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PI (英文全稱Consumer Price Index):消費者物價指數
是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生活消費品和服務項目價格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指標,通常作為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如果該指數下跌,反映經濟衰退,必然對貨幣匯率走勢不利。但如果消費物價指數上升,匯率是否一定有利呢?不一定,須看消費物價指數"升幅"如何。倘若該指數升幅溫和,則表示經濟穩定向上,當然對該國貨幣有利,但如果該指數升幅過大卻有不良影響,因為物價指數與購買能力成反比,物價越貴,貨幣的購買能力越低,必然對該國貨幣不利。
CPI的計算公式是 CPI=(一組固定商品按當期價格計算的價值)除以(一組固定商品按基期價格計算的價值)乘以100%。CPI告訴人們的是,對普通家庭的支出來說,購買具有代表性的一組商品,在今天要比過去某一時間多花費多少,例如,若2006年我國某個普通家庭每個月購買一組商品的費用為800元,而2007年購買這一組商品的費用為1000元,那麼我國2007年的消費價格指數為(以2006年為基期)= 1000/800*100%=125%,也就是說上漲了25%。一般說來當CPI>3%的增幅時我們稱為INFLATION,就是通貨膨脹; 而當CPI>5%的增幅時,我們把他稱為SERIOUS INFLATION,就是嚴重的通貨膨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CPI數據顯示,我國CPI增長率從07年5月開始一直高於3%,一直到08年2月創高峰8.7%(有不少人認為雪災與春節等因素是導致2月份CPI繼續上漲的主要影響因素),在國家各項宏觀調控措施下,今年下半年CPI增長率逐步降低, 11月為2.4%,也就是表示,生活成本比之前前平均上升2.4%。當生活成本提高,你的金錢價值便隨之下降。
2、PPI(英文全稱Producer Price Index):生產者物價指數
是衡量工業企業產品出廠價格變動趨勢和變動程度的指數,是反映某一時期生產領域價格變動情況的重要經濟指標,也是制定有關經濟政策和國民經濟核算的重要依據。目前,我國PPI的調查產品有4000多種(含規格品9500多種),覆蓋全部39個工業行業大類,涉及調查種類186個。 生產者物價指數主要的目的在於衡量各種商品在不同的生產階段的價格變化情形。一般而言,商品的生產分為三個階段:一、?完成階段:商品至此不再做任何加工手續;二、?中間階段:商品尚需作進一步的加工;三、?原始階段:商品尚未做任何的加工。
生產者價格指數的上漲反映了生產者價格的提高,相應地生產者的生產成本增加,生產成本的增加必然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導致CPI的上漲。生產者價格指數(PPI)是衡量通貨膨脹的潛在性指標。根據價格傳導規律,PPI對CPI有一定的影響。PPI反映生產環節價格水平,CPI反映消費環節的價格水平。整體價格水平的波動一般首先出現在生產領域,然後通過產業鏈向下游產業擴散,最後波及消費品。產業鏈可以分為兩條:一是以工業品為原材料的生產,存在原材料→生產資料→生活資料的傳導。另一條是以農產品為原料的生產,存在農業生產資料→農產品→食品的傳導。在中國,就以上兩個傳導路徑來看,目前第二條,即農產品向食品的傳導較為充分。
由於CPI不僅包括消費品價格,還包括服務價格,CPI與PPI在統計口徑上並非嚴格的對應關係,因此CPI與PPI的變化出現不一致的情況是可能的。主要原因在於工業品市場處於買方市場以及政府對公共產品價格的人為控制。在不同市場條件下,工業品價格向最終消費價格傳導有兩種可能情形:一是在賣方市場條件下,成本上漲引起的工業品價格(如電力、水、煤炭等能源、原材料價格)上漲最終會順利傳導到消費品價格上;二是在買方市場條件下,由於供大於求,工業品價格很難傳遞到消費品價格上,企業需要通過壓縮利潤對上漲的成本予以消化,其結果表現為中下游產品價格穩定,甚至可能繼續走低,企業盈利減少。對於部分難以消化成本上漲的企業,可能會面臨破產。
3、 GDP(英文全稱Gross Domestic Product):國內生產總值
是指一個國家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所生產的最終產品和提供勞務的價值總和,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經濟實力的代表性指標。所謂常住單位是指在該國的經濟領土範圍內具有一定生產場所從事一定規模的經濟活動的經濟單位。
我國的國內生產總值有三種計算方法,分別從不同的方面反映國內生產總值及其構成,其核算結果相同。
第一、按生產法核算,國內生產總值表現為一國國內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所生產的全部貨物和勞務價值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資產貨物和服務價值的差額,即全部常住單位的增加值之和,其計算公式為:GDP=總產出-中間投入
總產出、中間投入和增加值都是按物質生產部門與非物質生產部門分組統計和計算的。物質生產部門指農業、工業、建築業、運輸郵電和商業五大物質生產部門;非物質生產部門是指上述五大物質生產部門以外的國民經濟各個部門。因此,總產出是指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全部生產活動的總成果,反映國民經濟各部門生產活動的總規模。中間投入是指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貨物和提供勞務的過程中消耗的不屬於固定資產的各種貨物和勞務。增加值是指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貨物和提供勞務過程中增加的價值,反映了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包括固定資產折舊、勞動者報酬、生產稅淨值和營業盈餘四個項目。
第二、按收入法核算,國內生產總值表現為一國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的生產活動創造並在常住單位和非常住單位進行初次分配的收入總和。其計算公式為:GDP=固定資產折舊+勞動者報酬+生產稅淨值+營業盈餘
固定資產折舊是指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為補償生產活動中所耗用的固定資產而提取的價值,包括基本折舊基金和大修理基金,性質上屬於轉移價值。勞動者報酬是指勞動者因從事生產活動所獲得的全部報酬,包括貨幣性收入、實物性收入和勞動者個人的社會福利費用,系勞動者提供有效勞動的收入。生產稅淨值是指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向政府繳納的生產稅與政府支付給常住單位的生產補貼相抵後的余額。營業盈餘是指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從事生產活動所獲得的收益。
第三、按支出法核算,國內生產總值是指一國在一定時期內最終使用的貨物和服務與淨出口之和。其計算公式為:GDP=總消費+總投資+出口-進口
總消費是指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為滿足個人物質、文化與精神生活的需要對貨物和勞務的最終消費支出的總和,包括居民消費和社會消費兩個組成部分。總投資是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建造和購置固定資產的投資和流動資產庫存增加額的總稱,固定資產的投資等於固定資產淨投資加折舊。淨出口是指出口與進口的差額。出口是指常住單位向非常住單位出售或無償轉讓的物質產品和服務總值;進口是指常住單位從非常住單位購買和無償得到的物質產品和服務總值。
4、GNP(英文全稱Gross National Product):國民生產總值
是指一個國家所有常住居民在一定時期內所生產的最終產品和所提供的貨幣價值總和。常住居民包括:①居住在本國的本國居民;②暫住在外國的本國居民;③常住在本國但未加入本國國籍的居民。其他類型居民在國外或國內所生產的產品的價值則不計入本國的GNP中。
GNP= GDP+國外要素淨收入(本國居民投在國外的資本和勞動的收入,減去外國居民投在本國的資本和勞動的收入,包括投資收入、為國外提供勞務所得到的收入以及租金收入)
國民生產總值(GNP)和國內生產總值(GDP)的不同在於:前者是按“國民原則”計算,後者則是按“國土原則”計算的;前者是一個收入概念,後者是一個生產概念。也即,GNP是一國居民所擁有的勞動和資本所生產的總產出量,而GDP則是一國境內的勞動和資本所生產的總產出量。例如,中國GDP的一部分是由美國公司在中國境內的工廠所生產的,這些工廠的利潤應劃入中國GDP但不應計入GNP;又如當中國的勞動力在海外市場取得報酬時,收入應計入GNP而不應計入GDP,由此可以得出GNP與GDP存在以下關係:GDP=GNP—本國公民在國外生產的最終產品的價值總和+外國公民在本國生產的最終產品的價值總和。
5、NDP(英文全稱Net Domestic Product):國內生產淨值
是指在國內生產總值(GDP)中扣除生產資本的消耗後得到的國內生產總值。NDP=GDP-固定資產折舊
6、N.N.P(英文全稱Net National Product): 國民生產淨值
是指一個國家的常住居民在一定時期內所生產的社會最終產品和勞務的淨值。
國民生產淨值又稱國民淨收入,該指標與國內生產淨值在內容上基本一致,但也存在區別:性質上國內生產淨值是一個生產概念,而國民生產淨值是一個收入概念;在計算口徑上也略有差異。其計算公式為:國民生產淨值=國內生產淨值+ 來自國外的原始收入-付給國外的原始收入
國民生產淨值與國民生產總值的計算範圍和計算原則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計算內容有區別。國民生產總值包括折舊價值,而國民生產淨值不包括折舊價值。所以,國民生產淨值=國內生產淨值-固定資產折舊
7、N.I(英文全稱National Income):國民收入
是指一個國家的常住居民在一定時期內從事物質產品和勞務的生產所取得的全部收入。
它與國民生產淨值相比較,主要區別在與計算價格不同。國民生產淨值是按市場價格計算的,而國民收入是按要素成本計算的,兩者在數量上的差額就在於間接稅超過津貼的部分。
國民收入=國民生產淨值-間接稅超過津貼的部分。
8、RPI(英文全稱Retail Price Index):零售物價指數
是指反映一定時期內商品零售價格變動趨勢和變動程度的相對數。商品零售價格指數分為食品、飲料煙酒、服裝鞋帽、紡織品、中西藥品、化妝品、書報雜誌、文化體育用品、日用品、家用電器、首飾、燃料、建築裝璜材料、機電產品等十四個大類,國家規定304種必報商品,需要予以特別說明的是,從1994年起,國家、各省(區)和縣編製的商品零售價格指數不再包括農業生產資料。零售物價的調整變動直接影響到城鄉居民的生活支出和國家的財政收入,影響居民購買力和市場供需平衡,影響消費與積累的比例。因此,計算零售價格指數,可以從一個側面對上述經濟活動進行觀察和分析。
9、PMI(英文全稱Purchase Management Index):采購經理指數
PMI是一套月度發布的、綜合性的經濟監測指標體系,分為製造業PMI、服務業PMI,也有一些國家建立了建築業PMI。目前,全球已有20多個國家建立了PMI體系,世界製造業和服務業PMI已經建立。PMI是由國家統計局和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共同合作完成,通過對采購經理的月度調查匯總出來的指數,反映了經濟的變化趨勢。目前,采購經理指數調查已列入國家統計局的正式調查制度。
PMI有五大特點。首先是具有及時性與先導性。由於採取快速、簡便的調查方法,在時間上大大早於其他官方數據。
第二,具有綜合性與指導性。PMI是一個綜合的指數體系,涵蓋了經濟活動的多個方面,其綜合指數反映了經濟總體情況和總的變化趨勢,而各項指標又反映了企業供應與采購活動的各個側面。
第三,真實性與可靠性。PMI問卷調查直接針對采購與供應經理,取得的原始數據不做任何修改,經過匯總並採用科學方法統計、計算,保證了數據來源的真實性。
第四,科學性、合理性。根據各行業對GDP的貢獻率確定每個行業的樣本比重,並考慮地域分布和企業不同的類型來確定抽樣樣本。
第五,簡單、易行。
PMI計算出來之後,可以與上月進行比較。如果PMI大於50%,表示經濟上升,反之則趨向下降。一般來說,匯總後的製造業綜合指數高於50%,表示整個製造業經濟在增長,低於50%表示製造業經濟下降。
PMI指數體系無論對於政府部門、金融機構、投資公司,還是企業來說,在經濟預測和商業分析方面都有重要的意義。
首先,是政府部門調控、金融機構與投資公司決策的重要依據。它是一個先行的指標。根據美國專家的分析,PMI指數與GDP具有高度相關性,且其轉折點往往領先於GDP幾個月。
第二,企業應用PMI可及時判斷行業供應及整體走勢,從而更好的進行決策。企業可利用PMI評估當前或未來經濟走勢,判斷其對企業目標實現的潛在影響。同時,企業也可根據整體經濟狀況對市場的影響,從而確定采購與價格策略。
10、資產證券化
是指將缺乏流動性但能夠產生未來現金流的資產,通過結構性重組,轉變為可以在金融市場上銷售和流通的證券,並據以融資的過程。資產證券化是近年來世界金融領域的最重大創新之一。根據產生現金流的證券化資產的類型不同,資產證券化可分為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和資產支撐證券化兩大類。其區別在於:前者的基礎資產是住房抵押貸款,而後者的基礎資產則是除住房抵押貸款以外的其他資產。
MBS(英文全稱Mortgage-backed Securitization):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
是資產證券化發展史上最早出現的證券化類型。它是以住房抵押貸款這種信貸資產為基礎,以借款人對貸款進行償付所產生的現金流為支撐,通過金融市場發行證券(大多是債券)融資的過程。貸款所產生的現金流(包括本息償還款、提前償還款等)每個月由負責收取現金流的服務機構在扣除相關費用後,按比例分配給投資者。因此,購房者定期繳納的月供是償付MBS本息的基礎。
ABS(英文全稱asset-backed Securitization):資產支撐證券化
是將房地產抵押貸款債權以外的資產匯成資產池發行的證券,它實際上是MBS技術在其他資產上的推廣和應用。
根據央行出台的《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管理辦法》,信貸資產證券化是商業銀行把住房抵押貸款或者其他的信貸資產作為證券化資產形成一個資產池,打包信託給受託機構,由受託機構對該資產進行結構性的安排和內外部的信用增級,向中國人民銀行申請發行資產支持證券。經中國人民銀行同意後,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上發行和交易。
CDO(英文全稱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擔保債務憑證
是一種新型的ABS,指以抵押債務信用為基礎,基於各種資產證券化技術,對債券、貸款等資產進行結構重組,重新分割投資回報和風險,以滿足不同投資者需要的創新性衍生證券產品。CDO的核心設計理念是分級,即在同一個抵押貸款資產池上開發出信用風險不同的各級產品:各級產品償還順序由先到後分為優先級、中間級和股權級,即一旦抵押貸款出現違約等造成損失,損失將首先由股權級吸收,然後是中間級,最後是優先級。其中,優先級CDO的購買方包括商業銀行、保險公司、共同基金、養老基金等風險偏好程度較低的機構投資者;中間級和股權級CDO的購買者主要是投資銀行和對沖基金等追求高風險高收益的機構投資者——這也是本次危機中最先倒下的一類機構投資者。
三者的區別:主要體現在如下三個方面。
首先,三者的標的資產(即資產池內的資產)不同:
(1) MBS的資產池是房產抵押貸款債權
(2)ABS(狹義)的資產池是房產抵押貸款以外的債權,如: ★信用卡應收賬款 ★租賃租金★汽車貸款債權等
(3) CDO的資產池主要是一些債務工具,如: ★高收益的債券(High Yield Bonds) ★新興市場公司債券(Emerging Market Corporate Debt)★國家債券(Sovereign Debt)★銀行貸款(Bank Loans)★狹義的ABS★MBS等
其次,債務人數量不同:
(1) MBS或傳統的ABS的債權人至少有上千個以上。
(2)CDO的債權人約為100~200個左右,甚至少於100個的也常見。
最後,標的資產的相關性要求不同:
(1)傳統MBS 或ABS的資產講究一致性(Homogeneous),其債權性質、到期日皆為相似,甚至希望源自同一個創始者,以對現金流量的形態適度地掌握
(2)CDO的各個債權要求相異性(Heterogeneous),來源不能相同,同時彼此間的相關
性愈小愈好,以達到充分分散風險的要求
11、BOT(英文全稱Build-Operate-Transfer):即建設-經營-轉讓,
是指政府通過契約授予私營企業(包括外國企業)以一定期限的特許專營權,許可其融資建設和經營特定的公用基礎設施,並准許其通過向用戶收取費用或出售產品以清償貸款,回收投資並賺取利潤;特許權期限屆滿時,該基礎設施無償移交給政府。
在國際融資領域BOT不僅僅包含了建設、運營和移交的過程,更主要的是項目融資的一種方式,具有有限追索的特性。所謂項目融資是指以項目本身信用為基礎的融資,項目融資是與企業融資相對應的。通過項目融資方式融資時,銀行只能依靠項目資產或項目的收入回收貸款本金和利息。在這種融資方式中,銀行承擔的風險較企業融資大得多,如果項目失敗了銀行可能無法收回貸款本息,因此項目結果往往比較複雜。為了實現這種複雜的結構,需要做大量前期工作,前期費用較高。上述所說的只能依靠項目資產或項目收入回收本金和利息就是無追索權的概念。在實際BOT項目運作過程中,政府或項目公司的股東都或多或少地為項目提供一定程度的支持,銀行對政府或項目公司股東的追索只限於這種支持的程度,而不能無限的追索,因此項目融資經常是有限追索權的融資。由於BOT項目具有有限追索的特性,BOT項目的債務不計入項目公司股東的資產負債表,這樣項目公司股東可以為更多項目籌集建設資金,所以受到了股本投標人的歡迎而被廣泛應用。
特徵:
1、私營企業給予許可取得通常由政府部門承擔的建設和經營特定基礎設施的專營權(由招標方式進行);
2、由獲專營權的私營企業在特許權期限內負責項目的經營、建設、管理,並用取得的收益償還貸款;
3、特許權期限屆滿時,項目公司須無償將該基礎設施移交給政府。
通常有以下幾種演變形式:
1、boo(build—own—operate)即建設—擁有—經營。
項目一旦建成,項目公司對其擁有所有權,當地政府只是購買項目服務。
2、boot(build—own—operate—transfer)即建設—擁有—經營—轉讓。
項目公司對所建項目設施擁有所有權並負責經營,經過一定期限後,再將該項目移交給政府。
3、blt(build—lease—transfer)即建設—租賃—轉讓。
項目完工後一定期限內出租給第三者,以租賃分期付款方式收回工程投資和運營收益,以後再行將所有權轉讓給政府。
4、bto(build—transfer—operate)即建設—轉讓—經營。
項目的公共性很強,不宜讓私營企業在運營期間享有所有權,須在項目完工後轉讓所有權,其後在由項目公司進行維護經營。
5、rot(rehabilitate—operate—transfer)即移交—經營—轉讓。
6、dbfo(design—build—finance—operate)即設計—建設—出資—經營。
常見經濟指數英文縮寫解讀
2010/02/06 10:03
瀏覽9,097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