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文章阿扁和小蟲
紅花雨﹐是『戲子的眼淚』﹖
小虫是很標準的一般中國人。
我有一覺﹐中國號稱文化久遠﹐儒家博大精深﹐但四書五經﹐對廣大群眾的影響不大﹐遠不如三國演義等書﹐透過戲劇﹐默化人心的深遠。蓋古時﹐絕大部分中國人﹐無能上學堂﹐甚至到中共竊國﹐還有百分之八十人口是文盲﹐政令要靠口頭宣導。
所以﹐一般中國人的核心價值﹐是『忠義傳家遠』裡的『忠義』﹔對君忠﹐對友義而已。以前﹐有洋人在台灣﹐發表他對台灣中國人的看法﹐簡言之﹐即『無公德心﹐有人情味』。一般國人﹐至少還以『有人情味』為傲也。
現在﹐淪落番邦半生﹐太公才悟到﹐這位洋鬼子的批判﹐很客氣。其實﹐論孝道﹐論仁道﹐均非華人獨有﹐談家庭﹐墨西哥人更高出。要說人情味﹐那能比得上美國草地人﹖
在紅花雨成歌時﹐小虫有一個表態﹐說他『無償』譜寫此歌﹐不是要倒扁﹐心中無藍綠﹐只是為了范可欽個人﹐對他『情義相挺』。這充分說明﹐有情有義﹐才是中國人比較特有的民族風味。
小虫個人雖受現代教育﹐但仍有中國世俗醬缸氣﹐意境涵養不如林懷民。他的表現﹐顯示現化中國人對群体的『公』﹐仍未有概念﹐對公是公非﹐還是相當冷默﹐甚至為私情﹐可不管其行為的社會意義如何。
國人仍然是活在三國演義『各為其主』﹐或武俠小說裡的『王道正邪』世界﹐還是只有私人『真情』﹐只有人際的『有情有義』﹐沒有真理﹐沒有浩然公德。小虫的行為﹐若為一般國人接受﹐我同意您的說法﹐﹐它的影響絕對比『阿扁的貪腐』﹐還嚴重可怕﹗
一首詩﹐一首歌﹐要能流傳千古﹐一定是作者﹐要嘔心嚦血﹐發抒時代的感受﹐﹐說出時代的脈動有悸動﹑吶喊。正如抗戰時的歌曲﹐說出中國人的心﹐道出中國人的悲壯。而今﹐小虫的紅花雨﹐作者既無心(倒扁的悲情)﹐那能有什麼動人的感受﹖震奮心弦的價值﹖
太公不好作人身攻擊﹐說紅花雨﹐是虛假的矯情﹐是(孝子哭墓)戲子的眼淚﹔但總覺得﹐有點屁要放﹐就說它是『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詩強說愁』吧﹗
註﹕在聯網﹐人人講情說義﹐我這文一發﹐才是踩地雷也。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