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原文用藍色標示,我的意見還是以黑色書寫。
─ 一種很棒的生
那年我〈指作者〉參加瑞士巴塞爾博覽會,
除了接單做貿易,還零售賣品,
以擴大出口商品的影響。
一天,有位中年婦女領著孩子來參觀,
那是非常招人喜歡的小男孩,
他趴在我們櫉窗前不願走開。
當時我們出售一款活動體鬧鐘,
圖案是『雞啄米』,
隨著秒針走動,
雞群會一下一下啄米吃。
看得出小男孩非常喜歡,
兩眼滿是希冀的目光,
他多次拖住媽媽的腿,
好想媽媽能掏錢買下這款鬧鐘。
我看到後拿出鬧鐘,
想送給小男孩,
他媽媽有禮貌但堅決的拒絶了,
她十分真誠地對我說,
雖然鬧鐘很漂亮,
但瑞士人從不買自己並不需要的東西,
對孩子,不能滿足他不合理的慾望。
黛比小筆記:看到這段文字,馬上聯想到羅曼諾的姪子姪女和我的學生們,我想這跟家教有關,不是所有的媽媽都能那麼堅決的拒絕孩子的不合理要求。
博覽會那天,
東道主舉辦酒會招待各方來賓。
我發覺一個很奇特的現象:
那些端著酒杯四處寒暄的瑞士客商,
葡萄酒杯裏裝的卻是啤酒。
我問個中原因,
一位瑞士客商笑著說,
巴塞爾人商談時都喝啤酒,
在他們眼中喝葡萄酒很奢侈,
有違清教徒傳統;
即便在家中也很少喝葡萄酒,
葡萄酒比啤酒貴,
他們不喜歡花太多錢在吃喝上。
黛比小筆記:我不知道是不是只有在巴賽爾才是這樣的情況,我所認識的瑞士人不會在工作時喝酒,頂多喝茶或咖啡,在家或出門玩時才會喝酒精飲料。
他問我:知不知道瑞士人煮雞蛋的故事,
瑞士人習慣在平底鍋裏放一釐米深的水,
等水沸騰了就關掉電源,
利用餘熱將雞蛋煮熟,
這樣可節約一半電費。
他要我別笑話他們的生活態度,
在全球首富國家,
對一個腰纏萬貫的富商,我怎敢?
我從心底裏欽佩他們富而不奢,
始終守住節儉的心態。
黛比小筆記:這點我真的不知道,因為我都是用電鍋煮蛋,問羅曼諾也是一問三不知,改天再去問婆婆好了。
有位客商買我們好多商品,
開了一輛小貨車來提貨。
隨車來的那個充滿雅氣的搬運工,
搬運鐵皮封帶木箱時,
手指被勒了條口子,鮮血直流。
客商掏出『OK繃』讓搬運工簡單處理一下,
再接著幹活,
我想這下算是親眼看到老闆對雇工的利害了。
裝完車才知道,這就是他的兒子,
因為學校放假,臨時請來帮忙,
「我會付他工錢」客商鄭重其事地補充。
記得那天,
孩子穿了條舶來品牛仔褲,
他很自豪地對我說:
這不是老爸送的,
是去年冬天為鄰居掃雪掙錢買的。
聽了這些話,很令人震撼!
我明白了一個道理,
幾乎所有瑞士家庭,
都靠自己勤奮創造財富,
這樣掙來的錢,
花的時候就不會講排場求奢華。
黛比小筆記:這點我同意,因為羅曼諾在青少年時期就開始打工賺錢,他做過搬家工、花農、修印表機、白米打包工等等,他將打工所賺來的錢存起來,當作到多倫多學英文的基金。大部份的瑞士人在成年、有經濟能力之後都會搬出來自己租房子,不再與父母同住,這跟台灣很不一樣。
巴塞爾博覽會結束後,我們還訪問了日內瓦。
日內瓦是聯合國歐洲總部所在地,
有幾萬名各國外交官,
每年要召開幾千次國際會議;
是法國服裝設計師、義大利皮鞋製造商,
和紐約珠寶行爭相來開店的地方;
是查理‧卓別林、奧黛麗‧赫本等明星
喜歡和居住一生的場所。
這樣的國際化大都市,
全城都是十幾層火柴盒形狀的辦公樓和公寓樓,
很少玻璃帷幕牆,
更没有貼金箔之類花俏的建築。
有天晚餐後,
常駐日內瓦的老陳,開車帶我們賞夜景,
大多數商店都已打烊,
没有看到燈紅酒綠,笙歌艷舞的夜生活,
很多當地居民竟早早熄燈睡了,
老陳戲稱他們是『歐洲農民』。
瑞士國土面積小,人口密度高,
可耕地不多,礦產資源又貧乏,
加上冬季漫長,氣候惡劣,
所以瑞士人世代養成辛勤勞作、節儉支出、居安思危,
常為未來好儲蓄的美德。
黛比小筆記:這點也沒錯啦!正面的看法的確是如此,負面的想法則是“很無聊”,特別是對我們這些習慣燈紅酒綠的台灣夜生活者來說,百貨公司十點才關門,晚上加班之後還能去逛夜市或去路邊攤買宵夜,再加上二十四小時營業的商店和KTV,根本不用怕無聊!到了瑞士,一切只能當作是一場夢,還是乖乖上床睡覺夢周公吧!
當今瑞士平均年收入5萬美元,居世界第一,
這可絲毫没有改變傳統主流道德觀。
家庭主婦還喜歡買簡裝洗滌用品,
回家後再灌進舊瓶,
還會開車去鄰國購買價格較為便宜的食品;
還是保持了修砌貯水池,
接雨水沖洗廁所的習慣。
聽一位行家說,
瑞士鐘錶的發明和創制都基於一個發明,
那就是發條技術。
發條能夠收緊,並儲存能量,
又能慢慢釋放出來,
以推動運行裝置和指標。
我覺得節儉美德就好比這種能量,
多年來積聚於瑞士民族之中,
窮的時候那樣,富裕了還是一樣,
這是推動瑞士經濟持續發展的動力。
黛比小筆記:這點我只同意一半,雖然我家到德國開車只要五分鐘,但是我們很少到德國買菜,因為我家龜毛的瑞士人說,德國超市的品質沒有瑞士的好,意思就是堅持愛用國貨,所以賺來的錢又送還給瑞士了。不過我們常到德國吃飯,德國餐廳便宜又大盤,份量又是瑞士的兩倍,價格卻少了一半,因此位於兩國邊界的餐廳外頭,大都停著瑞士車。不過,他的結尾寫得還不錯。以上內容是我對瑞士目前的觀感。

- 20樓. 歐西里斯2010/02/18 11:33說的有理
照這樣的作法,致富是不一定但不虞匱乏應該沒問題。簡單的生活才不會讓人迷失了心智。我到現在都搞不懂杜拜的那種極盡奢華方式是否真能改善經濟狀況? 花大把鈔票填海弄一個世界島、蓋一個全世界最高的樓、在沙漠中消耗大量能源製冰搞一個滑雪場.....
BASEL到底是念 巴塞爾 還是 爸死 ?? 記得第一次去德國玩,我坐DB的火車傻傻的在BASEL下車再換車進入瑞士,後來我才知道DB它可以直接通到瑞士,根本不需要換車。
------
|Osiris|
------ - 19樓. crystalsun2010/02/12 01:58等一下
德國有錢人會把錢存在瑞士銀行哦!
看德國人都那麼胖,就是吃太多啦!
- 18樓.2010/01/13 12:38some thoughts
其實瑞士人節省的原因
是因為物價太高了
我吃過20元的香腸加4個potato
$12 一杯的啤酒
$26 一盤的星洲炒米粉
真的好貴!!I wonder my coworker has 30% salary increased in order to relocate to Zurich....
- 17樓. JamieChao2010/01/09 23:42合體無敵
吼吼~那如果要做到極致,現在要努力向"猶太籍客家裔瑞士人"合體努力!不過,我現在一個都沾不上邊~ - 16樓. 七琴2010/01/09 17:55務實的生活態度
致富也守得住富
在法國﹐葡萄酒很便宜﹐歡迎瑞士人過來暢飲喔.....
有啊!我們每年都跟公婆去阿爾薩斯買酒
每次都買好多 然後用毯子蓋著藏在後車廂
經過海關時都假裝若無其事的開過去 希望不要攔我們的車檢查
不然得繳一筆稅給瑞士政府
黛比 於 2010/01/09 22:54回覆 - 15樓. California Sunshine2010/01/09 08:32節儉
感覺上,瑞士人致富並不是有什麼特殊秘訣,就是大家都知道的「節儉」二字吧?
節儉不僅可以致富,更可以減少地球資源的浪費,的確是該大加提倡的。謝謝黛比分享的好文章。
沒錯!但是要留住財富真的並不容易...... 黛比 於 2010/01/09 22:56回覆 - 14樓. 安歐門2010/01/09 05:33我的瑞士朋友說
我的瑞士朋友說:
「住在瑞士鄉下(到處都像鄉下,即使是蘇黎世),有錢也沒地方花。
房子太堅固,一住好幾代,不用買房子。
沒人買名錶,自家工廠做的,多沒意思。
很少出國,外國的景觀、環境、產品、、,幾乎都不如瑞士,
瑞士法郎太值錢,出國也花不了多少錢。
真的需要花錢的,例如遊艇碼頭位置(湖泊,瑞士不靠海),
有錢也買不到,排隊名冊都快爛了,聽說可能得等兩百年。
所以,我一天到晚窩在穀倉裡面,保養古董車,好幾輛。」
看起來,還真是無聊。
「但是,很適合我。」我說。
沙塵人間.難滌心垢.虛擬世界.反見真情.
那安大哥可以考慮移民瑞士囉
在瑞士真的很少看到穿金帶銀的瑞士人在路上招搖
大家都很樸素 大街上的焦點反而是日本和中國的觀光客
他們都從精品和手錶店提著大包小包的購物袋出來
黛比 於 2010/01/09 22:59回覆 - 13樓. kenny12010/01/09 03:43很難說
其實瑞士人古時候是很窮的, 他們幾乎沒有什麼傳世的文化可言, 個人以為,他們致富的最大原因其實有二,一是歷史原因他們沒有經歷兩次世界大戰, 而且大伙兒還愛把鈔票往他們那兒塞, 二是個性原因他們都是老實頭不貪心瑞士的歷史也才七百多年 以前的確很窮
瑞士人都是靠農業為生
因為沒有參加兩次世界大戰 所以才逐漸致富
大家都覺得瑞士是中立國 不會打戰
所以黑錢白錢都往這裡塞
也讓這個國家的經濟給提升起來了
黛比 於 2010/01/09 23:04回覆 - 12樓. taiwanmickey2010/01/09 00:12記憶中
我瑞士同學對我說,他們都去德國的購物中心採買,法國的餐廳用餐,義大利的景點渡假。而從小就會多種語言是他們最大的優勢,服務業尤其佔便宜。勤儉不一定會致富,但擅於利用自身的長處和優勢很重要!! - 11樓. 黛比2010/01/08 18:45from Evelina
法語區瑞士人...熱情大方,開放有禮貌,接受度高, 包容性佳...但這似乎又有分哪一州, 我住得Vaud州,基本上是這樣~可能在Valas或是Neuchatel會比較保守些....
細節我也要來好好寫寫在部落格,你在等等吧!
Swiss Debby 與你分享異鄉生活的酸甜苦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