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詞解釋:
1. 學習條件(learning conditions)
(一)內在條件(internal conditions)
指的是各類學習之不同的先備技能與不同的認知處理步驟。
‧支持性先備條件:指能夠促進學習的能力,而與結果型態無關,對學習的信心便是其中一例。
‧必要性先備條件:將成為新技能之內涵的特定技能。換言之,當新技能學成時,必要的先備條件便被吸納入這個更複雜的技能中。舉例來說,學習者一開始先學會區辨三角形和四邊形,而這技能日後便成為三角形分類與命名技能的一部分。
‧ 學習階段(phases of learning):這九個階段將學習者引導向新的學習,提供新技能的習得,並引導新學習的遷移或類化。
蓋聶主張「學習之九個階段」 | ||
描述 | 階段 | 功能 |
準備學習 | 1.注意 | 使學習者注意刺激 |
| 2.期望 | 使學習者預設學習目標 |
| 3.檢索至運作記憶 | 使學習者回憶起先備的能力 |
獲得與表現 | 4.選擇刺激特徵的知覺 | 使重要之刺激特徵暫存於運作記憶(短期記憶)中 |
| 5.語意的編碼 | 將刺激特徵和相關資訊轉移至長期記憶 |
| 6.檢索與反應 | 將儲存之資訊轉回到個體之反應發生器並發動反應 |
| 7.增強 | 證實學習者之學習目標達成 |
學習的遷移 | 8.檢索線索 | 為日後習得結果回想提供額外之線索 |
| 9.類化 | 增進學習遷移至新的情境 |
(二)外在條件(external conditions)
支持學習者認知歷程所需的環境刺激,亦稱為「教學事件(events of instruction)」
‧ 教學事件(events of instruction):每個學習歷程都可能受到學習者之外事件的影響,當這些事件經精心設計以幫助學習。
學習階段與教學事件的關係 | ||
描述 | 學習階段 | 教學事件 |
準備學習 | 1.注意 | 利用不尋常之事件、問題或改變刺激來引起學生之注意 |
| 2.期望 | 告知學習者學習的目標 |
| 3.檢索至運作記憶 | 刺激學生回想先前的學習 |
獲得與表現 | 4.選擇刺激特徵的知覺 | 呈現明顯之刺激特徵 |
| 5.語意的編碼 | 提供學習輔導 |
| 6.檢索與反應 | 誘發實作表現 |
| 7.增強 | 提供回饋 |
檢索與遷移 | 8.檢索線索 | 評鑑實作表現 |
| 9.類化 | 增進遷移 |
2. 學習範疇(learning outcomes)
‧ 語文知識(verbal information)
指獲得:(1)名稱、事實,(2)有意義的詩或文章,(3)有組織的知識體系的能力。
‧ 心智技能(intellectual skills)
涉及運用符號與環境互動。學習者並不只是敘述或闡釋資訊,而必須對許多事件做決策。
「最基本且最普遍的正式教育結構」。
資訊技能與心智技能之間的主要差異在於知道「甚麼」跟「如何」的差別。
‧ 認知策略(cognitive strategies)
包括控制管理學習、記憶與思考的能力。
與語文資訊和心智技巧不同的是,這兩者都直接與技能內容相關,但認知策略的主體卻是學習者自身的思考歷程。
‧ 動作技能(motor skills)
強調的是個體新學的動作技能。特徵在於它可透過練習而進步,重複基本動作並獲得來自環境的回饋,對學習而言相當重要。
‧ 態度(attitudes)
影響個體行動抉擇的能力。
認知面─觀念、主張。
情感面─感覺、感情。
行為面─與行動的準備度和預備狀態有關。
二、以課本p197(Events of Instruction)的例子,根據自己任教科目,設計一個教室應用實例:
國文科/學習的能力:作文流暢表達的能力/對象:四、五年級學生 | ||
教學事件 | 教學媒體 | 教室活動 |
1.引起注意力 | 教師的溝通 | 教師請學生說出他們自己生活學習中親身體驗的故事,或是他們最喜歡的小說或文章 |
2.告知學習目標 | 教師的溝通 | 教師問學生是否能夠把生活學習中親身體驗的故事,寫成一篇流暢的作文 |
3.刺激對先前所學的回憶 | 教師的溝通 | 要求學生回想每次生活週記的內容摘要,是如何敘述的 |
4.呈現明顯之刺激特徵 | 電影摘錄欣賞以及教師的溝通 | 電影:阿甘正傳,敘述阿甘奮鬥的一生。刺激學生回想往事並敘述出來 |
5.提供學習指導 | 團體討論 學術性遊戲 | 每一組同學發表生活趣事,並藉由這些趣事來引導同學如何寫成一篇流暢的作文,而其他同學也可以從中累積素材,只要素材積累得多,才能做到言之有物。 利用遊戲或競賽讓學生提起興趣 |
6.誘發表現 | 印刷品 | 給學生故事開頭,讓學生自己發展故事,然後討論 |
7.提供回饋 | 團體討論以及教師的溝通 | 發表故事內容,讓學生激發想像力 |
8.評鑑表現 | 印刷品 |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迴響(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