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陳淑芬小姐是教育學博士, 在取得博士學位後在台灣
居住過數年, 對台灣和美國的教育有深刻的體認, 以下是她回
應電視名嘴李艷秋女士的文章.
本文內容的灰色字體是引用李艷秋女士書中文字。
------------------------------------------------------
回應李艷秋的書—究竟是誰逼走了你的兒子??? 陳淑芬
我不是記者,沒有受過寫漂亮文字的訓練,我只是一個平凡的媽媽,一個認為應該就事論事,把事實呈現出來的媽媽. 美國教育真的如作者所描述的嗎? 台灣教育真的這麼差嗎? 看完此篇大作,我只能說作者真的不懂教育,不懂如何帶孩子,更不懂什麼是愛. 整篇文章只描繪出”親子問題”而非教改問題.
孩子不快樂原因都是教改嗎? 當雙親每天都在外面忙著如何揭政府毗漏,如何爆料的同時,孩子在做什麼你們知道嗎? 孩子在想什麼你們知道嗎? 你們沒有經歷過叛逆時期嗎? 那是成長的一個過程,是一個任何孩子都不應該失去的過程,它並不是導致親子失和的主因. 同樣的,教改也是一樣,它也是一個過程. 它的本身並沒有錯,錯的是大人們為了自身的利益,不斷扭曲事實,不努力共同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只是一直抱怨,一直把不實的負面擴大.
我想澄清3個一般父母都會犯的錯誤. 第一,書是孩子在讀,不是你. 第二,成績是孩子的,不是你的. 第三,你有你的人生,孩子也有屬於他(她)自己的人生. 他(她)的人生有無數選擇的機會,作父母的實在不用著急著為孩子做決定.
以下我將擷取文章中一些不求事實的言論提出我的看法:
送邦邦出國的賭注更甚於婚姻,我可能讓他脫胎換骨,也可能扼殺他的一生,整個家都可能因此陷入痛苦的深淵,而這個決定背後,伴隨的是連串的眼淚和椎心之痛。
“脫胎換骨”, “扼殺一生”, “痛苦深淵”, “椎心知痛”, 一連串連續劇裏誇張的台詞. 沒那麼嚴重,你的孩子也只不過跟我的孩子一樣, “他只是一個孩子”. 父母的光環加在孩子的身上,是功課讓孩子喘不過氣來? 還是身為作者您的小孩,成績不能太爛,讓孩子喘不過氣來?
當然,我們還要談談台灣的教育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因為,只要有一點點希望,邦邦有多一點點的快樂,我們都不會讓他遠走異域。
小孩的快樂與否跟父母有很大的關係. 做父母的若一直對當代教育呈現負面的態度,則孩子對學校及一切有關活動,自然而然的都會有負面的態度跟情緒產生. 作者實在應該先檢討自己到底在孩子面前是如何的一個”榜樣”,再來談孩子的希望與快樂.
我還是眾人認為資訊取得最快速的新聞工作者耶!九年一貫給我的最大震撼,是邦邦小學畢業升國中的時候,學校發了一堆「補充教材」,因為有好幾個科目,小學和國中不能「一貫」。
任何人拿到資訊時都是先挑自己想看的,你看到的是適合你做批評論斷的,還是適合你學習的? 還有你在閱讀這些資訊時的態度,也影響你能否做出公平客觀的看法. 另外, 因為有好幾個科目,小學和國中不能「一貫」這句話真是模糊. 從國小到國中學習的科目本來就有一些加增,這跟連貫不連貫有何關係? 難道小學生從小就要學理化嗎? 這是妳的建議嗎? 還是妳故意挑“一貫”來做文章?
我氣不過,把教育部官員請到節目中,只要他回答一個問題:「請問編國中教材的老師和編國小教材的老師,連開個會溝通一下都沒有嗎?難不成我們是國中、國小,一邊一國嗎?」官員無言以對,家長又沒有時間和官員泡磨菇,忙不迭的把孩子往補習班送。
作者真的把自己給膨脹了. 妳也只不過是個新聞從業人員,妳有什麼資格因為妳氣不過,所以把教育部官員請到節目中? 妳真的給孩子一個很不好的示範.試想,妳的孩子也能因為氣不過學校的任何一個人(包括教職人員) ,就把他請到一邊問他問題嗎? 再者,若真關心孩子的教育,為什麼沒時間好好跟官員 “請教” 妳要如何做才能在家幫助孩子?
的確,美國教育並不完美,但是他們教育的精神及內涵明確而感人,當我們身入其中去觀察,會發現他們認真對待每個孩子不同的特質,沒有用一個標準要求孩子向前看齊。「你很棒」、「沒關係,慢慢來」、「有你這個學生真好」,這些話是老師們的基本口頭禪,盡其所能不讓孩子覺得被歧視、被拋棄、被隔離;
試問美國教育實行開放制度多少年?而台灣才多少年?這怎麼能比? 美國老師在一開學就發給家長一張各科的標準,怎麼會是沒有用一個標準要求孩子向前看齊?沒有標準老師怎麼教書啊! 另外, 作者所提的老師們的基本口頭禪,我在美國生活16年的經驗告訴我,這些口頭禪基本上是美國人的口頭禪,不是只有老師才會說這些鼓勵的話. 這是文化問題不是老師素質問題. 作者大概沒聽過美國教師吼過學生吧! 就連全州選出來的優良教師也會吼小孩. 從這就可看出,新聞從業人員所快速得到的資料,並不可靠. 所以就請不要把妳所不熟悉的事拿出來愚弄一些不知情的民眾.
還是我們已經讓升學主義澆熄了教育人員最原始的熱情?讓無意義的競爭煽動家長瘋狂虐待自己的孩子?
沒有一位家長會認為讀書是虐待孩子. 若非家長因為不知如何來愛孩子, 不知如何來輔導孩子, 不知如何來教導孩子,他(她)不會把孩子送到補習班的. 這些聳動的字眼真的顯出了作者的無知,還有出此本書背後的目的. 另外,任何一種競爭都不會是無意義的. 大家不是一直都在談競爭力嗎? 升學考試只是測量競爭力的一種方法,現在不是還有推甄嗎? 現在不是人人都能念大學嗎? 還有念書是每一個人唯一的出路嗎? 先想清楚是不是我們,身為父母的我們,要求的太多,還是我們真的不懂什麼是愛!
三年間,我們看到邦邦的轉變,他成熟而負責任,自信而不驕狂,懂得自我計畫,並且督促自己要不斷進步。我永遠記得他前些日子跟我說的話:「我念得很高興,因為我在為自己念。」
我真的感恩,因為我們有能力,可以做不同的選擇;但是我知道還有許多家長及孩子深陷在泥沼中,想要改變又無力實踐,想要對抗又毫無機會,只好隨著洪流,聽天由命。
3年的時間能使小孩有如此轉變的,不是美國教育的功勞,而是孩子自己本身的特質,當然還有其他條件的配合. 作者的小孩各方面的條件不錯,因此到美國念書時,與一般所謂在台灣念不下書而到美國的孩子,適應力及語文能力都表現的更優. 在短短的3年不但沒有適應不良,沒有語言障礙,沒有因為離開親友而個性孤僻,反而有如此大個性上的轉變,想必在美國是受到非常好的照顧. 作者的家庭真的有能力,而且還不僅僅只是金錢上的能力.
城裡的孩子飽受補習及考試的折磨,鄉下和山地鄉的孩子卻因為教育資源分配不均,連基本的程度都達不到,氣人的是,這樣的環境,還冠上「教改」之名,真讓人徒呼負負!
作者難道不知道這是全世界各國,經歷教改的國家都有的問題嗎? 就拿作者最羨慕的美國教育來說,在2000年時的教改(educational reform)熱潮中,城鄉差距是預期中的,因此企業界才會起來加入教改行列. 知名的公司如Apple, IBM都是由總裁親自參與教改,還把經驗拿出來出書. 到現在美國教改還在進行中, 企業也還在參與中,城鄉差距還是存在啊!不然布希總統為什麼要提“no child left behind”? 妳在徒呼負負些什麼?
寫到這裡真是對此書(感謝台灣的教育的作者,終於把我的兒子逼走了)的作者感到惋惜,他們竟把自己家庭教育醜陋的一面公諸於世,而最可怕的是. 這對父母親不但不知自我檢討,反而把自己的過失和責任全都推諉成政府政策的缺失,這是多不負責任的一個示範. 父母親是所謂的社會名人,做子女的就必須去承受“他們的面子問題”嗎? 父母為了自己的事業早出晚歸,帶著疲憊的身心回家時,是否也曾替孩子想想, 孩子也是每天為著盡好自己學生的本份,在學校辛苦奮鬥. 偶爾考不好有什麼關係?有必要因為一個小考,一個段考,甚至一個月考而和孩子過不去嗎?
如果送孩子到美國念書是一種逃難的話,為何不嘗試改變自己,讓自己學會如何用不同角度來欣賞孩子的不完美,而要選擇骨肉分離呢?如果再不行,為何不辭去工作專心帶孩子?台灣不會因為少一位新聞從業人員而導致競爭力下降,但孩子卻會因為媽媽的作為而更奮發向上. 我真的不懂,為什麼要拉孩子一起欺騙台灣的百姓?作者這麼有能力能把孩子送到美國念私立高中(住宿學校),這種能力是所謂的新聞從業人員都有的能力嗎?
有智慧的讀者,您應該知道這出本書的最終目的了吧! 讓自己和孩子的心靈乾淨些,多花時間在親子關係上,收穫會比花時間在閱讀這本書上更多,也更有意義. 世界上沒有PERFECT PARENTS,但是我們真的要努力做POSITIVE PARENTS. 孩子是透過我們在學習的,不管那一方面. 加油!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7樓. 不能正經2008/11/04 07:01多點邏輯 少點情緒
1.永遠樂於見到以邏輯來刺破情緒下那看似鏗鏘有力的文字,讚!
2.家長往往將送兒女出國的決定歸咎於國內環境不佳,但沒敢講的是在父母心中那多少占些份量的虛榮心吧
3.不少知名媒體人看來都是以自己的體會為全民之體會,以個人的情緒來描繪觀眾對所討論議題的期待及意見,只有經過她的眼,否則沒有世界
- 6樓. 企管武者2008/10/29 21:34太好了 總算有人寫了
應該把他用mial傳上
讓兩封信一起傳才對
李小姐用他的名嘴將自己兒子逼出去
這才是真相
文則明 武則強 - 5樓. SSCPS2008/10/27 15:07人生的選擇
你寫的捧,而且字字看出問題的的癥結,不過,以我所認識的李小姐,他應該在乎工作勝過於家庭,所以他才會選擇李先生當他的先生,在我們看來,李小姐也許錯了,但李小姐本人可不如此認為他會覺得自己的抉擇才是正確的。
說到底,人生就是這麼一回事,選擇在你我股掌之間。
- 4樓. 黑忍者2008/10/25 17:01主播心態
我家拒看台灣的電視新聞~~因為好像是比誰更八卦中心~~~
台灣最大的亂源~~你聽聽那些主播的急促音調:煽情又聳動~~~~
大家都忘了,媒體應該是客觀的報導者...........可是現在呢??只看到一堆嗜血者~~~
媒體介入新聞之中,大家都以為自己最公平~~但是播報的新聞不剌激,那來的收視率呢???
我想李小姐也是主播做太久了,於是寫文落筆也就用上了一些,呃~~習慣用詞吧~~
總之敎改,要大家一起努力~~因為我們都希望台灣會更好~~~下一代會更幸福啊~
黑忍者 - 3樓. 格格媽2008/10/23 18:40嗯
教改或許有很多問題..
但是..客觀環境無法改變時..應該是訓練孩子來適應..
接受不一樣的老師教法..喜歡的或是不喜歡的..都要試著去接受..
如果有一天他要出國唸書..那會是因為他的理想..而不是為了要逃避整個大環境..
書唸的好..繼續唸下去..唸不好..學個一技之長在身..
人的一生..不可能都碰到喜歡的人事物..
也不可能永遠順遂..
讓孩子從小學習去接納他不喜歡的..
去承受他的挫折..
家長的態度真的很重要..
- 2樓. 家貓比野貓更辣2008/10/23 14:44教育並不單是政府的責任
台式文化就是如此習慣性的把過錯推給別人孩子為何不適應,變壞為何年輕一代缺乏競爭力其實家庭教育要付出很大的責任金錢不是萬能買不到任何親情台灣人太好面子了什麼都要爭要比最終苦果還是要自己承擔我或許無法給下一代優渥的物質生活但我願意用多一點時間陪他成長,學習因為家長也需要再教育不是嗎? - 1樓. 夏逸凡2008/08/20 12:01Good
深藍美眉,
真是一篇好文, 可惜不能"引用"
~~~~ 尊重別人,愛惜自己,逸凡與你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