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淡泊名利出世間
2007/08/26 05:38
瀏覽1,695
迴響9
推薦53
引用0
 

96/8/23()

淡泊名利出世間,悠遊四方悟真理,

人生來去此一回,勝敗盈虧終歸零。

(入世修行類,解[960823a]:通常大家都認為陶淵明是一個隱士,很容易誤以為他的人生態度是消極的。事實上陶淵明只是厭惡當時虛偽腐化的政治和社會環境,不願去同流合污而已,其實,他的人生理想是積極而嚴肅的。他無法認同當時現實社會中要求榮華富貴的價值觀念,而堅持去過他認為真正具有價值的精神生活。他甘於忍受物質缺乏的壓力,也不願放棄自己的理想。這是需要有極高的道德勇氣的,而一個消極頹廢的人如何能做到?

陶淵明的早年也曾豪氣干雲,有過建功樹名的遠大抱負和理想。但是他這種超逸四海的「猛志」,在當時門閥士族把持政治的腐朽環境下,是不可能實踐的。做官需要圓滑應付,需要矯揉造作;而陶淵明卻只是個耿介認真的人,他的個性與做官簡直是水火不容。

因為官位愈高,失去的自由也愈多。他在辭官後所作的歸去來辭的序文中把辭官的原因說得非常明白:「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飢凍雖切,違己交病。」「違己」就是違背自己的理想、意志和良心去生活,這是人生最痛苦不過的事。挨飢受凍,固然足以使肉體感覺痛楚,但比起精神上的苦難,仍是輕微的,對他來說還是可以忍受的。

歸隱田園以後的陶淵明,身心都恢復自由了,真是快樂無窮。他作了歸園田居詩五首,最能代表這時期的生活和心情。其中第三首云: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陶淵明隱居田園,親身參與耕作,從這首詩裡,我們看到一個帶著月色,從草木叢生的小徑上荷鋤歸來的田父的形象;我們也體會到作者恬淡自喜的心情。

他的詩還有知趣的故人攜酒共醉:

故人賞我趣,挈壺相與至。班荊坐松下,數斟已復醉。父老雜亂言,觴酌失行次。不覺知有我,安知物為貴。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飲酒詩二十之十四)

生活自由了,心靈也回復到那無羈的自然狀態,詩人把全部精神寄託到耕田、讀書或者是遊山玩水上面,完全陶醉在偉大的自然之中了。慢慢的,他的心超脫於物之外,和大自然融成一片,而忘掉物我之分了。

結盧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離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飲酒詩二十之五)

這詩表現出「物」即是「我」,我即是物的「無我」的境界。「無我」的先決條件是虛靜,也就是詩中所說的「心遠」,就是把自己的心遠離那些俗人俗事,把塵俗思想完全從腦子裡排除出來,達到一種空靈的狀態,正好讓自然填補進來。所謂「悠然」的韻味,便是如此產生的。

他甚至窮至乞食,在乞食詩中他說:「飢來驅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門拙言辭。」但是,詩人並沒有被貧窮打倒,他並不覺得痛苦,而是甘之如飴的。他認為只要心靈獲得自然,只要能活在自由的空氣中,那麼,一切肉體上的痛苦便都微不足道了。所以他說:「豈不實苦辛,所懼非飢寒。貧富常交戰,道勝無戚顏。」(詠貧士七首之五)人生的快樂,就存在於對理想的不斷追求和實踐中。理想戰勝現實,便是最快樂的事情了。

陶淵明的偉大,就在他畢生都在追求著和堅持著一個「真」字。這「真」便是任自然的「真」,愛自由的「真」,人性的「真」。他不僅是晉代的一位第一流詩人,就是在整個中國文學史上,也很少人能和他相比。他的詩歌所以能成就卓越,取得崇高的地位,也全在於「真」。他的詩差不多每一首都富有真情實感,沒有矯揉造作之辭;都是在不得不形諸筆墨才寫出來的,吐露出作者的肺腑之言。他的筆端飽含著詩人自己長期的生活經驗,作品中往往體現出詩人自己的性格,有些詩句把作者的聲音笑貌生動地躍現在紙上。其人真,其文真,作者與作品密切地契合在一起。(摘自:國中國文第二冊九課 五柳先生傳 編寫:游秀美老師)

人生忙碌一場,不論是輸還是贏,不論是賺還是虧,最後什麼也帶不走,只有業隨身,也就是說人生即是一場零和遊戲。因此,應該妥善規劃,儘早完成人生責任,趁著還有體力與精力時,就捨下世間的功名利祿,開始積極地經營自己的精神層面,追求出世間的靈性解脫,悠遊自在的遠離塵囂、行走四方,回歸大自然,讓心靈得到喘息的空間,好讓精神獲得舒緩,這樣就能了悟真理,獲得解脫。)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心情隨筆 心靈
自訂分類:入世修行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迴響(9) :
9樓. 紫衣
2007/09/22 17:34
淡泊名利出世間
淡泊名利出世間
修心修行在日常
老實生活心自在
人生百年不空過

虛名假利皆落空

流血流汗一場空

燃燒自己照亮人

點燃生命光鑑人

ez2007/09/22 21:19回覆
8樓. 夢嚮桃花源 - 淨域
2007/09/15 00:12
嚮往陶淵明世界的夢想家
這是我後半輩子的夢想與目標.
呵呵~~從你的相片看來,似乎還要再過一段不短的時間呢! ez2007/09/17 03:04回覆
7樓. 句子
2007/09/08 23:44
淡泊名利

這就是我的山居生活寫照呀


句子有福報,可以擁有陶淵明的田園生活,回到凡塵,會不會覺得呼吸困難啊?呵呵~~ ez2007/09/09 00:57回覆
6樓. *~奔~*
2007/09/06 00:52
我也喜歡陶淵明~

不知怎麼的!

在我高中念書以來

最愛的就是他呀

可能是我喜歡他的傲骨與純真

自然而然有些嚮往

但處於現代

誰能不為五斗米折腰呢?!

我只能學習他的「真」

能誠實坦率面對自己是快樂的泉源

忙碌的現代人真的非常嚮往田園生活.

但礙於人生責任,大多數人都只能止於嚮往的階段,而無法親身去實現.

所以,無法改變環境之下,只能就現有的條件,去尋找快樂,轉個念頭變自在.

ez2007/09/06 03:12回覆
5樓. *輕輕走過*
2007/09/05 10:40
就這啦

捨『我』其誰

歸去來兮,胡不歸?田園將蕪,何去從?輾轉輪迴,待何生?洗盡鉛華,在此生. ez2007/09/05 15:50回覆
4樓.
2007/08/31 20:23
路過

       “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爲形役,奚惆怅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谏,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歸去來兮辭》

       陶淵明回歸田園,崇尚自然,這裏“自然”指人的質樸真實、率性而行的本性。他無法忍受官場對人的本性的扭曲,追求“本我”“真我”,不一味趨同,以求保存他的社會政治理想和人格價值。

   

在無力與無奈之下,轉換人生舞台,作一些自己可以使得上力的事,未嘗不是自利利他的. ez2007/09/01 00:37回覆
3樓. 玥雨
2007/08/28 10:50
~!~

他不消極?真的嗎?

可能我不太瞭解他吧.

但我覺得人總是要生活.

清流................

只會是可笑.....當然也可以說成清高脫俗.

但世人眼中.他只是一個腐儒而已.~


人生舞台是多方面的,陶淵明或許不適合作官,但卻是個大詩人.

至少他留下的詩作,至今仍傳誦世間,這就是他的貢獻啦!

社會上只要每個人都貢獻他的長處,社會就可以進步,

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要作相同的事情才是積極,有作為哦!

ez2007/08/28 19:41回覆
2樓.
2007/08/26 19:10
身不由己

要像陶淵明真的很難
人往往陷於身不由己的地步
偏偏「身不由己」又是一個好藉口
去追求名利

呵呵!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不錯,這真是個好藉口,是個好理由,為身陷江湖找到正當性.

所以,陶淵明才會辭官下鄉的啊.

ez2007/08/27 04:57回覆
1樓. 雲天
2007/08/26 08:51
讀罷本文,是不是應該獨悵然而淚下?

心有戚戚焉

何時才能放下,追求田園生活

宦海浮沉何時了?官場爾虞我詐何時休?

現階段只能感嘆而已,能耐為何?

讀罷本文,是不是應該獨悵然而淚下?


聶魯達說:「在詩歌的堂奧內只有用血寫成並且要用血去聆聽的詩。」

先別急著掉淚啊!也別急著嘆氣呢!

如果一時之間,暫時無法脫身,總得想辦法求生.

像您縱情詩作,將情感融入到作品中,也是一種好的方式哦!

器世間的一切,不論任何朝代,任何空間,對一個超凡脫俗的人而言,都是如此令人無奈的.在無法改變環境的時候,只能改變自己,調整自己的生活型態,處世心態,才會有快樂的生活.

ez2007/08/26 14:49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