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8/9(日)晨:(巴黎聖母院Cathédrale de Notre Dame de Paris)
佛光普照,聖光明亮,心識分別,光影如一。
佛無國界,愛無區別,信仰如一,加被無限。
有一天,唐太宗召魏徵入宮,說道:「朕知道你是個忠心耿耿,是個有才能、又賢德的好臣子。但為什麼朝廷裡有些大臣,卻上了許多奏摺,陳說你的種種不是,這是什麼道理呢?」魏徵回答:「春雨如膏,農夫喜之,而行人惡其淋漓;秋月如鏡,佳人喜之,而盜賊惡其光輝。」春天的雨水如膏露一般;對農夫而言,春天是播種的季節,亟需雨水潤澤,春雨就像甘露一樣令人歡喜,所以「農夫喜之」;可是都市的用路人卻討厭下雨,出入要攜帶雨具,交通為之打結,總有諸多不便,所以「行人惡其淋漓」。「秋月如鏡」,秋天的月亮,光明如鏡子一般,在秋高氣爽的夜色當中,明月高掛,好一幅美景畫境,文人才子正好對月吟詩作賦,所以才子「佳人喜之」;但是,在黑暗中做壞事的強盜小偷,卻因月亮太光明反而不方便行動,故而「惡其光輝」。(資料來源:追求光明的生命/惟覺法師)
我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是相對的世界,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一生光明、平安與順利,可是難免會遇到黑暗,挫折與考驗。光明與陰影,平順與坎坷,這些都是相對的。因為一切事情都是相對的,所以在遇到挫折時,就會怨天尤人、訶風罵雨,覺得這個世界並不完美。即使是相同的雨,相同的月亮,有人喜、也有人惡,這都是因為人心有分別而有相對,所以在這個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有一體兩面的結果。
達摩大師大乘入道四行觀言:「功德黑暗,常相隨逐。」世間上的一切都是相對的,有功德天就有黑暗天,功德與黑暗是相互消長、如影隨形的;換句話說,黑暗跟光明一樣都是生命的一部分,只有真心的擁抱兩者,體悟「現在的黑暗是為成就未來的光明」這個道理,我們的生命才算完整。當我們領悟了這個道理,才會發現,啊!原來相對於光明的黑暗竟也是一種力量!
我們心裡有了設限、有了分別,於是就產生了人有貧富愚智、地有東西南北、宗教有儒釋道耶等生活上的相對境界。當我們將心量放大,本著「一切眾生都有佛性」的信念來尊重他人,在觀世音菩薩成道紀念日的今天(農曆六月十九日),我們在巴黎聖母院聆聽管風琴彈奏出激盪心靈的聖樂、祈求聖母慈光加被眾生之時,就能深深感受到佛光普照、聖光明亮,佛無國界,愛無區別,人類之所以會有光明與陰影之分別,這完全是心識的作用,其實光影是表裡如一、沒有差別的,只要同樣是信仰真理,所有宗教都是相同如一的,也都會受到真理的無限加被。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10樓. 風城行者2009/08/23 08:00慈暉遍法界
內觀自在 十方圓明
外觀世音 尋聲救苦風城行者 敬和
- 9樓. 黃冠軍2009/08/19 10:44運行
任何事物皆有正反兩面,端賴個人如何審視。 - 8樓.2009/08/19 00:38晚安0ˇ0
這唐太宗的故事說的真好!
惡善僅僅有一線之隔,對於好壞的喜惡觀點自然就不一樣了!
- 7樓. 春眠。人間如夢,2009/08/18 15:03^^
光明與黑暗是一體的兩面,若光明健康面來面對所有的黑暗,則一切皆是佛土.
我以詩度量生活,以色彩豐富我的人生; 帶著夢的羽翼飛天. - 6樓.2009/08/18 10:06一切如是
我們"現在"身處的二元化的世界本來就是有分別,有設限,有對立,有是非善惡.....。
不同的地方自然有不同的風景,就怕把它當真了呀!!
- 5樓. 溥新2009/08/17 23:53觀音即聖母
真理無國界 分別是俗心
觀音即聖母 慈行悲運同
- 4樓. MABLE2009/08/17 23:37陶醉了
被音樂醉醺了
被中西宗教文化流通了
Mable - 3樓. 甜蜜花仙子(願世界平安)2009/08/16 13:42認同
一棟房子 座落四方的某一處 站在東方他說房子在西方 站在西方說房子在東方 都處在無邊際的空間 只因方便而立名相 世人就產生立知 被知綑綁 破除一切相在空中 能萬用
勿只認為自己所接觸的宗教是最好的 各種宗派都令人受益 不能接受 是心的開闊度 其損失也是自己 佛說[未成佛道 先結人緣] 離世覓菩提 恰如尋兔角 人成即佛成 佛說的語意深遠 謝謝
- 2樓. 王國良(阿國)2009/08/16 13:12佛無國界,愛無區別
宗教應該都是勸人要向善,要信仰真理,這就是佛無國界,愛無區別的真諦。 - 1樓. 子建2009/08/16 07:48Like what you say
"只要同樣是信仰真理,所有宗教都是相同如一的,也都會受到真理的無限加被。" 說得真好! 最受不了的是認為自己所信才是真理,別人的都是旁門左道...殊不知這就是糾紛,戰爭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