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洗面乳怎麼選?
2009/01/01 16:44
瀏覽7,587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問題一:洗顏產品琳瑯滿目,有洗面皂、洗面乳、洗面霜、洗顏粉、洗顏酵素、磨砂洗面乳等等,可否就以上不同質地,分析其優缺點、特色、效果。    

老師答:

     臉部清潔產品,從名稱上,是無法看出特色、效果的。甚至是強力訴求敏感性肌膚專用、油性肌膚專用的洗面乳,都不見得是真正適合這些特定族群的人使用。

     洗臉產品大致上可以分為偏鹼性的洗面皂、中性或弱酸性的洗面乳。兩種都可以做成塊狀、乳液狀、乳霜狀、粉末狀、水狀慕絲、含磨砂顆粒。

     也因為最後的外觀不相同,所以「名稱」上就變成洗面皂、洗面乳、洗面凝膠、洗面慕絲、洗面粉等等。

     所以,大家得清楚:從最後的名稱,推論特色、功能,是沒有意義的。

 

問題二:挑選洗臉產品,有什麼「標準」可以建議嗎?如何選擇到最適和自己的洗面乳?

老師答:

     從功能來說,選擇具有「合理清潔力」的洗面乳是必要的。在臉最油的時候,以適當用量清潔乾淨的洗面乳為宜。對於一款清潔力偏低的洗面乳,無法彈性增減用量,就無法克服個人需求的變化。

     從溫和不刺激性來說,pH超過10,過於偏鹼性的產品宜避免。含有過多護膚成分(美白、抗老、除皺、保濕)的洗面乳,因為洗後任何成分都不會留置在臉上,所以也都無法達到訴求的價值,徒增荷包負擔、增加洗面乳中防腐劑的含量而已。

     就質地來說,可以各人喜好來選擇。鹼性洗面皂,洗後較緊繃乾澀,油性肌膚者比較能接受。中弱酸性洗面乳,洗後膚感比較滑順。

     另外含有磨砂顆粒的洗面乳,並不是好的選項。磨砂去角質,是在洗臉之後做的。磨砂顆粒放在洗面乳中,只能取「按摩」的價值,不是貪圖「去角質」的效用。所以要選擇圓珠、柔珠類「不會刮傷皮膚」的顆粒。

 

問題三:洗臉有哪些重點?像是起泡沫程度、按摩幾分鐘、沖洗次數、水溫等等。

老師答:

     用量的掌握。洗臉不一定都是「取一顆花生大」之類的固定量。而是依照個人皮膚當時的狀況作增減量。清潔乾燥後,肌膚以「稍有緊繃感」為最適清潔度。洗後肌膚非常滋潤,其實代表的是沒洗乾淨。洗後非常緊繃乾燥,表示過度去脂啦!

     「起泡程度」不絕對等於「洗淨效果」。清潔劑的種類多元,以酵素為例,酵素沒有起泡性,得加清潔劑才會起泡。所以,仍舊以洗完後肌膚的緊繃程度來衡量即可。

     選擇具高起泡力的洗面乳,在手心搓出泡沫後使用,臉部充分按摩約一分鐘就夠了。若選擇的是酵素去角質洗面粉,那麼在臉上按摩停留的時間,最好拉長到三分鐘以上,才能發揮酵素溶解角質的作用。而如果是含有果酸、水楊酸之類的洗面乳,如果要能達到去角質的作用,一樣的是要三分鐘以上,效果才發揮。

     沖洗次數與水溫、水質多少有點關係。這並沒有特別的標準。正常來說,用深色臉盆裝水,總得洗到這盆水是清澈的吧!

 

問題四:洗顏產品只要能清潔污垢就好、不必買太貴的,這樣的觀念正確嗎?

老師答:

     不是貴不貴的問題,是不必要添加太多的修飾劑與滋養護膚、功效性成分。

     洗面乳的優缺,不能用價格去評斷。基本上,價格決定的因素很多,不只是在有無添加護膚成分、功效性成分的差別。

     原料品級的高低(一樣的SLS有一公斤10元的,也有100元的)、原料的種類(有人用SLS、有人用胺基酸界面活性劑)、原料的用量比例(有人用兩種混搭,例如SLS與胺基酸界面活性劑混搭,但前者比例高後者比例極少..

     包裝包材、製作的衛生品管堅持,都與成本絕對相關,但有些成本是消費者用眼睛、用短時間的使用感覺無法變別差異的。我們不能粗糙的認為,洗面乳貴的就是不道德、開黑店賣黑貨。便宜的,看看成分欄寫的也都OK,所以就是良心道德商品!

全站分類:休閒生活 美妝保養
自訂分類:化妝品達人講堂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