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dio Player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黃良慈

監察院驚爆秘書長李俊俋及多位監委「公務車私用」違法糗事,秘書長撐沒幾天辭職走人「避風頭」,後面有沒有事不得而知,監委責任部份副院長李鴻鈞移送紀律委員會調查,後續程序卻靜悄悄,媒體關注事件,副秘書長面對在野黨立委凌厲質詢,幾近無力招架,直以紀律委員會相關會議「就快」召開了搪塞,並以移送檢方不宜監察調查先於司法調查為由,堂而皇之放慢暫緩內部行政調查腳步,事涉第三把交椅的本機關高層弊案,副秘書長言詞保守斟酌,欲言又止情有可原,但監察調查報告不宜先於司法刑事偵查,否則難避嫌監察權干預嗎?似有理也似無理也!

發生於2011年郝龍斌市長任內的台北市新生高架橋改建工程弊案,新聞曾沸沸揚揚,疑雲喧騰一時,涉案官員扶搖直上,層級幾乎就要直達「市府層峰」,正值籌辦花博中加上五都選舉在即,燃眉之急郝市長跳上火線滅火,撂狠話總算畫下停損點,當初有科長被聲押,局長乃至秘書長遭約談飭回,當年檢察官偵查犯罪若無相當把握,焉敢冒然傳訊高官,又法院審理若無確鑿證據豈敢准押〈今天就難講了〉,後來監院調查報告稱北市府沒有行政疏失,無異甩了院檢各一巴掌矣!

ADDY7849
圖片取自:(wikipedia 監察院

雖說行政疏失與違法亂紀可以分開調查,懲刑可並行不悖,就如同違法未必違規、違規亦未必違法,然而舉重明輕,行政責任輕行為都沒了,刑事責任重行為怎可能成立?況且高高在上糾彈百官的監察院都已「公布答案」,站制高點的監委率先下指導棋─「我御史台這麼認為,你審檢看著辦吧」,寒蟬效應在所難免,司法獨立審判空間受到嚴重壓縮,試問小法院還審什麼?不過,有常識者皆知,無堅不摧的矛斷無與刀槍不入的盾同時存在「自相矛盾」之理,此案監院調查若無違誤,尚請先彈劾那位違法起訴的北檢「恐龍檢察官」吧!

古之巡按大人先斬後奏,今之監察委員先縱後奏。試想,機關簽呈為何要逐級陳核?合議制法庭評議為何由資淺陪席法官先發言、資深受命法官次之、審判長殿後?道理極其簡單,乃冀免產生權威影響專業見解之因素,假使長官先簽註意見或審判長先評議,後頭的下屬還有勇氣持相反見解嗎?故而監院這麼個沈不住氣「搶先報」,猴急什麼?順我者「升」、逆我者「彈」,司馬昭之心也!「錢是張三偷的」市府官員已認罪,偏偏監察報告卻「此地無銀三百兩」粉飾太平,揚湯止沸恐欲蓋彌彰,瞧該份「還北市府清白」調查報告,御史毫不避嫌扮演甘霖暨滅火及時雨,急如星火監察報告究竟是要向司法宣示,Or暗示呢?

監察調查先於司法調查,若發生於不沾鍋潔癖馬總統時,問題不大,甚至沒問題,畢竟監察院超然獨立行使職權,在那年代可以信任,若放在今天民進黨小人執政,全民信心缺缺,省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