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曹洞宗為佛教禪宗五大流派之一
2010/05/30 14:40
瀏覽2,996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曹洞宗

 
曹洞宗為佛教禪宗五大流派之一,其淵源為取其第一祖洞山良价之名及第二祖曹山本寂之名合稱,但為讀音方便,次序作顛倒,故稱為「曹洞宗」,所以在祖庭事苑七中記載:「曹山即洞山之嗣子,今不言洞曹言曹洞者。亦猶慧遠即慧持之兄但言持遠而不言遠持,蓋由語便而無他。叢林或指曹為曹溪,蓋不知世裔來歷之遠近,妄自牽合。」

曹洞宗源出六祖惠能弟子「青原行思」傳下,後傳「希遷」,再傳「藥山」,之後又傳「曇晟」,至「洞山良价」開宗,傳「曹山本寂」,成立曹洞宗。

洞山良价生於西元807年,先後在五泄山靈默、南泉普願、溈山靈祐等問學,後於雲岩(今湖南潭州境內)拜曇晟為師。唐大中十三年(西元859年),良价駐錫洞山(今江西宜豐境內),宣揚所悟的禪法,倡「明暗交參」。後曹山本寂在洞山與良价學法數年後,至曹山(今江西宜黃境內)弘揚禪法,後世遂稱之為曹洞宗。

至南北宋之際,曹洞宗門下宏智正覺禪師,有鑑於臨濟宗流於空疏的話頭禪,故倡以靜坐為主的默照禪,卻被大慧宗杲認為只會教人靜坐,而不求妙悟,所以使曹洞宗後繼無人,在南宋後漸衰勢微。之後日本「道元禪師」入宋,從學於曹洞宗「如淨禪師」門下,後傳回日本,提倡「只管打坐」的默照禪,並創建永平寺,曹洞宗才又在日本發揚,之後再傳回台灣,法鼓山的「聖嚴法師」,即為曹洞傳人。

 
  

   

        

           

            永平寺

           

 
財團法人台北市東和禪寺默照禪
財團法人台北市東和禪寺默照禪財團法人台北市東和禪寺默照禪財團法人台北市東和禪寺默照禪財團法人台北市東和禪寺默照禪財團法人台北市東和禪寺默照禪財團法人台北市東和禪寺默照禪財團法人台北市東和禪寺默照禪
財團法人台北市東和禪寺默照禪

財團法人台北市東和禪寺默照禪禪是遠在公元前五世紀時,由印度迦毗羅衛國的悉達多太子(公元前六二四-五四四年)出家,經六年苦修,於尼連禪河畔的菩提樹下靜坐,夜睹明星而徹悟緣起性空的佛道,世人尊稱成佛後的悉達多太子為本師釋迦牟尼佛。
『禪』是梵文音譯,華文意為『靜慮』或『思惟修』,即靜息念慮,思惟真理之法,藉由禪定觀照宇宙人生的事實真相,以達到涅槃清淨的聖果,所以禪原本存在於天地之間,也就是存在於每個人的方寸之間。之後,佛陀行化至靈鷲山為眾生說法,世尊登座拈華示眾,與會人天大眾,皆無法會意,唯有迦葉尊者當下靈犀相應,破顏而笑,佛陀開口說道:『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這即是有名的『拈花微笑』的禪宗典故,也即是傳統經典教法之外,以『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以心傳心』的禪法。
禪宗源於佛陀在靈山會上,傳法給摩訶迦葉尊者,所以迦葉尊者為西天禪宗始祖,其後傳至第二十八代為菩提達摩尊者,菩提達摩於公元第六世紀梁武帝時,東來中國傳法,為中國禪宗初祖,傳承到第六代為大鑒惠能,惠能弟子有南嶽懷讓、青原行思二支,為唐末以降禪宗的主流,南嶽一支又分出溈仰宗、臨濟宗,青原一支則分出曹洞宗、雲門宗、法眼宗,是為五家。臨濟宗門下後又分出黃龍派、楊岐派二派,合稱七宗。五家七宗各立門戶,接引眾生,各有家風,但是宋朝以後,只剩下臨濟、曹洞二宗盛行於世。
曹洞宗以洞山良价(公元八O七—八六九)為宗祖,而宗名的由來有二說:一說『洞』是指由洞山良价,『曹』是指曹山本寂(公元八四O—九O一),合稱為曹洞宗。另一說則是曹溪慧能(公元六三八—七一三)之『曹』與其法孫洞山良价之『洞』,合稱為曹洞宗。日本僧人道元禪師(公元一二OO至一二五三年)在公元一二二三年當中國宋朝時入宋求法,從曹洞宗第十三代禪僧寧波天童寺如淨大法師(公元一一六三—一二二八)學曹洞宗禪法,曹洞宗始傳入日本。
道元祖師在鎌倉幕府時代初期,出生於日本京都,俗姓村上源氏,財團法人台北市東和禪寺默照禪係村上天皇之九世孫,內大臣久我通親之子,母親為貴族名門松殿基房之女。道元在三歲時就喪父,八歲時又喪母,深感人生無常,觸發大菩提心,救度眾生之願,於十四歲在比叡山剃度,旋於延曆寺戒壇院受菩薩大戒及比丘戒,學天台、密、禪兼習律藏教義教理,讀誦大藏經,二十四歲時為公元一二二三年(宋嘉定十六年),道元隨榮西禪師高徒明全和尚從博多出發到中國求法,遊歷阿育王寺等名寺,登天童山掛錫,從如淨禪師參究佛道,繼承洞山第十四代的正統。在一二二七年,辭別如淨禪師歸國,如淨禪師贈以芙蓉道楷祖師的袈裟,悟本的《寶鏡三昧》,本寂的《五位顯訣》等宗門寶典。道元回到京都,到建仁寺掛錫二、三年,撰成《普勸坐禪儀》,是日本曹洞宗的起點,在佛教史上具有重要意義。一二三六年興建『興聖寶林禪寺』,可惜八年後遭火焚燒殆盡,乃離開京都,到靠近日本海的越前志比莊,鎌倉武士波多野義重等人的贊助,於一二四六年興建完成『永平寺』,道元在永平寺說法度眾,前後十年,接化門人甚多,大振曹洞宗風。嵯峨上皇深感道元大師之德風,特敕紫衣,以示榮耀。一二五三年七月,道元將永平寺住持財團法人台北市東和禪寺默照禪傳與孤雲懷莊,咐囑大法和傳給袈裟,八月廿八日緣盡入寂,時年五十四歲。道元之後的曹洞宗亦有很大的發展,日本今日的曹洞宗即係以福井縣之永平寺,和橫濱市之總持寺為其兩大本山。
一八九五至一九四五年為日本統治台灣時期,台灣總督府的一項政策是利用佛教來鎮撫人心,讓佛教家為國家效勞。一八九六年也制定了『台灣島佈教規程』,一直實施到戰後。因此,由日本傳來的佛教計有八宗十二派之多,例如:天台宗、真言宗高野派和醍醐派、淨土宗鎮西派、淨土宗西山深草派、臨濟宗妙心寺派、曹洞宗、淨土真宗本願寺派和大谷派、日蓮宗、法華宗本門派和願本派,當時台灣的佛教徒多為臨濟宗和曹洞宗,該二宗就自然的較受歡迎。
日本曹洞宗根據一八九五年從軍佈教師佐佐木珍龍的《台灣佛教視察報告書》,曹洞宗務局於一八九六年(明治二十九年二月),由兩大本山派遣木田韜光、足立普門、佐佐木珍龍、若生國榮、櫻井大典、鈴木雄秀、天時有生等佈教師來台宣教,目的為一方面經理原有的宗門寺院及招徠懷柔僧侶和信徒,另一方面慰問教化守備軍隊將士們,並協助總督府教化台民,使台民接受日本人的統治。同年七月宗務局又特派長田觀禪、陸鉞巖、芳川雄悟等三位佈教師來台,並且於台北設置曹洞宗支局,任陸鉞巖為教務監督,佐佐木珍龍,鈴木雄秀駐於台北,足立普明、長田觀禪駐於台中,若生國榮、芳川雄悟駐於台南,曹洞宗在台佈教,較之於其他宗派,取得了很大的優勢,台灣原有的寺廟,如艋舺龍山寺、淡水福祐宮、大龍峒保安宮、芝山巖、劍潭古寺、海山口慈祐宮……等上百家寺院,均與曹洞宗締結為附屬寺院。
曹洞宗總本山為了鞏固在台的佈教基礎,一九○七年起,決定在台北、台南、台中、新竹各建一所寺院,並以台北的寺院作為兩本山的台北別院,由曹洞宗宗務局直接管轄。台北別院的興建是由曹洞宗在台第四任佈教師山田祖學倡議,後因山田圓寂,繼由大石堅童與台籍僧人孫心源共募資金,得到台民大稻埕的黃玉階、辜顯榮、黃玉郎、基隆月眉山靈泉寺台籍僧侶江善慧、通譯陳金福等人,以及日籍信徒的大力捐助,日本曹洞宗大本山宗務院也出錢補助,始於一九○八年在台北東門町六十八番地購置土地四千五百一十九坪,作為建寺用地,台北廳設計師入江太郎設計工程藍圖,為木結構建築,設計有本堂、祖堂、和廚房等,是年十一月四日大本山特派遣大圓玄致禪師親自蒞臨破土奠基,全部工程在一九一○年完工,同年五月二十二日經台灣總督府認可,定名為﹁曹洞宗大本山台北別院﹂,以日本福井縣的永平寺為大本山,受大本山的監督與管理,同年五月二十八日,由大本山的代理管長山腰天鏡禪師蒞院,舉行盛大的開堂入佛儀式。一九一一年四月,日本曹洞宗大本山頒佈了〈曹洞宗大本山台灣別院暫定章程〉,該章程第一條即明定:「大本山台灣別院直屬管長,由宗務院指揮,宣揚曹洞宗教義,並作為監督台灣整個曹洞宗佈教中心」。台北別院正式成為日本曹洞宗在台灣的傳教中樞。歷任院長為第一代大石堅童,第二代霖玉仙,第三代伊藤俊道,第四代水上興基,第五代大野鳳洲,第六代長島田弘洲,第七代高田良三。財團法人台北市東和禪寺默照禪
木造建築的台北別院於一九一四年九月遭颱風吹毀,院長大石堅童再次募款建寺、大稻埕辜顯榮、黃玉階、陳三評、萬華地區劉媽讓、李石亦參與募集,日本大本山宗務院亦援例補助,在一九二三年(民國十二年)方完成「近代和風式建築」之大殿,同年二月六日舉行落成入佛儀式,山門則是到了一九三○年四月方告完成。一九四五年台灣光復,台北別院因係日本寺院財產,由國民政府接收,充為社會勞動局台灣分站辦公室,別院內為軍隊所佔用駐紮,且院內外違建林立,在一九九三年一月由台北市政府征收拆除台北別院,規劃成「青少年育樂中心」,此一「近代和風式」之建築,僅能從圖片中回憶。所幸東和禪寺住持靈源和尚和弟子修慧法師等,在台北縣石門鄉山溪村,購地另行闢建台北別院新道場,得以繼續發揚曹洞宗宗風。
日據時期的台北別院為專供日人禮佛的寺院,在一九一四年重建台北別院時,心源和尚建議亦在右側建造一座專供台籍人士禮佛的「觀音禪堂」,為閩南式建築,於一九一七年完工,即今東和禪寺大殿。觀音禪堂於台灣光復後,改名為「東和禪寺」,一九四七年(民國三十六年)由心源和尚升任為開山住持,並完成寺廟登記有案,一九七O年心源和尚圓寂,由賢頓和尚晉升住持,為第二任住持,於一九七三年成立財團法人,一九八六年賢頓和尚圓寂,一九八七年由源靈和尚接任住持,為第三任住持,在其弟子修慧法師的奔走之下於二OO三年十二月,從國有財產局索回東和禪寺土地所有權狀與建物所有權狀,歷經五十年滄桑歲月的土地房屋所有權,才又回到東和禪寺名下,土地面積計有一千八百四十一平方公尺,並完成所有權登記,如今東和禪寺已是產權清楚而獨立的財團法人。
閩南式建築的東和禪寺至今已近百餘年,由歷任住持領眾盡心盡力興建與維修,而今殿宇仍能氣象萬新,被政府列為「三級文化古蹟」,此莊嚴道場集宗教、藝術、建築之大成,傳承曹洞宗默照禪法續佛慧命,擔負起弘法利生的使命,真是佛門聖地!佛教之光!

財團法人台北市東和禪寺默照禪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