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我要來講故事,講一段一位師範生如何看教師甄試的真實故事,期盼這一篇文章可以給參加教師甄試的人一些想法,也希望教育當局真的能認真思考教師甄試的神聖與重要。
我的研究所指導教授告訴我,千萬不要教錯觀念,因為一個錯誤觀念會影響到很多人,甚至左右人類發展,所以教錯的觀念的老師要打入十九層地獄(比平常的惡人要多一層)。
自從師資培育多元化後,教師養成與甄試變成很重要的議題,只是,在這一個制度下,實在有太多問題,但有多少人敢站出來修理與導正?
在從前的師範體系保護傘下,你只要考上了師範大學,那就準備悠遊自在過一生了,不用學費,還可以每個月領公費,有服裝補助費、書籍補助費甚至住宿免費,男生當兵也算年資,寒暑假是你的,多上輔導課還可以多領鐘點費,有人在外還開班授課,多賺的可以投資,投資房地產與股票,上班期間聽股市新聞,理財無時無刻,薪水年年跳,好像考評都是一種形式,服務多年退休後還可以領月退,活到老,領到老,真是快樂似神仙。
所以要過以上這種生活的不二法門就是考上師範學校就對了!
很慶幸的,我也是一位師範生,可是我是那種次等的師範生,得以體驗與珍惜得來不易的教師工作,怎麼說呢?就中學師資養成來說,當時在台北有臺灣師範大學,在高雄有高雄師範大學,而在彰化,有一所很多人不知道的教育學院,第一次聽到彰化這所學校是在準備升高中時,我一位同學去讀教育學院附工,我才知道有這一所學校,基本上,它的名氣很小,台清交成與中興、東海、逢甲、靜宜與中山在我心中才是大學的感覺。
因為國三的一整年腦神經衰弱,導致於本來要幻想到台北讀建中的夢滅了,也只能以差六分的成績進入了當時風評不佳的台中二中,埋頭苦讀了三年,在全校一片讀書風氣不佳的氛圍中,我們班一舉有十人上國立的大學,算導師李京華老師(他也是教物理的)啟發有功。
即便認真有加,可是我的數學與化學兩科成績太不理想,其中數學才考二十多分,遍填了各大名校與各有名的科系後,洋洋灑灑志願卡填了一百多個,而當時父親希望我能去讀第一年轉型成大學類型的師專,可是我太叛逆,這九所師院,我將它們全排到最後,就是不想教書,也不想跟小朋友膩在一起。
放榜當下,我看到了我上了臺灣教育學院物理系,心中一直嘀咕著,這個學校到底有什麼東西呢?因為它是我亂畫志願卡一路畫到六十幾個自願才上的學校與科系,雖然我物理很高分,可是我還是比較喜歡讀有電的,如電機、電子與電腦相關的。
糊里糊塗地接受了人家的道賀與祝福,有人說那裡應該是培養當老師的,天啊,我的小時候的志願沒有這一條!後來才弄懂,原來這是有點像師範大學又不太像的半調子學院,全校連進修部學生才一千多人,隨便一所北部的市區國小都比它人多,就是因為半調子,所以連分配到的師範公費生員額才一半,而我就是那拿不到公費的另一半學生。
當時很氣這種制度,決定你是否公費不是在於你分數高低?當時我的分數夠高的,而是在於你忠不忠誠?這話如何說呢?就是說你的志願卡在前幾志願就上這所學校與科系的,分數就較高,很後面才上的,要一路扣多志願序號的分數,像我這種六十幾個志願才上的,能上公費才怪?
當時教育學院的院長葉校長到成功嶺來探視我們時,一堆自費生跟他抗議說不公,因為招生簡章上沒有寫有這樣子的制度,只是當時沒人趕上書抗議甚至媒體不夠大(講難聽一點就是都被控制),物理系入學招生40人,公費生20人全數報到,而自費生有兩人選擇重考,而我這種沒當老師也沒差的人想說算了,在這種公自費學生一起學習與成長中,我看到了一些公費生不敢想像的點點點畫面(礙於保護當事人,也與這一篇文章無關的情形下,這一方面不寫了),心想!這些人以後當老師還得了?這四年的不平等過去了,人家不用繳費還有錢拿,也不用急著考研究所或找職業,人生目標好確定,羨煞我們這些自費生。
教育學院在長官的期待下,在我大二時變成了第三所師範大學,而我們本來想要出現的「臺灣教育大學」不見了,改成地方人士期許下的「彰化師範大學」,當時全校師生好傷心,因為我們都知道臺灣>彰化,這樣子的名字因此流傳在人間。
大學時,流傳著一句話:公費生是公家廢了你一生,而自費生是自己廢了自己一生!而我就是那廢了自己一生的人嗎?
其實,真的沒有這麼想當老師,整天跟以後的準老師混久了,竟然也覺得當老師不錯耶,只是自費生哪有這種權利,我跟你說:想當老師,門都沒有!
於是自費生選擇了繼續進修讀書(我有一位同學就一直讀一直讀,現在在高雄義守大學教書)、私校教書(我的第一年,其實彰師自費生還真的是私校的生力軍)、開補習班(我的第二年起)、當業務、工廠職員、考公務員、小學教書(說也奇怪,中學體制的老師可以輕鬆去卡國小的教師缺)、嫁了(這是女生最大的優勢)。
於是,在台灣經濟走下坡與一片高學歷失業率也高的氛圍下,因為老師的待遇與福利實在太好了,而且是好得不得了,大家開始吵著要當老師,師資多元化培養因此而生,而我們這些自費生也開始有機會擔任正式教師,與老同學從新在職場敘舊的機會,感謝大家的吵與鬧!
但大家都忘了,缺本來就這麼少,本來了不起就是那幾家學校培養的公費生出來的,一下子遍地開花,你說,有可能每個人都有擔任老師的機會嗎?這張教師證本來就像你去參加資格考一樣,拿了一張紙,只代表你有資格與機會去找工作罷了,但不知道是哪門子的理論與某些人的思維,什麼流浪教師滿街跑的話到處說,那你怎麼不說有流浪會技師、廚師、醫師、工程師……
年輕人們,我們教育最悲哀的地方就是,你讀的跟你未來求職的常常都有期待落空的時候,你怎麼可以說你念了師培拿了證照,別人就要給你工作,而且憑什麼?你是哪一根蔥?
或許我已經在正式教師的位置去看這些所謂的流浪教師或考教師甄試的人不太嚴謹,考教師甄試的未來準老師們,你們可知道,我也是南征北討,大小考試打得滿身傷的人,只是看到有些教師甄試的不合理處我真的要說,還有這些拿了教師證就要人家給你工作的人或許是不是要調整想法了。
昨天我在優質化分區分享的會場上與某校的行政談,我們在擔任教師甄試委員時,其實有一點點難過的?於是我想談幾個有關於教師甄試的真相,我名之為教師甄試的悲歌,以下均為對事不對人(校):
悲歌一:擔任甄選委員,看到的老師都不適合,你要不要錄用他(她),或排出備取名單?答案是:一定要,否則要被要求寫報告,就明明都不能用啊,還是要生一個出來,可是心想,錄用他就要請他在學校一輩子耶,如果不能用、不好用怎麼辦,甄選委員頭好大!(解決之道:第一年為試用期或真的不錄用,可是不錄用又會被講說又要賺人家的報名費了)。
悲歌二:就是教育繁殖,或是所謂的背景,在怎麼嚴謹的甄選中,你一定會被知道名字與人,如果你有教育界的長者或與某人特殊關係,通常機會增加很多,這相對的也對考生不公平,明明有些人是某人的小孩,實力本來就很好,人家上了還被說話,這真的也是另一個悲歌啊,當時我考了N所學校時,我大嫂跟我說:你算了吧,你沒有任何背景,一下子就被弄掉了(我心想,如果這個想法成立,我早就放棄了,可是我還是相信一定有公理正義的地方)。
悲歌三:沒有按牌理走,明明考試簡章上的時間就是幾點開始考,偏偏就會拖時間,而且理由還很多,真令人懷疑?另外,還有名額本來這麼多,怎麼偏偏又會多錄取一人,甚怪(這是獨招的某活生生例子,令人匪夷所思?)還有甄選辦法裡沒有的規定,後來莫名其妙又多出來了?
悲歌四:筆試決定一切,一個老師不是只要會寫考卷就算了,會解題就算了,有時候筆試這個門檻不知砍了多少優秀的老師,我在這個關卡死了好多次,因為我不太會筆試!
悲歌五:先卡位在說,明明不是很想去這個學校或這個學制,管他的,先卡先贏,騎驢找馬,有機會外考或調走再說,希望能有多一點的人能像我說要在原學校退休,如果沒有認同感,很難對學校付出的。
悲歌六:實習老師或該校代理老師優先錄用,如果這樣子說,某開缺學校有實習老師或代理老師的,你最好不要去,但想想,機會就這麼少,該怎麼辦?
悲歌七:一試定終身,這個最悲哀,請支持教師考核、評鑑與進退場機制。
悲歌的劇碼,每年這個時候不斷上演,你說在最重要的第一線教育工作甄選上就瓦解了,教育改革還做什麼?另外,請大家體諒辦理教師甄試學校的辛苦,尤其是基層工作人員,他們犧牲假日,為了替學校舉才而努力,也希望考上的老師或暫時沒考上的老師都能給予他們感恩的心,機會一定是給能知福惜福的人的。
統計了一下本文的字數:約3400多字,花了這麼多時間打這一篇文章,無非喚醒真正的教師魂,老師是用熱情當出來的,而不是考出來的!
- 6樓. ycc2011/09/14 11:05良師的悲哀
看到你的文章,只能說混亂的體制及沒出過社會歷練的評審,永遠在封閉的校園,怎麼會選出良師?ㄏㄏㄏ - 5樓. 三狂2010/06/25 12:28立場不同
其實以流浪教師的立場來看
一切都很不一樣
有時候感受不到學校認真選才的態度
曾經就有一個口試官在我回答問題時
離開評審位置去接聽手機
回來時我已答完問題
他還問我,你剛才說什麼
無言......
義死不避斧鉞之誅,義窮不受軒冕之榮。 - 4樓.2010/06/20 07:09不簡單
現在要成為老師真不簡單,好辛苦對啊!現在要成為老師真的不簡單,要通過好幾關的挑戰與努力,不過珍惜這個得來不易之餘,也要不斷地進修與充電喔!
朱晉杰 於 2010/06/20 10:13回覆 - 3樓. 大明錦衣衛2010/06/19 14:32不錯,很中肯
不錯,很中肯。
這篇借我轉載到「資訊教師聯誼會」去,可以嗎?
好,盡量轉載,也謝謝你的告知!
朱晉杰 於 2010/06/20 11:15回覆 - 2樓. 修。格2010/06/17 11:22無奈...
小豬老師真是把我們這些非師範生當年考教甄的心聲說出來了~
當年考教師甄試的辛苦,歷歷在目!
還好當年有「聯合甄試」,
否則,我一定進不了公立學校的!
(沒後台沒背景,也沒高學歷--私校碩士實在不算什麼!
更沒有先到公立學校代課的經驗~)然而每次在教甄現場上,還是可以看到有些人走後門輕易進入這個門檻,
真是一樣的工作兩樣情!(不可否認,有些人真的很黑!!)進入教育工作現場後,發現認真的老師不一定會被肯定,
反而是"與上頭關係好的老師一定是好老師"~
或者,「敢」把別人的功攬到自己身上用的人,也一定可以生存的很好!
總之,很多奇怪的現象不斷地在發生....我常常在想~難怪教育工作日漸勢微! 不是教師們工作不認真~
而是很多老師,把自己的「格」敗了,卻還渾然不知呢!!
無奈的是,很多老師的熱情,正被這些跟教學工作無關的事削弱....我願意支持教師專業評鑑,但是,我希望是真的公平公開公正的評鑑,
而不是又變成某些人操控學校人事物的一個工具。其實妳的擔憂有時候是太多慮了
現在的亂應該是沒有建立好應該遵守的制度
而越是沒有制度的地方,越多的怨氣就會產生
當下應該要好好地思考如何讓教師甄試更能精確地找到良師
如何評比老師,讓老師也能有進退場機制?
或許是教育主管當局責無旁貸的工作
讓我們一起來支持與聲援這樣子的工作,不要讓鄉愿型態的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流於形式與無意義
朱晉杰 於 2010/06/20 21:30回覆 - 1樓. 帶著微笑上學去2010/06/16 18:02熱情是當出來的...
你說得對
老師的熱情是當出來的
好幾度想放棄這種對我不利的甄試方式(因為我也不太會考筆試)但心裡總有聲音告訴我
我是這麼喜歡當老師的人
放棄
是一時的海闊天空
但再回首時
依然是長嘆一聲所以
繼續苟延殘喘著...只是
多當老師的一天
能多幫個孩子
也是足夠了而證照
真的不算甚麼...
---簡單,且多姿;起飛,預備中。---
每天要帶著微笑去上學喔
我很喜歡這種感覺
也希望妳永遠保有這種感覺
當今的教師甄試真的有太多的不公平與不合理的地方
讓很多想當老師的人排拒在外
家上少子化的衝擊,天啊!
但機會總是預備給準備好的人
雖然不會筆試,但只要好好準備,好好堅持
相信,妳也會有機會當上正式教師的
加油喔
朱晉杰 於 2010/06/20 21:08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