

14/12/30 ARJ21获颁民航局颁发型号合格证。ARJ21座舱布局是8+70,即2排2+2布局共8个头等舱座位(现在一般都降格叫做商务舱了),14排2+3布局一共70个经济舱座位,属于支线、短程航班客机。

但由于在支线客机中独家采用了约3.3米外径、3.1米内径的“准干线”机身结构,实现了接近于150座机级别干线客机(737、320)的座舱空间感。比其他竞品的2+2布局开阔大气。双人机组,三名乘务员(1名头等舱乘务员,2名经济舱乘务员)。机头机尾各有一个卫生间。

有人担心的尾吊布局的客舱后部座位的噪音问题,乘坐一小时之内的短程航班还可以接受。
(.:終於了解為何客機引擎要放在機翼下。)

15/5/10 幸福航空一架MA60飛機在執行JR1529義烏至福州的航班過程中,在福州機場落地時衝出跑道。
(.: MA60不斷的出小事、大事,大壞中國民航機生產產業的形象,應該對生產、營運公司進行徹底整改。)

新舟60飛機是中航工業下屬西安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生産的50至60座級雙渦輪螺旋槳發動機支線客機。除幸福航空外,中國的奧凱航空以及剛果、尚比亞、寮國、印度尼西亞等國家都有航空公司使用新舟60飛機。此前,新舟60在國內外共發生故障事故13起,而起落架一直是新舟60的心病,僅2014年就有三起起落架故障。中航工業曾于去年3月17日召開“新舟”飛機專項整頓領導小組會議,全面啟動為期三個月的“新舟”飛機專項整頓。
(.:難道是扶不起的阿斗。這件事讓我有了一個歸納想法,凡是上海都作不出來的,別期望中國其他的地方可以作出來。)

15/6/19 西安 西飞 MA700(新舟700)研制工作于2013年初启动,发动机的供应商暂定为加普惠。预计2016年总装,2017年6月首飞。涡桨客机与喷气式客机相比,起降距离较短,对跑道要求不高适应性较好。另一特性是耗油极低,燃油经济性较佳。涡桨客机也有先天不足,其螺旋桨桨叶暴露在外,桨面位置的座位噪音较大,速度较喷气式客机稍低。MA700非常适合飞600-800千米的短程支线航线,与飞行距离较长的喷气式客机ARJ-21,可形成良好搭配。

MA700与MA600相比,采用全新设计,大量采用MA600未能采用的技术。MA700气动设计重新优化,巡航速度高达550-580千米/小时,最大速度达600千米/小时以上,较MA600提高40%,克服了MA600速度较慢的不足。MA700减轻了结构重量,从而提高了效率和经济性。值得注意的是,MA700是全球第一种采用电传操纵的涡桨客机。

Q400和ATR72是世界涡桨支线客机的标杆之作,尽管两者性能卓越,但其研发年代较早,依旧采用较为笨重落后的机械式操纵,其机身结构设计和气动设计水平相对于MA700并无优势。Q400速度较高,但代价就是经济性稍差,ATR72经济性较好,然而速度和航线适应性不足。MA700取两者所长,有意选择性能和运营效益最佳结合点,并不盲目追求过高速度。最大速度较Q400低20-30千米/小时,但高于ATR72。MA700充分重视中国多高原多山地的地理特征,越障性能好,航线适应线较佳。

15/11/2 航空 中国自制大型客机C919在上海商飞浦东总装基地总装下线。C919为150个座位的中长途商用机,总长38米,翼展33米,高度12米,标准航程为4075公里,C919将首先配备美法合资的CFM国际生产的LEAP-1C发动机,而中国首款商用航空发动机长江CJ-1000A,预计将于2020年以后装配C919。C919大型客机机体结构由中国商飞公司设计研发中心设计,分别由中航工业成飞、洪都、西飞、沈飞、哈飞和航天特种材料及工艺技术研究所、浙江西子航空工业有限公司等单位制造,由中国商飞公司总装制造中心负责总装。

15/11/11 ARJ-21 的行李舱设计不合理,既不能同时装满,也不能只装满一个,而是必须按比例仔细分配重量。主要原因是该机机身在MD90基础上缩短后重心位置发生变化,设计方虽然修改了行李舱设计也没能解决问题。同时也由于这个原因,该机在飞行过程中随着燃油消耗,重心会从接近飞机头部变化为接近飞机尾部。虽然可以利用自动化飞控系统来解决由此导致的驾驶困难的问题,但对于航空公司来说,这意味着这种飞机耗油量将额外增加。
(.: ARJ-21 就不要promote了,幾乎是沒有任何未來性。讓它作為備胎或特種機吧。燃油效率已經決定他的生死,市場競爭是殘酷的。ARJ-21幾乎沒有任何勝算。如果中國參加TPP則一些沒有競爭力的飛機、汽車等都無法自市場競爭下生存。)

16/10/10 2011年9月,北京国际航空航天展览会上,展示了中国首款商用航空发动机——“长江”CJ1000A;2012年3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冯培德表示,“长江”1000国产发动机预计在“十三五”期间用于可装配。

目前,C919装备的发动机由美法合资的CFM国际公司提供,型号为LEAP-X。2015年10月,报道称,商发正在研制CJ-1000AX验证机,目前的计划是在2018年完成验证机的研制和试车工作。如果进展顺利,国产CJ1000-A将于2022年装备C919大型客机。2016年7月5日,中国工信部曾发布消息称,中国大型客机发动机验证机项目通过初步设计评审,并全面转入详细设计阶段。早前,有陆媒披露,CJ-1000A发动机将于年内实现验证机性能达标,2020年完成适航取证并实现交付,届时有望装备C919大飞机。

17/9/29 中俄合作遠程寬體客機9X9正式公布名號——CR929。

18/5/8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总经理谭瑞松接替林左鸣出任航空工业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谭瑞松1962年2月出生于吉林省吉林市,湖南攸县人,北京航空学院学士、哈尔滨工程大学工程硕士、博士。



全站分類:時事評論 政治
自訂分類:不分類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