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神有神格
2009/04/25 22:23
瀏覽1,364
迴響1
推薦36
引用0
 

98/4/23()

神有神格,人有人格,

各司其職,無所逾越。

哲學家問:『是諸佛選舉了生民,還是生民選舉出諸佛呢?』

禪師回答:『是宗教相應了信仰,還是信仰改造出宗教呢?』

華夏始祖黃帝原是中國遠古時期的部族首領,由於功績卓著,聲名顯赫,加上後人不斷的穿鑿附會,便成了人文初祖和遠古帝王、文化英雄和華夏始祖,嗣後再經過戰國時期的造神運動以及漢代的造仙運動,又成為皇天上帝和道教神仙,讓人分不出究竟是神格化的人、還是人格化的神所演化出來的「神話歷史化」。可以確定的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軒轅黃帝的形象,實際上是歷史與神話互滲的結果,是人格的黃帝與神格的黃帝之綜合體。(資料來源:人格的黃帝與神格的黃帝)

再如黃帝之重孫帝顓頊,具有半神半人的特性,亦具有神力可定四方、制儀範,其神格面成就了民族始祖神聖不可侵犯之面貌,但後來卻漸失神性而較近於凡人,為了平定部族之亂也必須爭戰求勝,方可穩固自己首領的地位。其由神格轉變為人格的這個情況,可視為是拉近其與一般凡人部眾的差異性,並將其從天上的王轉成人世間的王,使其在歷史流變和脈絡中有一合理和正當的地位。這種潮流同時也可在西方的「君權神授」的說法中,找到影子。

除了國王的神化,英雄也可被塑造成神,如屈原、關公,甚至自然界的一樹一木也都可被神格化。世界上的宗教不論一神教,或多神教,或泛神教,都以神格為中心,宇宙人生為神格的創造,天時風雨,為神格的主使。於是把宇宙觀、人生觀都納入神格觀念裏。而佛陀的教法則尊重人類平等,以人格為中心。人不但與神平等,並且與佛平等,佛生於人間,長於人間,成佛於人間。人類賢愚不肖的差別,絕不是人種的問題,乃是人格的問題。有人格的,就是聖人賢人,沒有人格的,就是不肖的愚夫。(資料來源:佛陀與印度的宗教哲學思想/原作者署名 東初老人)

神有神的任務,故具有其應有之神格以為教化,各自應盡的責任,故應以提昇人格為職志,所以神與人應是各司其職,無所逾越的。因此,佛陀極重視人格主義,避談神格的觀念,祂以非神教徒之身而能完成偉大的人格,並鼓勵大家致力於人格之向上提昇,由凡人而聖人,進而達到圓滿完整人格的佛。


Best Baby Laugh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心情隨筆 心靈
自訂分類:入世修行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迴響(1) :
1樓. 黃冠軍
2009/04/29 12:08
神格化
中華道統一脈相傳,無所謂神格化之問題。
皇帝為天子
也有君權神授的影子
ez2009/04/30 22:36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