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運動好片,女人可看攻其不備(The Blind Side),男人可看魔球(Moneyball)。而我,都愛看。有時候,看完一部電影太感動了,反而我寫不出東西來。在大潤發購物時,看到暢銷書排行榜魔球是第一名,讓我不得不終於想寫點兒東西。
魔球(Moneyball)在我來看是一部類記錄片的拍法,冷靜的呈現棒球隊總經理比利的成功故事。他的獨道之處是敢去信任一位胖胖不起眼的年輕菜鳥彼得做助理,獨排眾議,用全新的方法來管理棒球隊。彼得是一位耶魯大學經濟學畢業生,沒打過棒球,冷靜內向不張狂 --- 不像一般名校生,鋒芒畢露。
在看頭20分鐘時,我懶懶的,對老打輸的奧克蘭運動家棒球隊沒有興趣。但是,當我看到比利把彼得拉到地下室密談時, ㄟ, 我的興趣來了!!! 蠢蠢肥肥的彼得告訴比利 :「大家都在 buy player, 但是目標應該不是在 buy player, 而是在 buy win(買勝局) ; 如果目標是buy win,那目標就是 buy run(買能跑上壘的打擊手。)」
一聽到這種話,有的觀眾想的是賭盤,有人想的是運動界生態... 我想的是管理策略。我不懂美國棒球, 對於那個世界的潛規則不甚了解。但是看了這部半記錄片之後,知道了 buy player 這種事,球隊不但可以像"貨物"一樣被買賣, 球員也可以像"奴隸"一樣被買賣。說是 buy player? 可能叫做 trade player 更貼切。球員是職業(專業)人士,在獲知被"賣"了之後,沒有大吵大鬧,只有認命的份兒,安詳的拿著新經理的電話,等待被聯絡搬到那一個城市。
怎麼決定要 trade 那一個 player? 彼得的專長是分析球員,統計誰的上壘率高 --- 只有上壘率佳的球員才能把球隊導向勝局。
當比利管理的運動家隊拿到創下連勝20場的記錄時,他反而憂愁了。他能談心的對象好像也只有看似蠢肥但內心冷靜聰明無比的彼得:「一切是為了什麼? 不是為了創記錄也不是得冠軍戒,...如果勝利了隊伍將面臨解散,如果我們贏了,還得為預算擔心,勢必要換掉一些人。」
這一段話和我的職場心得是一致的,經理人建立一個新團隊為新產品打拼,用人也是新嚐試,成員有強有弱,互補為上,上位者在旁觀在忍耐,反而不會去動這個團隊 ; 一旦當新產品做出來了,首次得到企業內部的認可及外部客戶的興趣後,外人一定以為更多的預算與更多的獎勵會降臨,錯了,反而是馬上會去"整理"這個團隊,切的切,割的割,只留部份下來。
比利在有得有失的心情下,面臨這些事情。當他在開車時,前妻打電話來恭喜他。我想,她當初為什麼離開他我猜得出來。當紅襪隊出高薪挖角他時,數字高得嚇人,然而比利不見得開心,他對彼得吐實:「我不是為了錢,我是真的想在這裡贏(指在運動家隊)。」
最後,彼得叫比利去錄影室看一段影片來啟發他。
這一段影片,連我也被啟發了。
一個無聞的叫 Jeremy 的打擊手體重250磅,猛力的揮棒,球打出去,他跑向一壘,過頭了、跌倒了、狗吃屎般得爬回一壘,所有的人都在大笑與尖叫。彼得坐在螢幕旁說:「Jeremy 會做一些從未做的事,他會嚐試,雖然別人會笑他,但他會做而且做到,他的球飛越了60呎的柵欄,打了個全壘打自己卻沒有發現。」螢幕上的畫面是 Jeremy 在旁人的笑聲中,緊趴在一壘上,傻傻的抬頭,才理解自己打的是全壘打,笨拙的站起,再朝二壘跑去。
你若是比利,你會怎麼想? 看到 Jeremy 這種有潛力卻還沒有舞台的球員,想不想給他機會? 誰會給他機會?
我會想 : 去紅襪隊領高薪有什麼意思? 就算年年第一、年年高薪又有什麼意思? 能維持多久? 我若繼續在這個業界打拼,挖掘更多的上壘手,讓坐冷板凳的球員有機會上場,讓不被看好的孩子有球賽可打,一步一步的 incubate,這才是值得做的事。紅襪隊那種地方不會給 Jeremy 這種球員機會的。
我可不懂美國棒球,影片演到最後,字幕說比利沒去紅襪隊,他還是留在運動家隊服務。
Yes! That's my man!!
[球隊總經理比利(布萊德彼特飾)每次開會都要聽一堆老臣嘰嘰喳喳講一堆沒重點的廢話,真是浪費生命!!]
[彼得(Jonah Hill飾)外表胖胖蠢蠢,內心冷靜聰明,沒打過球,沒管過球隊,卻對比利下指導棋,發明全新的方法計算球員上壘率以贏面做為目標,好比諸葛亮,真是了得!!]
[比利的獨生女唱了兩遍 Lenka 的 The Show,本來我在狐疑為何要聽素人自彈自唱,原來,唱的歌詞都是比利的心聲!]
[球隊的教練亞特(菲力普西蒙霍夫曼飾)處處與比利做對,倚老賣老,不相信上壘率那一套,比利安排上場的打擊手,亞特就是不用,叫比利不發脾氣也難。]
[比利從來不上場看自己的球員打球,彼得的解讀是比利不想和球員培養感情,以免到時候要球員滾蛋時開不了口。好不容易去了一次,只願意躲在觀眾席旁邊,還是忍不住走了。我的解讀是 : 比利怕當場看到球員輸球。]
[比利寧可在健身房發洩體力,也不願在現場看自己的球員打球,他聽廣播,看電視實況轉播,仍是一種煎熬。]
[Jeremy 努力的抓住一壘,卻沒看到他擊的是全壘打。彼得挖掘的影片啟發了比利的熱情。]
[在偌大的球場上,比利思索著要不要去紅襪隊。打球為的不是只有贏球與年薪,挖掘可以上壘的球員上球場,被媒體轉播,被大家看到,贏球,... 原來棒球可以這麼迷人且浪漫!!]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1樓. 訪客@guest2013/02/24 01:41Re: [電影]魔球(Moneyball)
很棒的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