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冬天,老師也會寫些「應景」但有實際需求的文章。在【這麼冷,澡怎麼洗?】一文中,告訴了大家澡怎麼洗、湯怎麼泡,起身後身體怎麼保濕。
但這篇文章的內容,對於家中浴缸旁會「擺一排」泡澡用品的好友玉貞來說,資訊還是不足的。所以,只是「基本需求」的網友,請回顧先前的文章即足夠。有跟玉貞相同嗜好~「不停地進貨補貨泡澡沐浴用品」的網友,則繼續仔細看這篇囉!
沐浴鹽類
管他強調來自死海的、裡海的、長白山內湖的。凡是「會起泡的」,就是「再製再加工過」。譬如精油的添加、色素、油性滋養成份等等,這些成分與鹽是不相搭嘎的,絕對必須用到界面活性劑來攪和。
界面活性劑也有留置肌膚無害的,但除非你很確認(或我確認過),否則….請泡完早後,再次沖一下澡。泡沫越多的,要沖淨的時間就要月加長些。
而如果不會起泡,那麼不再沖水是OK的。但是,鹽會讓皮膚留有鹹味與苦味,其實並不討喜。
酵素粉類
那泡澡後,當然是要沖洗囉!
泡澡潔膚雙效品
還是要沖啦!
不論是哪一種型態的泡澡料,都有品牌推出泡後不必再次沖洗訴求的產品,理由很充足,因為沖洗會把滋養護膚成分給浪費掉了!
但就我看過的品牌成分組成架構,從開架到專櫃品,真正達到可以不必沖洗掉的,實在是少之又少。
也許你會問:界面活性劑留在皮膚上會怎樣嗎?
洗臉部把洗面乳沖乾淨,你想臉的皮膚會怎樣?
到美髮院洗頭,最怕的就是小妹沒把洗髮精沖乾淨,弄得頭皮發癢、頭皮屑問題一大堆啊!
那為什麼泡澡用品還要冒風險強調不必再次沖洗?
天知道!有時候產品開發的源頭(配方人員)可不是這樣「交代」用法的,是產品走到市場端,行銷人員為了好賣、讓消費者覺得更具便利性,而直接「竄改」用法。
對配方人來說,實在沒有膽量動不動就建議「不必沖也可以」的使用法啊!
難道沒有不必沖掉的泡湯料嗎?
有,像花茶包、中草藥包之類的,就不必沖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